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卑鄙的聖人:曹操(大全集)最新章節列表 > 卑鄙的聖人:曹操.第4部_第十四章 曹操與袁紹徹底鬧翻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卑鄙的聖人:曹操.第4部_第十四章 曹操與袁紹徹底鬧翻

迴歸許都

曹操不在許都時,朝廷一應事務皆由尚書令荀彧處理,京畿留守部隊則憑建武將軍夏侯惇調遣。二人猶如曹操的分身,抵禦外敵防止內亂,加之司隸校尉丁衝以及留守司空府的掾屬協助,諸人監控天子百官的一舉一動,確保所有權柄牢牢把持在曹操手中。

按說曹操離京作戰已不是一回兩回了,但以往的情勢都不及這三個月驚心動魄。原本風平浪靜的局面在他離開後陰雲驟起,先是從河北傳來田豐獻計的訊息,接著是曹操大軍撤退遭困,後來又是呂布反叛。雖然荀彧和夏侯惇對外嚴格保密,但還是有不少官員嗅出了反常,有人斷言袁紹已大舉發兵,有人猜測是劉表率師北上,更有甚者編造流言蜚語說曹操在南陽全軍覆沒。一時間人心惶惶蠢蠢欲動,就連深居宮中的皇帝劉協都聽到了風言風語,竟然招荀彧入宮,詢問曹操是否還活著。

傳言造成的不安比事實誇大十倍,如此下去必然激出事變。鑑於這種情況,荀彧索性趁著朝會把軍情事實向天子和百官澄清,大家見他談笑風生神情自若也就不再慌亂了,至於少數編造流言別有用心的人聞知軍情也規矩了不少。不過莫看荀彧表面上不慌不忙,其實心裡急若油煎,他反覆召集司空掾屬佈置事務,又請夏侯惇將衛戍部隊圍城屯駐,這才心中稍安。過了兩天,王圖自安眾突圍歸來,所部一千兵死傷殆盡,拼了性命才捎回曹操的命令,荀彧看罷書信又吃一驚。

夏侯惇的衛戍部隊是許都的保障,倘若調出則後防空虛,袁紹兵至許都必有圍城之險,即便都城不至於立時失陷,可是許下屯民辛苦一年種出的糧食可就保不住了。但如今曹操回軍緩慢,劉備處又告急,兗州所能調集的兵力不過杯水車薪,根本無力援助。一旦小沛有失,呂布將長驅直入與夏侯惇決戰於許下,後果一樣是不堪設想。問題的關鍵在於曹操能不能迅速回來,許都可以一兩日無兵,但只要超過半個月,恐怕不等敵人來襲,朝中的異己分子就先鬧翻了天!

荀彧與曹操共事多年,大多數情況下還是相信曹操能力的。他深知戰事不容耽擱,務必要將呂布阻於豫州之外,便一切按照信上吩咐行事,草詔令夏侯惇火速率領衛戍之軍救援劉備。夏侯惇走後,荀彧詳思信上“一應外患勿憂,當防朝中肘腋”之語,漸漸瞭然——現有衛將軍董承、偏將軍劉服擁兵千餘尚在許都城外,輔國將軍伏完也曾在東歸之時統領過宮中數百雜役,許都空虛之際他們才是最大的不安因素。想至此他馬上請典農中郎將任峻抽調精壯屯民暫充軍隊;責令司隸校尉丁衝嚴格戒備潁川四境;又讓符節令董昭權領河南尹之職,與許都令滿寵率領兵士日夜輪班在城內巡查;致書光祿勳郗慮嚴控宮廷雜役,隔絕外臣見駕,防止變故發生;又請荀悅、謝該等飽學之士陪王伴駕討論學術,以轉移皇帝的視聽……

荀彧坐居省中奮筆疾書,一份份詔書、一道道密令行雲流水般傳遞出去。待到方方面面安排妥當,只累得荀令君眼花繚亂頭昏腦漲,可是精神上仍不敢有絲毫鬆懈。偏這個時候又有人給他添麻煩,已經辭官的趙達久不得曹操闢用,跑到荀府門口哭著喊著要他見,脅肩諂笑懇求荀彧替他說好話,又唸叨了一大堆宮中秘聞,什麼誰向皇上進讒言了、誰暗地裡說曹操壞話了、誰與董承秘密來往了。荀彧素來厭惡這等打小報告的人,這等要緊時刻哪有心思聽他囉唣,一氣之下叫家丁將趙達亂棍趕走。

按照荀彧的設想,即便曹操在安眾得勝,也需十日左右才能回京,若戰事不利,一個月都是有可能的,這對於自己是莫大考驗。哪想只忐忐忑忑過了四天,曹操便率兵回來啦!

荀彧、董昭等大喜過望,親自出城迎接。遠遠望見曹操一馬當先絕塵而至,後面荀攸、曹純、王必、繁欽等引領著虎豹騎緊緊相隨,荀彧眼淚差點兒掉下來;董昭跪倒在地:“明公啊,您莫非從天而降!”

