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崇禎十三年最新章節列表 > 正文 第三百七十二章 臨澧望蜀(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正文 第三百七十二章 臨澧望蜀(一)

蜀世子朱平槿派出自己的私人代表輔國中尉朱至瀚出遊荊楚六藩國,其目的,不外乎將這六藩的各種資源收為蜀藩之用。

人口、糧食、金銀、技術和更重要的人心,都是朱平槿感興趣的。

除了已經完蛋的襄王一藩以及崇禎帝的兩個親叔叔惠王和桂王,荊楚其餘六藩外加一個涉封於澧州的華陽王都是朱至瀚的目的地。

在荊州,朱至瀚受到了遼藩一系的熱情招待,達成了重要的戰略合作協議。可惜遼藩失國多年,宗祿不濟,除了幾千張飢渴嘴和幾千顆炙熱的心,幾乎別無所有;

在武昌,朱至瀚被老邁昏庸的楚王拒之門外,卻在宣化王長孫朱盛漷和楚府長史徐學顏之處意外收穫了合作的意向。但具體成果暫時也就到此為止。當然,那位懵懂愛情的刁蠻小郡主除外。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天下四大藩王的楚藩拒絕與蜀王府直接合作,只留下了一個聯姻的可能性,這給曾經信心滿滿的朱至瀚以沉重的打擊。

他灰心喪氣東下蘄州拜會荊王,結果碰運氣試手氣的賭博之旅,變成了先中獎再掏錢的幸運之旅。

第一代荊王荊憲王是仁宗皇帝的庶六子,宣德四年就藩江西建昌,後來於正統十年移藩湖廣蘄州,至今已經整整傳了九代十王。

這一代的荊王名叫朱慈煙。萬曆四十年受封荊世子,天啟六年襲封,今年約四十歲。

早被流賊嚇成驚弓之鳥的朱慈煙,見到蜀藩使者前來,熱情地不成體統。他把朱至瀚請到王府密室,足足訴了兩個時辰的苦。

朱慈煙道,蘄州地處英霍山區與長江之間的走廊要衝地帶上,與獻賊和左、革流賊的老巢英、霍山區近在咫尺。如果流賊下山,須臾則至蘄州。

而蘄州,僅有蘄州衛之兵約三百人。荊王府早已獻還護衛,儀衛不足百餘。加上蘄州官府臨時募集的民壯,全城之兵不足千人。

流賊下山,動輒數萬。若無強軍一營三千以上,單以蘄州那不足千人的羸弱之兵,絕對擋不住三天。

他很想離開蘄州這個兇險之地,也作了一次大膽而失敗的嘗試。然而這次大膽的嘗試卻以慘敗告終。

地方官是守土官,想的便是為官一任,守住一方。朱慈煙作為一藩之主,他一跑,就會引發宗室官員士紳百姓的恐慌,大家都會跑。因此地方官兩隻賊亮的眼睛,一隻盯著城外流賊,一隻盯著朱慈煙這位國主。

朱慈煙一動,地方官的耳目立即發現。等到朱慈煙帶著浩浩蕩蕩的隊伍走到城門,卻發現城門緊閉。州官公服在身,瞪目唬臉,領著大隊軍士跪在半道。那州官不僅不準他出城,而且明確威脅他。如果他跑了,就以無旨棄國之罪彈劾他!

朱慈煙道,他現在是左右為難,兩頭害怕。既怕身死國滅亡於流賊,又怕朝廷治罪禁於鳳陽高牆。所以他希望蜀藩的使者給出個主意。

荊王朱慈煙的苦惱就是朱至瀚的幸福。朱至瀚一聽欣喜若狂,他立即告訴荊王殿下:如果帶著宗人嬪妃金銀珠寶糧食器物,殿下您永遠別想逃出去!

朱至瀚給荊王朱慈煙出的主意是四個字:

輕裝潛逃!

