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崇禎十三年最新章節列表 > 正文 第五百七十二章 大隱於朝(五)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正文 第五百七十二章 大隱於朝(五)

崇禎十三年五月十四日下午,一個督師丁啟睿等待許久的好消息傳入尉氏縣城那牆倒屋歪的縣衙:

大軍先鋒,左軍外五營大校,副總兵,都督同知,綽號混十萬的馬進忠,不顧長途行軍的疲勞,突然從兩翼渡過賈魯河,多路進襲了開封城南的朱仙鎮,陣斬流賊數百。

殘賊倉皇而逃,把這座號稱“天下四大鎮之一”的汴南重鎮拱手讓給了官軍。

目前,馬營遊騎正在繼續追擊殘敵,兵鋒已經逼出朱仙鎮以北十里。遊騎只遭遇了少數流賊散兵,沒有發現流賊的大隊。

馬進忠的信使意氣風發地向督師丁大人和平賊將軍左良玉稟報,馬將軍在朱仙鎮內凝聚了天地正氣的嶽王廟中設立了中軍,靜候三位上官的指示:

是繼續向前進攻,直取開封城外的繁臺,進窺土堤(注一)?

還是駐軍朱仙鎮,等待大軍趕來?

然而這名報捷的信使很快就發現不對勁:中軍帥帳裡的氣氛很詭異。

堂上正中就坐的督師丁啟睿面色不豫,緘口不言;

東上首就坐的保定總督楊文嶽手捋鬍鬚,欲言又止;

西上首就坐的平賊將軍左良玉,雖然馬進忠違反了他“遇敵即止”的將令,仍然一如既往的親切和藹,敦敦告誡馬進忠如今賊寇勢大,不同以往,千萬不可輕敵,並指示馬營立即掘壕固守,掩護主力到來,未得將令不可輕出。

按說,按照朝廷“以文御武”的規制,手握尚方寶劍的督師丁啟睿才是全軍主帥。

但左帥在言語時,既不看丁啟睿的臉色,也不徵求楊文嶽的意見;

左良玉身邊的楚軍老將,原四川總兵方國安不停地捂嘴咳嗽,彷彿感了傷寒。

楊文嶽身邊的保督中軍總兵姜名武(注二)則手按刀柄,與左良玉身後的前五營將領盧光祖、李國英等人大眼瞪小眼,彷彿一言不合便會以命相搏。

這名機靈的信使得了左帥的將令,連忙退出縣衙。在上馬離城前,這名信使用了一錠銀子,輕易從左帥的親兵那裡得到了他想知道的訊息:

今天早晨,督師與左帥在縣衙裡又大吵一架!

督師要左帥趁敵不備立即進兵,以解開封之圍;而左帥堅持敵情不明,必須查明敵情並等待全軍集結,才能緩步進逼開封。

剛剛趕到尉氏的保督楊文嶽則試圖在兩人間打圓場。

楊文嶽對丁督師道,敵情不明貿然進兵確有風險。倘若大軍潰敗,大明社稷危矣,汴京周藩危矣,督師前程亦危矣;

楊文嶽又對左帥道,持重進兵耗日太久,糧草不濟,是為取敗之道。

丁督師和左帥在楊文嶽的反覆勸說下,終於商量出一個暫時性的折衷法子:

前軍佔住朱仙鎮,掩護中軍和後軍到來。等到全軍集結在朱仙鎮周圍,再根據闖賊的進止,決定下一步的行動。

信使快馬奔回朱仙鎮,不僅帶回了左帥的將令,而且帶回了將帥不合、文武不合的小道消息。

據馬營士卒傳言,綽號混十萬的前流賊馬進忠,站在嶽王廟正殿前“忠昭日月”的大牌匾下對著部下們長嘆道:

嶽王爺一生精忠報國,於此地大破金兀(ZHU)術柺子馬,留傳千古美名。可恨十二道金牌,前功盡棄,風波蒙冤!

我馬進忠,前生誤入賊窩,大罪已矣!自十一年蒙朝廷恩典招安,從此屢立戰功。何也,不負姓名之忠字也!

如今我等千里進軍,糧草不濟,只利速戰而不可持久。可惜一道軍令,平生功名遂遠矣!

