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崇禎十三年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零二章 極目楚天(五)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百零二章 極目楚天(五)

現任楚王朱華奎嗣位很早,壽命很長,現今已是個七十多歲的老人。他還有個長得一模一樣的孿生弟弟——宣化王朱華壁,同樣長壽。

朱華奎不像許多的朱家藩王,有個肥碩臃腫的身材,有張寬闊飽滿的大臉,反而身材乾癟,面龐清瘦,下巴留著一縷長長的白胡子。

“難怪宗人懷疑你的血統!”朱至瀚心裡腹誹著,趴在地上磕頭朝拜。

楚王朱華奎的嘴皮似動非動,聽不見任何聲音。他身邊一名天庭飽滿的中年太監卻大聲地將旨意傳下來:

“楚王爺賞公子們坐著說話!”

很快有小太監呈上兩根馬紮。朱至瀚和呂三再次致謝,然後一屁股坐了下去。這時,朱至瀚看見朱華奎的嘴皮又似動非動,他身邊太監再次將楚王的旨意傳下來:

“楚王爺問你們,你們可要好生回答!”太監大聲道,“楚王爺問你,楚蜀兩藩,同出一脈。蜀府之富,天下皆知。別人來誆騙楚府的錢,倒還罷了。為何你們蜀世子也來打楚府主意?”

……

楚王府建在東西橫跨武昌城的黃鴿山(今蛇山)南麓的中央,東西兩裡,南北四裡,佔了一半武昌城。除楚王府以外,楚藩郡王前後十幾位也一股腦兒擠在武昌城裡。可以說,整個武昌城的建築設施,包括省府縣衙門,都是圍繞著楚王府而建的。

朱至瀚和呂三從楚府正門鎮楚門一路而入,已經充分領略了楚王府的豪華壯觀。那呂三不時小聲地將楚王府與蜀王府對比一番,生怕朱至瀚不知道他進過蜀王府。

空蕩蕩的承運殿裡,除了楚王和那個太監,只有朱至瀚和呂三共四個人。

昨日投書求見,今日便正殿召見,而且沒有左右長史等文官在場,難道就是為了狠狠折辱我們一番?

有點不像!朱至瀚心裡判斷。他沒被開局不利嚇到,清清喉嚨,抬頭大聲反問道:

“楚王爺為何無端責問蜀世子誆騙錢財?族孫委實不知!”

“楚府銀子,為何要存入你們那個什麼錢莊?”那個太監冷笑著反問:“楚府這麼大,就沒個挖窖存銀之地了嗎?再說你們那個錢莊一份利息沒有,倒還要收什麼保管費。笑話!金沙洲(注一)的錢莊,月息兩分!楚藩宗室如雲,就沒有個人知道外面行情?”

既然是楚王身旁那太監充當急先鋒,朱至瀚便在言語中故意避開了楚王,而把矛頭對準了他身旁那個太監:“既然公公談到利息,本公子倒想問一問:若是流賊殺進武昌城,那外面的小號錢莊,有那一家能夠保證如數還本?他們自顧不暇,豈能保下楚府傾國之銀?匯通錢莊便可以!”

朱至瀚言語鋒利,那太監哦了聲,看了看主子臉色又問道:“不知你們如何做到?”

朱至瀚沒有隱瞞:“如楚王殿下將銀子存入匯通錢莊,族孫將立即將銀子溯江解運回成都,放入地下銀庫。三年之後,如楚藩宗親拿著錢莊開具之存單到成都,錢莊見存單立即現銀兌付,絕不拖延!還有,存銀之事,按照錢莊行規,絕對保密,絕不外洩!”

那太監聽了朱至瀚的回話,扯著嘴角陰笑幾聲。他轉身對著朱華奎一躬道:“王爺,他們不敢騙您,說了老實話。這銀子他們果真要解回蜀地!”

朱華奎的嘴皮又動了動,這時朱至瀚終於聽見了點微小的聲音。那太監等楚王嘴皮停了,立即大聲宣佈:“王爺有旨:朝廷對各家藩王府規矩,分封而不錫土,列爵而不臨民,食祿而不治事!爾等既然有四川官府開具之路引憑文,那爾等開設錢莊,楚王府無忙可幫。退朝!”

一場精心準備的覲見,就這樣被草草打發了?

