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劉邦背後的女人最新章節列表 > 第11章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1章

說完這句話,貫高猛地仰起頭,折頸而死。

劉邦聽到貫高的死信,也不免有幾分惋惜。但貫高的死,遂使這一案件成了不可更改的鐵案,劉邦心裡也有一些說不出的彆扭,所以他下詔令夷滅貫高的三族,以發洩心中的怨恨。

而對追隨趙王的其他臣屬,劉邦則顯示了他的寬宏大量。趙郎中田叔、孟舒在趙王張敖被械送洛陽時,自動剪去自己的頭髮,作為家奴隨同趙王一起赴難,劉邦嘉許他們的忠誠,把他們分別封為郡守和諸侯宰相,給了他們出乎意料的一個驚喜。

玩這一手,劉邦是駕輕就熟。

當年,他平定項羽之後,對楚軍降將的處理,就給了人們一個瞠目結舌的意外。他被項羽大軍追得失魂落魄時,多虧了楚將丁公放了他一馬,才逃得性命,而楚將季布,這個人是丁公的外甥,——卻一次次咬住他不放,讓他恨得牙根癢癢的。項羽滅亡後,丁公以為有恩於劉邦,主動向劉邦投誠,劉邦卻說:“丁公作為項羽的屬將,卻對主人不忠,為什麼呢,當年要不是他放了我一馬,項羽哪裡會失掉天下呢?所以這樣的人留不得”。就把丁公殺了,而季布呢,劉邦卻說“他忠於人主,幾次差點把我置於死地,就是證明,像這樣的人怎麼能殺呢。”於是就把季布封為郎中。

這次他對趙王舊臣屬的處置,又給了人們一個意外。

還有那個東垣美人趙姬呢,劉邦幾乎就把她忘了。

張敖被械送洛陽時,趙姬也和張敖的親屬一起被逮捕,不過她沒有被送到洛陽,而是被關押在了河內,河內就是現在河南武陟西南那一帶,她跟審案子的官吏說:“我是被皇上恩幸過的,肚子裡懷著皇上的孩子呢”。負責審理的官員一聽嚇了一大跳,於是不敢怠慢,急忙向劉邦去彙報,劉邦心裡正煩著呢,對趙姬的申訴不予理睬。

有人給趙姬出了個主意,說你可以找呂皇后給你說說情,呂皇后這人深明大義,心中又有韜略,劉邦有很多事都靠她拿大主意,只要有呂皇后給你撐腰,保你就沒事了。

趙姬說:我怎麼能找到呂皇后呢?

出主意的人說,你當然不可能找到呂皇后,你可以讓你的家人去找闢陽侯審食其,這呂皇后跟審食其,那是言聽計從,沒得說,總之你只要找到審食其,這事準能搞顛。

趙姬就讓她的兄弟趙兼去走審食其的後門。當然要送上一大筆厚禮,審食其答應跟皇后說說。

審食其還真找呂后說了趙姬這件事,呂后一聽就火了,把審食其罵了一頓。你想呂后能不火嗎?趙姬是什麼人,她是女婿張敖的侍姬啊,跟皇上差著輩份呢,當然她更恨劉邦,這一大把年紀了,見了女人就像貓兒聞到腥,坐家女勾皮匠,逢著的就上;當然她也恨趙姬,這小蹄子肯定是個妖精,用妖術把老頭子狐媚住了。事到如今,求到我頭上來了。死去吧你!

審食其對呂后的心思揣摸的最準,呂后發火,是他意料中的事,他只不過因為受了趙姬的禮,只為給她虛應故事,當然不會堅持。於是趙姬只好在監獄裡待到兒子出生。生下兒子之後,她感到自己已經沒有出路,就自殺了。

獄吏把嬰兒抱到宮裡,朝見皇上,劉邦這時才追悔不及,詔令將趙姬歸葬東垣,把孩子交給呂后撫養,這個孩子就是後來的淮南王劉長。後話我們後來再說。現在我們該說劉邦怎麼處置趙王張敖了。

