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玄幻 > 縱橫五代之趙匡胤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五章 掃平江北後唐求和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十五章 掃平江北後唐求和

顯德四年(公元957年)十一月,柴榮率禁軍南下,不ri來到濠州城外。柴榮看到在濠州東北淮河中有一個名做十八裡灘的沙灘,上面盤踞著不少南唐水軍,柴榮不喜歡。柴榮想了一個好招法,讓趙匡胤帶著數百重甲武士騎著隨軍飼養的駱駝浮水過河,衝到灘上,趙匡胤對這些鳥人實在有些大材小用,一陣亂揍,滅了這個水寨。

隨後,柴榮率禁軍攻取濠州,鎮守濠州的郭廷謂竭力死守,並趁夜率軍攻入周軍營中,周軍一陣大亂,死傷不少。柴榮大忿,穿上甲冑,持劍縱馬殺入陣中,和南唐軍玩命,周軍人多,幾下就把郭廷謂打回了城。柴榮順手將濠州旁邊的軍事據點關城和一個水寨拿了過來,斬首兩千多,燒了南唐的戰船七十多艘。接著又開始進攻另外一個軍事據點羊馬城,羊馬城對濠州至為重要,被周軍攻下後,守城的郭廷謂看到這個樣子,知道守肯定守不住了,只好投降。

柴榮稍做休整,帶領水軍乘大艦沿淮河西下,趙匡胤帶領jing銳馬步軍平行前進。到了渦口,駐守在這裡的南唐軍很討厭柴榮隔三差五的來淮南找事,想做了柴榮。哪知沒做掉柴榮,反被柴榮給做掉了,南唐軍大敗,送給周軍五千顆人頭,南唐軍拼命東逃。柴榮不想放過這夥“淮賊”,想跑?看你能跑到哪裡?

柴榮繼續率水軍由淮河東下,趙匡胤依然在地上騎馬跟著(淮河中禁止跑馬)。柴榮一路東來,各地唐軍水寨紛紛投降。柴榮一直追到泗州(今江蘇盱眙),命趙匡胤率敢死士薄城,趙匡胤身先士卒,周軍很快就攻下泗州的附城月城。柴榮不讓休息,繼續給我狂攻。柴榮親自上陣,指揮將士攻城,城上shè來的箭也被柴榮給撥掉了不少。周軍士氣正盛,區區泗州能奈何了這幫虎狼?南唐泗州守將範再遇搖起白旗投降了。

顯德四年(公元957年)十二月,柴榮還是老一套,他在水上行舟,趙匡胤地上跑馬,兩人比賽看誰跑的更快。很快就到了清口(今江蘇淮安清江,當年龐師古喪命的地方),周軍大造聲勢,號鼓暄天,震懾南唐軍民。在楚州(今江蘇淮安)大破南唐水師,南唐的楚州防禦使張彥卿固守不出,而南唐保義軍軍節度使陳承昭帶著一些殘兵朝東逃竄,被柴榮看到了。

柴榮cāo刀大喝:“淮賊休走,看朕拿你!”說完縱馬直追,趙匡胤也帶著jing壯馬軍跟著柴榮沿岸直追。一直追出了六十裡地,在今江蘇漣水一帶趕上陳承昭,柴榮回顧趙匡胤:“在朕面前亮亮你的本事!”趙匡胤也樂得在皇帝面前逞回威風,活捉了陳承昭。

像柴榮這樣的馬上皇帝確實很有魅力,事必躬親,下馬治國、上馬行軍。這樣的男人在五代裡頭沒幾個,勉強能算上李存勖,但李存勖是個政治白痴,李存勖的魅力比起柴榮來,遜sè的太多。在現代商場上,最受大眾歡迎的還是那些霸氣的領袖型企業家,領導者有魅力,他所領導的企業就有魅力,這和治國治軍是一個道理。

這一通折騰,柴榮基本上把駐守在淮河一線的南唐水軍滅的差不多了,南唐地處江南,水網縱橫,水軍是他們對抗周軍的一張王牌。現在這張王牌沒了,南唐的騎兵和步兵根本不是多由北方強壯漢子組成的周軍,柴榮可以慢慢收拾李璟了。收編了濠州的南唐軍之後,柴榮立刻率軍南下天長(今安徽天長),刺史易文贇出降。柴榮對古稱“揚一益二”的江淮財賦重地揚州懷念不已,便命鐵騎左廂都指揮使武守琦帶著騎兵去揚州走一趟。