“哈哈……”曹操仰天大笑,打馬來至二人近前,“文若、公仁,有勞你們為我殫精竭慮了。”

二人仔細觀瞧,見曹操滿面灰塵渾身是幹泥巴,絕影寶馬髒得都看不出顏色了。再看後面荀攸等人乃至所部士卒紛紛下馬,也全都跟泥猴一般,這副模樣到底是贏是輸呢?荀彧忍不住問道:“保守京師乃臣子職分所在,曹公不必謬獎,不知南陽戰事如何?”

曹操捻捻髒兮兮的鬍子道:“穰縣雖未攻克,但是安眾一戰大破劉表、張繡聯軍,殺敵不少啊。”他說著話咧嘴一笑,烏黑的臉上顯出一嘴大白牙,樣子頗為滑稽。

荀彧拭去額頭汗水,驚愕地問道:“我以為您說到安眾破敵僅是安慰我的話,不料果然實是。可是、可是……那種情況下,您怎麼料定必能破敵呢?”

“豈不聞置之死地而後生?”曹操露出得意的神情,“我軍士氣雖然低迷,但陣容未亂軍輜未失,人數上還有優勢,這樣的部隊豈能輕易攔截?得到蔡瑁攔路的訊息,帳中諸將無不動怒,我便知群情憤恨此戰必勇!咱的兵多為豫兗之人,荊州兵阻路如同不讓士兵回家,有道是哀兵必勝,他們豈能攔得住?兵法有云‘歸師勿遏’,那蔡瑁、張繡勝券在握卻行此下策,足見他們不過是小聰明,其實根本不通用兵之道。”

“他們還有一個致命傷,”荀攸駝背走來接著說,“倘若敵我對調,明公若與夏侯將軍前後堵截敵軍,此戰未必會敗;但若是張繡和蔡瑁行此辦法就絕無勝算!”

“道理何在?”荀彧自知謀略不及這個比他大兩歲的侄子,聽得有些糊塗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荀攸緩緩道:“那張繡與劉表非是一黨,他們的兵馬互不統屬。張繡被圍於穰縣城內,襄陽近在咫尺卻拖延三月才發救兵,蔡瑁又坐觀形勢,彼此之間嫌隙已生。要是一同在後面黏住我軍還可勉強同仇敵愾,一旦分開就各懷異心了。蔡瑁在前面堵、張繡在後面追,前面的指望後面多出力,後面的希望前面擋住咱,總揣著保存實力的僥幸心理,這仗還能打贏嗎?”

道理原來這麼簡單,荀彧不禁莞爾:“原來指揮撤退之軍才是最顯用兵手段的啊!”楚霸王項羽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可鴻溝之盟只是撤退一戰敗於劉邦之手,辛苦打下的江山就全丟了。董卓徵湟中義從不利,被困於榆中的河邊,他假借捕魚堵河為堤,自堤下金蟬脫殼,自此揚名天下,才有了禍亂朝廷的本錢。世俗之人常以勝敗論將才,殊不知指揮軍隊撤退才是最難的事情。

曹操說起安眾那一仗,眼中流露出興奮:“我定下計策,向全軍將士曉以利害,使大家鬥志激昂。然後休兵一日,拆掉王圖送來的所有蓑衣用來墊路,一鼓作氣直撲蔡瑁本陣,荊州兵頓時潰亂。然後又叫大家佔據高處佈置奇兵,把後面趕來的張繡也打退了。”

荀攸搖搖頭:“說得簡單,其時也有不少兇險。打荊州兵倒不在話下,張繡卻是勁敵。兩軍戰亂之中,他部下張先一眼看見主公了,率領騎兵突上山坡,多虧小將史渙拼死奮戰,許褚又擲出大槍將張先戳死,才保護主公毫髮未損。”說到這兒他二目曈曈似有餘悸。

“不錯!”曹操倒很樂觀,“這次史渙功勞不小,牛蓋、賈信等人也不錯,還有闖重圍的王圖。元讓提拔的這幾員小將都不錯,再過幾天等他們回來了,我都要給他們升官。”

“再過幾天?!”董昭還以為大軍在後面呢,這才覺得事情不對,“大隊人馬還未回來嗎?”

荀攸解釋道:“主公恐你們在京師不安,得勝之後選了一千虎豹騎星夜兼程先回來了,大隊兵馬還在南陽慢慢行進呢……”他一路上快馬奔波,有些迎風流淚,不禁在清癯的臉上抹了兩把,淚水與滿臉塵土攪在一起,被他摸出兩個泥道子。

荀彧見了不禁莞爾道:“這一路辛苦了,快快進城吧。明日朝見天子,只要百官看到曹公,大家就都踏實了……”荀彧還是心善,他本想說“那些蠢蠢欲動的人也安心了”但腦筋忽轉,那樣一說曹操必然細加盤查。有了議郎趙彥的前車之鑑,不知又要葬送多少條性命!

