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崇禎十三年最新章節列表 > 正文 第四百七十一章 大計方定(五)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正文 第四百七十一章 大計方定(五)

紅霞退去,暖陽東昇。頹敗的壽王府重新煥發出生機。

己時時分,石泉郡王朱宣堄、內江郡王朱至沂、四川巡撫廖大亨、巡按劉之勃、藩司參政兼川西守道陳奇赤、川北守道龍文光、四川兵備副使馬乾、成都府同知署巡鹽御史方堯相、成都通判吳繼善、上巡道葛奇祚、瀘州判官署保寧通判高登泰,川北總兵甘良臣、副將張奏凱、參將賈登聯、都司羅大爵等蜀地宗親文武,蜀王府右長史兼政務司總理鄭安民、蜀王府文案兼副總理李崇文、洪其惠,蜀王府文案兼世子辦公廳主任程翔鳳、護國軍總參謀長舒國平、護國軍總監軍孫洪、護國軍後勤部長王崑山、第一副部長吳泰、瀘州衛指揮兼護國軍重慶軍區司令宋振宗、新任護國軍第七團團長徐漢卿等蜀王府官員及護國軍大將,按文武品級待遇分作兩班,帶著興奮、期許、激憤或者不安的神情,列隊雲集於壽王府承運殿平臺上,等待從公開場合消失了十餘天的蜀世子朱平槿出現。

宗親大臣們都知道,今天的朝會不過是個形式。

在為期整整二十天的重臣會議上,所有的議題全都被放在了桌面上進行反覆討論、爭論甚至拍桌子摔杯子。在這期間,世子和羅姑娘不斷地透過辦公廳,掌握著會議的程序,控制著會議的方向。

現在,所有的結論都形成了奏疏,就等著世子令旨一下,便立即在四川全面推開。至於朝廷,該奏的當然要奏,但現在形勢緊急,等不了聖旨到來了,只好先斬後奏。

一陣高亢的軍號後,儀仗出現。朱平槿和羅雨虹華服盛裝,高據平臺的御座上。眾人朝拜,四拜禮畢,右僉都御史、四川巡撫廖大亨趨步上前,代表眾臣上奏道:

太祖高皇帝留《皇明祖訓》告誡後世子孫,令險要藩國“遇有緊急,其守鎮兵、護衛兵並從藩王調遣。”

四川地處西南邊陲,朝廷大軍鞭長莫及。如今川內流賊土寇橫行無忌,正是國家危急存亡之時,因此他代表四川官員,請求朱平槿擔負起祖宗賦予的職責,名正言順地以管府事蜀世子的名義統領四川境內的所有武裝力量。

廖大亨上奏畢,蜀王府右長史鄭安民立即出列論證道:

聽聞開封被圍之時,正是周王甲冑戎馬,坐鎮城垣,統一指揮全城軍民,這才兩次打退了闖賊的進攻。如果周王“顧忌小人奸臣之言,畏手畏腳,則汴京必破!”因此他請求朱平槿不必擔心朝廷那班奸臣庸臣的呱噪,只管“大膽去做!”

鄭安民還道,如果朝廷中有奸臣拿藩王典兵之事陷害蜀世子,他就要依照《皇明祖訓》,履行藩國之相的權利,與護衛一起移文京師五軍都督府索取奸臣,並以違背祖制之罪族誅之!

鄭安民話音未落,早有一人快步出列上奏,正是四川巡按劉之勃。

劉之勃大聲道,去年瘟疫爆發時他到任蜀地,一年來耳聞目睹,飽受刺激。現在他終於明白,天下之事崩壞到如今地步,除了奸臣盈朝之外的一個重要原因,便是由於大明的後世子孫,違背了太祖高皇帝“一字不可改易”的祖訓,剝奪了各地藩王典兵守土之權。

劉之勃認為,不僅要在蜀地率先恢復大明祖制,而且要在全國範圍內推廣。為此他已經聯絡了上巡道御史葛奇祚,聯名向皇帝上書,准許各地藩王典兵守土。藩王典兵守土,保國保家保身,一定會取得實效。

劉之勃道,如今朝政被一群 奸臣庸臣把持,這封奏疏上達天聽,一定會在朝廷中掀起軒然大波,因此他兩人已經做好了為國殺身成仁的決心,請蜀世子殿下成全他們的一生清名!

