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玄幻 > 縱橫五代之趙匡胤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九章 大封天下李筠欲反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十九章 大封天下李筠欲反

但是所有美好的諾言,至少在外表上看都和謊言挺像的,所以要是有人不相信的話,那可一點都不奇怪。但是誰也沒有料到,第一個公然跳出來要和趙匡胤掰掰手腕居然會是李筠。

竟然不是李重進。

李筠,幷州(今山西太原)人,幼年從軍,以勇力著稱,史稱能開百斤硬弓。在後唐時期就已經名聞軍界,到了郭威的手下,更被任命為昭義軍節度使,駐守潞州(今山西長治),幾乎以其一部之力來抵擋整個北漢。大家還記得他當年怎樣把劉崇拖住,給柴榮爭取的時間吧?真是既忠且勇,但是他為人卻有一個極大的毛病,即他特別地注重資歷。

在他的心目中,你光有能力不行,你有成績還不行,你無論如何都不行,除非,這些再加上你有比他還要高的資歷,這樣才行。

當年的柴榮強不強?李筠就敢公然叫板,我是老臣,更是重臣,所以我就得有特權。你給不給是你的事,可用不用卻是我自己的事!於是這個人就敢於擅自徵用賦稅,來招集天下亡命之徒,增強自己的嫡系部隊。這還了得?朝廷派來的監軍使實在忍不住說了他幾句,可他的反應是馬上就暴跳如雷,立即把該監軍使關進了大牢。

事兒鬧大了,公開上報到了柴榮那裡。柴榮大怒,滿心地想暴打他一頓讓他長點記xing,可是那時柴榮正以傾國之力與南唐爭奪江北,無論如何都不敢讓後院起火,於是也就只好僅僅寫了份公文扔給了潞州,臭罵了李筠幾句了事。

這明明是柴榮顧全大局,沒心跟李筠較真。可是在李筠的心裡可就不這麼想了,哈哈,以柴榮之強,都要對我妥協,說明我李筠真的是極其強大、非常特殊,且無人強惹的!現在你趙匡胤一個小小的,提不起來的後輩竟然想爬到我的頭上,當我的皇帝?!憑什麼?還要我riri稱臣,天天朝拜,你作夢!

就這樣,在接待趙匡胤派到潞州傳旨的使者時,李筠一肚子的邪火無處排洩,終於都當場爆發了出來。但是說實話,場面一點都不火爆,只顯得十足膩歪的小家子氣。

先是李筠千不情萬不願,態度極其惡劣,但還是以臣子之禮跪接了趙匡胤的聖旨,史稱這是在他的兒子李守節和眾將士的苦勸之下,才勉強為之的。可是接著宴請使者時,他的舉動就讓所有人瞠目結舌了。他居然突然間拿出了一幅畫掛了起來,並且對著畫像傷心痛哭,沒完沒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當時沒有人不心驚肉跳,因為那副畫上畫的居然是後周的開國皇帝郭威!(怎麼樣?不是柴榮是郭威,柴榮的資歷都不夠)

不知道當時的使者是哪位,史書中沒有記載,也不知道當時是不是有人噁心到要當堂嘔吐――大丈夫說反就反,說服就服。如果要反,就不要接旨,如果要忍,就不要在酒桌上裝女人掉眼淚,索興孫子裝到底,直到突然間翻臉拔刀子。像他這樣孫子也沒裝成,刀子也沒敢拔,這算是什麼?

這件事只有一個結果,讓趙匡胤知道了刀子可能藏在誰身上,從而早有準備;還有就是,李筠突然間接到了北漢皇帝劉鈞的一封密信(蠟書)。

劉鈞對他說,世界上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李筠,我們合作吧。

李筠拿著劉鈞的密信覺得鬧心。反嗎?心裡真是沒底,趙匡胤是什麼人,他身在後周自然清楚,尤其是開封都城裡的禁軍人數、質量,都不是地方上的節度使所能比的,這些他都心知肚明;但是不反?又真的是於心不甘!何況,連死敵劉鈞都知道他要反了,還裝成個乖寶寶有什麼意思?還有誰能信呢?

反,還是不反?這是個問題……面臨重大決擇,李筠再度苦悶,反覆地權衡啊思考啊,再思考啊權衡,於是歷史就又證明了一句老話的準確xing――長考出臭棋。他最後做出來的決定讓人看不懂,他竟然把劉鈞秘密送來,僅限於當事幾個人所知道的密信上繳給了趙匡胤,希望用這個能夠證明,讓趙匡胤也讓天下人都明白,他對新興的宋朝還是非常地忠心耿耿。

於是就論到趙匡胤鬱悶了,他可真不知道自己是哪兒做錯了,讓李筠把他當成個傻小子似的來騙。這有點像是一邊打一邊拉,既示好又反抗吧?難道李筠是想弄到些更大的好處嗎?哼哼,可是要用謀反來要挾,這誠意就未免顯得太大了點吧。

說實話,趙匡胤這幾天心情正好,他派到各地的使者們大都回來了,基本上訊息都不錯。最壞的,當然就是李筠,但是李筠也畢竟當堂接了旨,不管打了多少的折扣,還是表示了臣服。

而最大的驚喜居然來自李重進。

李重進接旨,並主動向趙匡胤請示,自己是否可以按照慣例以節度使身份到開封覲見新任皇帝,來個當面謝恩。

趙匡胤都有點受**若驚了。李重進是誰?那是早就有當天子資格的人,雖然被柴榮搶了先。但是一但名份定了下來,李重進就絕無反悔。之後的無數史實證明,李重進不僅從來沒有背叛過柴榮,而且終柴榮一朝,他都東征西討盡心皆力……那麼,那麼現在李重進也會這樣對我嗎?