朱至瀚解釋,所謂輕裝,就是把金銀珠寶糧食器物等累贅物件統統處理掉,換成匯通錢莊的承兌匯票懷揣身上;

所謂潛逃,就是遣散僕從,保留精幹,按照先女人後男人,先宗人後殿下的順序,在不驚動官府的前提下,分期分批化妝逃跑。

輕裝是潛逃的前提。不輕裝,如何潛逃?所以殿下當務之急,就是趕快將浮財處理掉,換成銀子。至於宮室、田地等不動產,將田契等證明文書拿好就行。只要大明還在,這些東西遲早都要回來。

承兌匯票就是一張薄薄的紙,當然比幾十萬兩金銀和幾十萬石糧食攜帶方便,這個道理誰都明白。朱慈煙自己也曾經變賣過一些值錢的物件,換成更好攜帶的金子。

可說著容易做著難,一個非常的現實問題攔在面前。

俗話說:破家值萬貫。一個藩府的家底,以銀子計達數百萬兩以上,豈是一州士紳商家的實力所能輕易承接的?況且那些士紳也在處理浮財,他們憑什麼當這個冤大頭?

荊藩歷史雖不如楚蜀兩藩悠久,但也相差無幾。宗室數千,宮人佃戶數萬,田地數十萬,怎麼可能一夜間處理乾淨?就算只運走銀子、珠寶、錦帛、器物、糧食等浮財,也是難上加難。蘄州是產米之地,光是存糧,荊王府長存米及各郡王府、王莊、王店在蘄州城裡的存糧,便有三十萬石以上。這要多少船才能運走,又會鬧出多大的動靜?

可這些問題對於時刻準備趁火打劫的朱至瀚來說,都不是難事。

面對朱慈煙聲情並茂的反覆陳情暗示,朱至瀚很無奈地表示,如果荊王一系宗室真的下定決心,離開蘄州到四川避難,那麼他可以蜀王府使者的身份,以賑濟災民的名義代表蜀王府將荊藩長存米全部買下來,然後將荊藩浮財冒充賑災糧大搖大擺運出城,想來官府也沒有理由搜查或阻擋。

朱至瀚的言下之意是,荊藩跑四川,我可以拉你一把;如果你亂跑,對不起,就當我沒看見。

對此朱慈煙明確表態,離開蘄州避禍,早就在荊藩宗室內部達成了共識。只是往哪裡跑,還有分歧。

大部分的人傾向於最近的江西或者湖南,少數人想跑南直或浙江。但目前無論江西、湖南、南直或浙江,都沒有人敢於接手這麼多的王府財物,這也是荊藩遲遲未跑的原因。

只要蜀藩同意接受荊藩財物,他們就願沿長江到蜀地,而且路上的花銷,全部都由他們自行承擔。只是這匯票金額太大,為了將來能夠如期兌現,他希望能派宗室使者到四川面見蜀世子,拿到蜀藩當家人的書面承諾。

既然荊王殿下這麼有誠意,朱至瀚自然很仗義地表示,重慶為四川大府,又是天險,最適合亂世中避險。他將上書蜀世子,派船迎接,並在重慶府為荊王殿下修築行宮,想來仁義大方的蜀世子必會同意。等將來流賊佔了蘄州,那時荊王殿下再上奏朝廷說明情況,想必皇帝也不能說什麼,畢竟福王、襄王的慘劇剛剛發生。

頭一天見面就如此順利,讓朱至瀚對即將開始的細節談判充滿信心;剛剛經歷的失敗,也讓他對談判中的節外生枝做了充分準備。

果然,當第二天朱至瀚與對方代表荊王庶兄朱慈煃(KUI)和王府長史見面後,對方便反悔了。他們明確道,輕裝可以,潛逃不成!

為什麼呢?因為荊王朱慈煙希望他第一個逃跑!

