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西夏風雲最新章節列表 > 第035章 瞞天過海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035章 瞞天過海

“大人,你快逃生吧。”李舜舉的隨從牽來一匹戰馬。

“我不能逃,我是朝廷命官。”李舜舉眼含淚水,扯下一片衣襟,悲憤地寫下:“臣死無所恨,願朝廷勿輕此賊。”將遺奏交給隨從,“你快走吧,若能逃出去,請將此奏章呈給皇上。”

李舜舉說完,提刀衝向夏軍。

徐禧、李稷持劍拼殺,身受重傷戰死。蕃部指揮使馬貴揮刀拼殺,殺死數十夏軍,用盡了全身的力氣,倒在血水中。曲珍見大勢已去,與李浦、呂整、王湛乘亂,順著一根繩子縋下去,光著腳,趁黑暗的雨夜逃走。

城頭上的高永能敗下城中,其孫高昌裔攙扶著他,“爺爺,快撤出城吧。”

“爺爺不能走,你快去找父親,你爺倆逃出去。”

高昌裔大哭:“爺爺,我不能丟下你,活就一起活,死就一起死。”

“你快走,你還年輕,再不走就出不去城啦。”高永能一把推開高昌裔,對著潑灑大雨的夜空長嘆一聲,大呼:“我從年輕的時候就在西羌征戰,未嘗受挫,年已七十,受國大恩,恨無以為報,永樂城就是我的葬身之地啊!”說完,換上士兵的衣服,衝向夏軍,奮勇拼殺,直至戰死。

夏軍佔領永樂城。葉悖麻遣咩訛埋領軍進攻米脂,宋軍不敢出城應戰,緊閉城門,在城上防守。夏軍遂將城包圍,卻不攻城,每日舉刀揮槍,搖旗吶喊,耀武揚威。夏軍耀兵三日,趾高氣揚地撤軍。

永樂城血戰,宋軍將校戰死數百人,軍兵和役夫死二十餘萬。

有一女子孟氏,延安人,隨父駐守永樂城。得知宋軍戰敗,父親戰沒。孟氏女哭號著奔進城裡,尋找父親。在屍體堆裡找到父親的遺體,大哭五天,悲傷過度而死。夏人見孟氏女至孝,憐憫她,將她與其父安葬。

高永能的兒子高世亮和孫子高昌裔戰後來到永樂城,在屍體堆中找到他,將他背出來。

宋朝自熙寧用兵以來,攻取葭蘆、吳保、義合、米脂、浮圖、塞門六堡,而靈州、永樂之戰,軍兵、蕃兵死者計六十萬人,錢、糧、銀、絹不可勝計。

永樂之敗,朝野震動。宋神宗涕泣悲憤,為之不食。贈徐禧金紫光祿大夫、禮部尚書、諡號忠愍。授予其家屬二十人位官。贈李稷工部侍郎,授予其家屬十二人為官。贈高永能房州觀察使,朝廷錄用高世亮為忠州刺史,諸孫皆授侍禁殿直。

當宋神宗看到李舜舉的遺奏:“臣死無所恨,願朝廷勿輕此賊。”再次傷感落淚,贈李舜舉昭信軍節度使,諡號忠敏。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對招至永樂城失敗的大臣,宋神宗下詔:沈括貶為均州團練副使;曲珍貶為皇城使。宋神宗又覺得曲珍沒有罪,貶官有些冤枉,況且他的子弟六人戰死永樂城,遂遣使慰問,讓他好好休養,以觀後效。

對於種諤的處理,宋神宗犯了難。當初種諤提出不能修

築永樂城,是自己太相信徐禧了,以致城毀人亡。但種諤觀望不救,確實有過,朝中大臣們紛紛要求嚴懲。宋神宗想讓種諤戴罪立功,壓下大臣們的奏議,命他到延州當知州,以防西夏。

種諤到延州後,壯志未酬,智謀無用,傷悲欲絕,急火攻心。不久,背瘡發作而離世,年五十七歲。

梁太後自永樂城大捷,又驚又喜,以手加額,心花怒放。與梁乙埋、仁多凌丁、嵬名濟商議,想乘勝收回往年被宋軍佔領的蘭州等地,卻擔心涇原宋軍。

統軍使仁多凌丁出班,此人兇悍狡黠,啟奏:“臣認為可用瞞天過海之計。昔年,隋國要出兵滅陳國。隋將賀若弼在長江北岸,頻繁地調動軍隊,搭設帳篷,遍插旗幟。陳國以為隋國要進攻,就做好防禦。後來見隋國大軍依然頻繁調動,沒有進攻,就放鬆了警惕並撤軍。隋軍突然進攻,打得陳國措手不及。我們可先向宋朝修好,隱蔽出兵之意,待宋朝不備,突然出兵攻取蘭州。”

梁太後看看梁乙埋:“國相意下如何?”