……

今日朝會預定的劇情是廖、鄭二人發言,眾臣齊聲贊和,然後朱平槿推辭再三,堅辭不受,最後的壓軸戲由積極要求加入組織的賈登聯出場表演。

如果在場重臣的意見一致,賈登聯就會拔劍自刎,以死相逼朱平槿;

如果有人冒雜音,賈登聯就要跳上御臺,把塗了銀粉的木劍對準朱平槿,仍是以死相逼,造成朱平槿被群臣逼迫的假象。

對於有幸擔當這個光榮而艱鉅的角色,昨晚賈登聯激動得語無倫次,最後終於在中軍楊維棟的提醒下,向奉旨而來的廖大亨來了一句不倫不類的名言:“留取丹青照汗青”!

劉之勃不按套路出牌,不僅打亂了劇情安排,搶了賈登聯的戲份,並像是逼迫眾人聯名上書一般。

廖、鄭二人不知道劉之勃的上奏是否為朱平槿臨時起意安排,一時傻眼。

朱平槿也傻眼了。

朱平槿根本不可能同意劉之勃的提議。朱元璋的祖訓是絕對剛性的,如何用絕對剛性的規定去適應不斷變化的當前形勢?不可能!

讓藩王們都來領兵,更不是朱平槿想要的結果。

以史為鑑。西晉末年的八王之亂,就是因為各地藩王握有兵權。朱平槿只想利用他老祖宗的政治遺產,卻不願這把雙刃劍傷了自己。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但劉之勃如果上書,又對朱平槿有莫大的好處。因為他指責朱元璋之後的子孫違背祖制,就等於公開指控朱棣及其子孫的皇位都是不合法的。這種指控,比海瑞上書大罵嘉靖皇帝荒淫無恥要嚴重得多!

“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朱平槿心中做出了決定。他看著劉之勃和葛奇祚頓首拜伏,暗罵了一聲,微笑之中緊閉雙唇,堅決不表態。

世子不開口,撫臺、長史也不開口,其他的官員發現情況有異,頓時全場寂靜,陷入了尷尬。好在石泉老王朱宣堄鬥爭經驗豐富,及時出來救場。

他先把龍頭柺杖杵得砰砰作響,成功轉移了全體人員的注意力。然後誇張地將柺杖一扔,跪在了朱平槿的腳下,聲情並茂地懇請朱平槿看在祖宗社稷和萬民百姓的份上,勇敢地出來領導他們應對危局。眾人一看,連忙跟著跪了,大呼蜀世子典兵。

戲份上演到這個地步,朱平槿只好站起來說了幾句。

他先是高度贊揚了劉之勃與葛奇祚忠心可嘉,隨後話鋒一轉,告誡他切不可意氣用事,凡事當從長計議。眼見劉之勃爬起來急欲爭辯,朱平槿立即將話題轉移到了眾臣關心的典兵之權上。

朱平槿聲色俱厲地痛斥眾臣,說朝廷宗蕃條例嚴禁藩王領兵,說自己的年少不更事,說四川的局勢太複雜,甚至罵眾臣是想害死他,讓獻王爺斷嗣!

