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劉邦背後的女人最新章節列表 > 第7章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7章

呂雉尚不知道,在此之前劉邦已返漢都櫟陽,破章邯廢丘之後,關中平定,正式冊立劉盈為王太子,並把魏王豹的寵姬薄姬納為王妃。

當初劉邦出兵“撫關外父老”時,河南王申陽、殷王司馬G856E的王號全被廢掉,惟獨魏王豹爵祿封土不變,可是魏王豹卻不領情,因為前些年一個相士給他的妾姬們看過相,相到一位薄姬,說這位美人“當生天子”。魏豹聽了,非常高興,薄姬生的兒子是天子,那麼我不就是天子他爹嗎?天子他爹自然也就是天子了。他本來就瞧不起劉邦,對漢宣佈絕交後,暗裡勾結項羽,只想趁機火中取粟,撈個天子噹噹。劉邦佔領滎陽後,開始征討彭城失敗後叛變的北方諸侯,防止他們策應項羽,首先討伐的就是魏王豹。魏王豹終被韓信的“聲東擊西”之計打敗,他自己被活捉,獻俘滎陽,他的珍寶姬妾,全歸劉邦。後來這位薄姬給劉邦生了兒子,就是漢文帝劉恆,應了“當生天子”的預言。

此時,楚漢之爭,已進入第三個年頭,滎陽對峙,也進入了白熱化階段。

智將韓信在北方戰場上的神出鬼沒,讓項羽疲於奔命;英布歸附,使楚漢力量的天平出現了新的傾斜;而彭越在後方的夾擊,又使楚軍首尾不能相顧。但這些都沒有動搖項羽攻打滎陽的決心。

在滎陽西北十五裡的敖山,北臨汴水,南連廣武,這座山在秦始皇時代是軍隊儲糧的倉庫,山底被鑿空成一個個洞窟,可儲存大量糧食,故名“敖倉”。陳勝、吳廣起義之後,敖倉早空,但它的儲糧設施,卻有著極大的軍事作用。這座糧倉運用起來,滎陽廣武的長期堅守就有了可靠的物資保障。當時韓信是在劉邦彭城兵敗的訊息剛一傳出,就立即派兵佔據這個扼制敗勢的關鍵之地的。此時楚軍攻不下滎陽,就分段截斷了漢軍從敖倉向滎陽補給的交通線,同時加強對滎陽的攻擊,使漢軍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張良主張放棄滎陽,退守關中。

這一次撤離滎陽,劉邦的謀士陳平用了“李代桃僵”之計,讓酷似劉邦的紀信假扮漢王,出城投降,吸引楚軍的注意力,讓劉邦撤出包圍圈。

那次突圍非常富有戲劇性,陳平讓兩千多婦女換上漢兵的軍裝,半夜魚貫出城,楚軍發現後,忙列隊進擊,此時,一輛王車在侍衛和宮女的簇擁下,緩緩駛出城門,城頭上漢軍高喊:“食盡,漢王降!”楚國將士非常興奮,他們一個勁地往東門那兒湧,要看看漢王銜璧求降的樣子。由於紀信的長相與劉邦相似,又穿著漢王的服制,沒有產生懷疑,立刻對假劉邦一行進行搜身和軟禁,等侯項羽前來受降。趁這個冷子,劉邦和張良、陳平等人,帶數十騎從,從滎陽西門化裝出逃。

項羽趕來,在滎陽城外準備受降,而此時,化裝成下級軍官的劉邦、張良、陳平等人,在幾十騎貼身侍衛的護衛下,從西門遁出,項羽當然認識劉邦,見到紀信,知道自己受了捉弄,氣得暴跳如雷,下令在滎陽城外燒死紀信。

被羈押在彭城楚軍行營裡的呂雉,十分焦慮,這些日子,楚軍中又洋溢起了一種歡樂的氣氛,她知道,這回肯定又是漢王吃了敗仗。後來她才知道,滎陽城破了,但劉邦已逃得不知去向。不久,成皋也被項羽攻下,漢軍又一次在正面戰場上吃了楚軍的大虧。

