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極品至尊寶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章 少年孔明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十章 少年孔明

曹仁敗回許都,曹操念及族親兄弟之情,未加深責。吞噬小說 www.tsxsw.com復問李典,身為大將,亦精通韜略,何以竟不諫言勸阻。曹仁慚愧,備述李典曾再三相勸,全因自己剛愎自用,不聽其言,招致慘敗!

曹操勃然大怒,痛責曹仁,斥其回府思過!又賞李典,厚言相慰。眾見曹操賞罰分明,盡皆感佩。

曹操環視群臣道:“舊時劉備只得勇將,未嘗尋得賢士相助。今得單福,如猛虎添翼,實為大患,如之奈何?”

程昱出班道:“丞相,這單福乃是假名,其人本名徐庶,字元直。少時為友殺人,不得已改名換姓,流落江湖。從此棄武從文,遍訪名師,實乃大才之士!”

曹操問:“其才比公如何?”

程昱答:“勝吾十倍!”

曹操以手支額道:“惜賢士歸於劉備,羽翼已成,奈何?”言下頗為憂愁。

程昱諫道:“丞相勿憂,吾有一計,可使徐庶星夜來投。”

曹操大喜問之,程昱乃道:“徐庶為人至孝,自幼喪父,止有老母在堂。現只需將徐母接來許都,令做書召其子,徐庶必至矣!”

曹操聞言愁容盡去,即命人去尋徐母,接來許昌。不數日,徐母車仗便到許都,程昱親自出城相迎。

徐母儀容端莊,面見曹操,淡定自若。曹操溫言道:“汝子徐庶,實乃當世奇才!今在新野,助逆臣劉備,猶如美玉落於淤泥之中,誠為可惜。想那劉備不過是織蓆編履之一介村夫,令郎屈身侍之,實乃明珠暗投!操素仰令郎大才,今請老夫人修書召來,必倚為重用!”

徐母冷笑道:“劉皇叔乃漢室宗親,屈身下士,恭己待人,仁德之名,婦孺皆知!吾兒託身帳下,實乃幸遇明主,何來屈身之說?倒是汝名為漢相,實為漢賊,吾兒若投身於你,便是助紂為虐,棄明投暗,有何顏面見天下百姓!”言罷,徐母抓起案上的硯臺,劈面便向曹操打去!

曹操大怒,欲斬徐母!程昱慌忙勸住,悄聲進言:“丞相息怒,如殺了徐母,則徐庶必死心塌地的效忠劉備,盡心竭力,只為報仇,如此豈不是得不償失?!”

曹操便問程昱有何良策,程昱只道已有良策,可賺徐庶到此,以輔丞相。曹操從其言,遂不殺徐母,送往別院奉養。

程昱詐言曾與徐庶結為兄弟,每隔兩三日便過府探望,待徐母宛如親母一般。

又常常使人送禮物與徐母,每次必附手啟。徐母乃知書達理之人,每次接到程昱手啟,必回啟致謝。那程昱極擅模仿他人筆跡,如此過了月餘,便私下模仿徐母字型,詐修家書一封,差一心腹,送去新野。

徐庶接到慈母手書,當即淚如泉湧,嚎啕大哭!劉備慌問其故,徐庶泣拜道:“主公,吾本潁川人氏,名徐庶,字元直,皆因吾曾為友殺人,實不敢以真名示人,乃更名單福,掩人耳目。庶自幼喪父,全賴老母教導。今慈母竟落曹操之手,身陷牢籠,危在旦夕!若老母有失,則庶萬難獨活矣!”言訖叩拜不止。

劉備慌忙扶起徐庶,接信一看,蹙眉道:“莫非此乃曹操奸計,使人作假飄天文學?”

徐庶哭道:“此書實乃老母親筆,望主公垂憐!非吾不欲效犬馬之勞,以報使君;奈何老母手書來喚,不容不去。今當告別,容圖後會!”

劉備無奈,執手相勸:“軍師何必爭此一晚,乞再留一宵,待天明為軍師踐行。”言罷垂淚,苦苦挽留。

徐庶見劉備其意甚誠,不忍相拒,只得苦熬一晚。劉備命人置酒,二人對坐;卻一個心念慈母,一個痛失賢良,滴酒難以下嚥,各自飲泣,坐以待旦……

天還沒亮,摟著貂蟬睡大覺的寶哥就被下人吵醒,稟告劉備急招將軍,說是要為軍師踐行。

小寶一聽,頓時睡意全無,暗道不妙,急忙穿衣,直奔劉備住處。

方待天明,一眾文臣武將盡皆聚於劉備府院之外,眼見劉備與徐庶雙眼紅腫,執手而出,慌問何事。

徐庶悲難自抑,哭訴緣由,眾皆面面相覷,不知如何是好,只得無奈隨劉備同送徐庶離去……

劉備實在難捨,不勝悲惶,於路緊握徐庶之手,送了一程又一程,直送出數十裡之遙,猶自戀戀不捨。

徐庶喟然嘆道:“主公之厚恩,庶銘刻於心,雖肝腦塗地,不能報也!奈何老母身陷危境,使庶心亂如麻,再無他念!庶此去曹營,縱使曹操相逼,亦終身不設一謀!不勞使君遠送,庶就此告別!”

