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西夏風雲最新章節列表 > 第043章 上表要糧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043章 上表要糧

一張碩大的羊皮地圖掛在牆上,李德明站在地圖前面,盯著左側的一個紅色小圓點。那個紅色的小圓點,如鯁在喉,讓他十分不舒服。

甘州。就是這個甘州,像根釘子釘在西方,五次進兵都沒有拔除。李德明看著地圖上甘州的標記,咬緊牙根,用力捶了一拳。

於是,李德明給涼州知州、守將蘇守信下了一道命令:本王命你嚴加防守各條道路,無論是甘州回鶻或六穀吐蕃等使者和商賈去往宋朝,還是宋朝去往回鶻等地的使團和商人,一律截殺,扼斷其來往。

蘇守信接到命令,嚴守絲綢之路和古浪峽,又派軍兵把守山間腰道,將所有的通道扼住,如同關閉了城門。

回鶻到中原的道路被阻斷了,無異於割斷了所有聯絡。宋朝十分震驚,猶如斷了一條腿,想讓回鶻和吐蕃牽制西夏,卻無從聯絡。而且,軍隊所需的戰馬也得不到了,宋軍戰鬥力明顯下降。回鶻人叫苦不迭,得不到宋朝的豐厚賞賜,也無法到中原通商,帶回生活所需物品,使他們的生活出現困境。而且,蘇守信擁有七千軍兵,戰馬五千,糧草輜重充足。他經常率領部下東征西討,打得吐蕃老老實實。

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八月,夜落紇實在沒辦法,硬著頭皮遣使到宋朝朝貢。使者一行不敢走大道,穿山越嶺,想偷偷過境。蘇守信得報,派遣軍兵攔截。吐蕃宗哥族感念宋朝恩化,得到資訊,發兵護送。夏軍敗回,稟報蘇守信。蘇守信大怒,率輕騎追趕。六穀部大首領廝鐸督會諸族之兵趕來,將夏軍包圍,大敗蘇守信。

是年九月,夏境出現災害,糧食歉收。李德明遣蕃將萬子太保攻河州宗哥諸族,將其戰敗,盡掠其貨財。出大夏河,至蒼耳山築柵戍兵,與懷羌地界蕃族日相劫殺。

搶掠不足以彌補災害,李德明無計可施。

張浦道:“可找宋朝要糧。”

李德明看著張浦:“大宋能給嗎?”

張浦道:“不管宋朝給不給,即以為臣,你不能不要。”

“對,軍師說的對。”李德明道:“本王已向宋朝稱臣,不能白稱。臣下有困難,就找皇上要。”

元日的汴京城,鞭炮聲聲,歡聲笑語,一片歡樂繁榮。春風徐徐吹動,柳絲飄飄,旌旗盪漾。陽光明媚,絢麗輝煌。人們喜氣洋洋,豔裝新履,長揖拜年。朝堂官衙張燈結綵,家家戶戶門扉上的桃木門神鮮豔奪目。

長春殿中,宰臣文武百官高舉笏板,向宋真宗恭賀:“元正令節,臣等恭祝陛下千萬歲壽。”

宋真宗面帶微笑答道:“履新之吉,與卿等同之。”

群臣三呼萬歲,再拜,舞蹈(注1)。拜賀儀式完畢,立班朝事。

進京拜賀的張崇貴出班啟奏:“臣啟陛下,西平王李德明有表上奏。”

內侍太監來到張崇貴跟前,雙手接過表章,慢慢地走到皇帝身側,恭恭敬敬地將表章輕放在御案上,慢慢展開。

臣,李德明伏啟皇帝陛下:西土本荒涼曠野,草木難生,稼禾蕭

疏。適遇百年之災,顆粒無收,民不聊生。臣,心念蕃漢民眾無以為

食,求粟百萬。感念吾皇陛下,隆恩似海,以救蒼生。臣,翹企慈雲,

為頌無量,專候聖示。

宋真宗御覽李德明的上表,龍顏不悅,默視表章良久,輕嘆一聲:“西夏受災,民不聊生,朕心悽然。”

曹瑋奏道:“陛下不必傷懷,李氏長期與我朝對敵,又斷絲綢之路,絕我軍戰馬。西夏受災,乃天之遣。此值良機,可出兵剿滅。”

“李氏雖時與朝廷為敵,仍為我朝臣子。現四海昇平,不可以兵。”宋真宗抬手輕拂,曹瑋兩眼瞪著笏板,只得退回班位。

宋真宗看看眾臣:“西夏受災,朕想救濟。但德明要百萬斛(注2)糧食,可謂獅子之口。與之,恐其更加囂張。不與,必結怨於朝廷。眾愛卿,此事如何是好?”