朱慈煙是路標,是燈塔,是黑夜中的那盞明燈。他跑了,地方官府見不著人,立即就會上書朝廷,並引發當地的動盪。這樣一來,朱至瀚把荊藩搬空的計劃就會落空。朱至瀚不得不向對方反覆解釋荊王殿下暫時留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甚至擅自承諾派兵保護。

經過反覆談判,最後雙方終於達成協議:由蜀王府按市價打對摺收購荊藩浮財,蜀王府向荊藩開具承兌匯票。其中兩成即時便可兌付,三成在四川見票即付,另外五成在荊王到達重慶後的三年內分時段承付。

浮財太多,臨時徵集船隻搬運根本來不及,本地的船隻有走漏消息的風險,而等邱子貢的船隊返回又沒有具體的時間表。因此朱至瀚派出呂三手下的保鏢向上游的武昌府和黃州府租賃大船,自己和荊王府則向蘄州周圍募集流民充當搬運工。

數日之後,當第一批大船到達蘄州,蜀王府向荊王府購買三十萬石糧食賑濟災民的簽約儀式在荊王府的承運殿隆重舉行,蘄州官府和知名士紳都有幸觀禮見證。

很快,首批兩萬石糧食以賑災糧的名義上了船。

作為雙方友好合作開始的象徵,朱至瀚將自己的坐船送給了荊藩代表朱慈煃,讓他帶著自己的親筆奏疏去見蜀世子朱平槿;而荊王府則送了朱至瀚幾十匹好馬和幾輛馬車,讓他繼續完成到湖湘的旅程。

勝利邁出了第一步,並繼續擴大。

在長沙府,剛剛襲封兩年多的吉王(注一)很熱情地接待了朱至瀚。

長沙府是湖湘地區著名的稻米區與米市。吉藩光是在長沙府治長沙和善化兩縣就佔了上等好田七八十萬畝。

吉王除答應關照長沙城內的錢莊外,還非常友好地按市價加價一成將自己吃不完的十萬石陳糧賣給了蜀藩。呂三打聽到一個無法確認的訊息,吉王與桂王有來往。朱至瀚揣測,一旦有事,吉王很可能會向南面的衡陽府撤退。

在常德城的榮王府那裡,朱至瀚受到了與荊州惠王府差不多的冷遇。唯一有區別是,榮王朱慈照(注二)的親母舅姚大官人出面請朱至瀚、呂三一行人喝了一頓花酒。

席間朱至瀚不慎喝高了,在歌姬的溫玉軟香裡將錢莊的種種好處和蜀王府與荊楚幾家王府的合作內容洩了一點出來。

脖根通紅的姚大官人一聽這錢莊還有這麼多名堂,也給朱至瀚透了點榮王的內幕。

原來,榮王府之財,土地宗祿只是小頭,大頭則來自於沅江邊幾個重要碼頭的稅收之權。

榮府的收費站與朱平槿搞的車匪路霸不一樣,是第一代榮王榮莊王朱佑樞受侄兒嘉靖皇帝欽賜的合法收費站,即是奉旨搶劫。

沅江乃洞庭湖的四大支流之一,霸住常德這個江口收費,就算不是日進斗金,那也是發財大大的。近些年湖湘不太平,江上的稅銀收得少了,所以榮王府一直想搞些額外的產業,讓存銀變出更多的銀子。只是天下大亂,很難找到個安全的投資環境。

聰明的朱至瀚明白了榮王府的想法,便力邀姚大官人親自或派員考察四川機器局等搖錢樹。只要姚大官人願意投資四川,那麼榮藩銀子就等於存進了匯通錢莊。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姚大官人在朱至瀚如簧之舌的鼓動和鉅額回扣的誘惑下,果然對投資四川產生了興趣。他答應力勸其姐——榮王朱慈照的母妃,與其將銀子藏往沅江上游的辰溪縣,還不如投向錢景更好更安全的成都。

朱至瀚在與姚大官人的交流中也搞明白了兩件事。

第一,榮王府的事情是老太太做主,牝(PIN)雞司晨的事情並非只有蜀地才有;

第二,他沒有必要到遙遠的武岡城去遊說岷王了。

姚大官人言之鑿鑿地斷定,岷王殘暴,民多不滿,早晚失國。小小的武岡石城已經內外四層城牆了,岷王尤不放心,還在到處抓夫加固,而且不給民夫糧食和工錢。

注一:末代吉王朱慈?,吉貞王朱由棟嫡一子,崇禎十二年襲封。

注二:“照”字五行亦屬“火”。崇禎帝之子永王名朱慈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