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玄幻 > 縱橫五代之趙匡胤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二章 斬皇甫敗唐見趙普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十二章 斬皇甫敗唐見趙普

其實平心而論,他真的是經驗豐富,不愧是沙場老將。從最開始到現在為止,他所有的預先決定都是對的。比如說在清流關前不理會趙匡胤的挑戰,那時的堅壁清野絕對是最佳應招。但是很可惜,他也是初到滁州,並不是這裡的本地人,不知道天險背後還有一條小道,讓天險變成了他的噩夢。至於逃到了滁州,毀掉護城河橋,決定再次堅守也都是對的。因為趙匡胤奔波了**,無論怎樣神勇都是強弩之末了,只要戰場稍得緩和,南唐人的地利及人數優勢就將再次壓倒他們。

但是可惜,他又一次沒有真正貫徹自己定下的決戰方針,他一怒之下,真的帶人出城和趙匡胤決鬥了。

城門漸漸地開啟了,後周人沒動;南唐的軍隊開始從城門後魚貫而出了,可是還很少,趙匡胤他們還是沒動;漸漸地人開始多了,但仍然不成威脅,他們還是沒動……是不是趙匡胤這個未來的宋太祖也開始犯病,就像chun秋時候另一個宋,啊,是宋襄公啊,那樣開始“仁義”起來了?“彼渡河未半不可擊之”?

可是皇甫暉終於出現了,真男人,純爺們……你可真是千呼萬喚始出來呀……趙匡胤突然啟動,直撲皇甫暉!

那天這一幕的具體情況史書上沒有記載,我也不想象歐陽修、司馬光那樣為他們的老主子歌功頌德、增光添彩,請看這只有一句話的記錄——太祖擁馬項直入,手刃暉中腦,並姚鳳禽(擒)之。

不說後來的雄才大略,只說這時的驍勇絕倫,這也是一刀一槍掙來的功名,絕不像後來梁啟超所說的——宋太祖之有天下,實創前史未有之局,以區區一殿前都點檢,未嘗有赫赫之功,亦未敢久蓄不臣異志。陳橋之變,醉臥未起,黃袍己加,奪國於孤兒**手中,ri未旰而事已畢……

但是非有赫赫之軍功,怎得軍人如此之擁戴?隨便喝醉就有黃袍加身。世人皆曰宋為積弱無勇之國,但至少在開國之祖趙匡胤的身上,絕不缺乏勇氣與戰鬥力!

趙匡胤空前迅猛地佔領了滁州,這把整個江北戰爭的格局全給打亂了,南唐的咽喉重鎮壽州已經完全孤立。這時候不管壽州裡的劉仁贍還有多少堅守不破的決心,其他人是開始對他絕望了。

想想吧,以後周傾國之兵,加上後周皇帝親臨之威,再加上四境完全掃平的態勢,還有什麼理由再保持信心呢?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絕望的人中就包括了南唐的皇帝李璟。這時,李璟有些後悔了,真的是有些小看了柴榮啊,如果在戰爭的初期也御駕親征呢?是不是就不會有現在的局面呢……當然,這也僅僅是一種事後的嘆息罷了。歷史證明,南唐近些年的開疆拓土,李璟從來沒有親臨過前線,與動不動就披堅持銳親自衝鋒的柴榮比起來,他的品味很高,更像是一位運籌帷幄的高人,從來都不崇尚一刀一槍的匹夫蠻勇。於是,在這個緊急的關頭,他做了一件非常及時,而且絕對理智的事。

其火候拿捏得恰到好處,不早不晚,讓人沒法不佩服。

李璟決定談判,現在已經是談判的最佳時間了。之前不行,因為形勢還沒有真正的惡劣,如果搶先和談,馬上就會漲敵人的威風,滅自己的士氣,戰局很可能會迅速惡化。但現在再等也絕對不行了,趁著壽州還在手裡,這就是談判的籌碼,如果壽州一旦丟了,柴榮就算是他的親弟弟,都不會再答理他。

李璟派出了南唐翰林學士鍾謨、李德明,來到了壽州城下,代表他給柴榮帶來了幾句話——現在貌似你贏了啊,恭喜。但是戰場上的變數實在是大,我建議,基於打仗無非是為了找錢,我直接給你些錢,你拿錢走人,我們就當這些事都沒有發生。怎麼樣?