張敖雖然“謀反”的案件不能成立,但行刺陰謀畢竟是他的臣屬貫高所出,其碼他得負“領導責任”。於是把張敖的趙王降為宣平侯。

總得有人取代趙王的王位啊,劉邦決定,讓戚氏夫人生的兒子如意去出任趙王。

如意只有十歲,對這個兒子,劉邦十分喜歡。

從如意小的時候,戚夫人就讓一位姓趙的老年婦女——他的保姆,兼做他的教師來教養他,這位趙媼,曾在秦宮做過宮女,不但對如意非常疼愛,而且知書達理。如意住的居室,戚夫人起名叫“養德宮”,後來又改為“魚藻宮”。為什麼叫“魚藻宮”呢?呂后曾想過好長時間,弄不明白,也懶得問別人。直到她有一天從那裡經過,聽見趙媼在教如意讀一首詩:

魚在在藻,有頒其首。

王在在鎬,豈樂飲酒。

魚在在藻,有莘其尾。

王在在鎬,飲酒樂豈。

魚在在藻,依於其蒲。

王在在鎬,有那其居。

如意誦讀了兩遍,趙媼就給他講解詩的意思:“‘魚在在藻,有頒其首,’是講什麼呢?講魚兒藏在水草下面,它的頭很大很大。‘王在在鎬,豈樂飲酒’呢?是說周王在鎬京,飲酒真快樂。那接下來的八句,都是說魚兒藏在水草裡,所以魚兒非常快樂。周王在鎬京,飲酒也很快活。這首詩就叫《魚藻》,你住的地方你母親起名叫‘魚藻宮’,這個名字就是從此一首詩的題目來的。這首詩說周朝有一位周幽王,他特別喜歡喝酒,天天喝得大醉,這樣就把國家的大事給耽誤了。趙王將來是要擔當天下大事,繼承父皇開創的基業的,你的母親希望你一定不要學那個耽於酒色的周幽王,而要有大作為。”

呂后威嚴地在簾外咳嗽了一聲。趙媼一見,忙丟下簡牘,迎出來向呂后跪拜,連聲請罪。

呂后問:“你教趙王讀的是什麼詩啊?”

趙媼說:“回太后,是《詩》裡的《小雅·魚藻》篇。”

呂后又問:“那你說趙王將來要擔當天下大事,繼承他父皇開創的基業,這是什麼意思啊?誰告訴你天下大事一定要讓趙王來擔當?誰告訴你皇帝開創的基業一定要由趙王來繼承?”

趙媼匐在地上,渾身發抖,後背很快讓汗水溼透了。

呂后往地上啐了一口唾沫:“你好大的膽子!”

第二天,趙媼縊死在後苑的庭樹上。

如意生得聰明伶俐,小小年紀,就顯示出了他性格的剛毅果斷。而呂後生的長子劉盈,性子有些懦弱善良。據說有一次劉邦帶著兩個兒子去圍獵,侍衛們蹚起一隻個兒大的野兔,劉盈卻遲遲不放箭,而劉如意卻一箭就把那只兔子射死了。劉邦問劉盈:那只兔子跑得這麼慢吞吞的,很容易射中,你為什麼不放箭呢?劉盈說:我正是看到它身體碩大,跑得又慢,推斷它定是一隻懷崽的母兔,射殺了它,等於殺了兩條命啊。

劉邦事後說:看起來還是如意才像是我的兒子啊!

而談到他的長子劉盈的時候,劉邦卻總是一臉厭惡的表情,說:“終究不讓不肖子居於愛子之上。”

如意取代張敖封為趙王,乍看起來是兒子取代了女婿,實際上是同姓王取代異姓王的開端。

呂后卻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遠遠不止這些。戚氏的兒子奪去了她女婿的封國,只是第一步,下一步,會不會奪去她兒子的太子的地位呢?

十五、她跪倒在御史在夫周昌的腳下

漢高帝九年十月(公元前198年11月),新的一年開始了。

蕭何主持修建的長安城皇宮——未央宮落成,為新年增添了新的氣象。

劉邦從行都洛陽回到關中。

新落成的大皇宮還是讓劉邦吃了一驚。

這座位於長樂宮之西的皇宮十分氣派,據《西京雜記》記載,這座宮殿順著龍首山的山勢而造前殿建北闕,四周長二十二裡九十五步五尺——相當於現在的900米,——街道周長七十裡,樓臺殿閣四十三座,其中三十二座在外,十一座在後宮,有十三口池塘,六座土山,宮裡的小門共有九十五個。現代考古專家對其遺址實測證實,未央宮周長8560米,宮垣東西長00米,南北寬000米,面積5平方公里,約佔漢長安城總面積的七分之一。當然這個規模是經過漢武帝劉徹增飾擴建後形成的,蕭何當初修建的未央宮是個怎麼樣的形制呢?《漢書·高帝紀》下記載:“(七年)二月,至長安,蕭何治未央宮,立東闕,北闕,前殿,武庫,太倉。”

