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大宋帝國風雲錄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十三章 深陷局中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十三章 深陷局中

當夜,李定川也接到了曹吉安的報訊,他預感到這一仗比自己想像得更加困難,他需要兵力,需要更多的兵力,但大夏今不如昔,已經不可能在各條戰線上部署充足的兵力了。就目前兵力部署來說,朔方戰場上的六萬兵力已經超過了河西戰場,與賀蘭山戰場的兵力也不過僅僅相差兩三萬而已。此刻不管是河西戰場還是賀蘭山戰場,事實上都難以抽調兵力增援喀羅川了。

河西戰場現在內有叛亂,外有草頭韃靼、黃頭回紇和宋軍的攻擊,兵力早已捉襟見肘。賀蘭山是京畿所在,在虎烈軍三路攻擊之下,不得不全線收縮,力保京都不失,根本沒有多餘兵力支援朔方。

李定川苦思良機,已經看清宋軍的攻擊意圖,他目前唯一的辦法就是在蓋朱城擋住宋軍的正面攻擊,阻止兩支宋軍會師,然後等到被困宋軍糧草斷絕不得不突圍的時候,就可以發動致命一擊了,但現在的問題是,被困宋軍兵力眾多,而且以身做餌,他們的目的就是要牽制夏軍主力,以配合宋軍從正面突破蓋朱城防線,而夏軍則兵力不足,吃不掉被困宋軍,這導致戰場陷入僵局,夏軍稍有不慎就是全盤皆輸之局。

“我必須把統安城下這支宋軍牢牢拖住,給拜羅泉和曹吉安足夠的攻擊時間。”李定川喃喃自語,心裡忐忑不安。

初四日凌晨,蓋朱城的蕭合達送來訊息,樸龍城失陷。

李定川急書興慶府,同時給河西仁多保國也寫了一封書信,詳細告之喀羅川戰況,請求增援。

其實他知道增援的要求很難得到滿足,此刻虎烈軍主力已經殺到賀蘭山下,京都告急,而河西更是首尾難以兼顧,無論是皇帝本人還是仁多保國,都無法給予喀羅川更多的支援,除非皇帝決定退守河西,帶著賀蘭山主力急速趕赴河西,這才有可能抽調兵力支援喀羅川,但是,李察哥的防守策略不是放棄賀蘭山,而是以賀蘭山為陷阱,消耗虎烈軍主力,把戰事拖延下去,迫使虎烈軍後撤。

李察哥的防禦策略沒有錯誤,但前提是,必須守住喀羅川,這導致策略要求和兵力不足的矛盾非常突出,為此,李察哥希望皇帝和朝廷抱著與京師共存亡的決心死守賀蘭山,這種決心和由此激發的士氣足以抵上十萬大軍,這樣李察哥才能趕赴西線戰場親自指揮作戰,關鍵時刻才能從賀蘭山抽調部分兵力支援喀羅川。然而,皇帝和朝廷要退守河西,一旦退守河西,影響的不僅僅是士氣,主力也要隨之撤退,這極有可能丟掉賀蘭山。

京都失陷,對大夏軍民的打擊可謂致命。另外,京都失陷,朔方的側後翼也就暴露在虎烈軍的攻擊之下,喀羅川的防守優勢蕩然無存,朔方還能堅持多久?朔方丟了,賀蘭山也丟了,党項人死守一塊河西,在西域諸蕃和虎烈軍的東西夾擊下,又能支撐多久?

一個多月來,隨著虎烈軍的全面攻擊,興慶府內部各種各樣的矛盾驟然激發,權力鬥爭已經白熱化,而防禦策略在這個關鍵時刻竟然還在搖擺不定,皇帝和大部分文武百官還在準備退守河西,這導致賀蘭山一線的軍隊士氣不振。

初三日,賀蘭山北部要隘克夷門失陷。仁多東光率軍反撲。虎烈第六軍在譚弘毅的指揮下,奮勇作戰,牢牢守住了克夷門。仁多東光所部損失近半,本人身負重傷,不治而亡。

這一突變讓賀蘭山形勢危在旦夕,皇帝李乾順和大部分文武百官一樣,認為正是李察哥的錯誤導致大夏國祚陷入空前危機。

初四日,李乾順下旨,罷免了李察哥的官職,但此刻正是用人之際,李乾順沒有把李察哥趕回家,而是讓其率軍奪回克夷門。

同日,李乾順下旨,罷免仁多保國,命令李仁忠、高守忠率一萬馬軍日夜兼程趕赴河西,迅速穩定河西局面,為皇帝和朝廷退守河西做好準備。

同日,李乾順下旨,命令李安惠、謀寧平衍領三萬大軍,急速趕赴喀羅川,確保朔方安全。

至此,大夏皇帝李乾順和以宰相梁乞申為首的宰執大臣確立了防禦策略,那就是先行退守河西,確保大夏國祚,在此基礎上,穩定河西,死守喀羅川,並在賀蘭山一線牽制住虎烈軍主力,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棄守賀蘭山。

同日,李乾順下旨,太子留守京都,皇帝本人、宗室後宮和朝廷諸府、文武百官於五日後撤離賀蘭山。

初四日,楊惟忠、侯機率軍攻打統安城。

李定川大喜,他正愁沒辦法拖住宋軍,沒想到宋軍卻主動攻擊,由此判斷宋軍主帥是個平庸之輩。當然了,宋軍主帥在一部軍隊被圍牛角山的情況下,不是急速救援,而是猛攻統安城,可以說是圍魏救趙之策,也不能說有什麼錯誤,但問題是,這支軍隊和震武城的聯絡已經被切斷,糧草武器沒有補充,為了搶在糧草耗盡之前會合正面攻擊宋軍,理所當然要急速南下突圍,而此刻不顧一切打統安,不過是耽誤突圍時間而已。