一時間,群臣議論紛紛,有說不給的,有說少給的,有說李德明違背和約當責之的,也有附和曹瑋說趁此天災出兵剿滅的。

曹瑋再次出班啟奏:“陛下,此乃剿滅西夏之良機,機不可失,時不再來。錯此良機,後患無窮,望陛下深思。”

宋真宗面露慍色,“朕再重申,今天下大治,國泰民安,不可輕易興兵,於國於民皆為幸事,朕也能睡個安生覺。卿為國之心,朕知矣。”

“謝陛下嘉譽,臣知錯了。”曹瑋聽皇上這麼說,心中無奈,深深躬身而退。

宋真宗看看眾臣,再問:“西夏求糧,如何以對?”

左相王旦啟奏:“陛下勿憂,此事好辦。不說不給,也不說少給。臣出一計,德明必知難而退,百萬糧黍顆粒不少,而又無怨於朝廷。”

宋真宗面露喜色:“愛卿奏來。”

王旦奏道:“可遣使西夏,對李德明言:西夏受災,朝廷心繫饑民,固當賑救。然路途艱遠,屯戍眾多,無力起運。已敕有司準備百萬斛糧食於京師,可遣民眾來取。”

眾大臣一聽,紛紛稱讚:“妙哉妙哉,路途遙遠艱險,一粒黍一錢銀,勞民傷財,看李德明怎麼來運糧。”

“好,好。”宋真宗連連點頭,“此計雖好,可苦了西夏百姓。”

王旦回奏道:“陛下放心,李德明絕不會讓百姓餓斃荒野。”

宋真宗又點頭,遂下詔,遣使到西夏宣旨。李德明接到聖旨,自覺慚愧,對使者拜謝。

送走宋朝使者,李德明對張浦道:“朝廷有能人。”

第二年,西夏又遇大旱。本來西夏地區就少雨,莊稼大都旱死。真是雪上加霜,人心浮動。

李德明坐不穩了,向宋朝要糧要不來,怎麼辦。再說了,不是人家宋朝不給,是自己運不起。是誰給皇上出的主意?夠陰的。怎麼辦呢?李德明左想右想,也想不出好辦法。只有一條路可行,那就是去搶,這是我党項的家傳本事。對,皇上不給,就去搶他,也給皇上一點顏色看看。他主意已定。可又一想,去宋朝搶糧就得出兵。人家宋朝仁至義盡,我不能出師無名啊。

李德明請來了張浦,說明情況。

張浦想了想,道:“這事沒什麼難的,要出師有名,只要這麼做就行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他對李德明耳語了幾句。李德明連連點頭。

沒過多久,西夏蕃部葉市族和如羅族,忍受不了饑荒,帶領全族越境歸附宋朝。李德明立即給朝廷上了一表,說宋朝邊將誘惑西夏邊民逃亡宋境,我要過境追緝。遂遣兵三路出擊。西路由卓囉城出兵,過喀羅河進攻河州;中路由鹽州出兵,越橫山進攻環州;東路由夏州出兵,渡過大裡河進兵秦州。

西夏大軍三面出擊,肆意搶掠,鬧得邊境天翻地覆,雞犬不寧。宋朝君臣坐立不安,慌忙調遣軍隊前去阻擋。不等宋軍到來,夏軍車拉馬馱,滿載而歸。

越明年,夏境安穩,風調雨順,邊界無戰,經濟發展。

李德明在與宋朝的貿易中得到了甜頭,下令在夏州東邊的石州修築濁輪谷堡,請求宋朝在此建榷場,進行通商貿易。

宋朝很多大臣反對,紛紛上奏:榷場之立,利在西夏,弊在我朝,恐蜩螗沸羹(注3)。宋真宗接受大臣門的諫言,下詔邊境的安撫司禁止。

李德明一看,大宋朝不同意開設榷場做買賣,很是生氣。看到宋朝有的邊臣不遵守景德和約條款,招納西夏境內的居民,逃往宋境,成為歸宋熟戶,也不遣返和約規定的叛逃人員。一氣之下,他又上了一表:

蕃漢部落,戎寇雜居,劫掠是常,逋亡不一。臣自景德中來進誓表,

朝廷亦降詔書,應兩地逃民,緣邊雜戶不令停舍,皆俾交還。臣,從茲

謹守朝廷之約,頗有倫理。自向敏中歸闕,張崇貴離世,後來邊臣,罕

守舊制,各務邀功,不懼生事。遂致綏、延等界,擅舉兵甲,入臣境土。

其有叛亡部族,劫掠主財,去者百無十回。臣之邊吏,亦勿蔽藏。俱失

奏論,盼勿再違背盟約。

臣,今欲將所部應有南界背來蕃族入戶,乞求朝廷差到使臣,就界

上交付。所有臣本道自進納誓表後走投南界蕃戶,亦望下詔逐處發遣歸

回,未賜俞允。即望敦諭邊臣悉遵詔約,肅清往來之奸寇,止絕南北之

逋逃。

俾臣得內守國藩,外清戎落,豈敢違盟負約,有始無終,虛享爵封,

取誚天下?但恐朝廷不委茲事,詔未察本心,須至剖陳,上幹天聽。

宋真宗看完上表,很是生氣。他不是生李德明的氣,而是生自己臣下的氣。竟然不遵守景德和約,已經讓李德明抓了一回把柄,大肆搶掠。這回,又讓李德明抓住了把柄,恐再生事端。他剛要發作,有臣下出班。

出班之人正是李德明表章中提到的向敏中,自鄜延路都部署兼延州知州的任上調入朝廷,拜為右相。

向敏中雙手舉著笏板啟奏:“陛下,李德明之言,不可全信,也不能不信。蓋因其言謬矣。景德和約訂立以來,德明時常背約,擅自出兵擾我州府,掠我邊民及財物。我邊吏不忿,以兵討之,亦招納其民。雖為背約,誠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也。”

宋真宗點點頭。

左相王旦出班,走到向敏中身旁,啟奏:“陛下,右相所言極是。李德明我行我素,背約在先,我隨其後。”

宋真宗又點點頭,開口道:“德明雖背約在先,我朝也有違約之實。朕以為既往不咎,以戒後效。由二相擬詔,傳與邊州與德明,嚴守和約。”

“臣遵旨。”王旦和向敏中回答,退回班位。

宋朝的使臣來了,李德明跪倒聽旨。

卿世濟勳庸,任隆屏翰,翊忠規而奉上,正師律以守藩。布露懇誠

條陳章疏,載加閱覽,備悉傾輸。

且國家奄宅中區,統臨四海,鹹推覆育,豈限邇遐。凡命將帥之臣,

惟存備御之戒,所有文字往來,辭說異同,部族貪殘,輾轉仇報,掠過

生口,彼此交還。其如不見端倪,互相誣執;或因緣攘竊,增飾邀求。

朝廷固不細知,邊壘亦為常事。及詳來奏,深究弊源,難息難窮,當申

約束。已令鄜延、涇原、環慶、麟府等路部署鈐轄司,今後約勒蕃部,

不得輒相劫奪,擅興甲兵,凡稍涉交爭,須盡公措理。其有廣佔阡陌,

隱庇逃亡,畫時勘窮,押送所管。

卿本道亦宜嚴戒部下,不得更有藏匿,各遵紀律,共守封疆,嘉嘆

之懷,不忘寤寐。

“臣遵旨。”李德明高舉雙手,接過聖旨,心中暗喜。

注1 舞蹈:古代臣子朝見皇帝時的一種儀節。

注2 斛:舊量器,方形,口小,底大,容量本為十鬥,後來改為五斗。

注3 蜩、螗:是兩種蟬。語出《詩?大雅?蕩》:如蜩如螗,如沸如羹。人悲嘆之聲如蟬的鳴叫,憂亂之心如沸羹熟透。即紛擾不寧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