自然,眾臣堅決再請,朱平槿堅決再拒絕;眾臣堅決三請,朱平槿也不再客氣了。於是朱平槿的老祖宗又被抬了出來,外加一本發黃的小冊子《皇明祖訓》。

鼓樂齊鳴,朱平槿和羅雨虹領著宗室官員叩拜。從此,四川境內所有武裝力量的領導權,從官府轉移到了蜀世子朱平槿。

儀式結束,眾人各自歸位。廖大亨連忙抓緊時間上了今天第一道有實質內容的奏本:《奉旨平賊蕩寇除弊振軍疏》。

此疏名字雖長,但主題只有一個,即透過四川的軍事體制改革和軍事資源整合,構建一支主宰天下的強大的軍事力量。

……

戰爭時期,軍事永遠是第一位的。所有的內政外交政策,都要服務於軍事鬥爭這個大局;也只能透過軍事較量的結果,才能評判內政外交政策的成功與否。

四川軍事體制改革和軍事資源的徹底整合,已經醞釀了很長的時間。其藉口,明面上是“御敵於國門之外”,暗地裡是“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

朱平槿原來的計劃,是利用他在渠江右岸戰役的全勝戰績,去說服四川威望最高的軍事領袖、大明朝的巾幗英雄秦良玉。待老太太明確表態支援,他再利用廖大亨巡撫四川的權利,威脅、分化、拉攏重量級的川軍將領,最後不露聲色奸計得逞。

然而,王朝陽在保寧府的兵變,土暴子不失時機地趁火打劫,不僅打亂了朱平槿按部就班的時間表,而且還給朱平槿一個極為明確的警示:

時間,並不在他這一邊!

朱平槿必須在進行川北剿匪的同時,完成四川軍事力量整合的大任務,也就是說,要邊打邊改。最遲在崇禎十五年中,徹底平定四川的內部敵人。然後騰出手來,把兵力轉用到闖獻或崇禎那邊。

可在保寧會議的初期,朱平槿和廖大亨的努力引起了一場風波。

最堅決的反對者劉之勃認為:軍隊,是國家重器;文武分野,是朝廷典章。護國軍雖然戰功彪炳,但它不是朝廷的經制之軍。要改革,要整合,只能將護國軍整合到官軍中,而不能反過來將官軍整合到護國軍中。

劉之勃這一主張,並無反對朱平槿典兵的意思,其本意是讓護國軍在形式上穿上朝廷經制之軍的黃馬褂,是不願與朝廷翻臉,是不願背上叛逆的罪名,同時也有整合護國軍糧餉的考慮。

朱平槿權衡再三,忍下了處置劉之勃的衝動。作為對劉之勃提議的反擊,他將署四川兵備副使馬乾從巴州招到保寧參會。

果然,劉之勃的主張遭到了馬乾的猛烈抨擊。

馬乾激動地向劉之勃和其他與會者描述了漁溪大戰的情況。大戰前,他和監紀同知楊名時都承諾,漁溪一役後,將士們可以自由選擇加入護國軍。

將士們為什麼要求加入護國軍呢?因為護國軍分田又分地;兵餉十足發放;無論生死,家人皆有所養。

馬乾明確指出,正是因為有了這個承諾,張營將士們才爆發出前所未有的巨大戰鬥力,才能在數倍之敵的圍攻下堅持不退。因為將士們不是為朝廷而戰,而是為自己和家人的生存而戰!

馬乾道,沒有這個承諾,張部早就潰散了,漁溪大捷根本不可能出現。將士們之所以在戰後圍攻主將張奏凱,就是因為張奏凱下達了火燒漁溪鎮的命令。將士們以為這把火燒死了給他們承諾的自己和楊大人,所以群情激奮之下,做出了不理智的舉動。

馬乾嚴厲警告與會者,若將護國軍全部改組為官軍,一旦將士們不理解,不僅官軍很可能譁變,重蹈保寧兵變的覆轍,而且護國軍也會軍心浮動,造成前線戰事的被動。孰輕孰重,諸公慎思之!

漁溪大捷的生動事例與馬乾的嚴厲警告,讓大部分動搖者清醒過來,廖大亨和鄭安民一方立即佔了上風。

喜劇的是,結束這場爭論的人不是蜀世子朱平槿,而是崇禎皇帝朱由檢。有了皇帝眾建護國軍的聖旨,有了當朝首輔周延儒護國軍不拘兵額、多多益善的私信,一場關於軍隊發展方向的大爭論終於有了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