李定川於是急告牛角山的拜羅泉、曹吉安,不惜一切代價,圍殲宋軍。

折可存指揮虎烈第十六軍、十七軍兩萬人馬固守待援,雙方激烈廝殺。

同日,楊可世指揮大軍攻打水波城。

同日,李虎率兩千虎衛渡過黃河,進駐樸龍城。

初五日,楊惟忠、侯機率軍後撤。

李定川更是高興,這足以說明宋軍的糧草不足了,那位平庸的主帥總算意識到自己白白浪費了一天時間。

李定川急告牛角山,叫曹吉安率軍阻截,務必阻止兩支宋軍會合。又書告蕭合達,考慮到正面攻擊的宋軍受阻於水波城,請他盡遣蓋朱戍軍,參予圍殺。

牛角山的夏軍連續攻擊一天一夜,疲憊不堪,這時聽說另外一支宋軍正急速殺來,不得不抽調人馬北上阻截。

拜羅泉隨即派人向蓋朱城的蕭合達求援,希望他參加這場艱苦的圍殲戰。

蕭合達先後接到李定川和拜羅泉的書信,不得不率軍出城參戰。好在牛角山距離蓋朱城只有三十五裡,可以隨時返回。

初五日下午,拜羅泉和蕭合達合兵一處,繼續攻擊。

折可存知道楊惟忠正在急速趕來,更是胸有成竹,從容指揮,把戰陣守得密不透風。他的目的已經全部達到,當前任務就是在保存實力的情況下,儘可能消耗敵軍。

這天下午,吳玠的選鋒軍和曹吉安的阻截夏軍相遇,雙方在一處狹窄的山嶺上血腥鏖戰,這場戰鬥一直持續到黃昏。

晚上,楊惟忠把張高兒的閻王軍調到了前方,連夜攻擊,他的命令是,竭盡全力殺敵,一點一點地向前推進。楊惟忠的目的就是憑藉兵力優勢消耗敵人,一方面迫使敵人不斷的增兵阻截,緩解折可存的防守重壓,一方面激起敵人的怒火,把更多的兵力投進戰場,當敵人越是想儘快消滅折可存的時候,他們距離失敗也就越近了。

初六日,羅蘭、劉子羽輪番攻擊,於當日下午攻陷水波城。

楊可世下令,大軍進城休息,做出疲憊之態,不要逼近蓋朱城。

當天晚上,李虎到達前線帥營。

楊可世攤開地圖,給李虎詳細解說喀羅川戰況。

正面攻擊的宋軍已經拿下樸龍、水波兩城,距離蓋朱城還有三十裡。六十五裡外的牛角山,夏軍主力正在圍攻折可存部。再往前,九十裡外的一處山嶺上,楊惟忠、侯概正在奮力攻殺,試圖突破西夏人的阻截會合折可存。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楊帥、雲帥派人送來密信,要求我們務必於初十日攻克蓋朱城。”楊可世拿過一封書信遞給李虎,“楊帥說,如果折使相的大軍在預定時間內到達戰場,那麼夏軍在我們裡應外合之下,根本守不住蓋朱城,所以他的建議是,我們接下來的攻擊目標不是蓋朱城,而是牛角山的夏軍。”

楊可世的大手沿著地圖上的喀羅川輕輕劃了一條線,然後在統安城和蓋朱城之間畫了一個小圓圈,“牛角山南北兩端都是我們的軍隊,只要我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拿下蓋朱城,那麼夏軍根本就來不及撤退。”

李虎微微點頭,“折使相的信使昨天夜裡就到了。他的速度很快,明天下午就可以趕到這裡。”

楊可世臉露喜色,“大帥,那我們初八日攻打蓋朱城。”

“折可存能支撐到初八嗎?”李虎擔心地問道。

“據楊帥說,夏軍兵力和他們不相上下,這也是夏軍騎虎難下,不得不傾盡全力攻打折可存的重要原因。”楊可世冷笑道,“党項人以為他們只要吃掉折可存這一仗就算打贏了,孰不知正好中了我們的圈套。現在他們一方面要阻截楊帥,一方面又要不惜代價圍殺折可存以取得這一仗的勝利。勝利的疑惑太大了,西夏人無法放棄這個誘惑,只有敗亡。”

“不要太自信,還是謹慎一點好。”李虎笑道,“派人設法找到楊帥,請他依計行事。”

初七日,河西戰場,姚平仲指揮熙河軍在鷹崖堡激戰五天,牢牢守住了陣地。這一天,仁多保國接到聖旨,得知李察哥被解職,黯然長嘆,把兵權交給了烏蘭辛隆。烏蘭辛隆當即停戰,等待援兵到來。

同日,李察哥在興慶府發動了兵變,誅殺梁乞申、薛元禮等十幾員外戚和漢人官員,力諫皇帝堅守賀蘭山。

李察哥兵諫成功,重掌兵權,急令仁多保國再掌河西軍事,急令李仁忠率軍馳援喀羅川。

=(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qidian.,章節更多,支援作者,支援正版閱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