北闕又名玄武闕,闕,就是大門,宮殿的門觀。北闕高三十丈——約合今天的70。5米——《史記·高祖本紀》張守節《正義》引顏師古注,謂未央宮殿雖座北朝南,但當時上書奏事都要到北闕之下等候,而主受章疏的公車與負責警衛宮門的司馬也設在北面,所以北闕實際上是未央宮的正門。這是因為北闕北臨桂宮,東北有北宮、明光宮與諸宮,來往方便;同時,與長安一水相隔的渭北咸陽原上,原本就是秦舊宮室的所在,長安城最繁華的市區,也在都城之北,這裡面朝交通要道,出入便利。而《括地誌》介紹,未央宮實際上是沒有南門和西門的。大臣們來朝見皇帝只能走北門,此外還設了一個東門。為什麼會這樣設計呢?據說蕭何是用厭勝之法也就是按風水學的原理進行佈局的,故意留了一些不圓滿,以免引起上天的嫉妒。後來明、清兩朝的北京城留下了一個未修建的西北角也是這個意思,取“天不滿東南,地不滿西北”之意。

東闕又名蒼龍闕,高三十丈,同北闕的高度一致,是未央宮東宮門外一對闕樓式建築,東闕之上有以木鏤空雕刻成各種幾何圖案的連闕曲閣,稱為“罘罳”(fu—si)。“罘罳”,也寫作“浮思”,據崔豹《古今注》解釋,是設在宮門外的屏牆。“罘罳”是把木頭鏤空雕成各種連續的幾何圖樣,其形狀特別費人猜詳,所以“罘罳”又是“復思”的意思,反覆思考。暗示大臣見皇上行至闕下要反覆思考所奏之事。

前殿是未央宮正殿,位於未央宮正中,座北朝南,是一組極其富麗堂皇的高臺建築。《三輔黃圖》記載其東西五十丈——約合現在的117。5米,——深十五丈——約合現在8。5米。其建築之豪華,也為其它宮殿所莫及。

劉邦定都長安,只修建了長樂、未央二宮,還沒有來得及修建外城牆,所以宮牆外就是一片青草悽迷的曠野。直到惠帝三年(公元前19年),呂后才建了長安城,這是後話了。

劉邦見未央宮如此華麗,出其所料,對蕭何大發脾氣,斥責他說:“國家現在**之中,這麼多年的戰亂,老百姓還沒來得及休養生息,我為此一連幾年征戰,成敗尚未可知,為什麼要花這麼多錢,蓋這麼豪華的宮室呢?”

蕭何怎麼回答?他很從容地對劉邦說:“就是由於天下未定,皇權未穩,才需要用這樣的宮殿來宣示皇帝的權威呀。天子以四海為家,其權威廣被天下,宮室不壯麗,怎麼能顯示天子的至貴至尊呢。而且皇上的宮殿要一次性地把基礎打好,以免讓後代增飾擴建時對祖先懷著不敬的疑慮。”

這一席話,讓劉邦轉怒為喜。

寫《資治通鑑》的司馬光對蕭何的辯白提出了批評,他認為皇帝應該靠仁德來樹立自己的權威,把民生放在一切的首位,這樣國家才能安定,依靠宮室的壯麗去鎮服天下,“豈不謬哉!”

