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劉邦背後的女人最新章節列表 > 第10章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0章

韓王信趕緊向朝廷求救,同時又派出使者和匈奴的冒頓單于談判,請求和解。劉邦得知韓王信通使匈奴的情報後非常氣憤,本來就對這個人有些不放心,懷疑他遷都馬邑是別有圖謀,這一回又抓住了把柄,就派使者前往責問。

韓王信怕劉邦懷疑自己謀反,重蹈燕王臧荼、楚王韓信的覆轍,索性真的反叛了,投降了冒頓單于,獻出馬邑,相約聯合反漢。

劉邦親率三十萬大軍平叛,那一場艱苦卓絕的戰爭,差一點竟讓他命喪邊塞。

劉邦的大軍,行進到一個名叫銅鞮的地方(在今山西沁縣一帶),正巧與韓王信的軍隊狹路相逢。韓王信的隊伍只有萬餘人馬,連招架之力都沒有,韓王信捨命衝出漢軍包圍,落荒而逃,倉皇亡走匈奴。

劉邦的部隊一直追到馬邑,冒頓派兵救援,也被打得大敗而歸。

這時劉邦得到一個訊息:冒頓單于正親率二十萬大軍,開赴晉陽。

劉邦命樊噲迎擊,匈奴稍戰即敗走,樊噲率軍追擊,匈奴一路敗北。

當時正是隆冬十月,大雪紛飛,寒風怒號,從南方長途奔襲的漢軍,哪裡經受過這樣的奇冷天氣,兵士們凍掉手指腳趾的十有二三,連兵器也握不住了。

但是劉邦卻為接二連三的勝利激盪起了一舉殲滅匈奴的雄心。他獲知冒頓單于屯兵代谷(現在的山西代縣),就想採用輕騎奔襲,擒賊擒王,畢其功於一役。

劉邦先後派出了十多支小股偵察兵,化妝成匈奴人,潛到代谷探聽虛實。偵察兵們回來彙報的情況都非常一致:所謂代谷的匈奴主力,只不過是一些老兵瘦馬,衣著單薄,不堪一擊。

劉邦一聽樂了:匈奴不過蕞爾之國,能有多少精銳。前面幾場大戰,已消耗大半,剩下些殘兵敗將,收拾起來當很順手。

這時,郎中劉敬卻出來反對劉邦立即進擊代谷的計劃。這個劉敬,就是當年建議遷都的那位齊國布衣婁敬,因為建言遷都有功,被升為郎中,賜姓劉,就成了劉敬了。劉敬說:我總覺得這些情報不甚可靠,依當年強秦的軍事實力,尚不能解除匈奴之患,豈有打了幾仗就挫盡其精銳之理?臣聞冒頓此人為人狡獪,詭計多端,恐怕其中詐。臣願親自前往,探聽虛實。

劉邦心裡不太高興,但又覺得劉敬說的有道理,就說:“那好,你去吧。”

劉敬走了三四天,不見回來。劉邦不耐煩了。他決心已定,率三十二萬漢軍全部開拔北進。

隊伍行進途中,不斷見到一些匈奴百姓,一見到漢軍,就倉皇四下逃散。行進了幾十裡後,又見雪地上有扎過帳篷的營跡,地上的火堆還未全熄。劉邦說:“這些匈奴部隊一定是望風而退,看來真是到了窮途末路了。劉敬這個人,膽子也太小了。”於是命令部隊加速前進。

大軍過了句注山(在今山西代縣北),抵達廣武,劉敬迎上來了。劉邦問:“情況如何?”劉敬說:“我看到的匈奴情形,和大家所見差不多,確實代谷只有老兵瘦馬。但我覺得,越是這樣,我們越不可以貿然進擊。”

劉邦說:“匈奴精銳受挫,苟延殘喘,此情形是你親見,我軍正可以乘勝進擊,何故畏首畏尾?”

