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問鼎記(全)最新章節列表 > 問鼎記_第三十六章 白衣動公卿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問鼎記_第三十六章 白衣動公卿

“你怎麼知道景王也在打夏祥的主意?信口開河,胡說八道!”木恩對花關的說法嗤之以鼻,輕蔑地笑了,“你既不認識景王,又不是景王肚子裡的蛔蟲,景王是怎麼想的,你怎麼會知道?”

“我是不認識景王,你不是也不認識?哼,你比我能強到哪裡,不也一樣被燕豪呼來喝去?”花關惱羞成怒,站了起來,揚手欲打木恩,才一有所動作,劍光一閃,後背已然中了一劍。

還好是劍背,否則他非得被當場斬為兩截不可。雖是劍背,卻依然力道驚人,他只覺一股大力傳來,哪裡還站得住,腿一軟,“撲通”一聲又跪倒在地。

“再有下次,人頭落地。”幔陀冷冷地瞪了花關一眼,又轉向了木恩,“你接著說。”

木恩嚇得冷汗森森,幔陀武功奇高,又喜怒無常,說動手就動手,說殺人就殺人,完全由著性子,可不能惹惱了她,平白丟了性命就太不值了,他暗中擦了一把額頭,想一想說道:“花關的推測也並非全無道理,我也是無意中聽燕豪對高見元說,景王也在尋找李鼎善的下落,據說景王也知道了李鼎善在中山村收了一個弟子名叫夏祥,他找不到李鼎善,就想找到夏祥。景王一向賞識李鼎善,有意保全李鼎善。他尋找夏祥,怕是也是想保夏祥周全。”

幔陀慢慢明白了幾分,事情全由李鼎善而起,夏祥只是很無辜地成了支點。對還沒有考取功名的夏祥來說,以平民之身驚動王公貴族,其實並非好事。

幔陀又想了想,問道:“現今皇上病危,三王爺一心問鼎皇位,他不將心思用在繼承皇位的大事上,卻非要尋找李鼎善的下落,是何道理?難道說,李鼎善是他可以繼承皇位的關鍵人物?李鼎善到底是何許人也?”

幔陀雖出身官宦世家,爹爹也曾經位居朝廷要職,卻並未聽聞過李鼎善曾身居何職。雖爹爹被貶到海南之後,遠離京城,若李鼎善是京城位高權重之人,也必然會聲名遠揚。怎麼非但她絲毫不知李鼎善其人,就連爹爹也從未提過李鼎善一句?花關被幔陀的話問得愣住了,想了半天才撓頭說道:“小娘子的話不無道理,三王爺現今應該一心想著怎麼繼承皇位才是,為什麼非要尋找李鼎善的下落?難道李鼎善是什麼至關重要的人物不成?木恩,你以前可曾聽說李鼎善擔任過什麼要職?”

木恩愣住了,想了想,古怪地笑了:“據我所說,李鼎善三年前曾經擔任御史,因為上書彈劾惹怒了三王爺,才被三王爺趕出京城……”

“只是一個小小的御史?”幔陀心中猜測不定,御史從一品的御史大夫,從二品的御史中丞,再到監察御史和殿中御史,雖品軼相差甚多,卻都並沒有實權,是清貴的言官,是以她十分不解李鼎善為何會被三王爺和景王所看重。

要知道四位王爺之中,三王爺最為強勢霸道,也最為眼高過頂,有多少人想投入到三王爺門下卻不得入。而景王身為大王爺,最為老成持重,多年來小心翼翼,從不出頭,也幾乎沒有存在感。不過奇怪的是,許多人都認為,若論實力和影響力,咄咄逼人的三王爺和景王相比,還是差了一些。

至於四王爺和五王爺,四王爺正值壯年,卻醉心於書畫和佛道之學,而五王爺喜好遊玩並且沉迷於製作各種精巧物件,以匠人自居。可以說,繼承皇位的最佳人選只有景王和三王爺,而景王年紀偏大,對比下來,也確實只有三王爺最為合適。

只是在皇上封夏存先為見王之後,形勢卻又陡然為之一變。

夏存先年方弱冠,本該封為郡王,三王爺和四王爺之子,都是郡王。即使是封夏存先為見寧王也會好上許多,不至於讓外界有太多猜測。幔陀清楚記得,當時爹爹對她說,父子都是一字王之事歷朝都十分罕見,本朝只出過一例,是太祖之時為了獎賞戰功卓絕的小王爺特意破例封賞。大夏王爺從一字王到二字王再到郡王,依次遞減,夏存先是大夏立國以來第二位直接從郡王到一字王的特例。

不少人都在揣摩聖意,加封夏存先為見王,莫非皇上有意讓夏存先繼承皇位

?只是讓眾多大臣不解之餘又多有不安的是,夏存先並非賢王,既無才學又無品行,若他繼承了皇位,非大夏之福非百姓之福。若在見王和星王之間選擇其一的話,星王三王爺倒比見王夏存先更有才能也更有為人之君的風範。

一時想多了,幔陀收回思緒,朝花關和木恩二人揮了揮手:“你二人以後若是再做傷天害理的事情,被我遇到,絕無活命的機會……滾!”