趙匡胤不僅幸福地幻想了一小會兒。於是,投桃報李,趙匡胤也決定給李重進一個天大的面子――回旨,以正式公文的方式:君主元首,臣僚股肱,相隔雖遠,同為一體。君臣名份,恆久不變,朝覲之儀,豈在一時?

就這樣,至少在表面上,剛剛篡位成功的大宋天子和後周時期最強的藩鎮力量暫時地互致敬意相安無事。這讓趙匡胤著實在地大松了一口氣。

而且還有驚喜。這次是潘美,他第二次為趙匡胤充當使節。這回可不比上次回開封了,他要去見的人是趙匡胤在官場上的夙敵袁彥,這人原來是後周侍衛司的步軍都指揮使,現在在陝州(今河南陝縣)當土皇帝,史稱此人兇悍嗜利,且繕甲兵,早有謀反之心。試想這樣的一個先朝大將,地方重鎮,以潘美一個無名小卒,能起到什麼作用?

但是結果是驚人的,潘美單騎入陝,不知用了什麼手段,竟然把袁彥親自帶回了開封,當眾向趙匡胤表示了臣服。

這實在太讓趙匡胤驚喜了,沒想到潘美竟然這樣的體諒他,知道他這時候最需要的是什麼。袁彥的和平歸順就相當於給天下所有觀望者一個絕對利好的訊息,讓所有人一下子都知道了,大宋天子氣度恢宏,不計前嫌,對任何臣子都一視同仁!

但是趙匡胤怎麼也沒有想到,就在這一連串的喜訊之中,反叛會突然間就發生在他的身邊。

一枝冷箭突然shè了過來,就在目睽睽的開封城裡大溪橋上。當時趙匡胤在百官的陪同下,正坐著御輦裡緩緩行進。

箭沒shè中,但場面大亂,誰也不知道這一箭是從哪兒shè出來的,更不知道還有沒有第二箭。侍衛們拔出了刀,老百姓們又哭又叫,隨行的大臣們更加嚇得不知所措,可是趙匡胤卻在御輦裡慢慢地站了起來,他望著來箭的方向冷笑,猛地拉開了衣襟,叫道:“教他shè,教他shè!”

笑話!千軍萬馬之中,無數血戰之後才活下來的人,還會在乎這區區的一隻冷箭?但是趙匡胤的心理卻被沉重地打擊了,看來反對他的人不僅有,而且就在他的身邊。怎麼辦?是繼續寬大為懷,不予計較,還是立即全城搜捕,就此大開殺戒,施展鐵腕政策?

這的確是個問題,不可否認的是,有些人敢於對天使咆哮,卻不見得也敢在惡魔面前叫板!但是,這樣一來,就會徹底違背剛剛建立起來的新朝風範,為了樹立起與之前半個世紀裡各個短命朝代都不同的施政撫民jing神,他必須得繼續壓抑自己……那一天,34歲,血xing強悍,從未在戰場上示弱於人的皇帝又緩緩地坐下了,他命令保持安靜,繼續前進,就當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

不僅如此,皇帝的心情似乎也沒有受到影響,他給李筠寫了回信,高度地讚揚了李筠的那顆忠君愛國之心,並且相信李筠會一如既往地對他忠心耿耿,為了表示感謝,他還特別加封了李筠的長子李守節為皇城使。

一切的跡象都表明,宋朝的天子不為已甚,不管是真的相信李筠沒有謀反之心,還是真的很忌晦李筠的那份超高的資歷,趙匡胤都以笑臉示人,一團和氣chun風。

那麼就又輪到李筠出牌了,還是那個老問題,反?還是不反?到底反不反……李筠在同一個漩渦陷得越來越深,機遇和危險,一無所有或者贏取天下!這樣的反差可真是讓人抓狂!怎麼辦?到底怎麼辦?!

關鍵的時刻,李筠的兒子李守節站了出來,就算是為了他自己的命運,都得勸一勸他這砍自家樹根的老爹了,問題其實多簡單,想想能和潞州結盟的人有幾個?都可靠嗎?北漢的劉鈞就算真心相助,他能敵得過趙匡胤嗎?而其他的人,都在觀望,到頭來就只是以潞州一州之力來和宋朝全國對抗,這樣能贏嗎?

道理淺顯易懂,相信稍微有點智力的人都會知道該怎麼辦了。但是前提卻有一點,那就是理智還在。面對兒子的苦苦勸說,李筠的反應真是讓人哭笑不得。他居然這樣下令:

很好,你說得都對。這樣吧,我派你去開封,你親自去見一下趙匡胤,給我探個虛實明白,也順便可以給他謝個恩。

李守節呆呆地看著自己的父親,他真的沒法相信,這命令竟然真的是他父親給他下的。這時想必會有一個問題在他腦子裡自然生成了,真的,別怪李守節,換了誰都會這麼想――老爸,我是你親生的嗎?

要知道,政治只是一種需要,它無所謂真假。不像愛情,必須得身心合一。政治只是政治,根據需要隨時調整,這時趙匡胤都已經明確地表態了,相信你,鼓勵你,並且獎勵了你,你還要再探什麼?而且還派你的兒子親自去探個“明白”?

你想明白什麼呢?想看看趙匡胤是不是真的很有誠意,試試他會不會就此抓了你的兒子,來要挾你,讓你不得不聽話?還是到那時你還想著讓天下人再大吃一驚,你公然宣佈――大家都聽清楚了,李守節根本就不是我的的親生兒子,他趙匡胤愛殺就殺吧……徹底瘋頭了吧?

但是李筠板起了臉,無比正經地告訴兒子,他是認真的,他真的下了這樣的命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