劉敬說:“我覺得這事有點違背常理:兩軍對陣,一般都是各自炫耀誇大自己的兵力,但匈奴卻恰恰相反,恐怕是在以假象誘我深入,所以不可輕敵冒進。”

劉邦生氣了,當即指著劉敬的鼻子大罵:“你這個齊國的鄉巴佬,靠兩片嘴皮子混了官職,現在又胡說八道亂我軍心!”喝令把劉敬暫時押在廣武,自己率先頭部隊直擊平城(今山西大同)。

在離平城還有十多裡遠的白登山,劉邦下令紮營駐蹕。沒想到冒頓單于果然是用了誘敵深入之計,故意把精壯人馬隱蔽起來,只以老弱疲兵迷惑漢軍。待漢軍進了白登山,冒頓單于立即調集四十萬精兵,將白登山團團圍住,圍得鐵桶一般。六七天之後,漢軍糧盡援絕,情況萬分危急。幸虧陳平用了一條妙計,才得以脫險。

陳平用了什麼計,史書上沒有記載,大概這計策太詭秘了,所以不為世人所知。據說陳平請人畫了一幅美人圖,派人送給冒頓單于的閼氏——閼氏就是單于王后——稱漢家有此美女,準備送給冒頓單于,作為議和的條件。閼氏怕漢家美女奪去本屬於自己的寵愛,就給冒頓單于大吹枕頭風,說:“妾聞兩主不相困,即使大王得到了漢家疆土,也終非我久居之地。況且人皆謂漢帝有神靈護佑,請單于謹慎行事。”冒頓單于平時就慣於聽閼氏之言,於是下令網開一面,放了劉邦一馬。

正好那時漫天大霧,劉邦乘著霧氣掩護,出了重圍,來到平城,樊噲率領大軍趕到,冒頓見漢軍勢眾,也無意再戰,下令北撤。

劉邦當即宣佈撤消韓王信的封國,將原封國內的一部分地盤劃歸他二哥劉仲的封國代國。又令樊噲暫時留守代地,以拒匈奴反撲。

劉邦駐蹕廣武,窩了一肚子氣沒處撒,下令把先期到代谷偵察的人統統殺掉。這個時候他想起劉敬來了。忙下令把劉敬從牢裡放出來,給他壓驚。劉邦說:“我現在才明白,由於沒聽你的勸告,才有平城之困。”於是宣佈劉敬晉封建信侯,食邑二千戶。

劉邦繼續南行。到曲逆(現在河北完縣東南),見此邑物阜民豐,秦時即有三萬餘戶,歷經戰亂之後,只剩下五千戶了,但在現時仍稱大縣。劉邦登上城樓四面一望,感嘆道:“吾行天下,獨見洛陽與之相似!偉哉!壯哉!”就把此邑封賞給陳平,將其由戶牗侯改封為曲逆侯,食邑五千戶,作為對他救駕之功的報答。

劉邦前頭剛剛撤離,後頭冒頓單于和韓王信的聯軍就捲土重來,幸虧樊噲留守代地,與周勃分頭迎擊,才打退了匈奴與韓王信聯軍的進攻。在代國做國王的劉仲卻嚇破了膽,聽說匈奴大兵壓境,嚇得魂不附體,棄國南逃。劉邦很氣憤,依照法律,當是死罪,劉邦念手足之情,將劉仲降為合陽侯。

劉邦取道趙國,返回長安。

趙國是他準女婿張敖的封國,老丈人來了,張敖自然小心侍候。

張敖知道老丈人好色,為了讓他歡心,就讓自己的一個侍妾陪劉邦睡覺。這個侍妾就是東垣美人趙姬。

哪知劉邦這時候正煩著呢,本來御駕親征,要一舉解決韓王信和匈奴問題。沒想到大敗而歸。還差點在白登山丟了老命,情緒很壞,看誰都不順眼。他心安理得地睡了女婿的寵姬,又找女婿的碴兒洩自己心裡的無名火。他箕倨席上,把兩條腿叉開像只簸箕-----這個動作是對人十分不尊重的-----用最難聽的話數落謾罵張敖。

劉邦這種目中無人的傲慢激怒了趙相貫高和趙午等老臣,他們都是張耳的舊屬,對劉邦這種輕蔑侮辱趙王的行為十分憤恨,就找趙王請命,要殺了劉邦。張敖嚇壞了,嚇得面無人色,他咬破自己的手指頭發誓說:“我的父王失位亡國,若沒有當今皇上扶助,哪裡會能復國?我的一切,都是皇上所賜,我就是死了也不會背叛皇上,您們千萬別說這種教我忘恩負義的話。”

貫高、趙午等人從宮中退出,心裡憤憤不平,倆人都為張敖的軟弱而扼腕。他們商議:大王膽小怕事,這事只有咱們自己幹了。找準了機會,非殺了他不可!對自己的積怨埋下仇恨種子的劉邦,拿準女婿當了幾天出氣筒,發洩完了,他回到了行都洛陽。

回到洛陽之後,他召集群臣商議對抗匈奴大計。劉敬說“天下初定,士卒需要休養生息,這個時候動用武力是很危險的。而且冒頓這個人生性兇殘,他是殺了他父親才奪得王位的,跟這種人也不能用仁義去感化他,只有用一條計,但又怕陛下不採納。”

劉邦說:“你說說看,用什麼計?”