呂雉的心每一天都揪得很緊。

終於有一天,她和太公夫婦、劉肥一起被從彭城軍營帶到了廣武前線。

廣武在滎陽和成皋之間,因為是個高嶺地,通稱作廣武山。

楚營在廣武東麓,稱為楚寨,而在對面——廣武西麓,就是漢軍的營寨,號稱漢城。楚寨漢城之間隔著一條南北走向、深達六十多丈的深澗,名鴻溝,中間相去不過數百步。

呂雉和太公被帶到陣前時,被眼前的景象嚇呆了。楚寨前的高臺上,放置著一塊大案板,兵士們把太公剝去衣裳,赤裸著捆綁在案板上,案板旁放置一架大鼎,薪火已經架了起來。太公在案板上面無人色,庶母昏死不省人事,審食其的褲襠也早就尿溼了。

項羽派人朝對面的漢城大聲喊話:

“漢王聽著:快快下來決一死戰,否則,就把你的父親給烹殺了!把你的妻子殺死!”

沒想到劉邦在對面城牆上大聲回應:

“我和項羽當年同時受命於楚懷王,約為兄弟,我的父親不也就是你項羽的父親嗎?如果你一定要把咱倆的父親烹了,希望能分一杯肉湯給我!至於我的妻子嗎?你要殺就殺,悉聽尊便!”

這一下項羽傻了半天,簡直氣壞了,下令當著漢軍之面立刻烹殺太公。

太公也在案板上大罵“劉季逆子”!

項伯急忙拉住項羽,說:“天下事尚未可知,而且爭奪天下的人不會只顧及親人家室,殺了他對我們也沒有多少好處,反而會招來壞名聲”。

項羽只得命人把昏死的太公抬下案板。

那個時候,呂雉的一顆心全碎了,她聽到了自己心臟破碎的聲音。

十、痛並憂心著的歲月

呂雉回到漢營,已是漢王四年(前0)八月,她在楚寨已度過了差不多三年的歲月。

項羽釋放太公夫婦和呂雉的直接原因,是楚漢戰爭的形勢發生了變化。雖然他在前線戰場上還暫時佔著上風,但彭越在後方攻取梁地,截斷了楚軍的糧道,齊國的田橫率兵相助,彭越的力量一下子壯大了不少。韓信在正面戰場上連連奏捷,佔領齊地之後擊破了楚將龍且的二十萬大軍,使項楚有生力量受到了重創,況且楚軍的軍糧供應問題越來越突出,軍心為之渙散,很難再堅持下去了。

於是項羽在拒絕了劉邦派出的第一個議和的特使陸賈之後,終於接受了第二個特使——山陽說客侯成開出的議和條件,正式簽署了楚漢罷戰的“鴻溝和約”。按照這個和約的規定,以南北走向的鴻溝為界,中分天下,西為漢,東為楚。項羽下令放還呂雉、太公、劉肥等劉邦的家屬,並令鍾離昧退出堅守的滎陽,歸還劉邦,自己帶領楚軍東歸彭城去了。

呂雉離開楚寨時,楚寨這邊的將士們歡呼雀躍。到了漢城,漢城那邊的將士也山呼萬歲,打了這麼多年仗,雙方太需要和平了,哪怕這個和平是短暫的。

呂雉見了劉邦,百感交集。她相信楚漢議和的條約,是劉邦為了營救她和家人才向項羽開出的。

三年不見,劉邦憔悴蒼老了許多,這些年,他身受十二次重傷,那一次與項羽隔澗罵戰,被箭射中前胸,而他卻佯稱對方射中了他的腳趾頭,帶傷巡視各營,安定軍心,以至於傷情加重,幾乎要了性命。現在,她回到了他身邊,結束了三年多以來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人質生活,她以後的日子,是全心全意地照料這個男人,一步也不離開。

但很快,呂雉又陷入了更深的痛苦之中,她發現劉邦果然有了新的女人,而且不止一個,他身邊簡直就是一個美人陣。除了魏王府中的那幾個女人——薄夫人、趙子兒、管夫人、唐山夫人之外,還有一個戚夫人,——就是定陶的那位戚氏女——是最得劉邦寵愛的。這位戚夫人當時不過十**歲,正是如花似玉的年齡,她不但長得漂亮,而且還是一個擅長歌舞的尤物,她的“翹袖折腰”的楚舞跳起來真是迷人啊,一雙彩袖能像蝴蝶一樣翩翩飛旋,她輕盈的身子隨著音樂翩轉,宛若飛仙。她還擅長鼓瑟,精通音律,她鼓瑟的時候,劉邦經常隨聲唱和。那一副陶醉的樣子,讓呂雉看了心像針扎一樣難受。

