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問鼎記(全)最新章節列表 > 問鼎記.2_第三十五章 清河崔氏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問鼎記.2_第三十五章 清河崔氏

夏祥到了縣衙,不見許和光,一問才知許縣丞又去府衙了,不由得無奈一笑,許縣丞到底是真定縣的縣丞還是真定府的縣丞?

隨他去好了,夏祥懶得多想許和光去府衙是又去打什麼小報告還是商議什麼事情,他和呂東梁、張學華、齊合幾人商議一番,心中對於治理滹沱河一事便有了計較,也知道治理一事需要從長計議,並非一朝一夕之功,要等一個天時地利人和的時機。

丁可用將董現屍體安置妥當,仵作驗屍,確定董現是溺水而死,生前有輕微中毒跡象。由此驗證付科所說之話屬實,董現確係服用了附子和麻黃之後,驚狂之下落水而死。

既然董現的屍體不能再提供更多的線索,付科背後的真兇到底是誰,還需要幔陀從市樂回來才能有新的進展,夏祥讓丁可用派人護送董現的屍體回市樂,儘快入土為安。他也拿出了十貫錢,讓人厚葬馬小三夫婦。

一切安排妥當,夏祥反倒清閒了下來,約上盧之月,叫上蕭五,在丁可用的陪同下,他每天都騎馬奔走在真定縣城和城外,親眼看見了城裡百姓生活的不易和城外百姓生存的艱辛。

同時夏祥還走訪了許多因為新法而流離失所,只能棲身城外的百姓,得知大多百姓因新法而變得一貧如洗,心情無比沉重。再看到城外一片片貧瘠的土地和低矮的茅屋,想起當年母親和自己為了吃一口飯而奔波忙碌的日子,他對百姓的疾苦感同身受。

幾日來朝夕相處,夏祥和盧之月聊得越來越投機。盧之月身上雖有世家子弟常見的傲慢和眼高過頂,但也有真性情的一面,很喜歡交友,崇尚自然,推崇道家,和曹殊雋有幾分相似。

想到曹殊雋,不免又想到了曹姝璃。不知何故,夏祥一想到曹姝璃,就又想到了連若涵,一轉眼連若涵離開真定已經將近十日了,也不知她在京城的事情進展得是否順利。

連若涵從真定北上京城,快馬加鞭,第十日就到了京城。進京之後,稍事休息了一日,她便去了景王府,和父親相見。

京城一如以前繁華,站在人流之中,連若涵忽然有一種悵然若失之感。她經常各地奔走,又少小離家,和父母不和,總有不知何處是家鄉之感。對於京城,她更多的是敬畏和嚮往,並沒有歸宿感。現在再來京城,不知為何,忽然有了一種安定河上使人愁的蕭索之意。

是秋深的緣故還是另有原因?連若涵不得而知,她站在河畔,仰望景王府巍峨的大門,一時竟邁不開腳步向前。

“娘子,為什麼不走了?”令兒跟隨連若涵多年,最是瞭解連若涵,自家娘子生性堅強,凡事喜歡自作決斷,今天怎麼一副柔腸百結的樣子,她忽然想起了一事,“娘子是不是想起了和夏縣尊在京城的初次相遇?”

何止是初次相遇,還有在觀心閣的日子,以及從京城南下到真定共乘一車的種種,在腦中揮之不去,盤旋不停,連若涵忽然莫名心煩起來:該死的夏祥,為何遠在真定還要煩我?

愣神片刻,她平復了心情,嫣然一笑:“誰會想他?我只是在想如何說服爹爹不再逼婚。”

令兒掩嘴一笑:“娘子,令兒有一個辦法,怕說了出來娘子會打我,所以不敢說。”

連若涵怎會不知令兒鬼主意多,只是此時死馬當活馬醫也好,她雖叛逆,卻也要有一個好的藉口回絕父親,就說:“說吧,我不會打你,頂多罵你幾句罷了。”

“那令兒就說了……”令兒眨眨眼睛,又吐了吐舌頭,嘻嘻一笑,“娘子可以對家主說,你已經和夏縣尊私訂終身,還有了肌膚之親,家主聽了,必然不再逼你和盧郎君成親。”

“你!”連若涵粉臉通紅,又羞又氣又急,“令兒,你怎能想出這樣自辱名聲的法子,你氣死我了。我、我以後再和你算賬,記你十頓打!”