劉敬說:“陛下如果捨得把皇后所生的長公主嫁給冒頓單于為妻,再陪上一筆豐厚的嫁妝,冒頓一定會十分高興,並會立長公主為閼氏。將來生下孩子,又必定立為太子。這樣一來,冒頓就是陛下的女婿,他死了以後陛下的外孫子就是繼位的單于,女婿外孫怎麼能和自己丈人、外公作對呢?如此久而久之,不用戰爭,就可使匈奴變成大漢的臣屬。”

劉邦說:“這倒是個辦法,可是魯元公主已許嫁趙王,怎麼能再讓她嫁給冒頓呢?要不從後宮裡選個美女,頂替長公主去和親如何?”

劉敬說:“不可,冒頓單于不是那麼好哄騙的,一旦他知道不是長公主,便不會立為閼氏,這樣全盤計劃都會落空的。”

劉邦動心了,便準備採納劉敬的意見,讓魯元公主去和親。

呂后聞訊,趕忙星夜趕到洛陽,一見劉邦,她就大罵劉敬不是東西,居然出了這麼一個下三爛的主意。

她對劉邦又哭又鬧:“我只有太子和這個女兒,怎麼捨得她到匈奴去嫁給那個食人生番冒頓呢?你不知道這個冒頓是個什麼東西嗎,他可連自己的父親也敢殺,連他父親的小老婆也敢娶,你居然把我女兒生生往火坑裡推?”

這一下劉邦不敢再說什麼了。

冒頓的惡名,人人皆知。

他為了繼承王位、居然殺了自己的父親頭曼單于。

冒頓為什麼要殺掉自己的父親呢?他的父親頭曼單于,本來立的太子就是冒頓,可後來他又有了一個年輕貌美的閼氏,這位閼氏生了一個兒子,因為她很得頭曼單于的寵愛,就哭鬧著要頭曼單于易儲。於是頭曼單于決定把少子立為太子而廢掉冒頓。

可是這麼一來那個冒頓怎麼處置呢?頭曼單于想了一個辦法,“乃使冒頓質於月氏”。讓他到匈奴的一個強盛的鄰國月氏去做人質。當時月氏是匈奴近鄰,也是經常同匈奴發生戰爭的國家。冒頓到月氏之後不久,頭曼單于就發兵攻打月氏。兩國交兵,必殺質子,所以月氏就準備把冒頓殺了。這正是頭曼單于想要的結果,他發兵攻打月氏,就是要借月氏的手殺掉冒頓。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但是冒頓這傢伙非常聰明,他盜了一匹好馬,趁夜色騎上馬逃回了匈奴。頭曼單于見這個兒子回來了,也很高興,覺得這個兒子了不起,有謀有勇,就給了他一萬個騎兵,讓他訓練他們。

冒頓回到匈奴,見自己儲君之位已被他同父異母的小弟弟代替了,對父親頭曼單于充滿了仇恨。他發誓一定要奪回本來屬於自己的王位。

他甚至為弒殺導演了一出精采的滑稽戲。他設計了一種鳴鏑——可以發出聲響的弓箭,用來訓練他的部屬,凡是鳴鏑射向的地方,不論是什麼目標,所有騎射人員必須隨著放箭,違者馬上砍頭。頭一次,冒頓放出自己的愛鳥當靶子,他的箭發出去了,但一些人以為他搞錯了,遲疑了半天沒拉弓,冒頓就把這些人殺了。

再以自己的愛妻當靶子,他的箭射出去,仍然有一些人狐疑著沒放箭,這些人也立刻被殺了頭。這一下,所有的騎射都不敢再懷疑鳴鏑至高無上的權威了。最後一次被推出來當靶子的竟然是他父親的坐騎,眾騎射卻連想也不想就隨著冒頓單于把箭放了出去。