第一次劉邦引戚氏、薄氏等拜見呂雉時,這小女子眉毛揚得高高的,只是淡淡地施了一個禮,當著她的面,把兩條粉臂搭在劉邦的肩膀上撒起嬌來。在一旁的薄夫人、趙子兒、管夫人、唐山夫人等都愣愣地看著呂雉。

呂雉卻始終微笑著,臉上不見一絲慍怒的表情。

戚氏旁若無人,抓了一顆楊梅噙在口裡,去喂劉邦。劉邦也覺得有些過份了,推開戚氏說:“成什麼體統!”

呂雉依然微笑著,欣賞般地看著戚氏。

呂雉知道,這個時候,她的血已倒灌進心臟。

回到臥房,她拿起銅鏡,鏡子裡是一張憔悴的面容,皮膚松馳,雙目失神,眼袋早早垂了下來,連頭髮也是乾枯的,她嚇了一跳:“鏡子裡的人是誰?我怎麼變成了這樣一副模樣?”

她丟開銅鏡,淚水決堤一樣湧了出來。

這時戚夫人也已經生了一個兒子,已經滿週歲了,長得聰明伶俐,劉邦十分喜歡,經常把他抱在懷裡,劉邦給起了個名字叫如意,常對人誇說這如意倒十分像他。呂雉更是難耐心中的那一股無名之火。她彷彿有一種預感,她和這戚氏之間,肯定會有一場你死我活的打拼。

她只想一件事,就是趕快見到自己的兩個孩子。

當一雙兒女向她哭訴在逃亡中他們被爹爹幾次從車上扔下來時,她卻神色嚴厲地叮囑兩個孩子說:“以後無論什麼時候,再也不要對任何人說這件事,聽到沒有?”兩個孩子茫然地點頭,而她知道,自己的心上又被狠狠扎了一刀。

劉邦在做著東歸關中的準備,正在這時,張良和陳平向他提出:“現在我們已經擁有了多半壁江山,天下的一大部分歸我們了,諸侯也都歸附到了我們這一邊,而楚軍兵疲糧盡,這正是老天滅亡他們的最佳時機,我們應該乘這個機會追擊他們,否則就成了所謂的‘養虎為患’了”。

劉邦說:“可是我們已經簽訂了合約了呀?”

張良說:“幹大事業的人不拘小節,管他什麼約定不約定,只要滅了項羽,誰還在乎您什麼毀約不毀約。”

經過這兩個人一點撥,劉邦一下子就開了竅,馬上命令全軍越過鴻溝,對退兵自棄滎陽險阻的項羽發起突襲。

遭到出奇不意追殺的項羽大為震怒,在陳城西北的固陵部署迎擊劉邦。

劉邦又採用張良的建議,以兌現共分天下的承諾為條件,讓韓信、彭越火速增援固陵前線。幾路大軍以排山倒海之勢壓來,彭越火速切斷了項羽東撤彭城的退路,而向南撤退的退路也被英布、劉賈聯軍切斷,項羽軍團只得退到垓下。垓下,在今天安徽省靈壁南,淮水北岸,這個地方是河網地帶,流經這裡的河流形成了密佈的溝渠、巖壁,利於構築防禦工事。

但是由於彭城後方的通道已被切斷,軍糧幾乎斷絕,劉邦、韓信、彭越、英布的三十萬大軍鐵桶一樣圍住垓下,外圍的楚軍迅速潰敗。由韓信指揮的劉漢軍隊靠智略圍攻,幾次打退了項羽的突圍。入夜,飢腸碌碌身心俱疲的楚軍官兵在沉沉睡夢中被此起彼伏的歌聲所驚醒,仔細一聽,原來是他們熟悉的楚地的歌謠。楚軍引發了懷鄉情結,內無糧草,外無援兵的楚軍被悽楚的鄉音所感染,鬥志迅速瓦解。項羽也大驚失色,以為漢軍已佔領了楚國的土地,沮喪不已。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四面楚歌”。

這之後的結局是,困獸猶鬥的項羽演出了悲壯的“別姬”之後,帶八百騎殺開一條血路,渡淮水來到陰陵,也就是現在的安徽定遠,迷失道路,八百騎從被劉邦一路追殺,只剩下一百多人,又陷入沼澤。走投無路的項羽自殺後屍身慘遭五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長達四年的楚漢戰爭,至此宣告結束。