梁乙埋道:“臣認為此計可行。”

“好,就給大宋朝一個瞞天過海。”梁太後命仁多凌丁施計。

仁多凌丁寫好一封信,系在箭桿上,命一弓箭手射到鎮戎軍境內。延州新任知州劉昌祚得到部下送來的信,上報涇原經略司盧秉,盧秉將信燒燬,沒有上報朝廷。

梁太後久不見涇原路的迴音,後來聽說盧秉將信毀了,再命仁多凌丁想辦法。

仁多凌丁在宋軍戰俘中找到父子二人,將二人押到大帳中,對父親道:“本將軍有一封書信,是給你們延州知州劉昌祚的。現在將你放回去,把這封信交給劉昌祚。事成之後你回來,我將你爺倆都放了。”

“是。”俘虜立即答應。

仁多凌丁惡狠狠地警告:“我告訴你,若是你欺騙本將軍,我就將你兒子眼睛挖出來,把鼻子割掉,讓他生不如死。”

嚇得那位父親撲通跪倒,梆梆地磕頭:“請相公大人放心,小人一定送到一定送到,相公大人千萬不要傷害我的兒子。”

仁多凌丁瞪著圓眼道:“你起來吧,給你盤纏,快去快回。”

夏國西南昂星都統軍使仁多凌丁謹致書於涇原經略司:

夫中國者,禮樂之所存,恩信之所出,動止猷為,必適於正。若乃

聽誣受間,肆詐窮兵,侵人土疆,殘人黎庶,是乖中國之體,為外邦羞。

昨日朝廷暴興兵甲,大窮侵討,蓋天子與邊臣議,謂夏國方守先誓,宜

出不虞,五路進兵,一舉可定。故去年有靈州之役,今秋有永樂之戰,

然較其勝負,與前日之議為何如哉?

蓋朝廷於夏國,非不經營之,五路進討之策,諸邊肆撓之謀,皆嘗

用之矣。知

僥倖之無成,故終於樂天事小之道。況夏國提封一萬里,帶

甲數十萬,南有於闐作我歡鄰,北有大遼為我強援,若乘間伺便,角力

競鬥,雖十年豈得休哉!即念天民無辜,受此塗炭之苦,故國主見伐之

後,夙夜思念,謂自祖宗之世,事中國之禮無或虧,朝賀未敢怠,而邊

吏幸功,上聰致惑,祖宗之盟既阻,君臣之分不交,存亡之機,發不旋

踵,朝廷豈不恤哉!

蓋魯國之憂,不在顓臾;隋室之變,生於楊感。此皆明公得於胸中,

不待言而後喻。今天下倒懸之望,正在英才,經略何不進讜言,辟邪議,

使朝廷與夏國歡好如初,生民重見太平,豈獨夏國之幸,乃天下之幸也。

劉昌祚得到仁多凌丁的信,看完後立即上報朝廷。宋神宗下詔依先例,與鄜延路聯絡。並命陝西各路加強戒備,以防西夏趁勢進攻。

仁多凌丁為麻痺蘭州宋軍,派大隊騎兵來到蘭州城北境。

夏軍隔河向城裡喊話:“宋軍都聽清楚啦,我軍大勝鄜延路,攻陷永樂城。等到黃河結凍,我軍就來取蘭州。”

宋元豐六年、夏大安九年(公元1083年)一月,梁太後假意遵從涇原經略司的指示,派遣使者帶著上表到延州,請示進京獻貢。時任延州知州趙卨接見了夏使,卻不敢接受上表。

就在此時,吐蕃益麻部黨徵投奔西夏,黨徵是董氈的異母弟。梁太後以官爵誘降董氈父子,董氈拒不接受。黨徵貪圖官爵和金錢,尋找機會奔到西夏。梁太後十分高興,厚賞黨徵,熱情款待,將其族安排在懷德軍。也增強了她收復蘭州的信心,遂命仁多凌丁出兵。

西夏騎兵隔三差五就來喊話。黃河漸漸地結冰了。西夏騎兵踏過冰面,來到城下,依然高喊:“等到黃河結凍,我軍就來取蘭州。”只喊話卻不攻城。

一天,西夏騎兵又來了,突然向蘭州兩邊的寨堡進攻,將兩堡攻陷。兵圍蘭州。城中宋軍十分驚恐,副總管李浩閉城拒守。

鈐轄王文鬱對李浩獻計:“夏軍勢大,孤城難守。麾下認為,西夏大軍來到沒有攻城,是因為將士疲憊。等休整完畢,必然猛烈攻城。我軍當趁夏軍初來休整,招募勇士,在今夜偷襲營寨,必出師大捷。”

李浩想想道:“將軍之策甚好,就在半夜襲擊夏營。”

於是,二人以重金招募勇士七百人,由王文鬱帶領,在午夜縋下城去,揮刀殺向夏營。夏兵正在睡覺,無數人死在夢鄉。被驚醒的來不及穿盔掛甲,空著兩隻手奔逃。

“不許逃,頂住,頂住。”仁多凌丁見夏軍潰逃,無法組織迎戰,揮刀斬殺兩名夏軍,仍不能阻止潰逃,只得揮舞腰刀拼殺,殺開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