“娘子!”令兒一臉委屈,眼圈一紅,“令兒也是為娘子著想,雖說夏縣尊出身一般,小小的七品知縣配不上娘子,但至少娘子和他在一起開心快樂。身為女子,要麼嫁喜歡自己的,要麼嫁自己喜歡的。娘子和盧郎君,互不喜歡,非要嫁他,就太委屈娘子了。與其如此,還不如嫁與夏縣尊。”

連若涵心中一暖,知道令兒確實一心為她著想,見令兒著急的樣子,又笑了:“說得輕巧,你家娘子想嫁,得人家夏縣尊想娶才行。”

“哼,娘子要是願意下嫁於他,他高興還來不及。向來高門嫁女低門娶婦,他才是高攀了娘子。”令兒對夏祥頗有微詞,“更何況他還帶了一個傻瓜拖油瓶。”

“什麼傻瓜拖油瓶?”

“蕭五。”

連若涵又笑了:“不許這麼說蕭五,蕭五是個好孩子,就是腦子有時不太靈光,人卻是不壞。”

“連娘子!”冷不防一個聲音響起,一人從王府大門出來

,快步如飛下了臺階,喜笑顏開,“連娘子呀連娘子,上次本王對你一見鍾情,你卻說和夏祥私訂終身,讓本王好生傷心。方才本王和令尊說起你和夏祥私訂終身之事,令尊說並無此事,哈哈,你騙本王騙得好苦。”

連若涵一抬頭,面前站了一位風度翩翩的小王爺,面如玉,人如龍,正是見王夏存先。

連若涵本不想自毀名聲,非說和夏祥私訂終身,不想見王又橫插一手,心想罷了罷了,索性將錯就錯下去,也好讓見王死心。

見王親自出來迎接,連若涵自然不能少了禮數,忙向見王行禮。見王大手一揮說不必多禮,當前帶路,進了王府。繞過假山池塘,穿過拱門,來到了內宅。

遠遠聽到書房之中傳來景王爽朗的笑聲,笑聲中,還有一兩個陌生的聲音,卻獨獨沒有爹爹的聲息,連若涵心想,爹爹本是喜歡說笑之人,如今悄無聲息,怕是在生自己的氣。哼,生氣就生氣吧,反正她從小就沒讓父母省心。

提著裙裾上了臺階,連若涵停下腳步,等見王前去稟報。見王卻搖頭說道:“直接隨本王進去就行,不必見外,說不定很快就是一家人了,哈哈。”

“誰要和你成為一家人!”如果說令兒對夏祥是頗有微詞,那麼對見王就是十分不滿了,也不知為什麼,她就是不喜歡見王盛氣凌人的做派,雖然說起來放眼整個大夏,見王絕對是最有資格盛氣凌人的極少數人之一。

“連娘子要和本王成為一家人。對了,還有你。”見王嘻嘻一笑,毫無王爺的威嚴和風範,伸手去摸令兒的下巴,“本王娶了連娘子,你也要陪嫁過來,本王也收了你,讓你當本王的侍妾。”

令兒微微一笑,臉色一寒:“多謝見王殿下,令兒福薄,受不起見王殿下的抬愛。”

“受不起受得起,由不得你,本王說了才算,哈哈。”見王才不管令兒是客套還是真不想,他哈哈一笑,推門進去,“父王,兒臣接到了連娘子。”

書房中有五人,正中一人,富態安詳,正是景王。下首一人,面如冠玉,頜下長鬚,長眉細目,懸鼻闊門,一襲長衫,飄逸有出塵之意。左側一人,面相隨和,神情淡然,雙眼炯炯有神,布衣長衫。右側一人,方臉挺鼻,濃眉,雙目微眯,一副看透世事的坦然。

