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崇禎十三年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五十五章 天使駕到(三)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五十五章 天使駕到(三)

雖然廖大亨的同年於劼藉著打前站的機會,提前將這次欽差的真實來意告知了四川官場。但眾多錦衣衛和京營官兵一同前來,還是讓向來謹慎的朱平槿不敢有一絲馬虎。

早晨出發前,他在老婆的親自監督下,在孝服裡套了件又薄又細的鎖子甲。

這件鎖子甲是王府工正所首飾作的作品,只有七八斤。工正所首飾作將拉制金絲編織鳳冠的手藝,運用到了鋼絲拉制上。鎖子甲其實很簡單,就是用無數小鐵環編織成的鐵布,鐵環有“一穿四”、“二穿四”等若幹種編織方式。編得越密,防護效果就越好,重量也越大。

鎖子甲透氣舒適,對刀斧等砍擊兵器的防護效果最好,但是對矛箭等尖銳的刺擊兵器以及錘、棍等重兵器的防護效果極差。所以當首飾作的工匠獻寶之後,朱平槿雖然賞了他們,並讓他們開始批量生產鋼絲,但並沒有准許大規模生產這種費工費力的鎖子甲。

除在衣服裡套了甲衣,朱平槿還隨身配帶藏式唐刀。此外,他還調集了兩個騎兵訓練排、左護衛學兵連以及王府警衛連一部共計三百騎兵隨身護衛。

一色的黑盔紅甲,一水的川藏戰馬,一般的丈二紅櫻騎槍。

當這支臨時組成的騎兵隊縱馬奔跑起來,鐵蹄隆隆,長槍如林,氣吞山河如虎。

……

哇!蜀府的鐵騎!看到騎兵宛如赤龍一般過來,馬背上的李存良眼冒火花,大叫起來。如果大明朝便有“帥呆了!”“酷斃了!”此類表達激動或羨慕的流行語,李存良一定會毫不猶豫喊出來。

除蜀藩世子之外,此地不會有第二人敢在撫按一級的高官之前肆無忌憚地奔馬,還讓他們站在路邊吃灰聞土!

黃錦臉色鐵青。朱平槿這是在赤裸裸地向他本人、向他身後的皇權進行武力示威!好在二十年的宦海生涯,已讓黃錦養成了遇變不驚的性格。他在僕從扶持下出車落地,好整以暇正了正衣冠,準備迎接這位不速之客。

蜀王府騎兵的出現,也讓廖大亨、劉之勃一班文官吃驚不已。

劇情中沒有這一出啊!廖大亨有些擔心。世子這出先聲奪人的下馬威,會不會激怒了欽差,讓效果適得其反?

巡撫在評估利弊,巡按卻在暗自驚心。幸而聽了廖大亨的勸告,沒有對朱平槿做出什麼過激舉動。若是真逼反了這位少年世子,單看這群如狼似虎的騎兵,怕是北較場一千五百精銳全部拉出來,也未必是他們對手!劉之勃在心中再次告誡自己,蜀地為官,必須更加謹慎。也不知文鬱在護商隊幹得怎樣,出去這麼久了,竟沒有一絲訊息傳來!

撫按兩位大人心事紛紜,省裡其他高官的心思就更複雜了。有決心從此向朱某人靠攏的,也有悄悄怒罵朱某人飛揚跋扈的。更多的官員,卻莫名其妙地產生了一種強烈的安全感。

世子雖然強橫,但生財有道,而且好處從來不獨吞。更要緊的是,他姓朱。不像那姓李的、姓張的,抓到帶著烏紗帽的腦殼便要大刀片子伺候!

……

朱平槿騎在馬上,很遠就看見一位鬍鬚細長的乾瘦老者,穿著一身大紅官袍立在領頭的車前。他身旁有個牽馬的少年,身著有爪有角、破雲吐水的所謂“飛魚”服。

這兩人之後,還有二三十名官員、儒生和錦衣衛以及百十名官兵。這些官兵見騎兵衝來,人人面帶懼色。既沒有擺開陣勢戒備,也沒有護住主要官員,依然傻傻地站在原地,等待上官命令。

僅憑這一點,就讓朱平槿對京營戰鬥力評價再度降低三分。帶刀的奴僕和不帶刀的軍人,驟遇危險都會反抗。一靠本能,一靠訓練,這就是區別。京營編制五十餘萬,單單錦衣一衛十七所,最高時在籍兵力便達六萬。然而這麼多的軍隊,面對李闖和韃子,連城牆高大的首都也沒信心守住。

為什麼?因為這些紙面上的軍隊,或是勳貴家的奴僕,或是王莊裡的農夫,或是連刀槍都拿不穩的市井流氓!