荀彧雖不說,曹操卻心裡有數:“我看莫要等到明日。今天尚早,我回去梳洗一下就去面君。”他知道朝中必有人亂造謠言,但是河北軍情不明、徐州呂布未破,他不能在這個時候斤斤計較動搖人心。他面沉似水將馬韁繩交與許褚牽著,自己溜溜達達當先而走,隨手摳著衣甲上幹硬的泥疙瘩道:“天下之大各有不同,南陽陰雨連連,過了沛國又活活把人幹死!沾了一身泥,再暴曬一頓,這鎧甲都快要不得了。”說到這兒他又忍不住笑了,“我回軍之際士卒在沛國境內高喊乾渴,附近又尋不到水源,我就策馬上了一個山岡,虛指前方說‘遠處有一青梅樹林,看似果葉繁盛,加速前進嚼梅汁止渴’,大家想到要吃青梅,頓覺酸意口內生津,走了一會兒竟然都不渴了,哈哈哈……大夥騎在馬上都扯著脖子向前望呢……”

“好一個望梅止渴!”董昭連連讚歎。他是騙人的行家,卻自認編不出曹操這樣的瞎話。

曹操停下腳步叉腰望著巍峨的許都城,心裡感慨良多:總算回來了,雖然只帶回一千人馬,但只要我出現在許都城中,上下人等就會安定,野心之輩便不敢造次!禰衡那等井底之蛙何等愚昧,口口聲聲罵我是欺君罔上的奸臣,殊不知沒有我立於朝堂之上,人心就會離散,朝廷必將覆滅。不管別人怎麼看我,我曹某人真正是大漢王朝的脊樑!只要我在,許都城就在,天子就在,朝廷就在,大漢朝就在!

正在曹操胡思亂想之際,就見有一個布衣之人從城門跑出,推開守門衛兵,跌跌撞撞地跑到他身邊納頭便拜:“喲!曹公您回來啦!旗開得勝馬到成功,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威名赫赫大破賊虜!在下恭迎您的大駕!”

曹操低頭一看,原來是趙達。這廝自以為得了曹操的承諾,未加詳思就把官給辭了,等著司空府的闢用。哪知左等不來右等不來,才知叫曹操耍了,所以想方設法再來鑽營。曹操望著這個無恥小人,冷笑道:“喲!這不是大名鼎鼎的趙議郎嗎?您怎麼無緣無故把官辭了?前些天我還跟令君談您的事兒呢!朝中少一大賢啊!”

諸人聞聽此言無不仰天大笑,那趙達也真沒皮沒臉,明知曹操故意挖苦自己,還是一臉諂笑,伸手抓起曹操戰袍,一邊拍打一邊唸叨著:“瞧您這一路風塵,在下給您撣撣土!順便有幾件小事在下想向您稟報。前天我跟議郎吳碩說閒話,他問我您是不是戰敗了,聽說他還跟王子服問過這樣的話……”

荀氏叔侄都是疾惡如仇的人,實在看不了這樣噁心的言語舉動。荀攸不待曹操發話,一把拉住身後的許褚:“仲康!你把這個無恥之徒給我趕走!不走就活活打死!”

許褚還真聽他的話,躥上前一把抓住趙達腰帶,生生舉了起來往遠處一扔——趙達摔了個四腳朝天,腦袋磕了個大包,褲腰帶也折了,鞋也甩出去老遠,疼得滿地打滾:“哎喲!我的祖宗喲……”

“滾!”許褚在他腰間又補一腳,“再不滾我一巴掌拍死你!”

“我滾我滾!祖宗別打了……”趙達再不敢上前,連滾帶爬提著褲子溜了。

眾人見狀又是一陣鬨笑,董昭卻不禁搖頭:“這麼做不好吧。”

“對待無恥小人就該如此!”荀彧頗感解氣,“

前日我佈置城防的時候,他就跑來擾我,說長道短的傳閒話。這種人最沒德行!”

曹操對許褚所為非但毫不阻攔,而且笑得比誰的聲音都大——他並非不寵信諂媚之人,但是拍馬屁也得拍出點兒水準來,而且拍馬屁者還得有一技之長。昔日秦宜祿也是諂媚小人,但機靈能幹;徐佗也很諂媚,但能恪盡職守;繁欽遠比趙達諂媚,但是打點文書筆走龍蛇,人家諂媚得有才華!似趙達這等公然吮痔獻媚的人,除了傳閒話什麼都不會,只能讓人感到噁心。

董昭卻不這麼看問題,他湊到曹操身邊道:“寧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對待趙達這樣的也不要太無情了。想那楚漢之際,若不是項羽在鴻門宴上隨便說了幾句閒話,高祖爺怎能除掉內奸曹無傷呢?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常言道‘無風不起浪’,閒話可以不全信,但也不能全不信呢。”

