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實業之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九十八章 陣痛(上)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九十八章 陣痛(上)

ps 內容是作者完全的虛構,我絕對不會招惹404了,我是好人。

至新中國成立以來,政務院就沒有哪一個官員敢對科技戰線的科學家們發出過如此惡劣的指導性檔案。

這個檔案在國建剛剛興起的半導體行業內引起了軒然大波!

這簡直是挖了直接粗暴的挖了脆弱的行業根基,是犯罪!

遠在北國的松原光機廠的老專家孟洪濤老先生簡直不敢相信,是什麼官員敢如此大膽,這是對廣大的科技戰線上拼搏努力的科學家們的侮辱!

那個叫什麼柳明偉的幹部應該被槍斃,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遺臭萬年。

松原光機廠在如此困難的情況下,緊跟世界最先進的技術潮流,在80年代就解決了大規模積體電路的光刻問題,雖然是初級的,但是也打破了世界大國對我們的長期封鎖,實現了多微米級別的突破。

如果國家能夠繼續的投入,松原光機廠完全能夠實現達到國際上3代微米級的水平,僅僅差距幾年的時間。

孟洪濤老先生帶著十幾個分配來的大學生,在月工資只有幾百元的情況下,實現了技術突破,打破了國際社會對我們國家的技術封鎖,換來的代價就是一身病魔纏身。

這是放在誰身上,都感覺到委屈!

研究所的領導找到了孟洪濤老先生談話

“孟老啊,看來這一次的檔案不是虛的,國家需要集中火力打殲滅戰,我們國家還是窮啊,一點委屈啊什麼的,我們就受了吧,不給國家添麻煩,你歲數也大了,這次就退了吧。”

孟老先生都不知道是怎麼從領導辦公室出來的,腦袋裡一團亂麻,彷彿已經系統崩潰。

一屁股坐在了領導院前的石階上,自己在問自己“這樣,就真的完了嗎?我們的成果都沒有被用到實際生產的那一天了嗎?國家的領導們難道不知道光刻機在大規模積體電路中的作用?”

“光機所上千人的員工,幾十年的榮耀就完全消失了嗎?”

孟洪濤腦袋裡全部是問題,沒有一個有正確答案!

光機所的王所長在孟洪濤離開後松了一口氣,在單位裡,孟老爺子代表了一大批的研究員,靠著他們的刻苦,每一年光機所能夠拿到國家撥付的大概500多萬的經費,加上財政的撥款,自己在光機所還算是比較滋潤。

國家這樣的檔案對王所長來說,無非就是換一個地方當領導,改革開放後,光機所失去了原來的光環,從全國各地都來採購所裡的產品,變成了無人問津,除了在軍工方面還有點業務,民品的銷售幾乎幾年沒有開張了。

原來預計的大規模積體電路的光刻機由於投資太大,被自己否定了,拿到了國家的成果獎就好了,費心思去做產品跟自己完全沒有關係,如果虧本了,自己才是所裡的罪人,現在不是挺好嗎。

這是,他桌前的傳真機裡吐出了幾頁紙張

這是柳明偉的大專案辦公室針對光機所這樣的單位發出的明碼電報!

要求孟洪濤等15位研究員5月12日上午10點到北平報道,帶好光刻機的相應資料。

隨電報匯來現金5萬人民幣,指定由孟洪濤負責專款專用,只對本次任務負責,其他任何人任何單位個人不得截留。

報銷標準按照人均日均350的補助計算,最終向政務院大專案辦公室核銷。

王所長一看就瀏覽完內容,一看沒有直接的油水,便喊來了自己的秘書,把明碼電報交到他手上

“去找到孟洪濤老爺子,這個給他,讓他去財務領50000元現金,12號上午10點報道。”

秘書一聽就納悶了,這位鐵公雞怎麼了,變天啦,到個北平需要50000元費用嗎,原來不是自己墊付,回單位報銷的嗎?

接過檔案一看,就明白其中的道理了,這尼瑪原來是專款專用的。

出門就碰到迷糊中坐在臺階上的孟老先生

“老爺子,好事情,北平的明碼電報,快看,我們馬上去財務領錢。”

老爺子迷迷糊糊的“領錢,領啥錢啊,嗎的,我們所都快垮了!退休金?”

“不是,老爺子,去北平,大專案辦公室,見領導,我們有希望啦!快清醒一下。”

孟洪濤接過電報,一目十行。

“走去領錢,你通知其他的十四人,馬上在我辦公室開會,我就說,他們沒有那麼蠢的嘛!”

“老爺子,你走穩當點,不急的,下班前都可以領到錢的。”

“不,馬上得去,這一次決不讓那些癟犢子把錢拿去糟踐了,這電報好啊,那些狗日的不敢伸手了吧。”

秘書心疼的看了老爺子一眼,苦笑著去找其他人了。

幾分鐘後,老爺子辦公室裡,說是辦公室,其實就是一堆凌亂的零件和機器骨架,什麼地方都有。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十四位研究員(教授級別),基本上算是在光刻方向和光源方向的國內最高權威,這都99年了,大部分看起來都還是像地裡勞作的農民伯伯。

孟老爺子沒有多話

“明碼電報你們都看了吧,這裡面有名堂,馬上財務把錢送來,這一次那些癟犢子沒有伸手,我們先去北平,把我們自己的事情給領導彙報一下,大家快回家準備一下行李,我讓人去買票了,如果快,我們可以提前2天到,”

這是財務送來了錢,轉身離開

“老李負責拿錢當出納,方教授當會計負責記賬,注意標準,不要超標。”

李研究員“這次奇怪了,以前出差不都是80一天補助的嗎,好在有明碼電報,不然誰敢開350一天啊。”

方教授“我估摸著前面的檔案不是假的,一定是要下大決心了,這地方我也呆夠了,但凡有新的研究方向,我就調離這裡。”

孟老爺子“準備資料吧,事情一個一個的解決,希望這一次的領導是個明白人。”

......

其實共和國從成立的那一天起,即使再窮,也沒有忘記“落後就要捱打!”這句話。

鄧大爺更是說出了“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這樣的話語。

知識分子心目中“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念頭從來就沒有消失過!

報效國家是知識分子最大的願望!

80年代就開始的新技術追趕,即使是在國家最艱苦的情況下,效果非常顯著,不知道是怎麼的,現在國家經濟條件越來越好的情況下,差距反而越來越大!

好了,這個原因我們不去討論了,忽略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