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青春1968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十四章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十四章

也說不清這個天津姑娘是先愛上了鹿,還是先愛上了養鹿的英俊精幹的小夥子。但是她的愛情受到了女同伴的反對,她們說:“那個小山東脾氣不好!”小矯說:“他對鹿可溫情了!”

知青們的不贊成和家庭的不表態,沒能阻擋這神奇的鹿場姻緣。1976年

9月9日,劉憲成和矯淑梅在連隊的大食堂舉行了簡單的婚禮。當時,大廣播裡突然傳來的毛主席逝世的訊息,讓他們的婚宴不歡而散。但是老百姓的日子還要過。兩個年輕人的幸福生活還是在全國人民的巨大哀痛中開始了。

洞房花燭夜,劉憲成對矯淑梅說:“將來如果有機會,我一定讓你和孩子回天津!”一年後,他們的兒子劉本超降生了,他的手腳竟像小鹿一樣靈動。全家人陶醉在幸福中。

沒想到,席卷全國的知青上山下鄉的熱浪開始退潮,國家為歷經苦難的兩千萬知青出臺了返城政策。寬厚的北大荒人做出巨大的犧牲,為願意返城的知青提供了所有的理由一儘管大量知青的突然離去使他們遭受了釜底抽薪般的災難。百萬知青開始了“困退”“病退”的大返城。但“已婚”成了知青返城的一道坎,離婚是他們邁過這道坎的唯一辦法,有的是假的,但許多弄假成真了。劉憲成兌現了自己的諾言,他說:“為了你和孩子的前途,你必須回天津!”但是矯淑梅堅決不同意離婚。聰明的劉憲成終於想了個辦法,他先把自己的戶口轉到另外一個城市,變成了城裡人,這當然都是假的,再把矯淑梅的戶口轉回天津,他們就不用離婚了。

儘管這樣,在矯淑梅抱著孩子坐著拖拉機上雙山火車站返城的那一天,劉憲成的父母大哭,悲痛得都下不了地為兒媳送行。火車開動那一刻,老劉覺得自己的心被掏走了,他的家沒了!

鹿場的鹿看見他落淚,都難過得低下了頭。

和所有返城知青一樣,矯淑梅又經歷了一番苦難,又開始了一次創業。返回天津後,她被安排到一個副食商店當營業員。0歲的她,每月有元的工資。她先和全家人擠在一起,後來家裡動遷了,她領著孩子搬進了商店的倉庫。住了兩年單位給她分的一間7.5平方米的房子,後來又分了一套14.8平方米的房子,她很滿足了。

可是北大荒的孩子不適應大都市的生活,小本超總是生病,有一次住院,都下了病危通知單!沒在北大荒流過淚的她,一次次淚灑天津。有時矯淑梅覺得在這個人山人海的大都市裡,她是那樣的孤獨無援。劉憲成在每年秋收之後來天津和自己的親人相聚,過了春節以後急匆匆地回農場了,他知道他不屬於這個城市。他也實在放心不下他的鹿場。

親人們不忍心再看著這一家人長久分離的苦痛了。1990年,他們千方百計總算把快40歲的劉憲成調到了天津燈具廠,當了一名安裝工人。如散養在山林裡的野鹿不適應圈養的生活一樣,在喧囂的大都市裡,劉憲成度日如年。在熬過半年的試用期後,他毅然停職回北大荒了!

兩年以後,矯淑梅也回到了自己魂牽夢繞的北大荒,和她一起回來的還有她已初中畢業的兒子劉本超。當她和兒子走下他們熟悉的雙山火車站,看到站臺上微笑著的丈夫和親人們,她和兒子都流下了眼淚。他們撲向自己的親人,矯淑梅說:“我總算葉落歸根了!”

我是在九三農管局聽說矯淑梅一家重回北大荒故事的。局宣傳部的同志陪同我們到鶴山農場16隊看望他們一家。這不是一個普通的農家,這是一個相當規模的家庭鹿場。房舍如別墅,場院闊大,圈舍成排,一切都被綠樹環抱著。

老劉和老矯在像城裡一樣講究的客廳裡向我們講述他們又一次創業的故事。這個已經創辦10年的鹿場是全管局最大的,最多時養梅花鹿100多頭,還養了0多頭更有經濟價值的馬鹿。為了學習養鹿經驗,老劉曾領著妻子和兒子到新疆考察,沿著天山腳下一直走到伊犁,每家鹿場都留下他們的足跡。他們還從哈爾濱特產研究所引進天山馬鹿的冷凍**,對母鹿進行人工授精,培育新品種。他們用最新的工藝生產出口的鹿茸和加工鹿產品,經濟效益相當可觀。

老兩口一個重要的戰略決策是自費把兒子送到了農業院校,專門學習畜牧專業。現在他們一家已經成了當地的技術專業戶和致富帶頭人。近幾年他們先後無償支援本隊職工10多萬元資金發展養鹿,還把7只價值5萬元的小鹿送給別的職工圈養。現在他們所在的第六管理區的養鹿戶從1戶發展到1戶,存欄數增加到00多隻。