這一年是漢高帝五年十二月,公元前0年1月。

兩個月後,劉邦在汜水北岸的定陶大營內,由楚王韓信(他不久前剛由齊王改立為楚王)、韓王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衡山王吳芮、趙王張敖、燕王臧荼這七個諸侯王以及太尉、長安侯盧綰等三百個漢國將吏共同推舉,接受了大漢皇帝的尊號,正式登基作了皇帝。

王后呂雉改稱皇后,王太子劉盈改稱皇太子,冊封女兒為魯元公主,又追尊已經去世的母親劉媼為昭靈夫人。請注意,這個時候劉邦的父親太公還沒有得到任何封號。這其中的原因,我們以後再討論。

不久,劉邦正式遷都雒陽,雒陽就是今天洛陽的故城。

呂雉真是百感交集。

這多年的戰亂,命如懸絲,人似漂萍,呂雉幾乎對父親當年“相人之術”產生了懷疑。但畢竟是苦盡甘來,今天自己做了皇后,兒子做了太子,女兒也冊封為公主,這一切都恍然如在夢中,看來還是老爹眼裡有水。

劉邦當然也冊立了後宮,不過呂雉這回倒是沒有表現出什麼,丈夫既然貴為天子,富有四海,身邊多幾個女人,也是理所當然之事,而且畢竟皇后是自己,而且自己的親生兒子畢竟被立了太子,她也該知足了。

但她還是憂心忡忡,讓她憂心的,首先是那個姓戚的女人。

戚姬的美,戚姬的媚,並不足畏,但呂雉從戚姬的嫵媚中,看到了一種致命的殺氣和毒素。這種殺氣和毒素別人是看不到的,只有她一個人能在戚姬的舉手投足中發現它們。那種殺氣,是她那吐氣如蘭的婉轉歌喉中隱藏著的匕首的鋒芒,那種毒素是她嬌柔的身軀包裹著的鶴頂紅、孔雀膽。

呂雉憑直覺意識到,這個人不僅是她奪床的情敵,而且也將是她奪位的政敵。從當上皇后的第一天,呂雉的心就蒙上了一層厚重的陰影。

讓呂雉憂心的,還有劉邦所面對的那些棘手的事。

丈夫雖然做了皇帝,但他屁股底下的那張龍椅,卻不是那麼穩穩當當的。

首先,和他一起打天下的那一幫老臣,過去都是跟他平起平坐的老資格。在楚漢戰爭之前,劉邦曾雜用楚、秦的爵名,對戰功卓著的將領賜予爵位。劉邦立為漢王後,又襲用秦的爵制,開始封功臣為列侯。當時制度草創,難免出現一些混亂,如前後所用爵制不同、封賜食邑出現交叉等等。所封列侯,有的僅有爵號,而沒有食邑。直到還定三秦之後,賜曹參食邑於寧秦(今陝西華陰東),賜周勃食邑於懷德(今陝西華陰北),列侯才開始有自己的封邑。這些列侯多是隨同劉邦起事的將領,他們的封侯,完全是根據軍功,是作為獎勵軍功的措施。這一套也是沿襲秦制,秦代所實行的軍功爵制,就明確規定,勇於公戰並獲得戰功者,就可以獲得爵位。“斬一首者爵一級,欲為官者為五十石之官;斬二首者爵二級,欲為官者為百石之官。”(《韓非子。定法》)官爵大小與在戰場上斬獲的首級有關。按照這套制度,既使是宗室,沒有戰功也不能封爵。劉邦為了獎勵軍功,封了不少部屬的爵位,如平陽侯曹參、汝陰侯夏侯嬰、曲逆侯陳平、留侯張良、酇侯蕭何、絳侯周勃,舞陽侯樊噲等,都被封賜了爵位。直到高祖十二年,漢朝廷封侯爵者有四十三人。

而未列入爵位制度中的“王”,在政治生活中卻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漢代對王和列侯稱為“封”,而其他則稱為“賜”。劉姓諸王的庶子在王國內分封,也稱為“侯,”即“王子侯”。王的封邑稱為“王國,”侯的封邑稱為“侯國”。