一般來說,按照五代十一國這些年的慣例來看,柴榮就應該很高興地答應了。真的,還能怎麼樣呢?難道你還真的想就此一統天下不成?!小心做得過分,不如現在見好就收。

可惜那個時候通訊裝置太差,李璟沒辦法和北漢取得聯系,要是他能問問劉崇,就不會犯這個錯誤了。因為他不知道柴榮的另一個顯著的xing格特徵——不達目的絕不罷休。

柴榮的答覆很讓向兩位翰林先生費解,他不說同不同意收錢走人,而是詢問了一下南唐的國庫怎樣,坐落在什麼地方?有多少的庫存?然後他轉向了四周的將士們,大聲地宣佈,拿下金陵,南唐的國庫就是你們的獎金!

後周將士在一瞬間熱血沸騰,轟然歡呼,這根本就不是錢不錢的事,而是給你打工真的是太痛快了!陛下,萬歲!我們必勝!

南唐文人鍾謨和李德明面無人sè,談判就這樣破裂了。不僅如此,柴榮還進一步地辜負了李璟的好意。南唐人前腳剛走,他立即命令另一員大將韓令坤向揚州出發,自古揚州多錢糧,去把揚州給我拿下來,免得李璟這個混賬笑話我們窮,拿些小錢來就想打發我們回家!

韓令坤顯然被刺激著了,此人不僅迅速拿下揚州,並且一鼓作氣擴大了戰果,把附近的泰州也順勢攻破。一時之間,江北重鎮有一大半都在後周的手裡,看來戰爭很快就要結束了。

回到滁州城裡,這時趙匡胤已經成了滁州城裡的城管了。沒有辦法,他不管誰管?軍民人等,街市弄堂,乃至於小商小販或者強盜匪徒,他都要管。這可真是麻煩,好大的滁州城啊,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這讓年紀輕輕,習慣快刀斬亂麻的趙匡胤怎一個煩字了得?

還好,柴榮充分體諒了趙匡胤的難處,給他及時派來了一個人,把他從雞毛蒜皮的小事裡給解脫出來。這個人姓趙,名普,是個年紀比趙匡胤稍大的書生。就像名字一樣,這是一個沉默寡言,臉sè平靜,外表一點都不出奇的普通人。他的履歷也很簡單,之前只是大將劉詞的府中幕僚,所有的工作都在幕後,不為人知。劉詞在高平之戰立下大功後,很快就死了,臨死之前,鄭重上遺表把趙普推薦給皇帝。

柴榮已經有了太多的人才,他把趙普派給了趙匡胤。

歷史記載,當天趙匡胤正心煩,他的手下抓到了一百多個趁火打劫,擾亂制安的匪徒,一百多個,想想吧,一個一個地審,要審到什麼年月去?何況就算他們每人只作案一次,每次傷害一個人,那就是多大的危害?趙匡胤最恨的就是這種人,對傷害平民百姓的匪徒絕不能手軟!為了殺一儆百,他的命令像在戰場上一樣簡單有效——拉出去,都給我砍了!

這時有一個聲音非常平靜地說,“將軍,在混亂之中逮捕的強盜,其中一定有很多是冤枉的。請您交給我,讓我審理一下。”

是趙普,雖然平靜,但是目光直視趙匡胤,絕不閃爍退縮的趙普。

趙匡胤與他對視了好一會兒,出人意料,文弱的書生絕不退讓,就像多年以後那樣,讓步的居然是趙匡胤。那好吧,在對視中慘敗的趙匡胤有點壞笑——拿走吧,這些人都是你的了,你一個一個地給我審出來。

沒想到趙普真的一個一個地審問,並且盤查出有很多後周的大兵們誤抓誤判的。這時候趙匡胤震撼了,一百多人命啊,險些被他誤殺!在戰場上可以殺人不眨眼,可他絕不想在平常的生活中也做一個滿身血腥的人。要注意,這是真的,趙匡胤一生都在奉行著這樣的原則。

從此之後,趙普在趙匡胤的心裡,別有分量,不比尋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