聽了董昭這番,曹操眼睛一亮,贊同地點了點頭……

袁曹反目

第三次征討南陽雖沒有全面勝利,但卻在安眾縣大挫張繡、劉表的聯軍。更為重要的是,透過這一仗曹操徹底看清了劉表的真實嘴臉。他雖久負盛名位列八俊,實際上不過是個亂世庸人,根本無志向抱負可言,只是想保住他的荊州。為了確保自己那一畝三分地,他左右搖擺毫無立場。曹操放回鄧濟主動示好,劉表知道彼此可以相安無事,便立刻捨棄張繡;可當曹操三個月不能攻克穰縣,劉表見張繡有能力充當北方屏障,又馬上翻臉不認人,轉而援助張繡。胸無大志也罷了,信義又如此低劣,長此以往最終結果必然是既得罪曹操又失去張繡。南方的對手如此膽怯猥瑣,曹操還有什麼可顧忌的呢?

另一方面,袁紹雖沒有採納田豐奇襲許都的建議,但這是一個危險的訊號,曹操已預感到,決裂的時刻就要到了。按照曹操預先的設想,等大軍自南陽回到許都,稍事休整後馬上進軍徐州,爭取一舉消滅呂布,以剪除袁曹決戰時的東線隱患。但令曹操始料不及的是,在他離開安眾後,張繡竟率領敗兵去而復返,又讓曹軍吃了一場敗仗,大部隊拖延了小半個月才回到許都。

“大膽張繡,安敢如此欺我!有朝一日我必除之!”曹操在大堂上踱來踱去,氣得不住喝罵。這次出征的將領及掾屬自知過失,都來至司空府,跪在院中請罪。

曹操罵了半天,惡狠狠掃視了一番眾人,喝問道:“張繡在安眾已然兵敗,所剩不過兩三千人,荊州軍又已經撤退。可你們加一起有將近兩萬兵吶!十個打一個還打不過嗎?你們都是幹什麼吃的!”

聽這樣質問,于禁、樂進、朱靈等都羞愧地低下了頭。他們平素驍勇善戰,但卻輸給了比自己少十倍的敵人,雖然損失不大,但面子丟得太大了。沉默了半天,最後還是卞秉低聲道:“安眾得勝後,我們以為敵人不會再來了,哪知張繡去而復返,都快出南陽郡了又偷襲咱們一場。我們有罪……太大意了……”

其實曹操這會兒不過是拿他們撒火。莫說這幫人,就是他自己也未能料到張繡會再來,若是料到他也不會急急渴渴先走,即便走也要做好安排,所以這場敗仗曹操也是負有責任的。

他沒由來地轉悠了一陣子,跟著一屁股坐在了堂口,低頭瞧著這幫人,見郭嘉也在其中,沒好氣地問道:“奉孝啊奉孝,虧你平日給我出謀劃策,這回怎麼也不中用啦?”

平素嘻嘻哈哈的郭嘉如今也跟霜打的茄子似的,耷拉著腦袋道:“我已經打聽清楚了,這次又是……又是賈詡的主意。”

“禍國老兒,當初就該把他宰了!”曹操不禁罵了一句。第一次討張繡,賈詡設穩軍計突襲曹營;第二次討張繡,賈詡獻計暗度陳倉,偷襲了舞陰;這一回賈詡又來個去而復返。張繡雖勇,但其勢力太弱,能在彈丸之地跟曹操較量三個回合而不滅,全憑著賈詡的智謀。所以曹操恨這個老兒比恨張繡更甚。

“唉……棋差一招,”郭嘉感嘆道,“賈文和可謂鬼謀之士,他把咱們給看透了。見到咱們突然撤退,就料定是北方出了事,追擊一旦失敗您必然離師還朝,所以才敢鼓動張繡二次追襲。”

“現在明白了,你早幹什麼去了!”曹操白了他一眼。

“在下也疏忽了。”郭嘉腦袋壓得更低了,喃喃道,“多虧有一位當地豪士李通幫忙,他率領鄉勇從後面夾擊張繡,不然咱損失的東西更多。”其實這一仗損兵無幾,卻被張繡劫走了不少輜重糧草。他本缺兵少糧,有了曹營的東西就又可以在穰縣多支援一陣子。

“哼!”曹操嘆了口氣,揚了揚手,“都起來吧,跪又有什麼用。本來我還想給你們其中一些人加官呢,現在誰都別指望了,你們不配!那個李通在哪兒了?”

