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時代的中華夢最新章節列表 > 第369章 視察北方戰區-上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69章 視察北方戰區-上

夏壽華領了旨意,執政部門很快就根據上面的指導思想處理該事件。

該查的查,該抓的抓,華夏民眾對於官方的懼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消弭。一聽到有牢獄之災,自然不願意再陶騰。

比起在外面鬧騰,回家踏踏實實的過日子更好。

開封幾個縣被鼓動的民眾,在一個個背後煽風點火的爪牙被拎出來之後,明哲保身的選擇各回各家。

而豫省的刑法部門也出來表示,會尊重群眾的意見,有選擇的修改相關法律法規。

開封的事情雖然完結,但不論是內閣還是國防部、國家安全局都明白,華夏將要面對的挑戰會更大。

這個不知道是該高興還是該無奈。英法美日四國,在意識到以武力無法打壓華夏,轉由支援國內的反對組織。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從明面爭鬥轉為暗中策劃破壞華夏國民凝聚力,破壞民族團結,破壞地區穩定,破壞政局穩定。

韋珣雖然極為重視這個事情,但北方的戰事還沒有結束,他打算到北方戰區視察鼓舞一下士氣。

從五月1日復興軍徹底殲滅庫爾圖克的俄軍之後,沙俄的遠東軍區從進攻轉為防禦。

復興軍在五月28日,在廣袤的平原上將俄軍打得節節敗退,此時已經兵臨謝列霍夫城下。

吳佩孚兵團在初期突擊戰和之後的阻擊戰中損傷極大,加上超過七成的汽車出現故障,原本計劃在平原地帶快速擊潰俄軍的計劃只能擱置。

而好巧不巧的,此時的瀚海以北連續下了四天的大雨,藉著這個時機,俄軍冒雨撤退。

總參謀部對是否繼續籌備伊爾庫茨克會戰爭論不休。

華夏的總參謀在收到沙俄開始動員二百萬軍隊之後,就開始討論如何快速的擊敗俄軍。

一派認為應該在伊爾庫茨克佈置牽制力量,然後派遣部隊繞道伊爾庫茨克西北,佔領鐵路沿線的城市,切斷伊爾庫茨克與中西伯利亞的聯絡。

然後利用西伯利亞鐵路,將戰線推進到葉尼塞河中段最為重要的城市,亞爾斯克。

這裡是華夏北方戰區的戰略目的地,將會戰放在這裡,即便只有二三十萬人,參謀部也認為可以和俄軍的百萬大軍決戰於此。

至於身後的伊爾庫茨克守軍,可以慢慢的消耗,或者直接圍而不攻。

這一派的思路是以圍點打援,突進到俄軍的必經之路上,逼迫敵人進行決戰。

另一派則認為目前復興軍的已經因為傷亡和彈藥缺乏,戰鬥力折損嚴重,不足以維持兩線作戰。

尤其是伊爾庫茨克周邊還聚集了五十三萬的俄國軍隊,即便俄軍在庫爾圖克損失了大量重武器,依舊有較強的實力。

此時北斗戰區雖然接收了渤海戰區和東北戰區提供的大量預備役,黃海戰區也調集了四個軍北上,但鐵路運力限制,最少需要四十天才可以擁有重新發起大規模進攻的能力。

強弩之末,不能穿縞。這一派認為應該等待彈藥和兵員、彈藥和黃海軍區調集的四個軍北上,如此才能給予沙俄致命一擊。

雖然韋珣要培養總參謀部的執行能力和籌劃能力,可北方戰區的局勢不容許決策拖延在爭論到底要激進還是保守。

韋珣比較傾向於後者,俄軍在遠東的補給能力肯定無法與華夏比。

沙皇宣佈組建百萬人的軍團馳援遠東戰場,僅僅是運輸這些士兵,最少都得兩個月,再算上彈藥補給,沒有三個月的時間過不來。

所謂的百萬大軍,更多是嚇人的,即便送過來,連沙俄的正規現役部隊都不是復興軍的對手,何況這百萬大軍有最少一半是連預備役都算不上的人。

作為遠東最重要的城市,沙俄直面華夏威脅的國防重心,幾年來俄軍不斷鞏固伊爾庫茨克城,比之華夏在庫南的要塞更是大上三倍。

韋珣看了一下兩派的作戰方案,決定先將伊爾庫茨克和謝列霍夫兩座城市包圍,壓縮俄軍活動空間。

然後集結兵力向北部的安加爾斯克發起進攻,佔領伊爾庫茨克最為重要的退路。

在此之後,一路沿著鐵路佔據沿途城鎮,再亞爾斯克和沙俄援軍決戰。

北方戰區目前的可用兵力僅有四十五萬,在之前的會戰中陣亡了將近八萬人,受傷十萬人,折損接近三分之一,有三萬多是後續補充進來的預備役。

四十五萬,加上從朝鮮戰場調集的四個軍,再算上後續再補充的,總兵力預計能在六月十五日達到七十萬人。

出行視察北方,韋珣肯定不能對外宣佈行程,光是隨員和沿途的安全佈置都花了半個月時間。

從燕京乘坐專列,在六月十五日悄悄抵達了瀚海市,然後抵達瀚海防線。

在祭拜了斯柳江卡和庫爾圖克兩地戰場之後,韋珣又去看了一下庫爾圖克的後方醫院。

整個庫爾圖克城已經沒有一個沙俄平民,都向北方或者伊爾庫茨克方向逃走了,北方戰區也沒有對這些人進行阻攔。

“向為國家付出生命的將士們!敬禮!”

韋珣領著隨心的侍從室成員,警衛人員,在一個較大的操場上向這些輕傷的士兵敬禮。

因為這些人都是傷員,韋珣沒有廢話,敬禮之後就下令解散。

隨後,韋珣花了整整一天時間在庫爾圖克的病房慰問這些傷兵。

這些士兵都只是在報紙上見過韋珣這個國家最高領袖,等真正見到韋珣,都驚訝於他的年輕。

韋珣內心充滿了對他們的愧疚,為了國家和民族的生存空間,為了實現他心中的中華夢,最終上戰場的卻是他們。

整個庫爾圖克,聚集的傷員就達到了近七萬人,中等程度的傷員都是如截肢,軀幹中彈數枚;輕傷的是數量最多的。

不過韋珣視察了一圈,發現醫院嚴格的按照衛生條例進行傷員的醫治,伙食方面也是按照最高的標準製作。

僅僅一個庫爾圖克,聚集了一萬名護士人員和四千多名醫生,不過主刀的醫師卻只有一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