劉備聞言淚如雨下,只是不捨。小寶見狀,心道無論如何,盡力而為吧!上前道:“軍師且聽龍某一言如何?”

徐庶心急如焚,卻也不忍拒絕小寶:“將軍請說。”

“軍師忠義剛直,秉性純良,想來必是老夫人教導有方。由此可見老夫人定是明辨善惡,剛正不阿之人。龍某大膽猜測,老夫人斷無可能為曹賊威脅,手書此信。定是有人仿造老夫人筆跡詐書來賺軍師前去許昌!恕龍某直言,軍師此行若不幸被吾言中,則依老夫人品性高德,很可能會做出剛烈之舉,屆時軍師悔之晚矣!”

徐庶聽了小寶一席話,不禁垂首細細思量。劉備眼巴巴地看著徐庶,只求小寶這一番話能讓徐庶回心轉意……

過了半晌,徐庶緩緩搖首,仰天長嘆道:“龍將軍所言確有道理……”劉備頓時喜上眉梢!哪知徐庶話鋒一轉:“然庶方寸已亂,若不能親自與老母相見,即便留在主公帳下,亦再無一用!”言罷長揖及地,慨然道:“主公保重,徐庶……就此別過!”翻身上馬,加鞭而去。

劉備怔怔地望著徐庶漸漸遠去的背影,涕淚不覺又下,哭道:“元直已去!吾將奈何?”眼見徐庶轉過山林,終不再見其身影,不禁鞭指前方,大哭道:“吾恨不能盡伐此片山林!”眾問其故,劉備道:“因此山林阻吾望元直之目也!”眾人盡皆傷悲。

小寶暗忖,徐庶此去,其母必自縊而死!真是可惜了如此高風亮節,嫉惡如仇的老人家……

正思量間,忽見徐庶又從原路拍馬而回。劉備大喜道:“莫非元直回心轉意,終不棄吾而去?”欣然催馬相迎。

小寶一見徐庶迴轉,不由大愣!心道這徐元直絕對不會留下,難道他真要走馬薦諸葛?不對呀,諸葛亮此時不過是一十幾歲的少年,莫非當下便已才名遠播,得享“臥龍”之號?亦或是……因為歷史進程的改變,諸葛亮早生了幾年?

心中疑惑,急忙上前,只聽徐庶說道:“某心亂如麻,竟忘了一件大事!昔日庶飄零四方求學之時,曾避難於襄陽城外二十裡隆中,識得一人,結為平生摯友。此人雖然年少,但以庶觀之,實有經天緯地之才,鬼神難測之功!”

劉備急問此乃何人?徐庶道:“此人複姓諸葛,單名亮,字孔明,乃琅琊陽都人。因其所居之處有一臥龍崗,故自號為‘臥龍’先生。此人乃絕代奇才,主公得之,無異於周得呂望、漢得張良,何愁大事不成!”

劉備問道:“公之才學比之‘臥龍’如何?”

徐庶道:“諸葛亮年幼時便與襄陽龐德公之侄龐統並稱‘神童’!雖不過是一少年,但每嘗自比管仲、樂毅,胸中所學委實深不可測!亮之才學可比皓月,庶與其相比不過是螢火之光,豈能相提而並論?非是庶故作謙虛,妄自菲薄,主公若能得孔明相助,則大業可成!此人不可屈致,庶去之後,主公當擇一吉日,親往拜訪孔明,萬勿因其年少而輕視之!”言罷徐庶上馬絕塵而去,再不回頭。

劉備佇立良久,方才撥馬回新野。一路上沉默不語,滿腦子盡是諸葛亮……

小寶在後也是心潮澎湃——他可是知道諸葛亮是何等人物!歷數華夏幾千年,能與其相媲美的絕世奇才掰著手指頭都能數清楚!只是萬萬沒有想到,即便是少年時期的諸葛亮也已經讓徐庶這等大才佩服得五體投地,果然不愧是流芳百世,名震千古的三國第一人哪!!

