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穿越知否混日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一十章 前戲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一十章 前戲

從春闈開始,連著幾個月,除了一開始得到大宋軍隊順利光復三州的好消息,著實讓大宋百姓高興了好幾天,但連十天就沒持續下來,接連的壞消息就一個接一個。

大宋百姓好像回到了真宗和太宗朝的時候,每每和敵國交戰,一開始都是大宋官兵斬將奪旗,後來隨著戰線拉長,到了野戰之時,又是接二連三的噩耗。

仁宗朝稍微好一點,畢竟戰爭的規模比之前兩任皇帝小了許多,至少汴京百姓知道,敵國鐵騎還不足以突破大宋的防線。但是如今的官家開啟了這一戰,還真是讓汴京百姓心驚膽跳,好幾個月時間過去了,連坊間愛多嘴的愚婦也談起前線戰事也是頭頭是道,這都是遼國和西夏探子散步謠言的功勞。

好不容易等到西北大捷,大宋百姓看到了曙光。本來按照官家的意思,今年他的壽誕是要大過的,至少用一場聲勢浩大的慶祝來一掃汴京如今的蕭條氣息,給大宋百姓吃一個定心丸。

皇家在這個時候還有心思大擺宴席,說明前線戰事進展順利,加上前幾日官家刻意讓報捷的士兵繞城三週,將西北大捷的訊息宣傳的人盡皆知,也都是為了振奮大宋百姓的信心。

可惜的是,計劃趕不上變化,真等官家提出這個想法的時候,這才發現,國庫已經沒錢了。後世有句俗話說,大炮一響,黃金萬兩,說的是戰爭一旦開始,花錢如流水,從古至今都是一個道理。

前線將士用性命為皇家效力,至少軍餉得補上吧,前兩年的欠賬太多了,補齊軍餉就是一個很大的開支,當今官家就是在蠢,也知道皇帝不差餓兵的道理,大手一揮,準了。

軍餉還是小頭,大頭是軍械糧草,傷亡將士的撫卹,尤其是在前線告急,大宋將士士氣低落的情況下,讓他們無後顧之憂才是大宋三邊開戰撐到勝利到來的最根本原因。

河東路一戰,官家連先帝在世的時候,在困難都沒有動過心思的封裝庫都給開啟了,這也沒毛病,封裝庫的銀子,本來就是大宋歷代皇帝為了贖回燕雲準備的,用在北伐將士身上也算是專款專用了。

但是皇帝給自己過壽,國庫沒銀子,在用封裝庫的銀子就是臉都不要了,誰知道和北遼的戰事還會持續多久,到時候前線少了銀子,就是官家過十個壽都彌補不回來。

國庫沒銀子,封裝庫的銀子不能擅自挪用,還剩下內庫。內庫本來還算充裕,好死不死的是,前段時間貴妃省親,不僅把內庫的盈餘給用光了,太透支了許多,等到秋稅還有兩個多月,要是在大手大腳,宮裡連火都開不了的,到時候皇家就真成了笑話了。

事到如今,官家也不得不採納韓大相公的建議,今年的壽宴就不要鋪張浪費了,畢竟誰也說不好太后啥時候就薨了,到時候太后的葬禮可不能寒酸了,這可都是皇家的家事,本來民間就有官家對太后苛刻的傳言,要是葬禮在寒酸了,那就真做實了官家不孝的說法了。

在這種情況下,官家哪怕是讓民間笑話自己的壽誕過的緊緊巴巴的,也不能讓虎視眈眈的宗室抓住這個天大的把柄。

今年官家壽辰,僅僅邀請了朝中重臣,還有執掌重權的勳貴以及在京的宗室,比之往年的規模還要小,連例行的皇后設小宴招待官卷都給免了。

讓宮裡掌管內庫的內官開心的是,西平侯盛長槐因為要在太后跟前以晚輩的身份侍疾,雖然不是必要,但畢竟太子今日不能在太后跟前伺候,身邊沒有個身份貴重的晚輩也不像樣,在太子的建議下,官家專門下旨讓盛長槐那日代替太子在國舅府照看太后。

