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穿越知否混日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八十三章 遲暮的國公府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八十三章 遲暮的國公府

俗話說,丈母孃看女婿,越看越喜愛,尤其是盛長槐長的一表人才,英氣勃勃更符合將門子弟的審美,大宋讀書人中有這樣陽剛之氣的可不多見,也不見得就是陰柔一些, 只不過書讀多了,難免有一些書券氣息。

“妹子,你這姑爺選的好,你看這孩子身子骨這麼結實,一看就是練武的好材料,難怪小小年紀能立下那樣的功勞,也不完全像外邊說的全是運氣, 換做其他人,不一定能把血詔送到官家手上。”

英國公的長嫂乃是西北姚家的女子,當年可是能揮舞著狼牙棒上陣的主,一點也沒有勳貴女眷的矜持,在盛長槐胳膊上捏來捏去,一邊捏,還一邊嘖嘖稱奇的給英國公夫人打趣。

“以前聽說是個才子,我還擔心這孩子和那幫讀書讀傻了的秀才一樣,四肢無力,又聽說是個文武雙全的小夥子,我還納悶呢,沒聽說汴京有姓盛的將門, 還是咱們家邦哥兒有主意,把福伯給派了去, 要不然,我們幾個還準備賣這個老臉,求太后收回懿旨, 幸好沒這麼做,誰又能想到, 這汴京除了寧遠侯的二小子和韓國公家老五之外, 還有這樣一個文武雙全的後輩。”

盛長槐被一幫岳丈家的長輩嬸嬸們用目光審視,本來就覺得有些尷尬,好在自家大娘子的大嬸嬸又是個這樣不見外的性子,這樣反而免了一些初見面的拘束。

在聽到張家大嬸嬸這麼說,心裡咯噔一下,好懸她們沒去宮裡找太后,要不然,以這幾位的臉面,太后還真不見得會堅持下去,這可都是大宋有名的忠烈遺孤,孃家勢力差點囊括整個西北將門,這樣一種勢力,就算是官家都要給幾分薄面。

也幸虧這幾家都沒啥爵位,再加上張家乃是先帝最信任的,要不然,這樣錯綜複雜的聯姻,早就引起上位者的警惕了,也就是先帝,才能這樣毫不保留的信任,張家上一輩有兩位還是先帝保的媒,除了折家,種家和姚家當初可還不像現在是赫赫有名的將門,只能說在西北算是普通名門,都算是張家舊部,誰又能想到,這兩家上一輩能夠英才輩出。

按照盛長槐的猜測,官家當年保媒的原因,也是有一番謀劃,張家上一輩男丁眾多,又各個成才,不與西北名門聯姻,恐怕大機率會和汴京勳貴聯姻,怎麼也不會低娶了。

看到自家幾個嫂嫂百無禁忌的說著自家姑爺,英國公夫人連忙給盛長槐解圍。

“幾位嫂嫂,孩子第一次來,你們這樣,不怕把孩子給嚇到了。”

英國公夫人也能理解,這幾位也不能說是完全就沒生過孩子,也有兩三個原先有過孩子,可惜都早夭了,這些年在國公府守寡,一直把英國公的幾個孩子當自家親生的,盛長槐娶了張家在汴京小一輩的獨苗,第一次來拜訪,又帶了那麼些禮物,這幾位又聽楊嬤嬤說盛長槐待自家侄女極好,自然是對盛長槐感觀不錯,愛屋及烏之下,也是把盛長槐當做自家親近的後輩,因此才不見外。

還是年紀最大的姚大娘子給盛長槐解了圍。

“幾位妹妹,這人咱們也見了,著實不錯,孩子第一次來,恐怕五弟那邊有好些事情要給他交代,日後有的是時間相處,再說了,都是在汴京,真要是想芬兒了,咱們可以直接去侯府看他不是,姑爺,你不會不歡迎吧。”

盛長槐連忙拱手行禮。

“幾位嬸嬸隨時來,我那邊府上環境還不錯,幾位嬸嬸要是喜歡,住上一段時間都是可以的,還能陪娘子說會話。”

看盛長槐這麼知趣,張家那幾位都漏出了欣慰的笑容,其實她們這都是在說笑,也就是現在自家侄女剛成親,過段時間,他們之中大多數都是要回孃家的,英國公乃是一個大度之人,不像其他家族,寡居的嫂嫂們只能待在家裡,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免得招惹閒話,讓亡人蒙羞。

