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鐵騎之虎嘯狼騎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七章 臥牛村學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十七章 臥牛村學

這幾天,蒼山縣的人們議論最多的一件事就是臥牛村的村學建成了。要說一所村學建成了不是什麼大事。離縣城比較近的幾個大村鎮都有村學。縣城裡學館、私塾也不少。還有蒼山縣的最高學府縣學。和這些比起來,一個小小的臥牛村的村學能有什麼了不起的。但是能夠引起所有人注意的事情,必然有不同一般的地方。臥牛村的村學的確和一般的村學大不相同。

首先,這所村學是縣尊大人親自批准建立的。縣尊大人還親自引薦了幾位蒼山縣比較有名的私塾先生,到臥牛村村學去教書。那些先生們從臥牛村回來之後,一個個興奮得就像考上了進士一般。他們回家之後立刻關閉了私塾,攜家帶口急匆匆的搬去臥牛村。這樣一來,跟著他們求學的童子們就面臨沒人教的局面。這些孩子們的父母怕耽誤自己孩子的學業,急忙跟先生們打聽他們搬去臥牛村的原因。先生們如實相告,原來臥牛村村學不僅規模大、條件好,更重要的是教書的先生居然是國子監的博士。這就好比現代的老少邊窮地區,那些靠著代課老師撐門面的小學校,突然來了一位全國一流的特級教師一般令人震驚和興奮。

不論是在古代還是現代,家長對子女的教育都是不遺餘力的。總想盡自己所能給孩子提供最好的條件,盼著自家孩子有朝一日能改換門庭、光宗耀祖。如今有了這麼好的機會,家長們豈能放過。他們帶著希望跑到臥牛村去,然後興高采烈的拿著一張紙回來,舉著這張紙四處炫耀。我家孩子是臥牛村學的弟子啦,今後可以跟著名師求學啦。那驕傲的樣子就好像自己的孩子一進入臥牛村學,就能金榜題名一般。

和他們一樣的家長大有人在,於是那一張張紙被大家借來傳閱。只見紙上抬頭印著“臥牛村學招生簡章”幾個大字,下面是臥牛村學的簡介和招生細則。臥牛村學再大也不可能把全縣的童子全招進學校,所以這次招生名額只有六十個。俗話說物以稀為貴,機會難得,名額寶貴,家長們怎能不動心思。他們到處拉關系找門路,臥牛村學的大名也隨著他們傳遍蒼山縣。

臥牛村學與眾不同的第二個原因,就是還沒招學生先考老師。這個環節是由周如海親自把關,挨個考較。合適的留下,不合適的您請到別處去吧。不過即便沒透過周如海考核的人,也死皮賴臉的要求留下。好在村學裡的事務也不少,除了當先生之外。什麼宿管、雜役之類的也需要人。所以,在臥牛村學如果你遇到一個挑水劈柴的,千萬不要看不起人家。沒準人家就是個秀才、童生呢。

這幾天蒼山縣的秀才、童生、廩生等等這些讀書人,走馬燈似的往臥牛村跑。目的只有一個,想讓自己成為臥牛村學的先生。

老話說得好,家有隔夜糧,不當孩子王。教書育人是個苦差事,教好了是美事,教不好卻是要砸飯碗的。可是這些讀書人對臥牛村學趨之若鶩也是有原因的。他們都想得到周如海的指點,希望藉助周如海的學識和人脈,為自己今後進學鋪平道路。當然,其中也不乏單純欽佩周如海學識,一心想跟隨他追求學問最高境界的人。如此一來,臥牛村學不管教學成績如何,至少在師資力量上就連縣學也不能與之相比。

條件好、師資力量冠居全縣之首的臥牛村學,還有一個令人矚目的地方。那就是有一位明星學員,縣尊的弟子,大名鼎鼎的牛天賜。古人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長們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和聰明勇敢、前途無量的牛天賜成為同窗呢。十年同窗之誼,這關係鐵鐵的,到時候牛天賜只要對自家的孩子照顧一二,自家孩子的前程就有保證了。