若說景王是富貴逼人的姿態,那麼下首之人則是氣定神閒的從容不迫。左側之人含而不露,雖身穿布衣,卻難掩一身正氣和雄心。右側之人,有曾經滄海難為水的平和,比起下首之人刻意為之的出塵之意、出世之心,他的氣定神閒更隨意更自然。

還有一人站在一邊,背手而立,正在欣賞屏風上的畫,是無名氏的萬里江山一點紅。江山如畫,青翠萬里,在大片的留白之處,只有右上角有一點紅色,似梅非梅,意境深遠。

下首之人連若涵自是認得,正是父親崔何。左側之人雖未曾謀面,一身布衣打扮,卻可以看出是朝中官員,即使不是大員,日後也必定大有作為。右側之人,應是遊走在朝堂和民間的能人異士。至於背對她之人,她也認得,正是先前的鴻臚寺少卿現任的禮部侍郎曹用果。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景王見連若涵進來,微一點頭:“涵兒來了。一路上辛苦了,來,坐。”親切慈祥猶如長輩,全無王爺高高在上的姿態。

“小女子見過王爺。”連若涵向景王福了一禮,又朝父親崔何躬身施禮,“女兒見過爹爹。”

崔何點頭一笑:“女兒一路辛苦了。”

景王呵呵一笑:“涵兒不必多禮,起來,快起來。來,本王引見一下,這位是工部侍郎宋超度。”

左側之人起身和連若涵見一禮:“早就聽聞連娘子大名,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原來他就是屢次被候相公壓制,數次傳聞被貶出京城,甚至一度傳出要被殺頭,卻次次安然脫身的宋超度。連若涵對京城其他大員的名字雖也知道不少,卻並無興趣,獨獨對宋超度不但好奇,而且十分敬佩。宋超度的厲害之處在於,他雖然在被三王爺和候相公聯手把持的朝政之下,束縛了手腳,卻始終沒有被完全打敗,不像別的官員,要麼被罷官回家,要麼被貶謫出京,遠去嶺南或是海南。

宋超度幾乎是朝中僅存的反對新法之人,雖然從吏部侍郎改任工部侍郎,平調暗降,卻依然在京為官,並未被貶謫出京。不管是在朝堂之上,還是在其他場合,宋超度都明確無誤地反對新法,聲稱新法禍國殃民。如此一個處處和新法作對之人,竟能在三王爺和候相公的眼皮底下屹立不倒,也算是難得的奇蹟了。

連若涵盈盈一笑,懇切地說道:“原來是大名鼎鼎的宋侍郎,小女子聞名已久,今日得見宋侍郎風采,三生有幸。”

“哈哈,老夫哪裡有什麼大名,不過是砸不爛煮不熟的銅豌豆罷了。”宋超度擺手笑

笑,“書生報國,無非氣節和忠君報國心。商人報國,可為百姓建房,可為百姓施藥,可為百姓製衣,比起書生,商人可以作為的事情要多多了。”

“這位是本王的西席李鼎善先生。”景王又為連若涵介紹右側之人,“先生才學過人,學識非凡,一生桃李滿天下。”

連若涵福了一禮:“小女子見過李先生。”

“老夫一生是教人無數,也識人無數,平生最大憾事是教會了許多人讀書明理,卻沒有教會他們做人做官。”李鼎善朝連若涵叉手一禮,“唯有一人,是老夫平生最引以為傲的成就,雖說他現在才是區區一名知縣,相信假以時日,必定會一飛沖天。此人……連娘子也認識。”

“誰?”連若涵雖和李鼎善是初次謀面,卻對李鼎善印象極好,並非因為景王尊李鼎善為西席先生,而是李鼎善比父親還要淡定從容的氣度讓她折服,一聽李鼎善的學生她也認識,頓時大感好奇。

李鼎善微微一笑:“他姓夏單名一個祥字,現任真定縣知縣……”