說完此言,馬進忠淚涕滿面,垂首不語。眾將皆唏噓,有憤恨不擇之狀。其驍將揚進喜、劉之良,口出不尊之語;從子偏校馬維興,更是拔刀磔(ZHE)柱,印痕深寸許。

不出馬進忠所料。當日午夜時分,闖賊的大規模反擊便猝然而至。

流賊的反擊方式,幾乎與馬營的進攻方式如出一轍:正面多路猛衝,兩翼渡過賈魯河進行包抄,並斷敵退路。

然而有備與無備,白天與晚上,導致了進攻結局的迥然不同。

馬進忠的進攻是大獲全勝,而闖賊的反擊則是丟盔卸甲,大敗而逃,還差一點把自己的主將陷進去。

從東西兩翼包抄過來的流賊率先失敗。他們渡過賈魯河後立足未穩,便遭到了埋伏在河堤下的官軍步騎衝殺。

埋伏在左翼西北方向的官軍主將是馬維興,兵力較少,流賊損失數百便安然退過河床,依託寬大的河堤節節阻擊;

埋伏在右翼東南方向的官軍主將是綽號鐵騎王的王允成。王允成所部兵力大、騎兵多。一個三面反擊,就把近千名流賊阻截在河岸邊。流賊大隊倉惶退過河去,誰知又遭到對岸官軍的伏擊。流賊見勢不妙,一隊騎兵倉促增援,再次被王允成親率中軍騎兵半路衝散。雙方在黑暗中殺做一團,直至天光乍現,賊將這才引軍退去。光是在這一處戰場,遺屍便超過兩千。

負責朱仙鎮正面防守的是馬進忠本人。

正面進攻的流賊,先是被馬營的壕溝鹿砦阻擊在鎮外防線上,遭到較大的損失。當賊營大舉增兵突破防線後,進入鎮中的多股流賊或許被守軍遊走不定的火把光亮誤導,陷入鎮中密集的房屋院落之中。

在一片光影綽綽的黑暗中,只看見火把的亮光搖晃,只看見銃口的火光閃爍,只聽得雙方的呼喊聲和衝殺聲四面響起,人馬的慘叫聲和嘶鳴聲此起彼伏。

雙方的部隊完全失去了指揮,只能在黑暗中各自為戰。

馬營官兵少於流賊不假,但憑藉合理的戰前部署和較高的戰術素養很快佔據了上風。他們利用狹窄的街道和密集的房屋將流賊分割包圍,逐一殲滅。而流賊則像沒頭的蒼蠅在街巷中到處亂竄,被守株待兔的官軍分路截殺。

戰至黎明時分,進入鎮中的流賊大部被殲,餘賊退出朱仙鎮,聚在鎮北的幾個莊子中死守待援。

是窮寇勿追還是痛打落水狗,馬進忠和王允成這對一官一賊出身的黃金搭檔正在商量計較,下面的將領已經興奮地闖進了嶽王廟:

據受傷被俘的流賊供稱,昨晚夜襲朱仙鎮的流賊將領並非籍籍無名之輩,而是李自成的從子——號稱“一隻虎”的李過!

……

“一隻虎”李過,又名李錦,字補之。他是李自成大哥的兒子,年齡小李自成幾歲,輩分低李自成一輩。

官場傳說,李自成是党項後裔,為人殘暴,且身有隱疾,不能行人倫之禮,是故喜於床第間虐待女人。

原來是窮逼加渣男。

是故李自成的原配韓金兒與小妾邢氏先後與人通姦,給李自成帶了兩頂大大的綠帽子,自然不足為奇。

與韓金兒通姦的人是李自成同村的村民蓋虎,而與邢氏通姦的人卻是李自成手下的大將,號稱翻山鷂的現秦軍副將高傑。

李自成起事之後,先投王左掛,後投不沾泥(張存孟)。不沾泥招安之後,李自成投奔其舅父高迎祥,高迎祥則以侄女高桂英妻之。

李自成不能人事,卻向外宣揚他不近女色,並假惺惺禁止他手下的賊寇奸 淫婦女,冒充仁義之師。是故直到現在,李自成也沒有親生的子嗣。

闖賊無嗣,李過便成了李自成血緣最近的人,也就是他權位、財富和軍隊的傳統繼承人。

李過此人能打仗,更能打硬仗,是闖賊營中不折不扣的虎將。賊軍攻掠,常為先鋒。

然而李過勇則勇矣,可腦袋瓜不好用。上陣廝殺尚可,運籌帷幄不成。更為要命的一點,是李過也沒有子嗣。

或許老李家的基因在與党項人融合時走火入魔,發生了斷崖式崩塌,李過年過三十,只收留了一個米脂的孤兒充作義子。所以李過顯赫的身份,並沒有使他獲得闖賊營中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

相反,有儒將之風的田見秀和鐵匠出身的劉宗敏,反而位居李過之上。

田見秀是闖營事實上的副將,傳說性情仁厚,沒有野心,總之讓李自成很放心。李賊不能視事,便以田見秀代之;

劉宗敏是李自成的刀鋒,統領闖賊的老營精銳。劉宗敏的大旗所在,往往便是李自成的主力所在。

即便李過地位並不高,但他依然成了馬進忠和王允成眼中的肥肉。趁人病要人命的簡單道理,馬王這對搭檔還是懂的。從肉體上消滅李過,不僅可使官軍士氣大漲,也可使馬王二將加官進爵,使兩營官兵獲得豐厚的賞賜。因此馬王匆匆一合計,決定再次罔顧上官禁令,先把眼前的這股流賊滅了再說。但是,他二人的好事被流賊的迅速增援破壞了。官軍尚未出鎮,探馬便慌忙來報:

流賊大軍自東北而來,綿延十餘里。為首的將旗上,有一個大大的“劉”字!