遷居未央宮後,劉邦做的第一件大事,是在前殿舉行宴會,大會諸侯群臣,為太公——太上皇——祝壽。

喝得酒酣耳熱的時候,劉邦的痞勁兒又上來了,他端起杯子給老爺子敬了一杯酒,說:“過去您老人家常罵我是個無賴,不能像我二哥那樣有本事治家業,現在您老人家看看,我的產業和我二哥比一比,到底誰大呀!”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這句話把殿上的群臣都逗樂了,大家山呼萬歲,笑成一團。

太上皇劉大伯臉上紅一陣白一陣,說不出話來。

說起來,這爺倆這麼多年一直是處得疙疙瘩瘩的。劉邦坐了天下七年,子侄全都封了王、封了侯,惟獨沒封他老子。雖然每個月都按時來問安,但他老子劉大伯依然是個平頭百姓。沒封劉大伯,還有另外一層原因,就是因為還有一個庶母在那裡。封了老爹,自然要封庶母。可自己的親孃一天福沒輪到享,兵荒馬亂中死在了外黃那個地方,到頭來受封的是庶母,他心裡不平衡。侍侯劉大伯的一個家人就給老爺子出了個主意,劉邦再來探望時,老爺子就拿把掃帚在門前掃地,劉邦一下車,老爺子就像奴才迎候主子一樣給劉邦行禮,劉邦嚇了一跳,忙去挽扶,老爺子說:“皇上是天子,是至高無上的君主,我只是一個小小百姓,怎麼能為我亂了天下法度呢?”劉邦這才意識到他爹還真是應該有個什麼封號才對頭,於是就趕忙封他為“太上皇”。

雖然搬進了櫟陽宮,雖然由平頭百姓變成了太上皇,雖然又在新落成的未央宮大殿裡過了一個風光無限的生日,可老爺子卻總是樂不起來,一天到晚神情憂鬱恍惚。

劉邦很納悶,左右人就說:太上皇的生活質量是改善了,但他平生所愛好的,都是和那些做屠戶、商販、賣酒、賣餅的年輕人鬥雞踢球,從中取樂。現在這些全都沒有了,所以他才不開心。

劉邦大悟,於是劉邦就讓人在櫟陽宮南邊的酈邑,完全仿照老家豐邑的樣子,造了一片舊物舊景的社群,稱為“新豐”。並且把豐邑的舊居民也全遷了來,太上皇這才高興起來。所以新豐這地方最多的人就是無賴子弟,這是因為沒有士大夫和官紳子弟的緣故。劉邦年輕時,曾經祭過分榆鄉的社神,所以他建好新豐後把舊日社神廟也一起搬來。新豐的大街小巷房屋棟樑,風物景色一概照舊,所以遷移來的這些居民,相攜路口,都認識自己的家門。不但人能找到自己的舊居,就是那些狗呀、羊呀、雞、鴨呀,把它們放在路上,竟然也能認得自己的家,《西京雜記》饒有風趣地記載了這件事,並說這一片建新如舊的社群的建造者是一個名叫胡寬的工匠,遷移到新豐來的豐邑人都喜歡這一片高度還原的社群,因而感激他,競相給他饋贈,一個月出頭,他得到的黃金居然有百斤之多。在中國城市規劃史上,這可以算是空前的創舉了。比起現代人在都市製造鄉村生態環境,劉邦早了兩千多年。

春天來了。

對於劉邦,這是個很愜意的春天。

趙王事件的陰影漸漸消散,至此,立國之初所封的八個異姓王被廢了四個,剩下的那一半亦在股掌之中。他可以和戚夫人帶領樂師們在百子池邊演奏西域的樂曲,欣賞戚氏妙曼的舞蹈。戚氏的舞姿太迷人了,跳楚舞時長袖如同彩雲翻飛,不知什麼時候她居然學會了西域的舞蹈,腰肢扭動如同風擺柔條,平生出千嬌百媚。戚氏也有一副好歌喉,她唱歌的時候讓幾百宮女隨她唱和,百子池畔一片鶯聲迴旋。

或者她讓侍女賈佩蘭陪伴著,走出宮門,去折柳,把柔嫩的枝條插滿了一隻只淨瓶。或者她們索性就在有月亮的晚上把劉邦拉到宮門外的草坡上,吹笛擊築,互相牽著手載歌載舞。劉邦從一開始就發現,他已經離不開戚氏了。而這個戚氏對他每一點細微的喜怒哀樂,都體察得很仔細。戚氏有一些很喜愛的指環,是用百鍊精金打造的。這些指環工藝精美絕倫,而且戴上去照得見手指裡的骨頭。有一次她手上戴了幾隻這樣的指環,劉邦見了皺了幾下眉頭,戚氏就把這些手飾全都送給了侍女鳴玉和耀光等人,再也沒看見她戴出來過。

