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大宋帝國風雲錄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十四章 這是我的地盤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十四章 這是我的地盤

原野遲疑了片刻,低聲說道:“總帥,時間……這個時間恐怕來不及了。”

從太原到府州最近的路程也有五百多裡,往返一趟需要時間,但戰場形勢太緊張了,尤其殺虎口戰場,如果短期內大宋援兵未能趕到,整個戰局將對義軍非常不利。

李虎轉頭望向吳思銘。既然折家在大戰爆發之前就把吳思銘派到了大同,那麼折家顯然對雲中路的形勢有比較準確的判斷,折家預計金軍肯定要進攻,所以才膽敢做出要挾之意。由此推斷,折家應該考慮到雙方建立聯系並達成妥協的時間和援兵北上的時間不能發生衝突,如果李虎戰敗,大同丟了,談判就算成功了又有什麼意義?

吳思銘看到李虎不假思索的答應了,心裡喜翻了天。這個李虎果然是北方梟雄,拿得起放得下,看他那個樣子根本不在乎這點利益損失,這個胸襟和膽識足以證明李虎是個人物,將來的成就非同凡響。怪不得大哥宋江和哥哥吳用到了西北後,聽說李虎從遼西殺到了代北,並且佔據了山後,隨即把梁山再度崛起的希望寄託於李虎身上。現在看來,這步棋走對了。

吳思銘正在高興的時候,發現李虎望向自己,急忙說道:“折家世居府州,誰出任府州知州,誰在折家說話算數。現任府州知州是折可求,我到大同來拜見虎王,就是奉了他的命令。臨行前,折可求對我說,如果虎王願意和折家就未來的西北局勢坐下來好好談談,那就把這份書信遞給虎王。”吳思銘從懷內掏出一份書信,雙手高舉,恭恭敬敬地遞到李虎面前。

李虎接過書信,沒有拆開,而是遞給了原野。原野馬上撕開蠟封,拿出書信細看。

“折可求怎麼找到你了?”李虎望著吳思銘,疑惑地問道,“他怎麼知道我們之間曾有來往?”

“虎王知道楊志這個人嗎?”吳思銘問道。李虎點了點頭,青面獸楊志,《水滸傳》裡鼎鼎大名的人物,當然知道了。

“我們在海州投降後,有三個人因為家世的關係,離開梁山軍到地方為官了。一個是楊志,他是西北麟州楊家的後代,現在在种師道手下為將。一個是呼延灼,他是西北太原人,是呼延贊的後代,現在在太原做都監。還有一個是關勝,他到濟南做巡檢去了。”吳思銘說道,“我聽折可求說,楊志隨种師道到了河北參加北伐,出任選鋒軍副統領。我們之間的事,就是楊志告訴折可求的。”

李虎微微頷首。大宋招撫了宋江,但又怕他再叛,當然要分裂他的內部。在現今這個亂世,有時候舉旗造反再受撫,也是做官的一個最好途徑。楊志走世蔭承襲這條路不順利,走造反受撫這條路倒是一帆風順,看樣子他混得很不錯啊。

“宋大哥帶著我們二次舉旗造反,本意想渡江與方臘會合,誰知方臘沒有支撐多久就全軍覆沒了。再次投降後,宋廷把我們全部趕到了西北,而折家負責看押之責。折可求擔心我們又造反,至今沒有給我們武器,也沒有給我們軍餉,僅僅讓我們吃飽穿暖而已。”吳思銘很氣憤,但也很無奈,“折可存找到宋大哥之後,宋大哥提了個條件,如果這件事辦成了,要給我們武器,給我們軍餉……”

“你以為他會給?”李虎笑著問道,“這次北上支援大同,折可求完全可以給你們梁山軍一個機會,但他沒有,可見他根本不信任你們,也不願意相信你們。”

吳思銘嘆了口氣,“現在梁山人很苦,幾個月來,我們一直在做苦力,靠做苦力勉強餬口。本來我們連家眷在一起也不過六千人左右,但官府藉著這個機會,把梁山泊一帶和我們沾親帶故的人,甚至連朋友、鄰居都一起趕了出來。現在我們有一萬兩千多人,能打仗的壯丁只有三千多,折家認為我們是個大包袱,一直想把我們逼走。”吳思銘望著李虎,眼睛裡露出哀求之色,他想說什麼,但開不了口,“林大哥的病其實不嚴重,但我們沒錢給他抓藥,他強撐著和我們一起做苦力,一個冬天下來,他就不行了。”

李虎知道吳思銘的意思,他摸著下巴上的鬍子,仔細考慮是否收留的問題。

以梁山現在的狀況來說,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他們只有任人宰割的份,估計要不了多久他們就要被折家生吞活剝了。