只是心中稍有鬱悶,本想著由自己親自尋訪、引薦諸葛亮,不想還是被徐庶搶了先機。這廝滿腦子無聊的奇思妙想,時常幻想兩千年後的教室裡,歷史老師講到三國時會說上一句:“諸葛亮能夠出山輔佐劉備,最大的功臣是誰呀?”

於是下面的學生們齊聲回答:“龍——小——寶!”

然後歷史老師又說:“對,就是三國亂世的一代名將,龍小寶!”這他娘的才叫留名千古,永垂不朽啊!

徐庶到了許都,果然一如小寶所言——其母怒罵其是非不明,豈不知忠孝不能兩全!僅憑一紙偽書,便棄明投暗,當真愚不可及,玷辱祖宗,空生於天地之間!旋即轉入內堂,竟憤而自縊身亡!

徐庶萬分悲痛,悔不聽小寶之言,枉自害了母親性命。就此居喪守墓,但凡曹操所賜,俱皆不受。從此果然再也未發一言,未獻一策!

曹操雖然表面上大贊徐庶乃世間難得一見的忠臣孝子,內心卻是極為惱火——不過好在徐庶已身困許都,劉備如折雙臂,曹操便欲興兵討伐新野!

偏在此時,曹操頭風舊疾發作,每日痛不欲生,暫時無法指揮大軍,只好安心靜養,調理身體……

轉眼便是夏末,劉備選了一個黃道吉日,備足厚禮,命關羽、張飛、小寶相陪,便欲往南陽尋訪孔明。忽報門外有一先生來訪,出迎一看,乃是司馬徽。

劉備急迎水鏡入內,請入後堂高坐。水鏡道:“元直何在?”劉備便將徐母身陷許昌,作書來召徐庶一事詳言。

司馬徽一聽,頓時拍案嘆道:“元直中了曹操之計矣!吾知徐母最賢,雖為曹操所囚,必不肯馳書召其子!此書必有詐,元直若是不去,其母尚存;今若去,其母必死矣!”

劉備大驚,心道怎麼跟小寶說的一模一樣!急問其故,司馬徽便說徐母高義,必羞見其子,乃以死明志!

劉備又道徐庶臨行前,薦南陽諸葛亮,不知其人如何?

水鏡笑道:“元直自去便是,何必引這年輕人出來嘔心瀝血!孔明雖少,每嘗自比管仲、樂毅,其才不可量也!”

關羽在旁說道:“某聞管仲、樂毅乃春秋戰國名人,功蓋寰宇!孔明自比二人,是否過於張狂?”

司馬徽笑道:“以吾觀之,孔明之才可比另二人。”關羽問之,水鏡答道:“可比興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漢四百年之張子房也!”

水鏡下階辭行,仰天嘆道:“孔明雖得其主,卻不得其時……然吾夜觀天象,將星似隱含變數,或許孔明一生,尚有轉機……”言下不勝唏噓,飄然而去……

劉備遂與關、張、龍三人啟程前往隆中,一路鳥語花香,美景如畫。

乃至隆中,只見田間耕農數人作歌勞作,歌詞志向高遠,絕非俗品。劉備心奇山畔農夫何以做出此等佳音,上前勒馬問道:“此歌何人所作?”

一農夫回答:“乃臥龍先生所作。”

劉備便問臥龍居於何處,農夫乃指點去路。四人催馬行不數里,遙望臥龍崗果然景緻清秀異常。一行人來到疏林茅廬之前,劉備下馬親叩柴門。一童子聞聲而出,劉備道:“漢左將軍宜城亭侯領豫州牧皇叔劉備,特來拜見先生。”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那童子道:“我記不得這許多名字。”

劉備又道:“你只說劉備來訪。”

童子道:“我家先生出遊未歸。”

劉備問孔明去往何處,童子說蹤跡不定,不知往何處去了。劉備又問歸期,童子又說或三五日,或是數日,歸期不定。玄德意欲留此等待,關羽提議使人打探孔明歸期,再來拜訪不遲。

小寶靜立旁觀,心說這日子提前了好幾年,季節也變成了夏天,難道非得要三顧茅廬,才能求得孔明出山不成?

劉備無奈,只得叮囑小童:“如先生回來,可言劉備拜訪。”言罷怏怏而回……

過不數日,探子來報臥龍先生回來了。劉備便教備馬,小寶亦暗下決心——如果這次諸葛亮真的在家,說什麼也得把他請出山!老子偏偏不信什麼三顧茅廬,偏偏就要來個二顧茅廬!

這廝閒得無聊,又開始和歷史較上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