劉邦年紀大了,他需要戚氏這樣一個無微不至地體貼著他的需要的人,需要戚氏這樣一個能歌善舞又小鳥依人的玩伴。

而呂后,已經被他冷落很久了。

他知道,呂后想要的是什麼。他和戚氏享樂的時候,朝廷裡的事盡可以放心地交給呂后和蕭何,蕭何已經做了相國,顯示出了他統攬政局的才能,呂后不顯山露水,但在一些大事上特別有主見,在重大決策方面,劉邦還真是離不開她。

呂后卻感覺不到春天的到來。

在這個萬物復甦的季節,她卻感覺到了一種蕭瑟的逼人寒氣。

張敖事件實際上給所有的異姓王都敲了警鐘,他們明白,無論他們做得多麼到位,劉邦肯定是不信任他們的,他連自己的女婿都不信任,別人就更不用說了。呂后心裡清楚,張敖事件埋下了一個很大的隱患。

當時朝廷裡有兩大派政治勢力互相抗衡,一是皇族派,二是元老派,以元老派的勢力為最強。皇族派除了劉邦的幾個兒子就是他的兄弟,當時還沒有形成氣候。在元老派勢力中,豐沛系的力量最強大,同時這一支力量也是呂后一直抓在手裡的一張底牌。抓住這一支力量,既可以對付元老派中那些心懷叵測的異姓王,又可以保住太子的地位。元老派中豐沛系與非豐沛系兩派力量的抗衡的結果,是會讓皇族派成為絕對的贏家,同時呂后自己親族的外戚派勢力也會藉此得到培植。

最讓呂后不開心的,仍是那個戚氏。

戚氏依恃劉邦的寵愛,三番五次地廝纏著劉邦,要求廢掉太子劉盈,立如意為太子。

劉邦雖然十分喜歡如意,但廢長立幼,在朝廷中算是件大事,所以一時不好決斷,奈何戚氏天天哭鬧,劉邦只好答應讓朝臣們議議再說。

於是,在改封如意為趙王之後,他在廷議中提出了改立如意為太子的設想。群臣大多數都持反對意見,這理由都是明擺著呢,君王的繼位者,都是立嫡長子,這是通例,從周朝就已經形成定製了。況且太子已立了好幾年,又沒什麼過失,廢了太子,實在是說不過去。

太傅叔孫通舉出了秦始皇的例子,說秦始皇之所以敗亡,就是因為沒有早立長公子扶蘇,才讓趙高鑽了空子,詐立胡亥。這個教訓是近在眼前的,不能不引以為鑑。並表示“陛下必欲廢嫡而立少,我願以頸血濺地!”

在一片反對聲中,御史大夫周昌的態度最激烈,劉邦就讓周昌講講他的理由。周昌這人性格非常耿直,就是有個毛病,說話結巴,這會兒他情緒正激動,就更說不出話來。臉憋得通紅,半天才說:“臣臣臣不善於講講大大道道理,但是臣臣期期知道此事不可,陛下要要廢廢廢太子,臣期期不敢奉奉奉詔。”

周昌情急之下,把“極”說成了“期期”,所以後人把他同另一個說話結巴的鄧艾——他說話時“艾艾”不成句——並列,成語“期期艾艾”就是這麼來的。周昌這一力挺,原本態度不甚堅決的幾個人也都旗幟鮮明地表示易儲之事不可行。劉邦只好宣佈此事暫時擱置不議。

呂后事先知道了這次庭議的內容,她的手腳都軟了,在劉邦與群臣議事時,她一直躲在殿堂東廂,整個過程她是一字不落聽下來的。退朝後,周昌出來,呂后去拜訪他,一見面就給周昌跪下了。

周昌嚇壞了。皇后怎麼給臣子下起跪來了?忙扶起呂后:“期期使使不得,快快請請起。”

呂后動情地說:“要不是先生,太子今天差一點就被廢黜了。”

這一次易儲受阻,劉邦心裡多了幾分憂慮,這件事之後,呂氏和戚氏之間的矛盾就等於公開化了,自己年齡大了,而如意剛剛十來歲,呂后的性格強悍,戚氏母子很難在他百年之後不遭她報復。

他的愁悶難以排解,經常把自己一個人關在屋子裡,唱音調悲涼的楚歌,大臣們心裡納悶兒,不知皇上究竟怎麼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