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玄幻 > 元末中華最新章節列表 > 第056章 治理地方的困難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056章 治理地方的困難

“懷善,你這麼多天,體查民情,登州這個地方到底是個什麼樣子?”楊枚雖然知道登州在元末是個苦寒之地,但具體情況卻是不怎麼熟悉,所以派出秦懷善四處收集民情。

“登州貧瘠,災害連連。正常年景也是糠菜半年糧,更不災年了。所以雖然佔地面積大,但人口卻不多,有三十多萬人,只是這幾年戰火不斷,才有許多人逃避戰火舉家來此,論人口增多本是好事,但沒有糧食養活,怕也是不的隱患。一旦爆發更多的起義,逃來此地的人愈多,難免不會鬧出什麼亂子來。”想是對登州的情況瞭解的更多,秦懷善的話語中時時透出股憂慮。

“登州靠近海邊,是不是有很多漁民呢?楊枚問道。

“漁民是有很多,那都是沒有土地的農民實在沒有辦法才下海捕漁的,如果是夏季還不錯,可要是冬季,海面結冰,哪裡還有漁可捕,所以這捕魚業也是不是長處之策,這次大人把田地分給他們,情況應該好。”

兩人對坐在書房中,楊枚看著雕花木窗外那一叢秀挺的修竹,心下卻是一片茫然,來登州突然接觸的一切讓他有種深深無力的感覺,地方貧瘠、難民多有,這種種的一切都要他這個從無施政經驗的人來處理,委實是個嚴峻的挑戰。

以前在益州路,這些事情都不用楊枚操心的,一切都交給了鄭中化,他則只管剿匪,練兵,秦懷善雖然跟在鄭中化身邊很長一段時間,但必竟是剛學會處理政事,凡事都還不怎麼熟練。

朱元璋在至正十二年三月,已經投於郭子興部下,不過在三年時間內,他的勢力並無多大發展,直到至正十五年三月,郭子興病逝,其子郭天敘代領其眾,時韓林兒出詔封天敘為都元帥,張天佑為右副元帥,朱元璋為左副元帥。

歷史有載,朱元璋慨然曰:大丈夫寧能受制於人耶!遂不受。但念林兒勢盛力強,可利用以成帝業,乃用其年號以令軍中。九月,郭天敘、張天佑二人皆戰死,於是郭子興部將盡歸太祖。

楊枚不管投不投靠朱無璋,在這三年時間裡,他必須發展起來屬於自已的勢力,否則投靠朱元璋,必定得不到重視,而不投朱元璋,另立旗號,則始終都要遭受到朱元璋的攻擊,沒有實力則只有敗亡一途。

在這合計只有大約三年的時間裡,他既要安定地方,更要整軍防衛,最起碼需要保證整個山東成為自已的勢力。自己生存的壓力、治下幾十萬人生存的壓力,治民、整軍、理政,想到這糨糊似糾纏不清的一切,楊枚就覺得自己的腦袋要炸開了一樣。

登州的亂攤子馬馬虎虎已經弄起來了,不過想到以後的發展,還是應該多弄些名士才行,就算沒有名氣,只要有真才實學那也不錯,楊枚向秦懷善問道:“登州地界可有才學之士?”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秦懷善想了想明白了楊枚的意思道:“有是有,怕是難請得動?”

楊枚道:“你先是誰,請不請得動還不用著急,如果是真有才氣的名士,先拜訪下,混個臉熟,有交情再,以後或許就容易多了!”

秦懷善道:“登州有一個大戶人家,家主叫孫道明,是有名的藏書家,博學好古,結識了不少才學之士,不過不問世事,大人不如去看看。”

楊枚了頭帶著袁守孝,來到了一個巨大的宅子旁邊。袁守孝扣了扣門環,不一會出來了一個四十多歲的門房,問道:“你們是什麼人?”

袁守孝大聲地道:“登州百戶楊大人拜見孫先生!”那門房一聽到,回身通報去了,不一會一陣腳步聲傳來大門嘎吱一聲開啟,一個二十多歲的青年書生走了出來,那男子面色很白,好似沒有血氣,但是一雙深邃的眼睛讓人感覺此人定不普通。

那人出來之後深深的做了一揖道:“可孫停雲不知是楊大人駕臨寒舍,有失遠迎還望大人恕罪!”

楊枚也學著禮賢下士的樣子對著孫停雲也是一揖,酸不拉幾地道:“這位定然是孫道明老先生的公子了,楊枚某突然造訪還請見諒!”孫停雲連忙一些不敢之類的話把楊枚等一行人都讓進了府內。

進來之後楊枚感嘆,這定不是普通的尋常大戶,巨大的園子裡假山林立,僕人丫鬟成群,讓人感覺到財力的雄厚。怪不得有財力藏書,這要是窮人家,恐怕連書都看不起.

進入大堂坐下奉茶了後,孫停雲道:“楊大人近來聲望如日中天,確是家民如子的典範,此次駕臨敝府,可是讓敝府蓬蓽生輝呀,就是不知道大人您有何貴幹?”

“客氣了,客氣了,孫兄的是哪裡話,令尊是登州此地有名的名士,做為晚輩前為拜訪是理所應當.”楊枚實在是受不了古人咬文嚼字的客套,只得按照電視劇中的文人對話馬馬虎虎客套一翻.

“家父早已閉門不見客,不問世事,不過既然楊大人是來拜訪,可不也不便阻攔,只是家父脾氣不大好,衝撞了大人,大人可不要見怪.”孫停雲道.

“不敢,不敢.”楊枚連聲道.

孫停雲領著楊枚穿過大廳,到達後院.這是一個僻靜的院,直向三進的房子,雖遠遠不上建制宏偉,但勝在精巧雅緻,尤其是後院中叢叢花開正豔的四色菊花,更是給這個宅子增添了幾分出塵的幽靜。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此時,菊花之前,正有一年過五旬的儒服中年人正曼聲吟誦著陶潛的名作,眉眼端正的臉上一片淡然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