郭嘉站起身來答道:“他和鄉勇在城南十里駐紮,沒有您的命令不敢接近許都。”

“嗯,還挺守規矩的。”曹操點點頭,“我封李通為振威中郎將,再撥糧草軍械與他,讓他到汝南郡徵兵駐防。有這個人戒備在南,張繡興許還能老實點兒。”

“主公英明。”郭嘉試探著朝曹操笑了笑。

“虧你還笑得出來,真沒心沒肺……”話雖這麼說,但曹操見到他嬉皮笑臉的樣子還是消了不少氣。

就在這時,忽見荀攸溜溜達達自前院踱了過來,微笑道:“勝敗乃兵家常事,明公何故為此小挫而動怒,張繡窮途末路已不能為害了。叫他搶去些糧草,也只不過多苟延幾日罷了。”

曹操手捻鬚髯道:“失些糧草倒不打緊,可張繡拖延了大軍行進。南陽一役兵士疲乏至極,不好好休整一番怎麼去打呂布?這幾日我心緒頗為不寧,元讓已到小沛多日,仍不見捷報傳來,陳……”他想說“陳登至今也無動靜,不知是何居心”,卻見荀攸衝他擺手,才想起這院裡的人大多數不知內情。雖說都是自己人,但難免知道了到外面隨口閒話走漏消息,害了陳登事小,取不下徐州事大。他趕緊就勢改了口,“陳……抻延日久,真不叫我放心。早一日修整好軍隊,我便能早一日親赴徐州。”

荀攸信步走到近前:“明公切莫著急,夏侯將軍麾下之兵久不經戰,一時不勝也並不奇怪。況程昱、李典已經率部自兗州前往增援,我料一兩日之內必有訊息。”說著話他向曹操眨麼眨麼眼睛,“還是叫大家各自回營休息吧,養足了精神咱們也好再打仗。”

荀攸的嘴最嚴,凡重要訊息必向曹操秘密稟報,絕不在人前吐露半個字。曹操一見他這般舉動,就知道又有事了,向眾人揮手道:“以後帶兵務必謹慎,都散了吧……奉孝留下……”

諸將紛紛告退,三人走到堂上落座,荀攸這才開口:“現有河北部將路昭、馮楷叛投咱們,率領數百兵卒已近許下。”

“嗯。”曹操並未感到奇怪。當年討伐董卓時路昭本屬河內太守王匡帳下,王匡殺西京使者胡母班等,激起路昭不滿,曹操又與張邈聯手除掉王匡,河內餘部便歸路昭調遣。後來張楊、於夫羅兵進河內,路昭不敵投靠到袁紹麾下。想必是袁紹一直沒把他看做心腹嫡系,才氣惱不過叛逃過來。

“這倒給咱出了個難題。”郭嘉擺弄著纖細的手指,“倘收留路昭、馮楷,必然結怨於袁紹,為了這幾百兵卒不值得;可如果不收留,或遣回或誅殺,又有損朝廷和明公的聲望。主公要好好考慮呀!”

“哼!”曹操冷笑一聲,“事到如今還有什麼好考慮的?反正遲早要跟袁紹翻臉,不在乎這一天兩天的,路馮二將準降!”他心裡很清楚,袁紹一旦消滅公孫瓚,大河以北再沒有可奪之地,又不可能拓地外藩,只能轉身來打他,決裂的時刻已經到了。

荀攸提醒道:“若戰袁紹,必先去呂布。徐州之役宜早不宜晚。”他這話與剛才在眾人面前所言截然不同,“咱們與袁紹必有一戰,但袁紹要滅調公孫瓚才能大舉犯我,反之咱們也得除掉呂布才能打他。現在咱們得跟袁紹比速度,誰先除掉眼下之患誰就能率先準備決戰;落後者將陷入被動,一步被動步步被動,那可就不好辦了。”

“此言不假。但是咱們士卒疲憊,還要休養幾日才行。心裡踏實住了,穩紮穩打,一定能趕在袁紹前面。”曹操眼中迸出奕奕的神采,“公達,速叫二將入城,我要探一探袁紹的底細。”

路昭、馮楷聞知曹操召喚,趕緊就地屯兵,兩人馳快馬趕至許都城中,來到司空府拜謁。將近十年未會,路昭由一員小將歷練成中年將領,為人處事也圓滑了,見到曹操倉皇跪倒:“罪將參見恩公!”

這話說得頗有學問——稱自己為“罪將”表示以往跟隨袁紹是悖逆的,喚曹操為“恩公”說明自己沒有忘記曹操除掉王匡的舊日恩情。

曹操微然一笑,親自將他攙起:“路將軍何必再提以往之事,總叫這個‘恩公’,真折殺老夫了。你們既肯棄暗投明,以後咱們都是朝廷的人了。”

“不敢不敢,在下唯恩公馬首是瞻。”路昭分外恭敬,又引薦與他同來的馮楷。

曹操還沒見過馮楷,看他比路昭年輕幾歲,相貌粗陋武夫模樣,料想此人也非袁紹嫡系,笑道:“二位聯袂而來,老夫甚感欣慰,請坐下講話吧……不知二位將軍為何突然來歸?”

