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大宋帝國風雲錄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三章 靖康元年的寒春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十三章 靖康元年的寒春

十二月中,汴京。

金軍南下入侵,攻擊燕雲的訊息傳到汴京,汴京一片驚慌,君臣手足無措。

皇帝下旨,召种師道、姚古率西北軍火速戍衛京畿,命京東、淮西等地火速募兵以充禁軍,同時急召山東平叛軍隊回援京師。

但僅僅過了數天,河北急報,郭藥師投降,燕京丟失,山前七州盡數淪陷。與此同時,河東急報,金軍猛攻代北,奉聖州丟失,大同陷入包圍,危在旦夕。

皇帝大驚失色,急忙命令河北四路帥司暫時放棄平叛,竭盡全力戍守河北,同時命令內侍梁方平率軍趕赴黎陽駐守。黎陽是河北連線京畿的一個重要通道,如果金軍從這裡越過黃河渡口,那麼距離汴京只有兩百餘里了,而且無險可守,換句話說,黎陽失守,京都也就旦夕不保了。

又過兩日,河北再報,金軍南下了,郭藥師率常勝軍為選鋒,越過白溝,直殺保州(今河北保定)。

皇帝駭然心驚,當即決定離開京師,暫避北虜鋒芒。

大臣們意見不一。吳敏、宇文虛中、李綱等人極力要求皇帝坐鎮京師,帶領軍民奮勇抗敵。白時中、張邦昌等人則建議皇帝到關中長安躲一躲。長安有西北軍,而且距離中原較遠,很安全,假如關中不安全,還可以退避川蜀。梁師成、李邦彥等人則勸皇帝到到江南去,江南遠離京師,有長江天險,萬無一失。

皇帝要跑路了,汴京的權貴們聽到風聲,當即攜家帶口,先行逃亡。其中蔡京的速度非常快,整個家族男女老少連帶僚屬僕役一千多人,裝了好幾船金銀珠寶絹帛古玩,沿著運河就南下了。蔡京一跑,可以想象,對汴京的震動有多大,於是短短時日內,京城中的官員至少跑掉了三四成。

皇帝畢竟是一國之君,他想跑路,難度很大,首先你跑路可以,得把權力留下來,朝廷不能沒有代理國事的人,其次,你是皇帝,你要逃跑,要南下,你總要個理由吧,否則大臣們不同意,堵在皇宮門口,大家以死勸諫,你怎麼跑?怎不能踩著屍體過去吧?尤其在這種國難當頭的時候,一國之君不顧國祚安危,不顧百姓生死,帶頭跑路,大部分有良知的官員還是堅決反對的,皇帝自己也心虛。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二十日,皇帝派出使者,向金國求和。

不好的訊息一個接一個傳來。

金軍殺進河北後,先攻保州、安肅軍(今河北徐水),不克,隨即舍城不攻,繼續南下,圍中山,依舊沒有攻克,於是繞道殺進真定府,攻克真定城,接著南下,攻克慶源府(今河北趙縣),破信德府(今河北邢臺),直殺邯鄲。

邯鄲距離黎陽不過四百餘裡,金軍的鐵蹄馬上就要逼近黃河了。

與此同時,河東傳訊,金軍從鎮川堡、青陂道和懷仁三個方向猛攻大同,大同陷入包圍,虎烈軍和河東軍奮勇阻擊,但虎烈軍主力還在賀蘭山,短期內無法回援,為此,鄆王急報汴京,請求汴京同意虎烈軍在大同失陷的情況下,撤進河東。

皇帝恐懼至極,愈發堅定了跑路的決心。

一般來說,皇帝離開京城,太子監國,這是常例,所以皇帝下旨,任命太子趙恆為開封牧,承擔監國之責。

皇帝接著下旨,罷浙江諸路花石綱、延福宮、西城租課及內外制造局,罷修蕃衍北宅,罷道官,罷大晟府和行幸局,並把西城及諸局所管緡錢,盡付國庫。

第二天,又下罪己詔,並號令中外直言極諫,郡邑率師勤王。

同日,皇帝拜保和殿大學士、尚書右丞宇文虛中為河北、河東路宣諭使,攜帶聖旨,即刻北上大同,設法說服李虎,統率虎烈軍從代北發動反攻,迫使金軍後撤。

皇帝知道這道聖旨如果公開,大臣們肯定反對,因為在汴京看來,李虎居心叵測,正好鄆王又到了大同,兩者結合,正好可以禍亂大宋,所以無論如何不能向李虎求援,但宇文虛中向他詳細分析了局勢,明確告訴皇帝,以大宋現有的兵力,無法抵禦金軍,因為大宋現在除了西北軍,沒有其它軍隊可以用來打仗,所以必須向虎烈府求援。至於鄆王,如果此刻能力挽狂瀾,擊敗金軍,戍衛國祚,那麼憑此功績,完全有可能繼承大統。