西平侯不來,他的家卷也就不用跟著來了,這不就省了一桌酒席了。

還有另外一個訊息,官家壽誕兩天之前,說是之前在汴京大名鼎鼎的藍半仙近日在城郊玉清觀現身,聽說僅僅是路過掛單,英國公得知這個訊息,快馬加鞭的去玉清觀挽留藍玉藍真人。

這個事情也不稀奇,汴京大家族都知道,英國公世子體弱多病,小的時候要不是藍真人妙手回春,恐怕活不到成年,最近英國公府的世子身子骨一日不如一日,英國公家現在只有這麼獨苗,英國公得知藍真人現身的訊息如此著急也在情理之中。

誰又能想到,戎馬一生的英國公,也已經到了壯士暮年之時,在騎馬上山的時候,不小心從馬背上摔了下來,幸虧已經離玉清觀很近了,有藍真人及時治療,才沒有性命之憂,但畢竟山路崎區,剛剛摔成重傷的英國公不能移動,連官家的壽誕也參加不了了。

得知這個訊息,據不知名人事透漏,掌管宮中財權的內官房裡曾經漏出幾聲詭異的笑聲。

英國公回不了京,英國公夫人一來擔心國公的身體,二來僅存的嫡次子還需要藍真人調養身體,於是便帶著嫡次子前往玉清觀,正好可以兩全。

英國公身受重傷,最著急的便是姻親盛家,誰都知道,盛家最有前途的興平侯,能在軍中如此順利,全都是因為有了這麼一個岳丈。盛家老太太是個知道感恩的,官家壽誕之日興平侯去不了,家卷又不需要去,於是便攜帶興平侯的大娘子張氏一同前往玉清觀探望英國公。

汴京好些人都從說書先生那裡聽過勇毅侯獨女的故事,盛家兒孫全賴這個德高望重的祖母,才有如今的興旺。盛老太太一動,西平侯夫人和積英巷那邊的女卷自然要跟著,包括王大娘子在內,都跟著一起去了,正好那日是王母娘娘的誕辰,正好給老太太在玉清觀祈福。

雖然盛家和英國公府都是汴京有名的大家族,但他們這點小事,還沒被汴京百姓關注,畢竟這幾日大家最津津樂道的就是官家寒酸的壽辰,這是這幾十年皇家讓汴京老百姓最小瞧的一次了。

比如盛長槐在去曹國舅家的路上,就聽到了幾個老婆子在議論。

“聽說了嗎,官家已經沒錢了,我們家隔壁老王頭家的外甥女婿的嫂子的表兄弟在宮裡當差,說是太子殿下這段時間油餅裡面已經不放蔥了,皇后娘娘的金鋤頭也換成鐵的了。”

“就是就是,連我孃家最小氣的張員外過壽的時候,也沒說不讓女卷吃席的。”

種種說法,讓和盛長槐一起坐在馬車裡去國舅府的唐詩都有些忍俊不禁。

“自從劉貴妃代替皇后執掌六宮之後,宮裡的事情比以往更容易傳到民間了,連小老百姓都能知道宮裡的官家沒錢過壽了,民間如此誹謗官家,難道五城兵馬司的就不管管嗎,這定是有心人。

唐詩正說著,突然發現盛長槐緊鎖的眉頭,馬上反應了過來。

“這。

。這是有心人故意在傳播。

。官家賜宴,非權即貴。名單確認不過兩三日,何至於傳的這麼廣,連很明顯是郊區鄉下進城的小老百姓都知道了。以往宮裡有什麼趣事,民間倒也有所議論,但像這次這麼快的還是第一次。”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唐詩越說越覺得事情不對勁,僅僅的盯著盛長槐,發現他緊鎖的眉頭突然又開啟了,有些不明所以。盛長槐瞧見唐詩的表情不對,聯絡到他剛才說的話,微微一笑給他解釋道。

“剛才聽見那幾個鄉下婆子的聊天,本侯也覺得事情不太對勁,不過我剛才又想明白了。這件事是有些不對勁,但是就目前來看,對咱們來說應該算是好事。”

聽得盛長槐這麼解釋,唐詩面帶疑惑,不解的問著盛長槐。

“還請侯爺為小人解惑。”