建國之初,讓劉邦和呂后最頭疼的就是分封問題。仗打完了,打天下的人當然有權利享受流血犧牲換來的成果。尤其是韓信、彭越、英布這三個人,就連項羽也曾怕他們三分。雖說劉邦是他們共推為皇帝的,但心裡一直存著芥蒂。而且,劉邦之所以能贏得天下,重要的一點是因為他經常以“與人共分天下”的策略來取得了那些梟雄們的支援。而這個時候,自然是不能讓他們再心存“共分天下”這個妄念的。可不把天下分給他們,他們能甘心嗎?劉邦該出手時就出手,他把韓信徙封為楚王,目的就是把北方軍團的指揮大權收攏回自己手中,也讓他儘量離權力核心遠一些,英布和彭越的封地,一在淮南,一在魏國故地,也有些天高皇帝遠的意味,而且形成了東南地區互相制約的“三角”,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完全化解了“臥榻之側他人酣睡”的危險。

除了二十多個大軍團領袖和其他功臣之外,其餘尚未來得及分封,大家心裡都長著草,窩著火,喝醉了就在宮裡揮舞著刀劍亂砍,砸東西,罵天吵地,依仗著自己是與當今皇帝一起出生入死的哥們,全無法度可言,鬧得實在不成體統。

分封的爭論一直持續了兩三個月,矛盾不斷擴大,分封進行不下去了。

有一次,劉邦在宮裡的輦道上散步,看見遠處有很多將領在三人一夥兩人一幫地竊竊私語,就問身邊的張良說:“他們在那裡議論什麼呀?”張良笑說:“這些人在準備謀反呢。”

劉邦十分驚訝:“天下已經平定,他們為什麼還要謀反?”

張良說:“您奮起於民間,能得天下,全靠這些將領出力。現在您當了皇帝,蕭何、曹參這些您的老朋友都得到了封賞,您怨恨的人也多被處死。這些人既擔心得不到封賞,又害怕過去犯下的錯誤成為受到懲罰的理由,更害怕您將來會記仇殺了他們,所以就聚在一起商量謀反呀。”

張良以開玩笑的口氣說出的全是正經話,劉邦一聽,也覺得問題嚴重了。他問張良:“那該怎麼辦?”

張良問:“陛下平生最恨的,而大家又都知道的人是誰?”

劉邦說:“那還用問,就是雍齒那小子。他過去就跟我結過仇,後來又背叛了我,我一直想找個碴子殺了他。因為他立了一些戰功,才放了他一馬。”

張良說:“對頭!那麼陛下您趕快下詔,封賞雍齒。大家看到您連最痛恨的人都封了侯,心裡就會平靜下來。”

劉邦對張良言聽計從,很快下詔封雍齒為什方侯,食邑兩千五百戶。

這一下,大家見雍齒都被封了侯,也都安下心來。

分封工作接下來按部就班地進行。分封諸侯王時,曾有丹書誓辭,謂:“使河如帶,泰山若礪。國以永寧,爰及苗裔。”就是表明,即使黃河枯了,變成一條帶子那麼寬,即使泰山剝蝕得像一塊磨刀石那麼細小,這些功臣的封國也不會被收回。事實證明這個承諾是根本靠不住的。

這些都是呂后看到眼裡的,她同劉邦一樣為平息這場爭功風波殫精竭慮。從一開始,她就覺得這些功臣將領會成為最大的潛在威脅。

同時,立國之初,百廢待舉,大漢的財政問題嚴峻地擺在了新皇帝面前,由於連年戰亂,人口銳減70%,秦末時全國約有000餘萬人口,到劉邦立國時,原來的萬戶大邑不過剩下兩三千戶,大城市的人口剩下了十分之二三。人民流離失所,土地大片拋荒,國力微弱,瘡痍滿目,就連為皇帝駕車的清一毛色的四匹馬都挑不出來,劉邦的御車,只好讓四匹不同毛色的馬拉著,國家重臣也只好坐著牛車上班。

從秦漢以來,以車輛的動力不同,分為馬車、牛車、羊車、鹿車(手推車)等多種。馬車是高級官員和貴族的車乘,而牛車因為它笨重、遲緩,是用來作運輸載物之用的。牛車車廂寬大,所以又叫“大車”或“方廂車”。秦時貴族尚馬車,賤牛車,漢初此風猶存,所以《漢書·食貨志》就把西漢建國之初“將相或乘牛車”作為一種不正常的現象記錄在案。