綜合以上三條之後,臥牛村學想不成為人們矚目的焦點都難,更何況這本來就是牛天賜計劃好的事情。他要把臥牛村學當成自己培養人才和班底的搖籃。想想看,同窗加同鄉,這樣的班底忠誠度不是一般的高。當然,臥牛村學現在還是處於初級階段,牛天賜的想法是要把臥牛村學辦成一所門類齊全,能夠培養各種人才的綜合性學院。就類似於大燕的皇家講武堂一樣。到那時臥牛村學就應該叫做臥牛書院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培養人才是一方面,在牛天賜的計劃裡還要以臥牛村學為契機,帶動周圍的經濟發展。要知道在現代一所大學能養活多少人啊,可以提供多少就業機會呀。發展經濟的基礎是什麼?培養消費市場呀。人多了就有消費,有消費就有市場,這是千古不變的規律。

現在臥牛村學還沒開學就吸引這麼多人來臥牛村,這些人不吃不住不花錢嗎?那是必須的,看看現在沿著臥牛村主街兩旁那一溜拉開的攤子,就知道生意有多火爆了。

其實就算他不想花,牛天賜和周孝賢這哥倆也有辦法讓他們心甘情願的掏銀子。臥牛村學是寄宿制的,住在村學裡的學生吃住不能不給錢吧。再說牛天賜還有別的辦法呢。

臥牛村學招六十人不假,但不是最大的容納量。先生多呀,總得給他們找點事幹吧。於是牛天賜跟周如海商量之後,增加了二十個名額。這二十人是從全縣富戶裡面挑選出來的。

牛天賜對全縣情況不熟悉,但是於主簿,哦,現在應該叫於縣丞了。於縣丞對此可是門兒清。於是蒼山縣城裡經常可以看到,於縣丞領著牛天賜和周孝賢,走東家串西家,一張張印刷精美的特招函送到這些富戶的手裡。二十個名額絕對不能再多,多了就不值錢了。

牛天賜上輩子沒幹過教育,但是上過學呀。對擇校生這個概念還是非常瞭解的。有了擇校生,就意味著有了大把的資金和人脈可以利用。有需求就有市場,那些富戶捧著得來不易的特招函,對於縣丞和牛天賜感激涕零,百依百順。要啥給啥,要多少銀子都不帶眨眼的。他們的孩子能夠進入傳說中的臥牛村學,對他們而言是天大的幸事。與此相比掏點銀子就不算什麼了。

大燕肅正七年九月,臥牛村學正式開始招收學子。這一天,整個臥牛村熱鬧非凡。從村學門口到村外的路上車水馬龍,絡繹不絕。周如海一身青衫,威嚴的站在村學門口。在他兩邊站著村學的先生們,他們人人一襲青衫,那樣子肅穆莊嚴。圍在村學門口的人鴉雀無聲,個個恭敬有加。縣令袁崇騎馬而來,離著村學門口還很遠的時候,他就翻身下馬,疾步走到周如海面前,拜倒在地。

“恩師,學生袁崇拜見恩師。”

“呵呵,起來起來。如今你是一縣之尊,豈能給我這個草民行禮,快起來。”周如海笑著摻起袁崇。

“所謂天地君親師,恩師對學生的栽培之恩,學生永生難忘。恩師來到蒼山縣,學生竟然不知,實在是大不敬。請恩師責罰。”袁崇見到多年不見的老師很是激動。扶著老師敘說離別之情。這一點牛天賜還真不知道,否則早就告訴袁崇了。

“袁崇啊,今天你我師生相會乃是天意,別情以後再敘,開始入學考試要緊。你是一縣之尊,你來宣佈吧。”

“恩師在此,學生豈敢僭越。還是恩師宣佈吧。”袁崇恭謹地說。

眾人一見連縣尊都對這位老先生恭敬有加,而且縣尊還是老先生的弟子,大家對臥牛村學信任無形中又提高了很多。自己孩子出自周老先生門下,那縣尊不就成了自家孩子的師兄了嗎?這可是天大的驚喜呀。

隨著周如海宣佈考試開始,村學的大門緩緩開啟。被叫到名字的學童,按照先生的指點規規矩矩的衝周如海、袁崇和各位先生施禮後,走進村學內。沒多一會,參試的學童們都進入村學,大門緩緩關閉。家長們卻依舊呆在門前不散,他們忐忑不安的等待訊息。