對於這幾位來說,汴京乃是傷心地,回到孃家還有諸多父母兄弟,除了有一位孃家是山大王出身,孃家已經沒啥人的,其餘人平日是住在孃家的,當然,英國公府該有的奉養銀子,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派人送去,女使婆子,也都是英國公府發放月例,這一點上,英國公夫人還是很堅持的。

“去吧,槐哥兒,你兄長和岳丈,這會子應該在書房等你,芬兒就別跟著去了,男人家談論外邊的事情,你跟著也不太方便。”

張桂芬張大娘子可憐巴巴的看著盛長槐,她這幾位嬸嬸,從回來到現在,吃飯的功夫都不放過,問來問去的,尤其是大嬸嬸,什麼都問,這才嫁過去幾天,就問她懷上了沒有,哪有這麼快的,她這次回來,感覺跟以前都不一樣了,以前怎麼沒發現,幾位嬸嬸話這麼多。

盛長槐給了自家娘子一個愛莫能助的表情,這都是長輩,他能有什麼辦法,等時間長了,就沒那麼多事了,這都是基於對自家娘子的關心,自己能有什麼話說。

“好了芬兒,你幾位嬸嬸往年也就過年的時候能待幾天,這次難得從臘月待到正月,你就多陪陪她們,來福,你帶姑爺去書房吧。”

盛長槐也是今天才知道,福伯的名字竟然是前世赫赫有名的來福,不過恐怕大宋沒有一個叫常威的敢打他吧。

英國公府這幢宅子,和盛長槐的新侯府比起來,確實不算大,但在公侯街可是排名前五的大宅,畢竟是臨近內城,英國公府也不是建不起大宅子,當年連新宅子地址都選好了,結果就留了英國公一個獨苗,也就息了建新宅子的念想,把家裡的銀錢歸攏了下來,撫卹當初跟著老公爺和幾位兄長一同陣亡的舊部家屬,這也是為何英國公能在軍中有這麼大威望的原因。

雖然是武勳之家,英國公府的書房也不算小,只不過藏書就比不上一些書香門第了,除了士子必讀的一些聖人典籍之外,大多都是兵書輿圖,家傳淵源可見一斑,難怪幾代人沒有一個不成才的。

書房所在院落佈局也十分奇特,緊挨著一個偌大的習武場,福伯望著空蕩蕩的習武場,言語間有些唏噓。

“想當年,國公爺兄弟六人,二房老家的三個堂兄弟,再加上從小培養的親隨,老侯爺親自教導他們習武,太夫人教他們讀書寫字,這校場和書房是何等的熱鬧,三十多年前,恐怕汴京誰也不會想到,英才輩出的英國公府,竟然淪落到快要絕嗣的地步。”

看到盛長槐有些奇怪,書房這裡突兀的出現了一堵牆,將校場和書房隔了開來,福伯知道他心意,於是給他解釋了一下。

“自從大公子沒了之後,二哥兒身體不好,沒辦法習武,國公爺每次到校場,都有些睹物思人,夫人便叫家裡的下人在這裡砌了一堵牆,免得國公爺每次到書房的時候經過校場傷心。”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福伯,既然如此,為何不把書房搬個地方呢。”

盛長槐沒多想,直接問了一句,福伯搖了搖頭說道。

“當初夫人說了,但國公爺不肯聽,這間書房還是當初他們兄弟一起佈置的,國公爺當年還不是世子,還是大少爺建議老公爺,在校場旁邊搞了一個書房,方便他們兄弟查閱兵書輿圖,你是不知道,當年大爺他們幾個心氣有多高,天天喊著要收復燕雲,有時候正切磋呢,就討論到什麼戰術,馬上又去書房查閱輿圖議論,書房離的遠了,反而有些不方便,這裡雖然吵鬧了一些,但確有一些在軍中的感覺。”

盛長槐閉上雙眼,細細體會,他雖然沒正經在軍中待過,也就是最多帶兩三千號扎過營帳,想到當初在蜀州商議軍事之時,外邊巡邏操練的軍士之聲不段的傳入營帳,恐怕當年岳丈他們幾個兄弟也有些是要讓自己習慣這樣的場景,人不在軍中,卻要保持軍中的心態,這樣的人,如果不是。。

“福伯,我能過去看看嘛。”

福伯聽到盛長槐這樣問,楞了一下,看了一眼書房的方向,門口站著一個人,好像是東平侯府的人,這會子過去,恐怕有些不方便,雖然奇怪為何東平侯過來了,但想了想,感覺東平侯是有事找自家國公商量,姑爺過去恐怕還得等一會,不如就帶他轉轉。