其實折家也有難處,一萬多人的吃喝是個問題,一萬多人的安置更是個問題,尤其讓他們頭痛的是,宋江和他們的一幫兄弟都不是普通人。大宋自早期四川王小波、李順造反到現在一百多年了,宋江是第二個舉旗造反的大反賊,而且他還是在京畿附近,在天子腳下造反,並且轉戰四方,一度擋者披靡,這太厲害了,這主兒就應該殺了,你不殺他,他遲早還是要造反。

“我們是中原人,到大西北來其實等同於流放。朝廷之所以不殺我們,把我們流放到西北,一則是為了安撫人心,二則是因為汴京有人要殺我們。”吳思銘眼裡的哀求之色更濃了,“折家這是在逼我們造反,然後把我們一鍋端了。”

“誰要殺你們?”李虎問道。

“蔡京、梁師成、高俅……”吳思銘說了幾個名字,“我們造反是替天行道,是誅殺奸佞,我們在檄文裡寫得很清楚,而且這些年我們也殺了他們不少親朋故吏,彼此仇怨甚深。宋大哥之所以要二次造反,就是知道這些人肯定不會放過我們。”

李虎聽到蔡京的名字,臉色驟然變冷,狗娘養的東西,你給老子多活幾年,只待老子在代北站住腳了,老子勢必要殺了你,宰了你全家。

“到雲中來,到我這裡來。”李虎斷然說道,“我現在是大宋的漢王,是大宋的藩鎮,雲中路就是我的地盤。”

吳思銘一直在祈盼著這句話,當他真的聽到這句話之後,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淚水突然滾了下來。

吳思銘跪倒在地,用力磕了三個頭,哽咽失聲,“謝漢王。”

“你起來。”李虎敲了敲案几,示意吳思銘不要太激動,“其實我們是一家人,我和林沖、盧俊義、武松都有很深的淵源。上次我派人到淮南找你們,就是因為他們,可惜沒能把你們救出來,為此一直很愧疚。這次好不容易又相遇了,我不會再錯過機會,我一定把你們救出來。”停了一下,李虎又說道,“不過,現在我投奔大宋了,而梁山名義上又隸屬於大宋的西北軍,我想把你們拉到雲中不是一句話的事,其中肯定要費些周折,我要和折家好好商量。”

吳思銘自然知道這其中的麻煩。李虎突然提出來要梁山人,折家雖然不知道李虎的用意是什麼,但勢必會趁機要價,李虎又要損失錢財了。

“折可求怎麼說?”李虎指著原野手上的書信問道。

“折可求說,二十日,他到寧武關恭候大同特使。”原野說道,“折家早有準備,這次談判恐怕對我們不利。”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不會的。”李虎笑道,“折家如果貪得無厭,早就被人連根拔了,折家之所以能在西北有四百多年的歷史,正是因為他們知道變通,知道進退,知道輕重。一個以武存世的家族從唐到宋,歷經數個朝代而不倒,這其中的生存之術大不簡單,很值得我們借鑑。”

原野笑笑,不以為然。四百年的將門世家的確罕見,但這只能在中國出現。在宋之前,藩鎮肆虐,將門顯赫。到了宋,以文制武,將才稀缺,只能靠將門世蔭承襲來支撐大宋武力。如果換一個方向,折家不是背靠中原,而是背靠北方,他無論在大遼還是西夏,他都沒有今天的榮耀和地位。

折家為什麼在西北局勢出現重大變化後馬上要結盟李虎?原因就在如此,他必須確保西北將門世家的利益,只要北方有強虜,折家就能世世代代傳承下去。

李虎是個漢虜,也是個武人,而且還是個藩鎮,李虎在西北的發展將直接關係到西北將門世家的利益。大家同在西北,反目為仇自相殘殺只能好了別人,不如做兄弟,齊心協力經略西北,有財大家發。

“折可求的條件是什麼?”李虎又問道。

原野把信遞給了李虎。吳思銘在當面,有些事情不能說。

李虎仔細看了一下。折可求在書信裡說了很多,但主要集中在西北策略上。

大宋的西北策略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對西夏的防禦,一個是對遼國的防禦。在大宋沒有收復燕雲之前,大宋是消極防禦,雖然很多西北統帥提出了極具進攻性的彈性防禦,但它還是防禦,而且大多時候大宋還是採取消極防禦,一味固守堡寨而不願進行野戰,即使大宋在奪取了天都山和橫山,確立了對西夏的戰略優勢後,大宋還是以消極防禦為主。

童貫主掌西北軍事二十年,他一貫採取的是積極防禦,雖然他因此取得了很多戰績,但敗績同樣突出。由此,樞密院、童貫和西北軍將帥們在西北策略上產生了激烈的衝突,矛盾不可調和。當童貫戰績突出的時候,他曾主掌樞密院,但皇帝為了緩解矛盾,還是讓鄭居中主掌樞密院,以便在樞密院、西北軍統帥(童貫)和西北軍將領之間求得平衡。

如今,山後迴歸大宋,又增添了李虎這個強悍的藩鎮,那麼西北策略肯定要改變。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