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崇禎十三年最新章節列表 > 正文 第三百八十七章 投鼠忌器(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正文 第三百八十七章 投鼠忌器(一)

朱平槿督兵急赴保寧。他腦中滿滿的都是王朝陽為什麼要造反。

然而,信息溝通的不暢以及大勝之後的些許驕傲,使他未能意識到,川北的局勢遠比他想象的更混亂更複雜。王朝陽兵變,只是在川北這鍋沸油裡撒入了一把辣椒。油溫一點沒降,反而增加了許多辛辣的味道。

儀隴護莊大隊長王省吾得知保寧事變的時間,只比朱平槿早了大半天。二十二日上午,新政壩李家的一名家丁匆匆來到金城寨,帶來了這個驚人的訊息和家主李俊英請求出兵的口信。

長平山血戰後,三營三連傷亡慘重,王省吾率連部和剩下的兩個排進駐儀隴縣縣治金城寨,後來便以這兩個排為骨幹,擴編成了儀隴縣護莊大隊。

金城寨是個山城,易守難攻,但地勢深入巴山,周邊都曾是土暴子的老巢。

化名白無常的張光培率殘部從廣安突圍以後,重新回到了姚玉川和蔣成仁以前的老窩,化身為第四代的搖天動。其地盤就在金城寨東北的七星寨,距離不足百里。

而去年底進攻蓬州和營山的一股土暴子,在進攻失利後也偃旗息鼓向北退入了巴山。據王省吾多方偵查,這股土暴子的領哨名叫袁可儀,號為“闖山虎”。因為同樣姓袁,所以遙奉爭天王袁韜為掌盤子。袁可儀這股土暴子盤踞在金城寨東南約百里的仁和寨,兵力大約一千五。仁和寨四周都是大山,東邊一條小河,沿河可直通渠縣。

王省吾部進駐金城寨後,以養病為由禮貌地驅逐了知縣畢九成,接掌了儀隴縣正堂大印。世子的囑託和嚴峻的匪患,讓王省吾對金城寨的防務一點不敢掉以輕心。他一面將寨中守城丁壯補入護莊大隊,剩下的人組成護城隊,日日組織訓練,一面將寨中所有的老弱婦女遷往新政壩及新政壩以西的安全地帶進行屯墾。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這樣一來,寨中就只留下了約千名軍隊,不僅減輕了許多糧食壓力,而且使金城寨成為護國軍進攻巴州的堅固前方基地。進擊巴州的右路官軍賈登聯部,便以金城寨為後方依託。

擴軍離不開屯糧,而屯糧必須確保新政壩到金城寨這條後勤補給通道的暢通。而控制道路的關鍵點,就是長平山上的長平寨。

長平寨的朱老爹一族已被羅景雲收編為儀隴縣獨立護縣中隊。這個獨立護縣中隊成立之初,只有朱氏丁壯七八十號,但隨著官軍在巴州附近的大規模集結以及土暴子在嘉陵江東岸的出擊,保寧府和蓬州的上千百姓從大山裡逃出來,使這個獨立護縣中隊迅速擴充到了約三百人。

儀隴縣獨立護縣中隊與金城寨的士兵、賈登聯部的三千輔兵一樣,除了守城護路,也要承擔軍糧運輸。數百餘輛大車、雞公車每日奔波在彎彎曲曲的山間小路上,給已經斷糧的寨子帶去急需的給養物資,更為賈軍的六千人送去每月需要的兩千餘石糧食。

到了崇禎十五年正月中旬,金城寨已經囤積糧食五千餘石,足夠王省吾部一千人堅持整整一年。

……

報信的李家家丁趕到金城寨時,王省吾與副大隊長周常忠和大隊副監軍、儀隴開明士紳鄧問行正在金城寨山腳下檢查一座正在建設中的防禦堡壘。

這種堡壘北方曰墩堡,南方名碉樓。

碉樓建在金城山向南突出的一根山樑上,距離金城寨南寨門有三百多步。通往巴州的官道在山樑的西面,從北到南夾在山溝裡的上千畝狹長屯田帶在山樑的東面。

藉助北高南低,東西下斜的山勢,在山樑稜線上建一座堡壘,既可卡住山下平壩上山之路,又控制西面官道,還可以掩護士兵就近屯田。

碉樓建在山樑處的一整塊岩石之上,遠觀外形呈下大上小的六稜臺錐型。近觀就會發現,它有六個明顯突出的尖角。

若從高空俯視,碉樓便好似一個突出六個尖角的刮民D徽。兩者唯一的區別,就是刮民D的D徽有十二道尖角,而碉樓少一半。另外每道突出的尖角中間,還有一道三尺餘寬的平牆。士兵們根據它的外形特點,把它叫做“六角碉”,又戲稱為“狗牙碉”。

六角碉的設計高度是五丈四尺,每一丈為一層,用方木鋪地。頂部敞開,上有蓆棚遮雨,胸牆處可以安放大炮。下面二、三、四、五各層,都開有銃眼和虎蹲炮口。六個角部的左右和角部的凹陷處,都設有銃眼和虎蹲炮口,因此無論敵人攻擊六角碉的任何地方,都會遭到防守者的兩三面側射。

最下面的一層,對角最窄處四丈,最寬處五丈四尺。為防敵以大量火藥爆破,用了三層條石加夯土壘砌:兩層一尺見方的砂岩條石構成外牆,外牆裡面是五尺厚的碎石夯土,碎石夯土層裡面又是一層條石,因此最下面的一層牆體總厚度已經達到八尺,而六個角部更是實心滿填。

