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玄幻 > 縱橫五代之趙匡胤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三章 弘殷亡太祖以命博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十三章 弘殷亡太祖以命博

滁州城,這裡有著趙匡胤太多的回憶。多年以後,他的兒孫們在這裡給他修建了“端命殿”,以紀念“應天順人,啟運立極”的太祖皇帝在這裡“歷試於周,功業自此而成,王業自此而始”,同時這裡也是他與他的首席大臣,終身jing誠合作,兄弟相稱的趙普風雲際會的地方。但是,趙宋的史官們,也都在極力地迴避著另一件也發生在這時的滁州的事情。

那是趙匡胤畢生的大恨,讓他永遠都無法原諒自己,傷痛之深,讓他在臨去世的前一年,還回到了出生之地洛陽,撲倒在自己父親的墳前,深深地懺悔懷念。

父親,原諒我……

事情發生在一個深夜裡,剛剛劇戰易主的滁州城外,突然來了一支軍隊,向城上的士兵喊話,要趙將軍馬上開城,他的父親到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趙匡胤驚疑不定,立即登城,他和父親雖然同在一軍,但是所屬不同,很少有見面的機會,這時突然間深夜出現,到底是真是假?

是真的,城下真的是他的父親趙弘殷。趙弘殷本來跟著韓令坤去攻打揚州,可是半路上突然發病,只得返回來調養。在路上,他聽到了趙匡胤奪得滁州的訊息,是特意繞道來看他的。

趙匡胤一陣激動,兵兇戰危,生死難料,突然間竟能和父親在戰場上重逢,這是多大的驚喜!但是他馬上就控制住了自己,他現在不僅僅是父親的兒子,更是皇帝陛下選派的滁州守將。

他的回答是——父子雖是至親,但城門關閉乃是王家之事,兒不敢奉命。

就這樣,身染重病的趙弘殷被兒子擋在了關外整整**,第二天清晨之後,趙匡胤才親自把父親迎進城去。但是趙弘殷的病情更加沉重了,已經不能再如期起程,返回開封靜養,只能留在滁州。就在這個時候,柴榮突然傳來了命令,令趙匡胤火速趕往揚州,韓令坤部如有敢從揚州後撤者,不論是誰,立即殺無赦!

戰局突然劇變,和談不成的南唐已經大舉增兵,由南唐皇帝李璟的弟弟李景達為帥,統率jing兵六萬,來江北決戰。李景達知兵好武,可沒有李璟那樣的好風度,他才過長江,就派出了南唐右衛將軍陸孟俊,第一戰一舉收復泰州,然後馬上進逼揚州,一場血戰,韓令坤竟然被迫後退,把揚州給丟了。

這還了得?柴榮沒有二話,他給了趙匡胤兩千人馬,這兩千人有權可以斬殺任何後退逃跑的敗兵!

趙匡胤進退兩難了,君命難違,可是父親病到了這個樣子,他怎麼能一走了之?何況父親之所以病重,他也有脫不掉的干係……這時候,趙普站了出來,他還是很平靜地說——將軍,請把令尊交給我,你放心地走吧。

趙匡胤只好如此,他深深地拜謝了趙普,火速起程趕赴揚州。這之後,趙普盡心服侍趙弘殷,“朝夕奉藥餌”、“朝夕無倦”,直到戰局變幻,後周主動放棄了滁州,趙普又親自護送趙弘殷回開封。但是一生勞碌征戰的趙弘殷還是沒能活著回到家鄉,他死在了半路上。

就這樣,趙匡胤永遠地失去了父親,雖然宋史盛讚他守滁州時“勇於戰、謹於守”,把父親都能拒之門外,但是他幾乎是眼睜睜地看著父親因此衰病下去,自己卻要棄之不顧而去。要知道,父親當時是特意來看他的……

趙弘殷死了,從此,趙家待趙普以“宗分”,再不把他當外姓人。

這些都是後話了,當年的趙匡胤離開父親,抖擻jing神,再上沙場,他趕到了韓令坤後撤的必經之路**,然後宣稱——揚州兵有敢過**一步者,斷其足!

但是決然無情之外,他暗中派出了信使去jing告韓令坤,你唯一的出路只有立即反攻,重奪揚州,不然就算我放過了你,皇帝那裡你也過不去。至於南唐人,我就在**,必要時,我可以幫你。

駐兵**,虎視天下,趙匡胤以為自己會是韓令坤的堅強後盾,卻沒有料到他已經首當其衝,變成了後周軍隊整個江北戰局的一面盾牌,只有區區兩千人馬,卻幾乎要承受全部南唐援軍的反攻!

李景達,南唐開國皇帝烈祖李昇第三子,先後封宣城王、鄂王、齊王,經常領元帥銜出兵征伐,為南唐皇室中第一軍事強人。這次他領兵出征,已經是李璟敗中求勝的最後一招。

歷史證明,李景達不負盛名。他渡過長江以後,一邊命令陸孟俊強攻揚州,擊敗韓令坤,以震動後周;一邊卻悄悄地脫離了主戰場,繞過了後周所有的人馬直撲兩國交戰的焦點所在——壽州。

如果能突然出現在壽州城下,直接打擊後周的神經中樞命脈柴榮,那是多麼的理想!但是他怎麼也沒想到,就像天意一樣,他選擇了**這個地點做他的迂迴道路,而趙匡胤也偏偏選擇了這裡來完成柴榮交給他的使命。

就這樣,極端幸運的趙匡胤比李景達先期到達了**,但是他也極其不幸地發現,李景達帶來的竟然有兩萬人!而且都是南唐軍中千里挑一的jing銳。

怎麼辦?如果要退,相信沒有人會就此責怪他,包括柴榮。因為人馬對比懸殊,已經是十比一,並且最重要的趙匡胤毫無準備,他只是帶人迅速趕來執行戰場紀律的,為了速度,也為了根本就沒有必要,軍需戰備刀槍箭簇他都沒有帶足,這與之前他主動進攻時完全兩樣。