“末將不敢欺瞞明公。”路昭倒是直言不諱,“大丈夫生於世間必求建功立業,我二人亦然。可袁紹立足河北重用當地士人,沮授為三軍總監,田豐掌管吏治,郭圖處置機要,以顏良、文丑、張郃、高覽為將,排擠外鄉之人。我們倆本泰山郡人士,早年跟過王匡,又曾蒙曹公恩惠,所以在河北難受重用……”

不待他說完,馮楷就迫不及待插了嘴:“袁紹那廝欺人忒甚!想當初韓馥舊將麯(qū)義為其先鋒,對抗公孫瓚廣有戰功。袁紹竟因其功高萌生猜忌,生生將其迫害致死。此番圍困易縣,派我們率幾千兵馬牽制張燕。雖說黑山賊乃烏合之眾,但寡眾懸殊根本不敵,這不是故意叫我們去送死嗎?”

曹操心裡暗笑——好個袁本初,以猜忌之人對抗黑山賊,打贏了就阻外侵,打輸了就除內患,這辦法倒也高明。惜乎內患沒有除徹底,反把他們逼到我這裡來了。

“唉……”路昭嘆了口氣,“我們與張燕交了一仗,寡不敵眾大敗虧輸,所餘數百弟兄。實在是心灰意冷不願意再保袁紹了,所以來到此間投靠曹公,望您不要見怪。”

曹操心裡有些彆扭,如今的局勢依舊是袁紹強自己弱,但凡還有出路的人是不會倒向自己這邊的。不過轉念一想,許都這個朝廷本來就給末路之人一個最後歸宿,以天子名義把大家召集起來,他們勢孤來投無可厚非。再者路馮二將肯推心置腹,倒也光明磊落,於是道:“二位將軍無需氣餒,我表奏你們為都尉之職,提供軍資軍糧,你們可以重招舊部為朝廷出力。”

路昭與馮楷對視一眼,連忙再次跪倒:“謝曹公賞識!”二將畢竟是從討董時代摸爬滾打過來的,絕非泛泛之輩,他們把時局變化看得很清楚。雖然受袁紹猜忌已久,但始終咬牙忍耐,就是因為無處投奔。若是一兩年前,他們絕不敢投靠曹操,弄不好曹操就會把他們倆的腦袋送回河北。可現在局勢不同了,袁曹勢必反目,二人也把準了曹操的脈,這才敢來許都。但他們沒有料到,曹操竟如此優待

,還允許他們自主領兵,心下萬分感激!

曹操揚揚手示意他們落座,開始打聽袁紹軍情:“前不久河北有訊息傳來,說田豐向袁紹獻計奇襲許都,可有此事啊?”

“有。”路昭點頭肯定,“不過袁紹糾纏幽州戰事沒有應允。”

馮楷補充道:“有人說是因為袁紹幼子袁買病了,袁紹不忍離開,所以沒有出兵。聽說把田元皓氣得直哆嗦!”

曹操簡直想笑,袁紹何等樣人,豈會因為兒子病了就耽誤用兵?這等風言風語也不知是誰編造出來的,可見哪裡有人哪裡就有無聊的閒話。袁紹不肯出兵定是顧忌公孫瓚反攻,而且田豐的這個辦法並不巧妙,自河北發兵奇襲許都,長途跋涉且不論,兵少了拿不下許都的堅城,兵多了又起不到奇襲的效果,此計實非上策。不過馮楷既然這麼說了,曹操便抓住不放,故意把袁紹說得噁心:“哼!因孺子而廢良謀,足見袁紹昏庸無能難成大事。”

“不錯不錯。”二將隨聲附和。

“聽說公孫瓚已完全受困,不知他還能支援多久?”這才是曹操目前最關心的。

路昭回答:“以在下所料,一載之內袁紹滅不了公孫瓚。”

“何以見得?”曹操甚感詫異。

“曹公有所不知,公孫瓚早在易水沿岸築起連營堡壘。方圓六裡,城牆有六七丈高,上設強弓硬弩滾木雷石,城牆之外深挖土塹數十重,還有鹿角丫杈阻擋衝要,士卒憑高據險。城內箭樓數以百計,公孫瓚及其妻妾所居主樓更有十餘丈高,磐石為料鑄鐵為門,內積軍糧三百萬斛,足可堅守數載!因為這易京堡壘,袁紹急得一籌莫展……”

曹操初聽之時甚覺駭然,可細細想來又不禁搖頭:“易水……哼!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回還……這樣的佈置袁紹雖攻不進去,可他自己也衝不出來了。再堅固的城堡也怕久困,困久了人心就會有變,我恐他堅持不了一年。”曹操昔日視公孫瓚為對手,如今卻又視之為盟友,他多堅持一日,曹操就能多準備一天。

路昭又道:“張燕也不容小覷,雖無大城依託,尚有賊從數十萬,也是袁紹的威脅。”

曹操越發不以為然:“我跟黃巾軍打了半輩子交道,他們的本事我最清楚。劫掠財物騷擾城防,打硬仗可不行。張燕說是有數十萬眾,其實大部分都是家眷,打起仗來往後退的多往前衝的少,大人哭孩子鬧,軍營裡面能晾尿布,這幫人豈是袁紹對手?”