開設錢莊,無忙可幫到底是什麼意思?是樂見其成?還是袖手旁觀?

呂三鼓著眼睛瞪著朱至瀚,我為了打動楚王,按照你的吩咐將仁壽縣的慘狀背了一晚上呢!

朱至瀚沒有理會呂三。

他只是在恭送楚王之前大聲說了一句話:“世子道,今年各藩存入之銀兩,免費保管;過了今年,保管費每年加收一成!”

……

朱至瀚和呂三一無所獲,灰溜溜地出了楚王府。可到了這武昌城,錢莊是一定要建的。

他們連忙找中人買房子,結果在靠近長江邊的平湖門裡尋了一個不大的院子。武昌城最繁華的商業區在南城外的金沙洲和白沙洲,本地錢莊大都聚集於此。平湖門內都是官衙。而朱至瀚建錢莊偏偏與官衙為伍,就是要說明自己錢莊的與眾不同。

等他們辦完官府的手續,把匯通錢莊的牌子掛上,已經過去了數日。還有四國半未去,朱至瀚心中著急,決定不等錢莊吉日開業,第二天便出發前往蘄州。可呂三突然送來了一張請柬,中止了朱至瀚的計劃。

黃鶴樓是個二頂三層、高五六丈的筍子形高樓,與岳陽樓、滕王閣並稱江南三大名樓。它位於黃鵠(HU)山之巔,可以俯視整個楚王府甚至武昌城,與大江對面漢陽龜山上的晴川閣遙相呼應。與大多數名樓一樣,黃鶴樓也是個建築群。除了主樓外,還有山門、迴廊與附樓。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朱至瀚應約赴宴之地,便在高高的主樓之上。

樓外寒風呼嘯,樓內卻是春意盎然。朱至瀚進了黃鶴樓,脫了防寒大氅,交太監宮女接了。一名大屁股宮女引著他爬上主樓,立時便有兩位主人迎著。

一人約莫四十幾歲,身著五品文官袍服,身材高大,孔武有力;另一人大概三十出頭,面相文弱和善,紅袍直身,玉帶纏腰,胸前後背都有團龍紋。

“原來這便是蜀藩來的族弟!”龍袍中年人率先一躬施禮,“在下宣化王府長孫朱盛漷(HUO)!”

自報身份後,龍袍中年人又把身旁官員介紹給朱至瀚:“這位是楚王府左長史徐學顏徐大人!”

等朱至瀚還禮畢,朱盛漷便笑著拉過手來仔細打量一番。

“想不到蜀藩宗室還有這等英姿俊朗之輩!” 朱盛漷感嘆道。

“是嗎?”一個纖細的女聲在朱盛漷身後不遠處響起,“牽來讓小姑瞧瞧!”

要瞧朱至瀚模樣的是一位小姑娘,年齒尚幼,樣貌比世子尚小。她斜依在長椅上,繡花的豎領襖裙,白色的對襟帶毛小披甲,雲鬢未梳,長髮隨意。

朱盛漷連忙介紹:此乃朱鳳德,是楚王朱華奎幼女。在輩分上,是朱盛漷不折不扣的堂姑。

“原來是郡主姑奶奶!”朱至瀚大步上前施禮。他對這個不知禮節的小姑娘沒什麼好感,所以略微誇張叫喊一聲。

那姑娘慵懶地坐直身體,嘟噥著粉紅的嘴唇:“可別把人家叫老了!真是可氣——人家還未成婚,就當了許多人的姑奶奶!”

朱鳳德發小脾氣。或許是見慣不怪,朱盛漷和徐學顏都沒有理會朱鳳德。他們笑著將朱至瀚讓到客座上,彼此閒聊起來。

朱至瀚本來就是個講故事的高手,不然他也沒法將慶符王的一堆搗蛋孫子管教住。朱至瀚將蜀中風土人情與一路見聞娓娓道來,當講到荊州碼頭發善心,卻被丐幫重重包圍時,朱鳳德抿著嘴嗤嗤直笑起來。

“想不到蜀藩如此仁義,竟還顧著天下蒼生!如今天下大亂,人人皆是各顧各。能逃得了身家性命便是祖上積德了,哪裡還管的了別人!”