但是後退的話,李景達這支突然而至的大軍就會改變整個江北的戰局。要知道,現在還沒有人知道有李景達這支軍隊的存在!怎麼辦……面對生死考驗,趙匡胤下達了一連串讓人瞠目結舌的命令。

首先結寨,集結所有兵力,不分偏寨,不要呼應,不讓敵人知道我們的兵力虛實;然後在營寨前豎立我趙匡胤的認旗,讓南唐人知道擋住他們的是誰;而後趙匡胤開始了真正的冒險,他重新亮甲紅纓躍馬出寨,在南唐軍隊前耀武揚威,旁若無人。但是老天在上,這一次他沒有主動地衝到李景達面前大呼小叫,問一下南唐人到底誰有種沒種。他所做的一切,都為了製造煙霧,把李景達能拖多久就拖多久。

而李景達真的上當了,他此行的目的就在於偷襲,心態首先就沒有擺正,而後他突然發現前方居然有後周軍隊在嚴陣以待,這就更讓他吃驚。之後他就連連吃驚了,趙匡胤幹的所有的事都讓他摸不清虛實,但是趙匡胤是誰,都幹了些什麼,卻已經是所有南唐人都知道的了。

於是,他變得小心翼翼。他一直觀察著,思考著,派人四面打探小心防備著,就這樣,時間在分分秒秒地過去,他的耐心真是無可挑剔,他居然觀察了……四天!

四天之後,李景達終於決定不再等了,四天啊,真的沒有白廢,他想清楚了一個終極問題。那就是他是來殺人打仗的,不管對方是柴榮,還是趙匡胤,都是他的敵人,都在他的打擊之列!那麼進攻,可是……再等等,我們還是要小心點,先試探著,千萬不要太魯莽衝動了,那樣可不好……

於是進攻開始,由南唐元帥親自率領的千里挑一的jing兵們向趙匡胤的營寨發起了衝鋒。客觀地講,那天他們真的沒有犯什麼錯誤,他們列好隊伍,舉著刀槍,聽命令,聽指揮,穩紮穩打,一切都進行得非常正規和順利。只是沒有想到,突然間後周人像是集體被馬蜂蜇了一樣,從營寨裡跳了出來,向他們瘋狂衝擊。

李景達慌了,他沒有想到試探的結果是試探出了一群瘋子,他搞不懂,怎麼會有人從戰鬥開始就不留餘地,全力衝擊,這樣會很快就後力不濟的,會很容易就全線崩潰的……這是兵家大忌呀!但更讓他搞不懂的是,他的了不起的,本來準備去殺後周皇帝柴榮的勇士們,居然被這些犯了大忌,不懂戰術的瘋子打得落花流水!

他當然不知道,這是趙匡胤傾全力的一擊,如果不勝,後果就不堪設想!因為沒有援軍,沒有後備,只有這些人馬,必須一鼓而勝,絕沒有第二次的機會!在這次的戰鬥中,趙匡胤用劍劈向了自己的士兵,他沒有殺他們,只是把稍有後退的士兵的皮笠劈出劍痕,事後有劍痕的立斬不饒。

戰場之上,與戰場之下的趙匡胤判若兩人。

李景達兵敗如山倒,被卷在亂兵中倉皇撤退,好不容易逃到了江邊,他的jing兵們又不爭氣地開始自相殘殺,只為了能搶先登上逃命的渡船。兩萬jing兵,有五千人被當場陣斬,剩下能逃過長江的,不過三千餘眾。

事後李景達和趙匡胤隔著長江,幾乎都在後怕。

趙匡胤知道自己又贏了,他又賭贏了一場生死之戰。他不需要有人說他用兵如神。真的,我不知道這樣做的後果是怎樣,但是我必須要這樣做,盡力而為……

戰局就這樣不停地瞬間變幻,後周與南唐的軍隊,在長江以北淮河以南的廣大地域上犬牙交錯,往來攻戰。雖然總體來說,後周作為攻擊一方的優勢要大一些,但是以南唐雄厚的國力和多年的經營,後周還是開始覺得力不從心了。更何況,時間進入了四、五月份,天氣變暖,chun天來到了人間,後周人的寒冬就開始了。

天上開始下雨,淮河與長江的水位驟漲,南唐巨大的戰艦開始縱橫水面,無論想到哪裡,都可以朝發夕至,並且無所阻擋。因為後周連一條船都沒有,所有的士兵都是旱鴨子,連過淮河這樣寬闊的河面,都不敢坐船,得搭出浮橋來才行。在主戰場壽州城下,後周的麻煩就更大了。

史書記載,後周兵營之中積水數尺,攻城軍械多遭漂散腐毀,同時道路泥濘,軍需糧草都運不上來了。並且最重要的是,柴榮御駕親征已經快半年了,作為一國之君,他除了戰爭還有別的事要做。

於是,在當年的5月份,柴榮宣佈留下李重進總管江北戰區一切事務,他帶領大部分軍隊北歸。禁軍殿前都虞侯、領嚴州刺史趙匡胤跟隨皇帝一路回國。後周第一次的南唐之徵就這樣結束了。

柴榮回到了開封,一刻都沒有歇息,有太多的事情在等著他做。首先是必須解決吃飯的問題,前線的軍人和國內的人民都在等著他想出辦法來,從久己荒廢的土地上給他們找出吃的。於是柴榮下令,在郭威當年最佳化農村生產力的基礎上,加大優惠和管理的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