總之那時乘牛車是很沒面子的事,並且出現了交通工具歧視的現象。比如西漢中期就規定商人不許坐馬車,只准乘牛車。相反,如果官吏乘牛車,也會受到懲辦。東漢章帝時,鉅鹿太守謝夷吾乘牛車上下班,讓人告發了,說他“儀序失中,有損國典”。乘牛車居然影響了“國格”,所以把他降職處分,讓他到下邳去當了縣令。風水輪流轉,到了東漢後期,貴族官僚不再把乘牛車當成丟臉的事了,從漢靈帝、獻帝以來,皇帝和高級官員都把牛車當做通常使用的交通工具。再往後到了魏晉時期,士人追求曠達不羈,反對繁禮縟儀,坐馬車呢,要有很多講究,要保持“乘車之容”,儀表要端莊,衣服要整飭,他們不願意受這個約束,所以轉向沒有太多禮儀限制的大眾交通工具——牛車。牛車舒服啊,車上裝上棚子,鋪席設幾,你坐也行,躺也行,非常隨意。士人一提倡,社會上紛紛仿效,乘牛車就由低賤變成了一種時尚。所以西晉時的御衣車、御書車、御藥車等實際上都是牛車。朝廷的主要交通工具,甚至接待外賓的儀仗、禮賓用車,也全用牛車了。東晉南朝時期,江南缺馬,牛車更是大行其道。上至皇帝權臣,下至平頭百姓,所乘多是牛車。到了梁代舉朝已無乘馬之人。誰騎馬甚至會受到處分。我們看看《晉書》、《南史》、《魏書》這些正史,那上面記下的達官顯貴乘牛車的佚事太多了。北魏皇室駕車用牛極多,以至於一次牛疫,御駕牛同日倒斃於路邊的達到數百頭。朝廷要賞賜重臣,那獎品也往往是一頭好牛或一輛好牛車。相當於獎他一輛凱迪拉克或賓士600。

不過西漢之初,乘牛車還是一件丟面子的事,國家重臣乘牛車,丟得是一個國家的面子。

還有,建國之初,各方面的社會矛盾很突出,社會秩序也不穩定,政局動盪,國力衰微,新生的政權面臨嚴峻的考驗。

想到這些,呂雉——這時我們應該稱她呂后了——怎能不憂心呢?

十一、住進長樂宮,卻找不到“長樂”的感覺

呂后擔心的事還是很快發生了。

在劉邦聽從了齊國布衣婁敬的建議,把國都從洛陽搬遷到咸陽後不久,就發生了燕王臧荼的叛亂。這時大漢定國,還只有半年多的時間。

婁敬遊說劉邦遷都,其理由是:周代之所以在洛陽建都,是取其位居天下的中心,為的是方便諸侯朝貢。周取天下,是以德致人,所以不必依憑天險來防備諸侯。周衰落的時候,洛陽無險可峙的劣勢立刻就顯示出來了,很快就被諸侯所挾制。漢取天下,是以力服人,甭說別的,僅是楚漢這一場戰爭,大戰七十,小戰四十,天下人民為之肝腦塗地,父子暴屍骨於原野中者不可勝數,哭泣之聲不絕。人民的傷痛還沒有完全治癒,您要模仿周王朝的成康盛世而定都洛陽,是不可以的。而秦國的關中地帶,有峻山險河為之屏障,四方關塞穩若磐石。土地肥沃,有“天府之國”之稱,一時有緊急情況,百萬雄兵立時可集。如果在那裡建都,關隘以東發生叛亂就不必恐惶了。這就好比跟人打架,你不卡住對手的咽喉,按住對手的腹背,就不能把他制服。如果在秦的故地建都,掌握關中,就等於是扼住了天下的咽喉,按住了天下的背腹,您的位子才會坐得穩啊。

劉邦覺得有道理,又徵求了張良的看法。張良跟婁敬想到一起去了,他說:“洛陽雖然也有地利,但它中心腹地不過百里,而且生產力薄弱,四面都是大平原,一馬平川,無險可憑,的確不是用武之地。相比之下,關中左有淆谷、函谷二關,右有隴中、蜀中,從軍事角度或政治角度上看,都比洛陽優越得多,足以居高臨下,東制諸侯”。(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