冒頓的忠誠訓練果然收到了令他滿意的結果。

不久,他陪同父親頭曼單于去圍獵,在圍捕獵物的時候,他把鳴鏑射向父親,所有跟隨他的騎射一起把箭射向頭曼單于,頭曼單于和他的侍衛瞬間盡死於亂箭之下。

冒頓於是自立為單于。

冒頓做了單于之後,匈奴另一個強大的鄰國東胡國派使者來匈奴,要挾冒頓,索要頭曼單于的千里馬。冒頓召集群臣議事,人家來要咱的千里馬了,給還是不給?群臣都說:千里馬是匈奴寶馬,不能給他們!冒頓說:“不就是一匹馬嗎,給他就是了。”

沒多久,東胡的使者又來了,這一回索要的是冒頓喜歡的一個閼氏。冒頓再次召集群臣商議,大家全都憤怒地說:東胡國得寸進尺,太不像話了。單于請下令出兵,討伐他們!冒頓說:“不就是一個女人嗎,給他就是了。”於是把自己寵愛的閼氏給了東胡。

東胡王覺得冒頓是個熊包軟蛋,越發驕恣。東胡與匈奴兩國之間,有一塊中間地帶,有千餘里地面,是荒涼的大戈壁,無人區。東胡又提出要這塊土地。冒頓召集群臣,有些人主張:這塊地方是棄地,給他也行,不給他也行,反正咱們也不需要。冒頓大怒,說:“土地乃是國家之本,怎麼能給別人?!”於是下令把主張讓出土地的大臣全殺了。

冒頓率領匈奴軍隊,馬上出兵襲擊東胡。

東胡從一開始就沒把冒頓當回事,所以沒有任何防備,冒頓大兵壓境,東胡立刻大亂。冒頓滅了東胡,兼併其國土,把東胡的人民畜產都盡虜回匈奴。

然後,又乘勝西擊月氏、南並樓煩和白羊,侵燕、代,把秦將蒙恬所佔的地方都奪了回來。

這樣一個人,呂后怎麼敢讓女兒嫁給他?況且已經許嫁了趙王張敖。

呂后和女兒魯元公主一連哭鬧了幾天,劉邦只好收回成命,在妃子所生的庶公主中選了一位,冒充長公主,讓劉敬護送著前往匈奴和親去了。

呂后趁這機會,把女兒匆匆嫁了張敖。

十四、女婿成了謀反的“嫌犯”

與匈奴“和親”的政策,開創者是劉邦,始作俑者卻是那個劉敬。

漢朝廷與匈奴和親之約的內容是:

漢以宗室公主嫁與單于為閼氏,每年贈送一定數額的絮、繒、酒食給匈奴;

漢朝與匈奴結為兄弟,約定長城以北為遊牧地區,屬單于管轄。長城以南為耕織地區,由漢朝管轄。

開放“關市”,准許兩族人民往來貿易。

清代學者王夫之曾發表評論說,劉敬這個損主意實在不高明,其“小智足以動人主,而其禍天下也烈矣”。意思是說“和親”不過是個小伎倆,而卻能打動劉邦,對他言聽計從,但是這個小伎倆卻是給天下帶來不安寧的大禍根。

事實上也是這樣,冒頓單于對劉邦的和親政策是歡迎的,因為這正顯示了自己可以與漢朝廷分庭抗禮的強大,他笑納了劉敬送來的“長公主”,並且答應立其為“閼氏”,但他卻不承認劉邦這個老丈人,只是表態他願與他的丈人劉邦結成“兄弟”,讓漢朝每年給他交納一定數目的絲織品和美酒糧食,他就不再侵掠漢地。

回到長安,劉敬誇大其辭地大肆渲染匈奴的歷害,他說:冒頓單于已經憑藉他強大的武力在漢朝北邊建立了一個強大的勢力範圍,他們不僅僅是威脅著代國、趙國的邊境地區,就是關中也不可以險固而高枕無憂。河南白羊、樓煩這些匈奴的臣屬國家,離京城長安不過七百裡,輕騎奔襲,也不過是一天一夜的時間。如今皇上您雄踞關中,這裡雖然土地肥沃,但人口畢竟太少,東邊上又有六國強族,萬一發生什麼變局,就會很難應付。