“滾就滾!”花關似乎很有志氣地一昂頭,就地打了一個滾,樣子極其滑稽可笑。

幔陀非但沒有笑,連看也懶得再多看花關和木恩一眼,既然已經問出了她想要的一切,二人於她而言已經毫無用處了,以她的性格,實在連和二人多說一句話也覺得有辱身份,是以轉身,腳下用力,扭腰聳肩,飛身翻過牆頭。

幔陀一走,花關收住身形,不再滾動,怒氣衝衝地罵道:“媽的,臭女人,下次老子非把你先奸後殺。木恩,你剛才傻了不成?我明明暗示你趁機偷襲她,你怎麼沒有回應?是不是被小娘子的美貌迷得神魂顛倒了?”

木恩一心為了花關著想,只求保命,花關不但不領情,還中傷他,不由得怒極:“又不是我一個人看上了小娘子,要綁她來此,先奸後殺也是你的主意,事情敗露了,委曲求全先保命再說,求饒又不是什麼丟人的事情,大丈夫能屈能伸。你不是也常說,能屈能伸是條龍,只伸不屈是條蟲……花關,今天的事情,就你知我知天知地知,要是傳了出去,你我二人就沒臉再在上京混了。”

花關一臉的不樂意,不過還是點了點頭:“你放心,這麼丟人的事情,我怎麼會傻到說出去?總有一天,我們要報了今天的仇。不過下次要是再遇到這樣的事情,你一定要看我的眼色行事,剛才有好幾次可以殺死幔陀的機會,都怪你膽子太小……啊,木恩你、你、你!”

一連三個“你”字出口,花關再也說不出話來,“你”字是他在世間的最後一句話,他感覺身體在迅速變冷,彷彿掉進了無盡的深淵之中,無力、驚恐、不甘、難以置信,還有無數複雜的情緒來不及感受,他的眼神開始迷離,意識也模糊了。

“對不起了花關,為了我活命只能你死了。”木恩俯身花關耳邊,小聲地說道,他緩緩抽出刺入花關胸口的寶劍,又在花關身上擦了擦劍身上的血漬,眼中擠出了一滴眼淚,“你儘管放心上路,後事我自會料理妥當。”

花關的身子頹然倒地,只激起了些許塵土,然後就歸於平靜。木恩眼睛的餘光一掃,暗夜中,不遠處的屋簷下,幔陀的身影一閃即逝,轉眼間消失在黑暗之中。

木恩一屁股坐在地上,放聲大哭:“花關你真是大傻瓜,幔陀並未走遠,在偷聽我二人說話,你要是再說下去,我和你都得沒命……”

幔陀確實並未走遠,她倒也並非要偷聽花關和木恩說話,而是殺心又起,想要殺死二人一了百了。不料才一折回,就聽到了二人對話。其實花關幾次暗示木恩對她動手,她早已察覺,只是假裝不知罷了。

正要動手殺死二人時,木恩卻突然出手殺死了花關,幔陀殺意為之一洩,也就沒再出手。

返回邢州客棧,客棧已經亂作一團,被花關和木恩誤搶的老者是南下泉州的南海商行掌櫃之一熊力士。花關和木恩誤搶熊力士,倒也並非幔陀有意為之,以幔陀的性格,她不屑於也懶得背後使壞,她只是在入住全有客棧之後,察覺到花關和木恩要對她用下三濫的手法下藥,就向店家提出換了房間。至於她騰出的房間後來又住了何人,她沒去關心。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南海商行一行數十人,掌櫃之一突然不見了,怎能不大鬧全有客棧?客棧也不知道熊力士不好好睡覺,半夜三更怎會有雅興去哪裡散步,忙派出人手四下尋找。幔陀也樂得做個順水人情,攔住南海商行的一個夥計,告訴了他熊力士人在何處。

夥計長得身材魁梧,雖不是五大三粗的型別,卻也是孔武有力的形象,難得的是,他還有幾分儒雅之氣,他驚喜之餘,朝幔陀長揖一禮:“多謝小娘子相

告,夏去定當銘記在心,沒齒難忘。”

本是一件小事,幔陀想說完就走,不想對方不但自報姓名,還特意說出沒齒難忘,她不由得好奇地多打量了夏去幾眼,不看還好,一看之下想起了什麼,“咦”了一聲:“夏去?你是靈壽中山村的夏去?”