無知產生臆想,臆想又導致恐懼。

朱平槿看清了這些錦衣衛的真面目,突然信心倍增,或者叫做:野心大漲。

……

飛奔的戰馬距離黃錦不到一丈遠,這才被生生勒住。

朱平槿跳下嘶鳴揚蹄的戰馬,故作親切地大聲呼喚。

“前頭可是黃錦黃大人?”

“正是下官!”黃錦一掀衣袍,便要跪進塵土,“下官叩見世子!”

“萬萬使不得!”

朱平槿早在下馬時,便提防著禮部尚書利用專業知識來這一招。他一個健步,趕在黃錦雙膝著地之前,把腳尖塞進了他膝蓋和地面間的縫隙,同時伸出雙手抵住了他的肩膀。

“黃大人乃是欽差,見欽差如見天子。黃大人跪拜本世子,欲使朝廷治本世子違禮之罪乎?”

黃錦的小陰謀被朱平槿一語道穿,他頓時有些耳熱。好在旁邊的少年及時說話,化解了他的尷尬。

“世子,本官名叫李存良!錦衣衛北鎮撫司副千戶,武清侯家的!”

“武清侯家的?原來是一家人!哎呀!外兄前來,也不派個小廝提前知會!”朱平槿立即丟開黃錦,轉而與李存良攀談。

“這些騎兵,都是蜀王府的兵?”朱平槿言語親切,讓李存良對他頓生好感。只是朱平槿身上沒有他感興趣的東西,他立即拉著朱平槿,要研究警衛連長李明史的鎧甲和長槍。幾位錦衣衛見領導與世子自來熟,也湊過來增情添趣。

李明史見幾個錦衣衛圍著世子,有點緊張。他的手已經按住了刀柄。

朱平槿看出了李明史的顧慮,他走過去輕拍李明史的肩臂,讓他放鬆,“這是武清侯家的,錦衣衛副千戶,自家兄弟!”

朱平槿的不拘禮節讓李存良格外舒坦。他走過去錘錘李明史的胸甲,聽聽聲音,然後用指甲尖刮開朱漆仔細瞧瞧,問道:“大個,皮甲吧?”

“正是!”

“牛皮的!但不是水牛皮,也不是黃牛皮,難道是蜀地出產的野牛皮?”

“末將只管穿戴,什麼皮子不知道!”李明史大聲回答。

知音難覓啊!李存良悵然搖頭。

“犛牛皮。”朱平槿輕聲回答,“烏斯藏那邊換來的。”

“犛牛皮?哇!這可是稀罕東西,難怪我在京師沒見過!”

“這犛牛耐寒,全身長毛,故稱犛牛。《呂氏春秋本味》中道,肉之美者,犛(旄)象之約!就是說犛牛的尾巴和大象的鼻子特別好吃。大象鼻子本世子這裡沒有,改日本世子請外兄一同品嚐犛牛尾!”

朱平槿一邊釋放最大的善意,一邊猜測這位外兄欽差的喜好。難道他就是京師的著名特產——玩家?

“不知世子平日喜歡點什麼?”使勁嚥下口水的李存良與朱平槿越來越對路子,索性把黃錦老大人扔在一旁呆站。

老子喜歡金子銀子票子;喜歡名錶 PP和DD;喜歡好車法拉利和蘭博基尼。可惜你是明朝古人,樣樣沒玩過!

朱平槿心中腹誹,可話不能出口。他腦筋一轉,拍拍自己身上的佩刀。

“玩刀?!”