劉邦也意識到這個問題十分嚴重。

劉敬就建議,把陳勝吳廣舉義反秦那時率先起來跟秦朝對著幹的豪族——齊國的田氏、楚國的昭氏、屈氏、懷氏、景氏和六國豪傑,遷徙到關中地區,既可以抵禦匈奴的侵擾,萬一發生了諸侯叛亂,又可以保證有足夠的兵力去討伐。這是強本弱末的一個關鍵戰略。

劉邦聽了很高興,就把冒頓不認老丈人的不愉快忘了,也就不再追究劉敬降格外交的過錯,他立刻重獎劉敬,並馬上籌劃徙六國豪族充實關中的計劃,下詔將齊、楚兩國的五大族姓及六國豪強十幾萬人口,強制移民關中。

這些舊家族,原本都是諸侯國統治家族和權貴的後裔。在周代時,這些家族就握有世卿世祿的權力。但是隨著統一帝國的形成和諸侯國的瓦解,這些權貴也喪失了世代享有的特權。儘管如此,他們仍然是富甲一方的豪族,另外,他們在社會上仍然有很高的身份。從表面上看,他們的政治權力已與封建制度一道一去不返,但是由於他們的社會地位和社會影響,他們仍然有著潛在的政治權力,讓他們可以將別人掌握在自已的控制之下。這種潛在的權力是隨時都可以向實際的權力轉化的。比如齊國的田氏,就在很長的一段歷史時期內控制著齊國的權力。他們先是反秦,後來反對項羽,最後是與漢對著幹,一直都沒停息過。即使是在其政治權力被剝奪以後,舊家族的勢力仍然十分強悍。

應該說,遷六國舊家族於關中並不是劉敬的發明,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就注意到了這個問題,並且採取了許多措施來削弱他們的影響。也曾把一些豪族遷徙到京師以及朝廷容易控制的地區。

劉敬的建議再清楚不過地表明,這些豪強舊族已經對新建立的漢王朝的國家安全已經形成了巨大的危險。所以很痛快地得到了劉邦的首肯。

辦完了這件大事,劉邦就帶上戚氏,到洛陽行宮去了。這一住就是半年。

宮庭裡的事,就交給呂后和蕭何了。蕭何是輔佐太子監國,而呂后則是以協助太子的身份,來監督蕭何對政務的處理,因為這一層關係,她和蕭何、酈商這些人交往多了起來,也學會了處理國家大事的一些方略。

愛美人的劉邦當然也愛江山,他住在洛陽,並不是僅僅貪圖與戚氏享樂,而是對中原和南方的諸侯彭越、英布等人有些不放心。他時時被一種不祥的預感籠罩著,這些表面上對他百依百順的異姓諸侯王,隨時都可能成為他的心腹之患。所以,他接到韓王信叛國勢力餘黨在東垣(現在的河北石家莊以東)地面作亂的訊息後,立即決定御駕親征。這已經是漢高帝八年閏九月(公元前199年初冬)末了。

這一次出征大獲全勝,消滅了韓王信的餘黨,在班師途中,預往趙國的柏人縣行館——柏人縣也就是現在河北隆堯那地方——事先通知張敖把那位東垣美人趙姬送過來。張敖就派貫高去打前站,打理行館事務。

貫高一直就為劉邦在趙國駐蹕時對張敖的傲慢心存芥蒂,正碰上這樣一個可以收拾劉邦的機會,豈能放過?就精心佈置了一個謀殺劉邦的計劃,把武士埋伏在廁所裡,打算等劉邦如廁時把他殺掉。

劉邦到了行館,與那位東垣美人趙姬一番繾綣之後,就想住下來,問左右這是什麼地方,左右說此乃柏人縣,劉邦當時一驚:“柏人者,迫於人也,此地不祥”,於是立馬決定不在這地方留宿了,迅速起駕,折回東垣行營。

天不滅劉邦,貫高謀殺計劃的流產,讓他無意中躲過了一劫。

到了第二年,劉邦突然接到一位名叫孫理的人的小報告,舉報了貫高、趙午等人曾在柏人縣埋伏武士準備刺殺皇上,與趙王密謀反叛之事。

劉邦本來就已經對“謀反”敏感到了“杯弓蛇影”的地步,這一下怒不可遏,立即命令將趙王張敖和貫高等人械送長安。

魯元公主自嫁了張敖以後,夫妻感情十分融洽。那位東垣美人趙姬,從打被劉邦在行館二度寵幸之後,不想有了身孕,張敖再也不敢碰她,就在王宮裡另闢靜室,把她尊為小丈母一樣侍奉著。