“啊!”連若涵震驚之下後退一步,斂形正容,向李鼎善再次福了一禮,“失敬,失敬,原來先生竟是夏縣尊的授業恩師。小女子仰慕夏縣尊才華,和夏縣尊一見如故。先生既是夏縣尊恩師,也就是小女子的先生。”

連若涵鄭重其事地一禮,執的是弟子禮。

令兒站在一旁,心中竊笑,娘子當真是冰雪聰明,向李鼎善執弟子禮,等於是宣告她和夏祥的關係非同尋常,也好為等下再被家主逼婚時埋下伏筆。

見王一愣,想明白了什麼,不幹了:“不對,不對,連娘子怎麼能和夏祥一起向李先生執弟子禮?你應該和本王一起尊先生為講師。”

西席先生雖也是老師,但對大戶人家來說,尊敬之中還有尊卑之序。見王尊稱李鼎善為講師和夏祥尊稱為先生,還是有著本質上的不同。

李鼎善還了一禮:“不敢,不敢當。”

“先兒,不許胡鬧。”景王呵斥一聲,又衝連若涵說道:“這位是禮部侍郎曹用果。”

“見過曹侍郎。”連若涵因和曹姝璃相識之故,見到曹用果也格外親切,“曹小娘子近來可好?有些日子沒見了,很是想念她。”

“小女一切安好,有勞連娘子掛念。”曹用果至此才知道連若涵是何許人,竟是清河崔氏的家主崔何之女,他震驚之餘不由得暗暗佩服連若涵的離經叛道,一個女子,非但改了姓氏,不依靠家族蔭護,自立門戶,還創下如此龐大的產業,實在是了得。想到女兒曹姝璃,雖也有叛逆之處,比之連若涵,卻是相差甚遠。

眾人依次見畢,連若涵坐在了末座。見王想和連若涵坐在一起,卻被景王制止,只好乖乖地坐在了景王的下首。

“今日會聚一堂,本王是有事要和諸位商議。”景王環視眾人,目光炯炯,先前的慈眉善目全然不見,取而代之的是一副肅然之意,並有一絲君臨天下的王者風範,“現今新法推行三年多來,越來越不得民心。據本王瞭解,河北西路、河北東路,百姓因新法而家破人亡者,十有一二。因新法而流離失所者,十有三四。因新法而生活困頓負債累累者,十有六七。江南西路,因新法而失去土地,或經商或賣身者,十有三四。福建路,因新法棄農下海為漁夫者,十有八九。”

宋超度嘆息一聲,搖頭說道:“聽說福建路一帶,土地大多荒蕪,無人再種。福建路本來山多地少,土地又貧瘠,百姓多以打魚打柴經商為生。大夏建國以來,歷經三十餘年開墾荒地,並減輕賦稅,才開始有百姓願意種地。又過了五十餘年,福建路的糧食已經足夠福建路百姓之用,不必再從別處調糧。結果新法三年,百姓紛紛棄地不種,百年之功,毀於一旦。”

“新法之禍,禍及大夏百年基業。新法不除,大夏江山不穩。”景王拍案而起,渾身迸發無邊氣勢,“本王本想只當一個閒散王爺,逍遙自在,不問世事。不想奸臣當道小人掌權,矇蔽皇上,閉塞聖聽,以推行新法為名,行黨同伐異之實,企圖一手遮天,把持朝綱。”

連若涵心中猛然一跳,誰都知道景王是幾位王爺中最為和善的一位,從來不爭求什麼,向來潔身自好,最是淳厚仁慈,很少插手朝政,現今如此怒髮衝冠,可見是事態嚴重到了讓景王不能再置身事外的程度了。

連若涵雖不是官場中人,對朝堂之事卻一向在意,畢竟事關大局,況且父親崔何有意在朝中培植勢力,好讓崔家重回當年的輝煌顯赫。她和夏祥離開京城之時,京城之中雖有夏祥借科舉之事扳倒文昌舉並且攪動了京城風雲的變動,但很快就因夏祥前往真定上任而風平浪靜。眼下究竟又出了什麼事情讓景王如此氣憤?

景王掌管兵部,兼河北、河東路宣撫使,權力僅次於三王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