不知道宇文虛中哪句話說服了皇帝,總之皇帝考慮片刻後,竟然親自寫了一封聖旨,又給鄆王寫了一份密詔,然後叫宇文虛中趕赴大同。

十二月下,完顏宗弼(兀朮)攻佔湯陰,金軍距離黃河只剩下兩百裡了。

皇帝受不了了,死亡的威脅對他來說太恐怖了,他要帶著皇后嬪妃們離開京師。

吳敏、李綱等大臣拼死勸諫,皇帝去意已決,大有踩著大臣們的屍體逃出汴京的架勢。

君臣僵持不下,而金軍距離黃河越來越近。

終於,李邦彥、吳敏給皇帝出了個主意,內禪,把皇位傳給太子,而自己則做太上皇。太上皇是不是就沒有權力了?不是,只要在禪位之前,把太上皇和皇帝的權力分配好,太上皇依舊可以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而皇帝不過是個傀儡罷了。

皇帝心急如焚,恨不得肋生雙翅逃出汴京,當即採納了李邦彥的建議,並立即召集宰相白時中、副相張邦昌,還有趙野、蔡攸、梁師成等人草擬禪位詔書。

宰相白時中對此持有異議,但他看到皇帝心意已決,也不好說什麼。詔書草擬完畢後,皇帝知道自己終於可以逃離汴京,心情好多了。白時中找了一個機會,悄悄告訴皇帝,太上皇和皇帝的權力分配若想得以實現,太上皇必須擁有絕對的實力。現在陛下把國事盡數託付給太子,跑到江南做太上皇,如何控制汴京和汴京的皇帝?你不在了,山上無老虎猴子稱霸王,小皇帝乘機把中樞換掉,把老皇帝的親信都殺掉,你哪裡還有實力?

皇帝笑而不語。他早先就和蔡京商量好了,到江南另建朝廷,而且他把這件事都告訴自己的親信了,一部分親信比如梁師成、蔡攸留在汴京監控小皇帝,一部分親信諸如蔡京、高俅等人則追隨自己去江南。在他看來,小皇帝翻不了天,怎麼折騰也逃不出自己的手掌心,如果真要和自己作對,正好廢黜了,把鄆王趙楷叫回來做皇帝。

十二月二十三日,皇帝詔皇太子趙恆嗣位,自稱道君皇帝,為太上皇。

大宋靖康元年(公元116年),正月。

金軍勢如破竹,呼嘯而下。

初二日,選鋒軍郭藥師殺到浚州。

威武軍節度使梁方平率兩萬禁軍剛剛抵達黃河北岸,他以為金軍還在邯鄲,在營內飲酒作樂,不料金軍突然殺至,宋軍措手不及,倉皇逃離。

浚州失陷。同日,金軍大將迪古補取黎陽。金軍飲馬黃河,逼近白馬渡。

河北、河東路制置副使何灌聞訊,退保滑州。此刻白馬渡上,宋軍正在渡河,尚有幾千人沒有過橋。何灌看到對岸煙塵滾滾,以為金軍殺到,當即下令燒燬黃河浮橋,並率軍倉惶而逃,導致黃河南岸沒有一個守兵。

金軍趕到白馬渡,利用羊皮筏子和蒐集到的十多條河船,日夜渡河。其選鋒軍渡河之後,不待集結,尾隨大宋潰軍之後,向開封挺進。

宗望站在河邊,覺得匪夷所思。如果對岸有個一兩千人,金軍根本無法渡河。大宋的軍隊都在哪?

正月初三,浚州失守,金軍渡河的訊息傳到開封,老皇帝連夜逃出京城,經南京(今河南商丘)、符離、揚州、鎮江急速南下。

此刻,汴京城內,君臣驚慌失措,有堅決主戰的,有主張議和的,有主張逃跑的,白時中、蔡攸等人甚至建議皇帝逃亡江南,或者西奔關中。

小皇帝權衡再三,最終做出了一個正確的選擇,固守待援。

皇帝任命李綱為親征行營使,全面負責開封防務,並遣使督催諸路勤王兵儘快支援。

李綱受命後,積極組織軍民加緊備戰,完善城防設施,同時在開封城的四面,每面配備正規軍一萬兩千人,另以廂軍和保甲民兵協助。同時,李綱把四萬京城衛戍軍分做前後左中右五軍,每軍八千。前軍於東水門(通津門)外保護糧倉延豐倉,後軍於朝陽外開封城壕最淺狹的樊家崗一帶駐防,其餘三軍為預備。

正月初七,金軍殺到開封城外,在西北郊的牟駝崗紮營。

當天夜裡,金軍進攻西水門。李綱臨城指揮抗禦,殺死金兵一百多人,金軍退走。

初八日,宗望遣使和談,索要金五百萬兩、銀五千萬兩、絹綵各一百萬匹、牛馬各萬匹、割讓太原、中山、河間三鎮、尊金帝為伯父、以宰相、親王為人質等苛刻條款作為退兵條件。

初九日,金軍進攻酸棗門、封邱門、陳橋門、衛州門。李綱親自督戰,宋軍將士奮勇殺敵,自清晨一直戰鬥到傍晚,殺敵數千,再次擊退了金軍的強攻。

李綱在組織開封軍民奮勇抗擊金兵的時候,皇帝和一幫大臣們卻在加緊議和,雙方使臣往來非常頻繁。

這天,皇帝和中樞大臣們一口答應了金軍的條件,並派康王趙構和少宰張邦昌到金營作人質。

李綱聞訊,怒不可遏,私下扣住了割讓太原三鎮的詔書,試圖等各地勤王援兵趕到後,再設法予以補救。

正月十四日,种師道、姚平仲率五萬西北軍出虎牢,直殺開封。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