夏去也是一時驚訝:“小娘子認識在下?”

幔陀並未回答夏去的疑問,淡淡問道:“你們南海商行應該一路南下出海才對,怎的在邢州?”

“熊翁說是南海諸國對大夏瓷器十分喜愛,大夏瓷器又以邢州的邢窯最為出名,是以商行在邢州等燒製一批邢窯再出海不遲。”夏去神色之間微有擔憂,“不瞞小娘子,熊翁是我的救命恩人,我摔落懸崖昏迷不醒,是他救下了我,又一路開導我,讓我隨他前往南海諸國,做一番大事業。我開始時還不太情願,不想離家千里,後來也想通了,男兒志在四方,若不做出一番大事出來,枉為大丈夫。”

原來如此,幔陀點頭,本想將夏得水託她送信給夏祥一事說出,還未開口,夏去便被商行之人拉走。

“夏去沒事就好,沒事就好。”夏祥喜形於色,親耳聽到夏去安然無恙的訊息,他無比高興,朝幔陀長揖一禮,“多謝小娘子。”

幔陀自然沒有全部告訴夏祥她的經歷,有關花關和木恩的事情,也是略過了許多無關緊要的環節,只撿要緊的說了一說,她端起茶杯,輕抿了一口茶:“不要謝我,只是舉手之勞的事情,何必放在心上。夏去此去南海,也是無比兇險,他掉下懸崖,大難不死已是萬幸。再去南海,又是九死一生。是以他不向夏得水報平安,也有他的苦衷,不想讓爹爹才去舊愁又添新憂……這茶杯,莫非就是夏去所說的邢窯?”

夏祥點頭:“邢窯與越人,皆能造瓷器。圓似月魂墜,輕如雲魄起……邢窯生產的白瓷,十分精美,釉色潔白如雪,造型規範如月,器壁輕薄如雲,扣之音脆而妙如方響。又因其數量眾多且價廉,除為宮廷使用外,還為百姓所用,是以邢窯天下聞名。南海商行特意停留邢州,多半也是因為邢窯價錢低廉之故。其實沿邢州南下,沿路有不少地方出產瓷器。”

幔陀心中微驚,夏祥本是書生,怎會對經商之事如此清楚,她很是好奇,便問:“夏郎君讀的是聖賢書,怎會對經商之事也有興趣?”

“倒也並非多有興趣,只是略知一二罷了。”夏祥淡然一笑,侃侃而談,“想我大唐之時,四海臣服,番邦前來朝拜,始有天朝之稱。大唐文治武功,國力強硬,依我看,大唐卻遠不及大夏。”

“何以見得?”幔陀雖有一身武功,自小卻也生活在詩書之家,她受爹爹薰陶,也通讀歷史,“大唐時,四海臣服,如今大夏立國百年,四海仍未歸心,番邦前來朝拜者,還是不如大唐之時眾多,為何大唐會遠不及大夏?”

“大唐不及大夏者有三,其一,大唐四海臣服,卻未開海禁,國力未能惠及南海諸國。其二,大唐抑商重農,大夏重農卻不抑商。其三,大唐雖有科舉,卻僅限於三代之內無白丁的世家,而我大夏不論出身,皆可參加科舉謀一個出身。只此三點,大夏必將遠超大唐。”夏祥胸中有丘壑,將進京以來的所思所想和盤托出,“允許出海通商,大夏國力惠及南海諸國,南海諸國先是喜好大夏的茶葉、瓷器,早晚會因嚮往大夏的物華天寶而嚮往大夏文化。是以允許商行出海,既可獲利,又可揚我天威,一舉兩得。”

幔陀並不說話,一雙眼睛閃亮,雙手託腮,就如一個不諳世事的少女在聽一名學識淵博的老學究上課。

夏祥手中摺扇開啟,搖動幾下,繼續說道:“農是國之本,商也是。農要重,商也不可輕。若無商,大夏的絲綢、茶葉、瓷器如何賣到南海諸國?如何換來白花花的銀子?小娘子,你可知大夏產銀極少,正是由於出海經商,用茶葉和絲綢從海外換回了大量白銀。小娘子,你想必不會知道,最初大夏商行出海,船上所載貨物全是茶葉和絲綢,但茶葉和絲綢太輕,遇到風浪容易翻船,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