李存良大為高興。他立即指示下屬,把錦衣衛專用繡春刀拔出來。

又來了!這已是那位不幸的錦衣衛百戶第五把繡春刀了。前面的四把都因為這位小上司的個人喜好而光榮捐軀。可恨的是,捐軀了也沒個撫卹。

“磨磨蹭蹭幹什麼?叫你拔出來!”李存良蠻不講理。

“是!下官遵命!”錦衣衛百戶顫抖著將刀把遞到少年玩家手中。他的心在流淚。可武清侯家即便敗了,也不是他一個小小百戶所能招惹的。更重要的是,李存良的堂妹,剛剛嫁給了周皇親(周奎)的小兒子。外戚加外戚,還是等於外戚。

“敢借世子佩刀一用!” 李存良大大咧咧向朱平槿伸手。

兩刀對斫(ZHUO),結果不出意料。被民間傳得神乎其神的繡春刀斷成兩截,而朱平槿的唐式藏刀連個口子也沒蹦!這讓朱平槿對錦衣衛的戰鬥力有了更深的認識。

一把刀,便是一個洞。面上的衣服光鮮依舊,裡頭褲頭全是破洞!

……

朱平槿及時將防身護體的寶刀收回鞘中。

“承讓!此刀乃打箭爐出產。選了上好精鋼,用了山巔雪水與藏地酥油淬火!”

“好刀!好刀!”李存良盯著朱平槿的刀鞘連聲稱讚,“想不到蜀王府也有這等好東西!”

好像老子是鄉壩頭土老坎一樣!朱平槿心裡不屑,嘴上卻盛情邀請黃大人和李存良一同參觀蜀王府的世代庫藏。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李存良立即答應了,興奮得像小孩子。可那位黃錦老大人,卻沒給面前這位蜀世子半點臉面。

“老夫腐儒一名,對軍器甲冑珍寶古玩毫無興趣!”

“老大人誤會了!”朱平槿再次誠懇邀請,“我蜀王府謹德殿有歷代先王收藏之圖書。因許多書籍系珍本、孤本、善本,先王定下規矩,非當世名儒不得入內!”

哦?黃錦老大人果然上鉤了,但又不服氣:“下官曾在翰林院供職多年,文淵閣也是進出自如的!”

文淵閣位於紫禁城奉天殿之東,主要功能就是圖書收藏,是大明國家圖書館。

“老大人可知楊慎楊升庵否?”朱平槿問。

“下官兼修國史,豈能不知?楊升庵,宰相之子,嘉靖朝狀元公也!”

“本世子聽說,狀元公當年也在翰林院供職。閒暇之時,最喜到文淵閣讀書,尤喜通讀《永樂大典》……”

見黃錦老頭的耳朵已經豎起,朱平槿立即停下不說。

世子在故意勾引自己,黃錦心知肚明。可他心火已被點燃,自己哪能控制?

“世子,老夫聽聞:永樂大典,正副兩冊。正冊陪葬長陵,副冊僅此一部,可謂珍貴無比!下官清點《永樂大典》,發現散佚(YI)甚多。朝中早有傳言,楊慎這個狀元公便是最大的偷書賊!楊慎既為成都府人士,他偷的書難道就在蜀王府之中?”

“讀書人與書,古來便是風流雅事,怎能叫做偷!楊慎之舉,不過為後世留一段佳話而已!”朱平槿義正言辭地駁斥黃老頭,可隨即口風一轉,“本世子早年隨世子傅舒師傅讀書,好像曾經彷彿在謹德殿見到過幾本,只是這些書如今在何處,時光如梭,光陰似箭,府中人等疏於管理,本世子也……”

“世子,就在此處宣旨如何?”黃老大人立即詢問朱平槿,“喪葬典儀,下官自會按制遵行。只是下官年老多病,驛館失修多年,還請世子憐憫……”

“正想就請黃老大人和外兄都住進王府!如此父王喪葬典儀,也好就近操辦不是!”

“恭敬不如從命!”

“還有一事稟報兩位欽差,”朱平槿攔住兩位急不可耐的欽差,捏捏衣角,“自從父王為奸人所害,母妃思念過甚,得了風疾之症。王府良醫有醫囑,必要清修靜養。故而兩月前母妃得撫、按兩位大人許可,前往城西青城別院居住。此次喪葬,本世子憂母妃睹物思親,病症加重,故而請兩位欽差體諒……”

“世子純孝,足為蜀地楷模!”一老一少兩位欽差齊聲拱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