作者和矯淑梅以及她的丈夫劉憲成我們在老劉一家的鹿場參觀,不僅看到了一圈圈活蹦亂跳的馬鹿和梅花鹿,還看到了場院裡的大型農用機械。老劉說,兒子的理想是建設一座機械配套農牧結合的大型家庭農場,做一個有知識有財富的農場主。現在他們一家除了養鹿,還耕種10多垧土地。

可惜我們沒有看到在外深造的這位有抱負的新一代北大荒人。如果說,他的上一輩是被政治運動捲到北大荒的,那麼他這一輩是自覺獻身北大荒這豪邁的現代化大農業建設的。他們當然是大有作為的。

我看到了小小北大荒人^躺在年輕的母親懷中的劉本超的女兒。年輕母親是在北大荒和劉本超青梅竹馬的小夥伴。女兒的目光和她一樣的晶瑩清澈。

010年夏天,為了給《人民日報》寫《仰視你,北大荒》那篇報告文學,我又一次來到了鶴山農場。和上次來採訪只隔了年,這裡再也尋不到舊模樣了。在城鄉一體化建設中,這裡真是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過去的一棟一棟的泥草房被一片片造型新穎的樓房代替了,過去分散的生產隊被一個個撤併,職工都搬到場部集中居住。“耕種在廣袤的田野裡,生活在現代化的城鎮裡”的夢想正在變成現實。

在場部,我們參觀一個叫“鶴園”的小區,真是太漂亮了。層層4層5層的樓群順山坡向上排去,中心廣場是座不鏽鋼的鹿形雕塑,四周被花園和噴泉環繞。小區左右為稻田,背後為青山。這種頗具田園風情的居住環境,在大城市肯定是看不到的。

廣場正有一群來參觀的北京老知青在拍照留念。我問起他們的感受,他們笑答:“知道北大荒能建設成這個樣子,我們當年就不返城了!”說著,我和他們一起笑起來了。

這時場宣傳部的同志指著一個正在卸車的小夥子,對我們說:“他就是矯小小北大荒人很可愛淑梅的兒子劉本超!”

年前,我到他家採訪時,他奉父母之命在外地學習畜牧專業,沒有見到。沒想到在鶴園小區見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是幫誰搬家呀?”

“是我們自己家!剛買的一套別墅,00多平方米!”

他用手指著那層的小樓,滿臉的喜悅。

宣傳部同志說,這小夥子特別能幹,他不僅成了當地有名的養鹿專家,還花00萬買了一臺進口的大型收割機,能收大麥、小麥和油菜,除了為本場的農戶服務外,還遠征到內蒙古的農場服務。現在他們家是養鹿場兼農機專業戶了。

本超開著自己的轎車領著我們去見他的父母。還是當年那個養鹿場,場地上停放著那臺像變形金剛式的大型收割機。矯淑梅和老劉熱情相迎,他們一點也不見老,黑紅的臉膛掛著微笑。

“祝賀你們喬遷之喜呀!”

“是呀!是呀!從來沒想到這輩子能住上別墅!”老劉滿臉幸福地說。

“我們要住的那個小區有76戶,住進去的就是當年不知樓為何物的老職工和他們的後代!”矯淑梅又多了許多感慨。

看著他們正在收拾雜物,我問:“你們的鹿場也要搬走嗎?”

老劉說:“鹿場還在這兒辦,農技場也留在這兒。以後我們白天坐兒子的小車來上班,晚上再回場部。”

“這就是‘耕種在廣袤的田野裡,生活在現代化的城鎮裡’了!”我說,站在院子裡的人都跟著笑起來。

我和老兩口開玩笑:“怎麼樣?返城以後又重回北大荒對了吧?”

“那當然!那當然!”老劉和老矯一個勁地說。

兒子本超說:“本來就不應該回天津!”

是呀。歷史不能重演,但大勢不可逆轉。幾經風雨,幾度春秋。北大荒畢竟走進了新時代。這個時代的特點是,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人人都有勞動的權利,都有為自己的祖國盡力的機會。人人可以享受到有尊嚴的幸福生活。這正是幾代中國人奮鬥的目標,在這片曾經荒涼的土地上實現了。矯淑梅作為這偉大歷史變革的參與者和見證人,她和他們一家是幸福的。

18.—個人和一條河我想說的這條河叫庫爾濱河,它是地處黑龍江邊的遜克縣境內的一條河。據縣誌記載,“庫爾濱”是滿語,漢譯為“晾魚場”,本河因此得名。它發源於小興安嶺北麓的伊春的白鹿山,向北流經本縣克林、大平臺、寶山、新興、車陸等5個鄉,在車陸鄉注入黑龍江。幹流全長48公里,流域面積500多平方公裡。河源的白鹿山高795米,河口與黑龍江會合處海拔100米,落差頗大,水流湍急,河道束狹,有良好壩址多處,此河已成為本縣新興的水電工業搖籃。

我想說的這個人,名為張強富,是位來自黃浦江畔的上海知青,卻和庫爾濱河生死相依了0多年,致力於這河上的水電站建設。那像珍珠一樣串聯在這條美麗的大河上的庫爾濱、白石、寶山和烏宋坐在我面前的張強富健壯的身材和純樸的衣著如同當地的鄉鎮幹部,眼鏡後閃放的智慧的目光又好像個鄉村教師,只是言語中還偶爾冒出幾句綿軟的滬語,才讓我確認他的真實身份。(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