而南唐皇帝李璟雖然昏憒,但畢竟不是晉惠帝司馬衷那樣的白痴,對眼前的形勢很清楚:淮南已經不屬於他了,為了不至惹怒柴榮傾國之兵南下江南,現在李璟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徹底放棄淮南,把北方防線從淮河南撤到長江一線。李璟發兵過江來到揚州,將城中百姓盡數用舟載到江南,只留下一座空城。武守琦不戰入城,接著又奉柴榮的旨意去收泰州,南唐人望風披靡。

轉眼就到了顯德五年(公元958年)的chun天,原屬南唐的淮南盡數被周軍奪去,王樸在《平邊策》的第一步戰略基本得到實現。柴榮想讓李璟長長見識,有點自知之明,不要再打淮南的主意。柴榮想讓周軍水師大艦想走水路經淮河到長江上轉轉,但淮河水道北神堰(今江蘇淮安北郊)過於狹窄,大戰艦過不去。

柴榮決定親自考察一下當地地形,以便規劃開通水道,柴榮在淮河沿岸轉了幾天,讓規劃人員按照他的指示設計水道草圖。規劃好後,柴榮發動民夫數萬只用了十幾天的功夫就疏通了原先較窄的漕渠水道。柴榮疏通漕渠水道在京杭運河史上具有重要意義,北宋統一後,江南財賦可以從長河沿漕渠北上淮河經古汴水運抵開封,大大促進了工商業的發展。

柴榮留在楚州城外準備攻城,先讓百艘獸頭大艦經漕渠南下,讓南唐人看看大周水師的雄姿,在心理上徹底摧毀南唐軍的反抗。周朝水軍一路前行,駛到長江瓜州渡口(今江蘇鎮江瓜口)時,周軍戰艦組成方陣,在江上來回遊弋,周軍將士在艦上擂鼓吹角,聲震數十裡。長江南岸的南唐軍民看到周軍“勢同震霆烈焰”,足見柴榮的氣魄何其宏大,唐人為以天神下降(隋滅南陳時楊素也這麼風光過),畏服不已。

嚇唬住了南唐,柴榮開始下令強攻楚州。城中南唐軍箭如雨下,柴榮不為所動,揮劍指揮,意氣如常。趙匡胤奉命攻北城,帶著將士架雲梯如cháo般打城。雖然張彥卿號稱南唐良將,為人忠烈可風,但畢竟寡不敵眾,被周軍一擁而入。張彥卿孤忠可嘉,死守內城,寧死不降,和周軍展開了極其慘烈的巷戰,血濺如雨,肉飛如雪。南唐軍全都戰死,沒有一個人投降(莫謂南人無武!)。

只剩下張彥卿一個人在官署中和數百周軍死戰,周軍勸他不要做無用功,張彥卿大喝:“北虜!少說廢話,有本事的給我來一刀,沒本事我讓你們站著進來倒著出去!”,周軍大憤,上前和張彥卿玩命。張彥卿決心殉國,和周軍殺在一處,張彥卿的兵器打爛了,就舉起傢俱抵抗。周軍人多勢眾,幾刀下去,張彥卿悲壯戰死。

南唐忠誠良將一大把,可偏偏遇上了李璟這個昏君,內政不修,必然導致國勢衰弱,引來強敵入侵。不過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雖然李璟無能,但為人尚不失寬厚,所以武將多願死節,壽州死了一個劉仁贍,楚州死了一個張彥卿,也可見李璟平時待眾人的態度。

另外一個例子就是南宋末年,蒙古軍南下,雖然宋朝對外屢戰屢敗,但有宋一朝對君子士大夫相待極為寬厚,士人多願為宋朝死節。甚至宋朝抑制武將,也多死節之士,如張世傑,本是蒙古將,有罪奔宋,宋亡之時,世傑連奉二少主,亡命海角天涯,飢則吃口乾糧,渴則飲海水,寧做宋死鬼,不為元生人。張世傑有句名言:“吾知降,生且富貴,但主死不移耳。”

雖然五代十國是天下大亂、禮崩樂壞的時代,但越是亂世越能顯出人xing的光輝,人格的力量越在困境越能迸發出震憾千古的能量。象杜重威這等滑頭將軍,任他偷jiān耍滑,終不免亂刀橫死。同樣是一死,張彥卿、張世傑等人就死的異常壯烈,司馬遷在《報任少卿書》中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

再說兩句閒話,五代十國的人名有一個特sè,就是多以三字為名,而且名中首字多數相同。其中以“彥”字最為常用,清人趙翼在《廿二史劄記》中就說:“彥本美名,故人多以之為名,然未有如五代時之多者。”五代到宋初,僅名叫彥超就有11人,名叫彥章、彥卿、彥威的各7人。其他如“弘”、“重、崇”字也較常用。