“好戲開始了!”朱至瀚心想。

他搖搖頭,表明對朱鳳德的話並不認同:“平民百姓家可以攜妻帶子逃亡,我等高皇帝子孫卻不成。留下半點血脈,都是新朝之禍根。故而新朝必不會心慈手軟,定會對朱家斬盡殺絕。天下傾覆,別人是亡國。我朱家卻是亡族滅種。看看襄王、福王一宗際遇,便知族侄並非危言聳聽!”

朱至瀚臉上和風暖吹,說的話卻是冰涼刺骨。朱盛漷不由哆嗦一下。

朱盛漷的恐懼懦弱落入了徐學顏的眼中。他心裡長嘆,楚藩無人啊!可他作為楚藩長史,不會在開始就落了下風。

徐學顏慢悠悠端起茶碗,抿了口茶,方才笑眯眯地對著朱至瀚道:“武昌城小而堅,又有大江為憑,怕是流賊拿下了漢口漢陽,也只能望江水而興嘆!不過本官倒是聽說,這崇禎年以來,闖賊、獻賊數番入川,都圍了成都府。督師無奈,只好飛檄楚軍增援。難道那川軍竟是豆腐渣做的,如此不堪一擊?石砫秦寡婦的白杆強兵不是挺能打的麼?”

徐學顏欲佔上風,朱至瀚卻心頭一喜。原來正主在這兒!我們千里求見,見面伊始便被打發了,連個回禮都沒有,這不合道理麼!原來他們留了個後手,要看看我們是動真格的,還是嘴皮功夫!

朱至瀚暗暗振作精神,對徐學顏道:“徐大人燭照萬里!秦總兵已經老了,她男人、兒子、弟弟都死在沙場之上。她老太婆孤身一人,豈能擋流賊全師?石砫偏狹之地,地瘠民貧,幾次大戰,可想而知那白桿兵還能剩下多少!

川兵各部更是不堪:自崇禎七年闖賊入川,於百頃壩擊敗川軍主力,侯總兵良柱中伏身死,這川軍便一日弱過一日。去年獻賊入川,川兵接連大敗,最後邵捷春無奈何,只好派出撫標。孰知撫標一上陣,便被獻賊打了個落花流水!大將盡墨,全軍無存……”

朱至瀚順著徐學顏的話頭,逐一列舉事實,將四川官軍貶得一無是處。這跟徐學顏的預料可不一樣。

他帶著疑惑問道,如此一來,那四川豈不是危如累卵?言下之意,銀子放在蜀地,豈不是比湖廣更危險?那你跑來楚藩作甚?

朱至瀚正在此處等著徐學顏呢。徐學顏話音剛落,朱至瀚便站了起來,雙手合十,朝天虔誠一拜。

“好在天無絕人之處!我蜀藩列祖列宗積德行善,菩薩為我蜀藩降下了一位英武蓋世、聰慧無雙之世子!我蜀藩社稷有救矣!我蜀地萬民可全矣!”

說話間,朱至瀚便從袖中變出一份復興報的特刊,遞給徐學顏等人傳閱。他坐下來,耐心地將世子朱平槿的所作所為講給楚府長史聽:減租助餉、興學重教、防瘟控疫、鼓勵農桑、大力屯墾、興辦工商、約束宗人、鎮服官府,匯通錢莊、機器局、織造局,一條條、一款款措施細細道來,只是少了練兵一項。

“如今蜀地百姓,已將世子畫像供奉於案桌之上。連廟中觀音菩薩旁的金童,也要用世子畫像替換面孔!”

“唉,這可是為何?”小姑娘一邊好奇地問道,一邊凝視著報紙上朱平槿的正裝像。

“蜀人皆說,世子便是觀音菩薩座前散財童子轉世。哪有現世菩薩不拜,反而去拜泥塑菩薩之理?”

朱至瀚的話,逗起了郡主朱鳳德對蜀世子的濃厚興趣。她立即扔下報紙跳起身來,開始圍著朱至瀚打聽,諸如蜀世子的相貌、愛好以及……婚姻戀愛史來。

朱盛漷和徐學顏沒有跟著朱鳳德胡鬧。他們默默沉思半響,那徐學顏終於打破了沉默,提到了最敏感的話題。

“公子,市井傳言道,那蜀世子最善練兵。年初有浮屍無數漂過武昌江面,便是蜀府軍剿賊所殺。這可是真的?”

注一:金沙洲和白沙洲在武昌南城外,是明代武昌最繁華的商業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