這時候牛大壯和牛山領著幾個村民維持門前秩序,搬來桌椅,弄來茶水。不貴,一個銅錢一碗。胖胖的萬通,也就是那個蒼山首富萬員外,跟在牛大壯屁股後面來迴轉。

“大壯兄弟呀,咱們是莊親又是兄弟。我家萬貫能不能考上啊,你倒是給個準信呀。”萬通一臉的油汗,表情很是著急。

“萬大哥,有我家天賜在,你擔心什麼?就算這回考不上,還有明年呢。你家在這裡,讓萬貫侄兒就住在這,早晚向先生們請教,就不信明年考不上。再說,你就知道萬貫侄兒這回一定不行嗎?我家天賜可是教了他不少呢,放心吧。”牛大壯大聲地說著,還不時的用餘光瞟著周圍的人。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牛大壯的話,讓那些心懷忐忑的家長彷彿在黑暗中看見了光明一樣。有認識萬通的人悄悄問萬通,萬通就告訴他自己在臥牛村建了別院,也算是臥牛村的人了。人們這才恍然大悟,不住點頭。對呀,這回不行還有明年呢。大不了自己也來臥牛村蓋所房子,實在不行租一間房子。只要孩子能有出息,這錢就應該花。

於是一大堆人圍住了牛大壯,要求很簡單,不是要在臥牛村蓋房的,就是要租房的。牛大壯趕緊叫人把這些人都記下,以便今後規劃。一傳十、十傳百,牛大壯身邊裡三層外三層,被圍了個風雨不透。好在他早有準備,領著大家到村中祠堂商議去了。

此時的牛大壯心裡樂開了花。昨天天賜跟他說的辦法真靈,你看這些人沒一個能逃出天賜的算計。這萬通也很配合,倆人演的雙簧惟妙惟肖,萬通果然不愧是天賜看中的人,今後還得好好和他拉拉關係。牛大壯抽空看了一眼唾沫橫飛的萬通,萬通似有感應的回頭衝牛大壯擠擠眼,倆人都是暗中得意的一笑。

在一間寬敞明亮的書房裡,牛天賜給周如海和袁崇端上香茶後,恭敬的站在周如海身邊。周如海看看牛天賜笑著對袁崇說:“天賜告訴我,你已經收他為弟子了?”

袁崇連忙起身說:“學生不知恩師在此。若是早知道,定然不會奪恩師所愛。”

“你太過自謙了,以你的才華教導天賜綽綽有餘。再說當你的弟子和當我的弟子有何區別嗎?只是你平時公務繁忙,為師代你教導天賜。天賜今後能不能成才,還要你這個當先生的多多照顧才是。”

“恩師,天賜聰慧超人,少年勇毅。以學生之見,應該以文武並重為好。可惜蒼山縣沒有高明的武師,學生又不通曉兵法,不知恩師有何良策?”

周如海滿意的點著頭,看來袁崇對牛天賜還是很看重的,現在就為天賜的未來操心了。

“無妨,天賜還小,先把基礎打好最為重要。讀書明理,不管將來天賜從文還是從武,這做人的道理必須時刻記在心間。忠孝仁義禮智信,時刻不能忘。如此才不枉我們的一番心血啊。”

袁崇轉身嚴肅的對牛天賜說:“牛天賜,師祖的教誨你可明白?”

“弟子明白。天賜一定謹遵師祖和師尊教誨,一生不忘。”牛天賜拜倒在地,恭敬地回答。

“好了天賜,起來吧,到師祖這來。袁崇你也坐,我們師徒三代沒必要那麼拘謹。”

袁崇這才坐下。師者,傳道、授業、解惑。做好這些的同時,還要做學生的表率。袁崇就是要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響和感染牛天賜。在袁崇心裡,牛天賜是足智多謀的孩子,而且膽大果斷。引導的好會是個人才,引導得不好會是個禍害。因此,袁崇就是要以人間正道消除牛天賜心中的負面思想,引導他延著自己設定的方向走。為師者能做到這一步可謂是用心良苦了。

可是他哪裡知道,牛天賜那副皮囊裡包含的卻是一個崇尚自由的靈魂。對於忠孝仁義禮智信,牛天賜不是不懂,也不是不願意遵從。在天賜的意識當中,除了孝仁義禮智信之外,那個忠就要看值不值得了。