周軍攻下楚州,柴榮即刻起程南下,趕往揚州。

因為揚州城被李璟給燒了,而且百姓也被李璟帶到了江南,要空城有何用?柴榮先是在揚州老城的東南再建一座新揚州,並將原揚州所屬各縣的一萬多百姓遷到新城。這時的柴榮意氣風發,率文武來到長江邊,柴榮本就是有大氣魄的雄主,看到浩瀚長江滾滾東去,不禁心胸開闊。遠望金陵,只見煙波浩渺,影影綽綽,柴榮感慨良多。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自唐安史之亂以來,天下紛擾二百年,各大藩鎮軍政自處,和zhong yāng分庭抗禮。到了朱溫廢唐自立,天下局勢更加混亂,所謂天子皆強橫軍閥所自為之,暴虐害民,社會生產力遭到了空前的大破壞。道德成了廉價的裝飾品,生命的尊嚴在五代十國時期受到了空前的挑戰,五代十國時期犯事的官員,多逃不了夷族之禍,誅及無辜。

唐平盧節度使王師範在被朱溫滅族之前,舉族痛飲,然後哀求刑者:“我知道必不免死,只是希望先斬少者,次及老者,尊卑有序,不然我將有愧祖宗有地下。”如此可憐,讓人不忍回首。但歷史從來不講什麼人情,人類歷史本就是一部血腥的殘殺史,勝利者坐在失敗者的白骨之上,享受著人世間最頂級的奢華。但勝利者只是圖一時之快則已,多是“祖宗造孽子孫當”,到了兒孫輩,又被人夷族,生前身後,何苦?

歷史是什麼?也許只有一個答案,洋洋數千年人類文明史,其實就是一部人吃人的歷史。

當歷史走到柴榮這裡時,柴榮有幸被歷史選中,拉開了統一的大幕,雖然最終完成統一的是趙氏兄弟,但相信許多人在讚賞趙氏兄弟的豐功偉績時,不會忘記了柴榮,沒有柴榮的努力,趙氏的統一程序不會這麼順利。

當南唐水軍退至長江,但畢竟南唐地處江南,水網縱橫,所以江南水軍非常有實力。雖然柴榮基本上殲滅了南唐的陸軍主力,但南唐水軍則沒有受到多大損失,而且柴榮早晚要平定江南,現在南唐水軍對柴榮來說是塊抹不去的心病,柴榮必須除掉它。新得軍報,南唐水軍幾百艘大艦準備駛往長江口。長江口是吳越國入貢中原的必經通道,柴榮懷疑李璟復淮南之心不死,這幾年柴榮難道要空歡喜?肯定不能答應。

顯德五年(公元958年)三月,柴榮下令,以殿前都虞候慕容彥釗領馬步軍走長江北岸,神武統軍宋延渥領水師,順江直下。周朝水師訓練有素,裝備先進,士氣正盛,加上慕容延釗的馬步軍都是中原壯漢,戰鬥力沒得說。幾天後,慕容延釗和宋延渥合力,在東布洲大破南唐水軍,南唐戰艦多被周軍擊沉,僥倖逃上岸的南唐軍又被以逸待勞的慕容延釗率軍給滅了。

柴榮在淮南縱橫數年,得到淮南十州之地,但還有廬州(今安徽合肥)、舒州(今安徽潛山)、蘄州(今湖北蘄chun)、黃州(今湖北黃岡)還在李璟手中。尤其廬州是江北重鎮,戰略地位非常重要,絕對不能留給李璟。雖然李璟不可能對柴榮造成什麼威脅,但夜長夢多,不可掉以輕心,在現在有能力徹底解除淮南問題的時候,就要一鼓作氣,將隱患徹底消滅在萌芽狀態。

柴榮調李重進部星夜撲向廬州,拿下廬州,掃定江北,周軍勢力就可以在東起長江口,西至鄂州的長江北岸建立起一條強大的攻擊體系,隨時都可以南下。而金陵的李璟看到柴榮在江邊不走,大為擔心:“這柴榮是不是要過江?朕難道真是陳後主投胎轉世?”驚嚇了好一會,李璟想了一個好辦法:傳位。要當亡國皇帝,也要拉個墊背的,便派兵部侍郎陳覺來見柴榮,乞求大周皇帝恩准自己把皇位傳給皇太子李弘冀,並保證李弘冀絕對聽從於大周皇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