原來,李過不過是闖賊拋出來爭取時間轉用兵力的小人物。劉宗敏來了,說明闖賊的主力就在朱仙鎮以北。

不到半個時辰,這個訊息便傳遍了官軍各營。很快,總兵方國安率徐懋(MAO)德、馬士秀兩將增援上來。中午時分,丁啟睿、楊文嶽和左良玉的親軍騎兵趕到了朱仙鎮外。

雙方的主力對主力,決戰在即!

……

到達朱仙鎮,督師大人自然要巡視一番。

見遍佈鎮內鎮外的流賊屍首,丁啟睿不禁喜上眉梢,當場向馬進忠和王允成拍胸口表態:

你二位勞苦功高,每人一個總兵跑不了!

以降賊而為總兵,這在大明中雖絕無僅有,但也並非常見。如賀人龍部下高傑為副將,左良玉部下的劉國能為副將,惠登相為副將,李萬慶為參將,馬士秀為參將。所以丁啟睿一表態,立即讓流賊出身的馬進忠叩頭便拜;讓遼東官軍出身的王允成喜出望外。只是……大帥左良玉的臉色有點陰晴不定。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至崇禎十五年五月十六日晚間,北援開封的官軍主力已大部集結於開封以南不足五十裡的朱仙鎮周圍。

而對面的流賊也毫不示弱,援軍源源不斷。

探馬報告,對面流賊的旗號除了闖賊各將之外,還有曹賊和小袁營(注三)各部,估計總兵力較之號稱的五十萬,只多不少。

面對嚴陣以待的官兵,人數有三倍優勢的賊軍絲毫不敢大意。他們並沒有直接撲上來列陣叫戰,反而如同官軍一樣,掘壕固守。

只見兩軍士卒相隔數里,揮動著鋤頭鐵鏟,在烈日下揮汗如雨。數日過去,兩條清晰的戰線呈現在兩軍將士的眼中。

官軍以朱仙鎮為支點,在鎮子周圍佈防。東翼以賈魯河為防線,西翼則向西南方向延伸,以便掩護自己的糧道。

但官軍將領們可能沒有料到,他們豢養的職業兵能在戰場上與流賊的業餘兵一較高下,但論起修地球的本事卻遠遠不及流賊的業餘兵。

在官軍的視野之內和視野之外,賊營中的數十萬男女老幼齊上陣,數十萬鐵鏟鋤頭上下翻。在官軍將朱仙鎮打造成鐵壁金湯之時,流賊的壕溝不僅呈弧形把朱仙鎮兩面合圍,而且這條壕溝還繼續向西向南延伸,一直延伸到了近百里之外的洧水之濱!

此外,流賊還在朱仙鎮的北、東北和東面壘起三座土堆。每座都有十餘丈高,周圍有一圈近兩丈寬的壕溝屏護。土堆上不僅豎望樓、插旗幟,監視官軍動態,指揮軍隊調動,還安放了十餘位大炮,日夜轟擊對面的官軍防線。

當然,修地球並非就等於挖地球,有時還需要填地球。

在賈魯河的上游,流賊用挖出來的泥土壘成了一個水壩,攔住了河中心那股原本就不寬不深的渾濁水流。

在朱仙鎮西南方向的洧水上游,還有一名被官軍時常忽略和輕視的闖賊大將正帶著他手下那些一無所有的兒郎,準備按照闖王李自成的宏偉計劃給打算突圍的官軍一個終身難忘的教訓。

援汴大軍與流賊大軍對峙於朱仙鎮,那麼有人會問,開封城裡的官軍在幹嘛呢?他們為什麼不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出城,給流賊來一個南北夾擊?

還有人會問,黃河以北駐防的官軍又在幹嘛呢?他們為什麼不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過河,把糧草士卒這些守住開封所必要的資源送進城去?

歷史沒有假設,穿越也不是胡來。

所有這些問題中涉及的關鍵人物,都沒有行動。也不是一點沒動,起碼一件事他們從來不會忘記:

撈銀子。

注一:開封城外土堤,即宋代 開封外城,明代湮廢。李自成第三尺攻擊開封,這道土堤成為起義軍的對內合圍圈。

注二:姜明武,明史上說是副將。本書以顧先生考證為準。

注三:小袁營,袁時中的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