師生三人聊天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觸及到當今時局這個敏感話題。說到這裡袁崇也是有苦衷的,他原原本本的把自己的苦惱告訴周如海。接連幾年的天災,做為中縣的蒼山縣府庫,已經快要空了。可是朝廷該有的稅賦不僅沒有減少,反而有增加的趨勢。理由是遠東州和平戎草原那裡也有天災,而且很重。需要帝國財政的支援。肅正帝龍延嗣是不會動用內帑,也就是他自己的小金庫救助災民的。大燕戶部只好照常向各地收取賦稅,連一些應該減免的地方,都沒有減免。這樣一來無形中加重了百姓的負擔。

要知道,大燕開國以來,帝國中原地區遭受天災之後,都是用遠東州和平戎草原上的產出彌補不足,支援災區的。還從沒出現過中原反哺這些地方的先例。

前幾年大燕中原地區天災不斷,可是遠東州和平戎草原上卻是風調雨順,牛羊成群,哪裡來的天災?但是李克一夥人偏偏說什麼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都是大燕的子民,對這些邊遠地區應該多加撫卹。結果是受災的得不到救濟,還得一點不少的交納賦稅。沒受災的反倒減免賦稅,伸手拿著朝廷的救濟。對這一點民間已經怨聲載道了。

聽了袁崇的話,周如海緊鎖眉頭。這一切都顯得那麼不正常,這究竟是為什麼?離開官場多年的周如海怎麼也理不出個頭緒來。

“袁崇,為師離開官場多年,對如今的陛下究竟作何打算並不明白。不過,為師覺得你還是細心治理蒼山縣,儘可能的維持地方穩定為好。為師看你面相,升遷已是無望了。但是卻有天大的機緣在你面前。好好扶持天賜吧,不要問為師為什麼這麼說,你就安心管好蒼山縣便可。”

袁崇低頭琢磨著老師的話。老師精通玄學他是知道的,老師讓自己好好扶持牛天賜也可以理解。畢竟他和牛天賜有師徒名分在,老師提攜弟子是應該的。但是他沒明白,周如海話中的意思卻是要他盡心輔佐牛天賜。今後被提攜的不是天賜而是他。直到後來,當上神龍帝國中書令侍中,開國阜陽郡公的袁崇,才徹底明白恩師的話到底是什麼意思。

臥牛村學的大門緩緩開啟,一張紅紙貼在村學門前的告示牌上,上面寫著本次考取臥牛村學的童子們的名單。家長們呼啦一聲擠到告示牌前,仔細尋找自家孩子的名字。這真是有人歡喜有人愁,孩子被錄取的家長來到村學裡去辦理各種手續。不多時,就領著一身青衫的孩子走出來,那得意的樣子,就好像自家孩子考上了狀元一樣。

臥牛村學的學子統一著裝,一襲青衫在左胸的位置上用銀線繡著童子橫笛騎臥牛的圖案。圖案上銀線繡著四個字“臥牛村學”。白胖的孩子穿上這身衣服,立刻顯得精神百倍,驕傲的仰著小臉,接受眾人的稱讚和同齡人羨慕的眼光。

那些沒考上的孩子,沮喪的呆在一邊。手指含在嘴裡,羨慕的看著那些穿著臥牛村學服裝的孩子,眼淚在眼圈裡打轉。家長們一看自家孩子的表情,哪裡還受得了。一位家長拉著孩子走到牛大壯面前說:“牛亭長,我要在你這裡住下。買房、租房、蓋房不管怎樣都行,需要多少銀子你說。立刻,馬上。”

牛大壯眼睛眯成了一條縫,領著那人就去了祠堂。這一來那些沒考上的人家,也跟著牛大壯一起走向祠堂。臥牛村學該收的費用,牛大壯不會動用一分。可是這些要來買房、租房甚至蓋房的人所繳納的費用,按照事先約定可是屬於臥牛村的,牛大壯怎能不高興。

晚間時分,牛大壯家裡。牛天賜、萬通、牛大壯還有孫山加上周如海爺孫倆,清點一天的收穫。萬通兩眼放光,手腳發顫的說:“周先生、族長、大壯兄弟,我服了。我經商這麼多年還沒見過強者給送因子來的。天賜賢侄的主意太好了。賢侄,今後你說啥叔都聽你的。你說接下來怎麼辦?”

牛天賜呵呵一笑,衝周孝賢一擺腦袋。周孝賢眯著桃花眼走到屋子中央,開啟一張大大的圖紙。

“大家看,這就是我們規劃中的臥牛新村的遠,遠,哦,遠景規劃圖。下面,我來詳細介紹一下我們的計劃。”(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