其實黑山軍並不是不想繳械投降,只是袁紹不給他們活路。袁紹與曹操截然不同,他的統治建立在河北豪強的基礎之上,縱容土地兼併和佃農政策,因此對付農民起義軍毫不留情。自他立足河北,就先後消滅了劉石、黃龍、左校、郭大賢、李大目、於毒等黃巾及黑山別部,動輒斬首數萬級,皆屠其屯壁。這種強硬的態度固然保障了土豪的利益,使之財力糧食充盈,但也失去了與張燕妥協的可能。這與曹操抑制豪強、收編義軍、建立屯田的政策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群雄逐鹿以來,曹操陣營有豪強之叛而無百姓造反,袁紹陣營屢有百姓造反而無士族反叛,其根本原因也在於此。

該打聽的都打聽清楚了,曹操低下頭一陣茫然——看來公孫瓚的死期不遠了,張燕也絕對阻擋不住袁紹的兵鋒。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這一決戰是在所難免了。本初啊本初,陳留舉兵之日我何曾想到,相交二十多年的朋友竟會走到今天這一步!算了吧,你有你稱王稱霸的夢想,我也有我中興大漢的志向,天無二日水火難容,咱們之間的情義就此一刀兩斷吧……

見曹操二目低沉不說話,路馮二將也不好主動說什麼,起身告辭又覺唐突,便一言不發坐在那裡等著。就這樣沉默了好久,王必突然出現在堂口:“啟稟主公,有河北使者到。”

“有請。”曹操頭也不抬答應了一句。

路馮二將聞聽有袁紹派來的使者,八成有關他們叛逃之事,雖然心中關切,也不得不起身:“我等在此多有不便,暫且告退,再聽候明公召喚。”

“不必啦!”曹操騰地站了起來,“我與袁紹嫌隙已成,大河南北早晚一戰,無需再這麼遮遮掩掩自欺欺人了!你們就光明正大地坐在這裡,我倒要看看袁紹能奈我何!”

二將心裡樂開了花,迴歸座位,擺出一副有恃無恐的樣子。這時就見王必領著一個黑衣使者緩步來到堂口。王必抬手說了句:“請進。”那人客氣地拱了拱手,低頭趨步上堂,不待走到曹操近前就連忙作揖施禮,態度恭謹至極:“在下冀州從……”話說間眼睛一瞥,看到路馮二將,身子不禁一顫,說著一半的話都忘了。

馮楷腰板挺得直直的,冷笑道:“哦……原來是陰先生啊,你此來可是向曹公索要我二人頭顱的?”

那使者唯恐路氏兄弟對自己不利,腳底下不由自主地往後退了兩步,好半天才安定自己的心緒,重新向曹操施禮道:“在下冀州從事陰夔參見曹公,並替袁大將軍問您的好。”那聲音顫顫巍巍的。

“好。”曹操冷冰冰地,“大將軍差你前來有何賜教?”

“有書信在此。”陰夔從曹操陰森森的口氣中領悟出一絲不祥,便一句多餘的話也不敢說,慌慌張張從懷中取出一卷竹簡交與王必,可由於手抖得太厲害,竹簡竟掉在了地上。王必俯身拾起,畢恭畢敬遞到曹操手中——三公府邸規矩甚多,外人是不準親自將東西交到曹操近前的。雖然入府前已經解去了佩劍,但來者若是暗懷利刃或武藝高強之人,便可能在遞交東西時突然行刺,那也是不可不防的。

袁紹乃四世三公自視甚高,又掛著大將軍的名分,即便對曹操有什麼要求也不會派人送信,一定是修表交付省中,繼而再轉到司空府,務保名正言順。即便實在有什麼不能明言的事,也是派手下心腹致書曹操掾屬,雙方隔著窗紗說話,從來沒這麼直截了當過。曹操料想這封信必定與路馮二將有關,哪知開啟一看,上面並未提及叛投之事,而是叫他遷都鄄城!

鄄城在兗州濟陰郡,朝廷任命的郡首恰恰是袁氏族人袁寂,雖然還屬於曹操的地盤,但北臨冀州、東近青州,一舉一動都在袁紹的監控之下。只要袁紹願意,他隨時可以揮師過河抵達鄄城,曹操根本防禦不住。袁紹要求遷都鄄城,言下之意很明確:曹孟德,我給你兩條路,要麼投降,要麼交戰。你要是知趣的話我給你留面子,你還當你的三公,把都城遷到鄄城,朝廷和軍隊由我接管。你要不肯遷,咱們就兵戎相見,我的地盤比你大、兵馬比你多,到時候一舉滅了你!

曹操看罷不禁苦笑:本初啊本初,時至今日咱們倆依舊是心有靈犀,我擺出如此陣勢,你送來這樣一封信,連決裂的時機挑得都這麼一致,惜乎開弓沒有回頭箭……想至此他把竹簡往書案上一攤,望著陰夔道:“這就是你家大將軍的不對了。如此重大的事不上疏朝廷決議,竟私下寫信給我,豈不有失人臣之禮?� �可知信上都寫了些什麼嗎?”