朝廷的使者來到趙國,宣讀聖旨之後,張敖如五雷轟頂,由不得他分辯,就被捆了個結結實實,王府的男女眷屬也全被拿下。

趙午等一班老臣聞訊,自知難免一死,紛紛拔劍自殺,一時間二十餘人肝腦塗地。這時貫高趕來,喝住想自殺的人,說:“我們都是先王舊臣,先王對我等恩重如山,叮囑我輩護佐大王。我們的大王根本不知道柏人縣的事,如今他被牽連,我們都死了,有誰去證明他的清白?”

大家一聽有理,於是沒有自殺的老臣都隨貫高自動械系,陪同張敖去洛陽行都受審。

在審訊過程中,貫高把所有的罪名一個人擔了下來,他一再申明:這件事的主謀是我一個人,和我們的大王沒有任何關係。

可是這個案子的關鍵人物是張敖,因為這關係到此案件的定性問題。如主謀是張敖,就是諸侯王謀反的政治事件,如果只是貫高之輩的陰謀,就是另一回事了。

張敖當然大叫冤枉,指天發誓賭咒。

魯元公主更是一次次在母親面前哭訴,求母親救救張敖。

碰上這麼一檔子事,呂后能不焦心嗎?

從打劉邦和那個戚氏住在洛陽以後,她就一直和蕭何打理長安宮中的事務,一聽到趙王出事的訊息,她就星夜兼程趕到洛陽,對劉邦說:“張敖是我們的女婿啊,難道他會謀害皇上嗎,這件事一定是弄錯了。”

劉邦開始不為所動,被她纏得不耐煩了,就瞪著眼睛吼道:“你懂什麼,如果他張敖得了天下,身邊還愁沒有女人嗎?”

呂后說:“可是他們夫妻感情真的很好啊,況且公主又懷了他的孩子。”

劉邦眼睛一翻又說:“既使是這樣,張敖如果得了逞,那麼你的女兒就是最大的受益者啊!”

呂后的心一下子冷了半截。

案件的審理一直沒有頭緒。對貫高,能用的肉刑幾乎全用上了,貫高被打得體無完膚,但他始終一口咬定這一切全是自己所為,與趙王沒有一點干係。廷尉只好以辭職向劉邦謝罪。

劉邦想了一條計策,他跟近臣們說:看起來這貫高和當年的夏侯嬰一樣,也是一條為朋友兩肋插刀的硬漢。跟他不能動硬的,如果有人和他有私誼,不妨以朋友的身份去接近他,或許可以瞭解一些事情的真相。

這時有一個名叫洩公的中大夫站出來說:臣的兒子與趙國舊臣素有交誼,也瞭解貫高的為人,這件事的起因確是貫高不忍趙王受辱,才私下報復,確實不是趙王指使的。

劉邦當然不會輕易相信,他就派洩公帶上一些藥品和食物去監裡探望貫高,讓貫高講講心裡話。

貫高說什麼呢?他說:“人誰不愛自己的父母妻子,我的罪名如果成立,那是要夷滅三族的,難道我會為了袒護趙王而犧牲我的父母妻子嗎?實在是因為趙王確實不知道這件事,我怎麼能違背自己的良心把罪名推給別人呢?”

洩公將貫高所講的向劉邦作了如實彙報。

劉邦一番思忖,下令特赦了張敖,又讓洩公去監獄裡探望貫高,傳達了這個訊息,並告訴貫高,他也將會很快得到赦免。

貫高得知張敖被赦,十分高興,他問洩公:“你說的這是真的?”

洩公點點頭。

貫高抓住洩公的胳膊:“我們大王真的出獄了?”

洩公說:“真的出獄了。”

貫高跪在地上,一邊叩頭,一邊說:“謝天謝地,吾王終可一洗沉冤了!”

洩公說:“皇上欣賞你的為人,你也會很快出獄的。”

這句話讓貫高立即警覺起來。

他長嘆一聲說:“我之所以在酷刑下忍辱含垢活到今天,就是為了證明趙王的無辜與清白。如今趙王出獄,我的大願已畢,死而無憾。為臣子的,最不能容忍的就是自弒的罪名。我的這個罪名是成立的,即使皇上不殺我,我還有什麼面目侍奉君王呢。”(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