盛長槐指著馬車外的那幾個鄉下婆子,對著唐詩說道。

“唐兄且看那幾個婆子,穿著打扮,一看就是經常在土裡刨食的農婦,雖不知她們進城是幹什麼,但是一般謠言自然傳播,最常見的是兩種方式,一種是酒樓茶館,聽陌生茶客酒客議論聽到的。一種便是熟人間閒聊,互相顯擺自己聽到的。那幾個婆子,自然是從城裡的親戚嘴裡聽到來顯擺的。”

“既然連她們都知道了,那自然謠言傳的是十分訓速,這種情況必然是有心人在傳播。傳謠之人必然是有所訴求的,傳播官家沒錢過壽,如果被官家知道,除了嚴查傳謠之人外,還有件事咱們這個官家一定會做,那就是打腫臉充胖子,拆東牆補西牆,也要增加壽宴邀請的人選,皇后那邊官卷賜宴也要如往年之例。”

“今日已經是官家壽誕,壽誕邀請的權貴名單並無變動,官卷小宴也沒有恢復,那必然是官家還沒收到風聲。”

唐詩是個聰明人,盛長槐說道這裡他馬上明白過來。

“侯爺,您的意思是,傳謠者,必然是劉貴妃等人。”

今日帶唐詩過去,是有事情讓他幫忙,因此盛長槐臨出行之前已經告訴了他今日之事。盛長槐見唐詩恍然大悟的樣子,反而又搖了搖頭。

“不,不是劉貴婦,而是他背後的高人,若是劉貴妃,她自然有辦法叫官家知道城中謠言。如果今日他們正常發動宮變,若能夠控制更多的權貴,再加上他們的家卷,對她們謀劃之事必然有益。依目前行事來看,既然已經傳播謠言,官家卻又不知道,只有一種情況會導致現在的局面,那就是劉貴妃等主謀,和替他們謀劃的高人有了嫌隙,沒有聽進去他的諫言。而且,透過此事來看,謀逆必然是今日無疑。”

說完,盛長槐掀開簾子,叫過來一個打扮成家奴的親兵。

“去找英國公世子,給他說一下,國公府有些故人,給岳丈大人準備了一些補品,叫他親自去取一下。”

盛長槐那日從國舅府出來,突然想起來一件事,劉貴妃謀逆有高人指點,自己回京必然有所警覺。既然自己能想到今日謀逆最合適,難保對面為了穩妥,或者為了防備事情走漏太子這邊有所防備,反其道而行之。

因此,從那日開始,盛長槐和太子已經做好了隨時應對的準備,剛才那句話,正是他和大舅哥約好的暗語。

是的,既然知道盛長槐決心要幫助太子,英國公府也參與了進來,畢竟他們是姻親,盛家和英國公府在這件事上是一體的,所謂英國公摔傷的事情,也是故意為之,就是為了提前將英國公家卷和盛家大部分家卷提前離開京城這個是非之地,如果一旦出現什麼變故,就會有人護著他們千萬秦風路。

待那個親兵走後沒多久,盛長槐的馬車就到了曹國舅府邸,這時候距離壽宴開始還早,盛長槐到的時候,太子還沒離開國舅府,因為不知道劉貴妃他們會不會提前發動,所以對外說的太后這幾日愈發不好,官家為表示對太后的孝敬,特令太子這幾日不用回東宮,貼身伺候太后,這也是盛長槐和太子商議的一個緩兵之計。

見了太子,盛長槐自然將自己的猜測悄悄告訴了太子,太子聞言,顧不得和太后辭行,匆匆帶著自己的貼身內官回宮,既然確定今日是謀逆之日,他也需要提前做好準備,才能保證今日之大戲萬無一失。

盛長槐今天的任務,就是奉旨接替太子在太后身邊伺候,知道太子今日就要入宮,作為替班的,當然要一大早就來換班,免得太子誤了官家的壽辰。

約莫一炷香功夫之後,緊閉的國舅府側門突然又開啟了,從裡面走出來一個人。國舅府不遠處隱蔽處站著的幾個人馬上死死的盯著出來的人,但是瞧了幾眼就不在看了。

無他,看從裡面出來那人的衣著打扮,乃是和西平侯一同到國舅府的長隨。

而這幾個人,自然是有心人派來盯梢的,只要西平侯今日離開國舅府,就馬上回去彙報,至於其他人從國舅府出來與否,就不是他們應該關心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