陰夔也不明就裡,只記得袁紹交給他這封信時面沉似水,叮囑他務必親自交與曹操,他這一路上心頭忐忑,卻不敢隨便偷看。這會兒見曹操如此發問,汗水涔涔而出,結結巴巴道:“在下不知。”

“很好,”曹操嘿嘿冷笑道,“大將軍說許縣卑下、洛陽殘破,要曹某遷都鄄城。”

陰夔聞聽此言,只嚇得三魂渺渺七魄茫茫。饒是他腦子快,趕緊施禮道:“差矣!在下這就回去見大將軍,請他重新修表上奏。”說罷轉身就要溜。

“站住!”曹操一聲斷喝。

陰夔嚇得腿一軟,回過頭戰戰兢兢道:“曹公您……您還、還有何吩咐?”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修表就不必了,我也無需寫什麼回信。就勞你回去轉告大將軍,許都朝廷安穩、宗廟確立、城池堅固、兵精糧足,遷都之議萬難從命!若是別有用心之人窺覬神位……”曹操“鏘啷”一聲抽出青釭寶劍,“我曹某人就憑掌中利器與他兵戎相見!”說罷,高舉利劍奮力一劈,霎時間咔嚓聲響、木屑紛飛,袁紹的書信連同書案一併被斬為兩段!

陰夔驚得抱頭鼠竄,竟一腦袋撞在柱子上。馮楷湊上前一把抓住他脖領,喝問道:“曹公教你的話你記住了沒有?”

“記住了,記住了……”陰夔一身冷汗連連點頭。

曹操將寶劍還鞘,手捻鬍鬚道:“放開他……他是大將軍差來的使者,不可失了禮數。”君子絕交不出惡聲,即便以示決絕,曹操也不會為難一個使者,“陰先生,也請你代我向大將軍問好。”

“諾。在下一定把話帶到。”陰夔點頭哈腰,哆哆嗦嗦走下了大堂,剛踩到院中便似逃命的兔子一般跑了。

曹操望著他的背影不禁搖頭:“本初何故用此怯懦之人啊……”

路昭解釋道:“這陰夔乃南陽陰氏望族之後,因此得袁紹錄用。”所謂南陽陰氏,乃光烈皇后陰麗華一族。光武帝劉秀未得志之時,曾有志曰“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娶陰麗華”,後來駕坐金鑾,果然將她迎娶。陰後的兄弟陰識、陰興也都是開國功臣,官至九卿、加封侯位。此後陰氏遂為南陽望族,頗受朝廷優待。

曹操聞聽這個解釋更是嘆息不已:“袁紹一族四世三公,總以為只有望族之人才配輔保他。其實富家出敗子,田野埋麒麟,用人怎麼能不辨賢愚光看出身呢?”

這話正說到二將心坎裡,路昭又憤憤道:“袁紹視我等為草芥,而明公對我兄弟恩同再造,我們必定好好輔保明公,有朝一日踏平河北,將那幫害民賊斬盡殺絕!”

“你們要保的不是我,是當今大漢天子!”曹操刻意糾正道,“我想獨自靜一靜,你們回去吧……王必!你去告知荀令君,撥予糧草輜重,好讓他們重招舊部。”

“諾。”三人齊聲答應,說說笑笑而去。

一個人靜下來,曹操開始考慮平滅呂布之事。河北的戰事已接近尾聲,留給曹操的時間不多了。誠如荀攸斷言,誰能先一步消滅眼前之敵,誰就能先一步投入決戰準備,掌握主動權。曹操的兵力本就不及袁紹,要是再失了先機,那後果便不堪設想了。呂布一定要打,但是目前士卒疲憊的狀況也需考慮,最好是休整十天半個月再出兵。

“主公!我等有軍情稟報。”不知什麼時候荀攸走了進來,身後還跟著呂昭。

“嗯?”曹操看到呂昭不禁一愣,“子展,你不是在元讓軍中嗎?何時回來的?小沛戰事如何呀?”

“小沛……小沛……”呂昭滿臉征塵,支支吾吾欲言又止,最後看了看荀攸,“還是軍師您說吧。”荀攸見他推給自己,不禁搖頭嘆息,似有難言之隱。

曹操一見他倆這模樣就知戰事不利:“劉備失守還是元讓敗了?”

倆人又對視了一眼,最後還是荀攸開了口:“小沛尚在包圍之中。高順又圍城打援,我軍兵敗,後退二十裡。建武將軍他……他……”

夏侯惇出事了!曹操身子一顫,感覺就像有人從腦後給了他一悶棍,連忙抓住荀攸的手腕,沙啞地問:“元讓怎麼了?”

“被敵人射……射瞎了一隻眼睛。”

曹操驚得半晌無語……突然狠狠一拍大腿:“出兵!明日就出兵!我要給元讓報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