建完第一層,王省吾便用五十斤的黑 火藥包靠上爆破,結果難動牆基分毫。底部堅固如斯,但為了省工省料,六角碉的上面各層就減薄了外牆。第二層牆體也是條石,只是減為了單層,也沒有夯土。再上面各層,就是用城中房屋拆下來的火磚砌牆,再輔之以沙袋,能擋住火銃鉛子就行。

六角堡壘的設計者不是別人,正是以“博學鴻儒、無經不通”聞名蜀地的著名建築大師朱平槿兩口子。

六角堡壘,需要用木棍和繩子(當圓規)在地上畫出兩個同心圓,然後將其十二等分,過圓心以直線連線等分點,再將內外圓與連接線的交叉點交替連線,就會形成這種六角突出的形狀。

松林山集訓時,羅姑娘曾經用圓規和直尺在黑漆木板上為護商隊的軍官們現場演示。羅姑娘演示時,世子則在一旁說明,現在都江堰西邊大山裡的土司石碉,有些就採用了這種構造理念。其優點,一是各角之間可以弓箭火銃相互側防,因此沒有防禦死角。用雲梯爬牆的敵兵要麼把後背、要麼把身體兩側甚至後背暴露給防禦一方。二是防炮效能較好。因為突出的尖角可以使炮子跳彈,緩衝炮子的衝力。當然凡事有利有弊,這種構型奇特的六角碉樓相對方形與圓形的碉樓,費錢費工,修建耗時。

松林山集訓時,護商隊的大部分軍官們由於文化底子薄,對世子和羅姑娘的講課似懂非懂,但聰明且有文化基礎的王省吾立即領悟到了知識的精髓。他以一種敬畏的態度,將自己學到的知識學以致用,統統用到了碉樓建造中。

在碉樓建造中,王省吾還運用了他學到的另一個知識,那就是土法水泥。

這種水泥的生產很簡單,就是用山上的石灰石加煤炭一起搭窯燃燒。石灰石便達成窯體,肚子裡裝煤炭。煤炭燃盡後將窯拆了,石灰石燒成了生石灰。將生石灰塊和裡面的煤渣一起碾碎磨細攪勻,再絆上一些熟石膏粉,就變成了水泥粉(注一)。等水泥槳變幹,便可以替代糯米槳起到粘接作用,用作條石磚塊的勾縫材料。

石膏是民間最常見的礦物,並不稀罕。碑院寺灶戶家的門外,常常堆積著許多從滷水中撈取出來的凝結殘渣。這些殘渣的主體成分,便是石膏。

……

當李家家丁透過碉樓底層的轉角樓梯,爬上六角碉的第三層,第三層已經鋪好了地板,四周壘起了四尺多高的外牆。面積有限的碉樓上人來人往,背磚砌磚的、挑水和泥的人擠來擠去。

在嘈雜的聲音中,王省吾與周常忠、鄧問行站在外牆一個缺口處,指著遠方的山頭商量如何在附近建幾座瞭望臺。

那家丁急急忙忙將王朝陽兵變的本末道完,又道:“賀總隊長昨兒已連夜從碑院寺趕回賀家莊!許大隊長率兩中隊人馬渡過了嘉陵江,往(南部)縣城開去,其餘人馬繼續守備新政壩和碑院寺。許大隊長說南部縣城丟不得,碑院寺也丟不得,新政壩更丟不得。兵少地方多,到處都有土暴子,正著急上火哩。許大隊長還說,王大隊長有何打算,派人告訴他一聲。至於賈將爺是否告知,任憑王大隊長取捨!”

許大隊長便是鎮守新政壩的許守財。他著急上火是有道理的。

南部縣護莊大隊由原一營四連、賀家莊丁以及新政壩李家、周家的莊丁莊戶改編,總數約八百。原來駐紮新政壩和碑院寺。

新政壩是官軍賈登聯部與護國軍川北部隊的後勤大本營,囤有糧食約七萬石,以及大量的火藥、被服和兵器。新政壩控制嘉陵江水道,是保寧府連線順慶、合州的必經之處。因此萬萬不能有所閃失。

除軍事因素外,還有經濟因素。

碑院寺、禹跡山地區是川北鹽業中心,不僅倉屯著大量的食鹽,還有更重要的鹽井。新政壩近水樓臺,成為川北鹽業的流通中心。如新政壩被土暴子佔領,金錢上的損失將會十分慘重。

就在不久前的去年年底,王府新任副總理洪其惠專程陪同四川巡鹽御史方堯相從自流井來到碑院寺,詳細視察了這裡的鹽井和煮鹽情況。

在視察中,洪其惠明確告訴各家鹽商,蜀王府與官府支援在碑院寺地區加大鹽井開鑿力度,產出更多的食鹽。所有產出,蜀王府將照價照產全收。

鹽業專營背後,無疑蘊含了巨大商機,讓當地士紳熱血沸騰。當地士紳最近剛湊了十幾萬兩銀子,組成了一個專事鹽井開鑿的“鑿山社”。鑿山社佔股比例最大的前三位股東,便分別是李俊英、李俊成兄弟,周文正以及身兼蜀王府保寧總莊頭和順保護莊總隊副總隊長的賀永年。

江左的新政壩丟不得,江右的南部縣又要保住。許守財手裡不足一千人,被寬闊的嘉陵江分做兩半,自然著急上火。

注一:這種半卵形的石窯曾在西南山區普遍使用,直到二十一世紀初尚有遺蹟。行車過處,彷彿蟲族巨卵遍佈大地,極為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