雖然砌了一堵牆,其實也不用繞路,也就是把視線給稍微擋住了,他們兩個正好在小門這裡,走進去即可。

偌大的校場上,只有兩個殘疾老兵在裡面打掃衛生,福伯介紹了一下。

“缺了一條胳膊的你叫它林伯,瘸腿的你叫它何叔就行,年紀大的老林是當年大少爺的長隨,年紀小的老何是六少爺的長隨,平日這個校場他們兩個輪流守衛,得空了會在裡面打掃衛生,國公爺早就說了讓小的們去幹,他們不願意,說是在這裡能聽到幾位少爺的聲音。”

英國公的幾位兄弟去世的時候才二十多,最小的老六才十九,剛剛成親,因而福伯一如既往的稱呼他們為少爺,英國公的兩個兒子他們叫大哥兒或者二公子以作區分。

“老林,老何,這是咱們家姑爺,想到校場來看看。”

兩人進去的時候,那兩個老兵就停下了手上的活計,一看是福伯帶人進來,也就沒阻攔,而是一直盯著盛長槐,眼神閃爍,不知道在想什麼。

盛長槐也沒去打擾他們兩個,遠遠的對著他們二位行了個禮,然後環顧四周,看到校場旁邊擺著幾個兵器架子,於是便上前去檢視。

奇怪的是,這上面的兵器基本上都是多少有些殘缺的,前面的架子上擺放著七把長兵器,後面的架子上就五花八門的,雖然不至於十八般兵器都有,但也林林總總幾十件。

盛長槐看著上面的缺口,哪裡不明白是怎麼回事,這都是當年張家人用過的兵器,很明顯是從戰場上帶回來的。

福伯看著前面的幾樣兵器,臉上漏出一絲哀傷,這些兵器的主人都不在了,這也是國公夫人不願意國公爺到這裡來的原因,現在這地方,哪裡是校場,分明就是一個另類的祠堂。

撫摸著這些兵器,福伯懷念起過往,喃喃的念道。

“這杆烏金虎頭槊是老公爺的,其餘的,除了三少爺令有師承,太夫人從孃家帶過來一本絕妙槍譜,老公爺請了名師教導諸位少爺基礎,在根據槍譜才演化出來現在的張家槍。”

盛長槐到現在都記得在宥陽的時候聽的評書《忠義張家將》。

虎狼谷大捷,洛川大捷,大宋近些年少有的勝仗,哪一件不是張家將用命換來的,要不是先太后當年為了把持兵權,在先帝親政的節骨眼上,不顧北遼進犯的乃是大名鼎鼎的上任南院大王,執意叫自家兄弟執掌帥權,他們家兄弟就是個草包,這要在象棋裡,就好比讓了對方兩個炮,要不是張家將查遺補漏,以命相搏,大宋的西軍的骨血早就被斷送的乾乾淨淨。

不過這樣的後果就是,主帥失職的事情被勝仗給掩蓋了,先太后就有藉口讓自家兄弟的帥位穩定,只等到先帝真正的親政,拿回朝政大權,可這個時候,勝及一時的英國公府,也就剩下了大貓小貓兩三只,等到西夏自立的時候,因西軍精銳被調往遼東,防備西夏的英國公兄弟孤立無援,也就是在這個時候,英國公府的女眷不得已披甲上陣,帶著孃家的青壯支援前線,才有了張門女將這樣可歌可泣的故事。

可惜的是,那一站雖然慘勝,英國公最後一個兄弟,最小的六郎因為保護自家侄兒戰死,二房絕嗣,即便是如此,英國公長子也深受重傷,回來之後沒熬多久就沒了。

或是能感受到福伯越來越難受的心情,盛長槐當即就準備離開,走到門口的時候,突然聽見後面傳來一個聲音,正是瘸腿的老何。

“姑爺,將門不怕死,就怕死的沒有價值,日後您若是登了高位,請多為將門說幾句好話,千萬別再叫文官掌帥了,少爺和老國公他們,死的冤啊。”

盛長槐聽到之後,轉過身去,鄭重其事的行了個禮。

“老前輩放心,長槐一定竭盡全力。”

不怪老何這樣說,大宋其實不缺良將,只不過良將大多都被不懂軍事反而掌管大權的文官給坑了,當今大相公韓章,其實也是其中的代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