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西夏風雲最新章節列表 > 第045章 屈野河之戰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045章 屈野河之戰

居住在東山的党項,乃是党項二次遷徙定居於此。遼國建立後,諸部皆歸順遼國,不堪遼國的欺壓和徵發,逃亡黃河以北的模赧山居住。惟有曷黨、烏迷兩部尚居故地。其酋長遣使覲見李德明,欲歸順西夏,李德明恐遼國怪罪,不敢接納。兩族大首領無奈,帶領其族向西遷移。

遼聖宗得報曷黨、烏迷兩族向西逃亡,遣使臣來到兩部,下詔撫諭。遭到兩部大首領的拒絕。於是,遼聖宗賜詔李德明:党項叛我,今欲西伐,爾當東擊,毋失犄角之勢。

李德明接旨,遣兵出境上,以策應遼軍。曷黨、烏迷兩族遂平。

遼聖宗以夏兵助討党項大喜,派遣引進使李延宏出使西夏,賜李德明及義成公主車馬。

宋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秋七月,吐蕃別種可汗並裡尊遣使要去遼國朝貢,因道路迂迴遙遠不能較快到達。遼聖宗詔示吐蕃借道西夏,並裡尊遣使到西夏。

並裡尊使者跪倒,向李德明叩頭,呈上請函:“我可汗欲遣使遼國朝貢,借王道以行。”

李德明看了看吐蕃的文書,看了看使者,說道:“吐蕃與我李家有殺父之仇,本王不管你是並裡尊,還是廝鐸督,只要是吐蕃,就是我西平王的仇人。本王不斬來使,你回去告訴並裡尊,借西夏之道不可。”

並裡尊沒有辦法,只得派親信心牟欽氈為特使,去遼國說明情況。心牟欽氈只帶了三個人,都化裝成商人,騎馬上路了。四個人輾轉迂迴,千辛萬苦,經過一年多的跋涉,才來到遼國。

心牟欽氈在侍從的引薦下,覲見遼聖宗。

“臣,心牟欽氈,吐蕃並裡尊可汗特使,朝見大遼國皇帝陛下。恭祝皇帝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心牟欽氈雙手呈上國書。

遼聖宗睜大眼睛,看看眼前的特使。不相信這位衣衫襤褸、叫花子一樣的人,竟然是吐蕃可汗的使臣。

遼聖宗問道:“你是並裡尊可汗的使臣?”

心牟欽氈回稟:“回陛下,微臣正是並裡尊可汗的使臣。”

遼聖宗一臉的不解,“貴使何以至如此之狀?”

心牟欽氈道:“回陛下,微臣此次之行,雨打風吹餐霜宿露不算,真可謂艱難竭蹶千辛萬苦,跋涉近一載才得以朝見陛下。”

遼聖宗有些吃驚,“貴使為何走了這麼長時間?”

心牟欽氈回稟:“微臣此行走河湟,奔秦鳳,趨永興,折河東,才來到上國西京道的大同府,得以到中京大定府。”

遼聖宗更為不解,“朕曾下詔並裡尊可汗,借道西夏,為何舍近而求遠,繞道走宋境?”

“陛下有所不知。”心牟欽氈又給遼聖宗磕了一個頭,稟道:“回陛下,鄙國曾遣使者出使西夏,言陛下詔旨借道而過,西夏王李德明不允。昔日欲朝貢上國,行至西夏地界,使者被西夏所殺,貢品皆為西夏所掠。我主可汗無奈,只得遣微臣假道宋朝,以經商為名來稟明緣由。”

聽到心牟欽氈的一番話,遼聖宗大怒,“李德明十分可惡,竟然敢違抗朕的旨意。”

遼聖宗越想越生氣,這個李德明翅膀硬了,不給他點顏色看看,他不知道朕的大遼國的國威!遂於遼開泰九年(公元1020年)五月,親率五十萬大軍,佯言出獵,直攻西夏涼甸。

李德明得到密報,心中思忖,我西夏也是堂堂之國,已今非昔比,不必再仰人鼻息。趁遼國進犯之際,將其戰敗,揚我大夏國威,讓大宋朝看看,讓各國看看,哪個敢再小覷大夏。於是,親自點集十萬精兵,與都軍使嵬名山遇率軍向屈野河挺進。

夏軍來到屈野河西岸,選擇有利地勢,安營紮寨。李德明將自己的黃龍御帳搭建在一片開闊地帶,兩邊佈置旋風炮,前面排架神臂弓,就等遼軍過河。

第三天,遼軍來到屈野河東岸。

遼聖宗騎在馬上,遙望對岸。南風徐徐吹來,不熱不燥。屈野河水波平穩,潺潺流淌,盪漾出嘩嘩聲響,聽得人心曠神怡。

遼聖宗喜形於色,躊躇滿志,用馬鞭指著西夏軍營中的黃龍御帳,微微一笑,對身邊的將領道:“沒想到李德明來的還挺快,這軍營看著還像回事。傳令:明天四更造飯,五更進擊,踏平夏軍,活捉李德明。”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眾將齊聲回答:“謹遵聖命。”

戰鼓震天,號角雷鳴,旌旗招展,將士威武。遼聖宗和李德明騎在馬上,隔河相望。

“天德軍節度使耶律勃古哲。”

“末將在。”

遼聖宗對身旁的耶律勃古哲道:“朕命你率三千鐵甲連環馬,踏平夏陣,活捉李德明。”

耶律勃古哲:“末將領命。”

“西南面招討使蕭惠。”

蕭惠提馬到遼聖宗面前:“末將在。”

遼聖宗對蕭惠道:“朕命你率本部三萬騎兵,待鐵甲連環軍前鋒踏上西岸,即刻出擊。”

蕭惠道:“末將領命。”

遼聖宗對二人下令:“出擊!”

耶律勃古哲轉過馬頭,對鐵甲連環軍將士高喝:“陣中那個穿黃袍之人就是李德明,攻擊夏軍,活捉李德明。”

戰鼓雷鳴,軍士挺起胸,鐵甲連環馬咴咴歡叫起來,邁動四蹄,整齊地向前衝擊。鐵甲連環馬是遼軍最具衝擊力的軍種,三十匹戰馬為一組,從頭到身都披著鎧甲,騎兵也是重甲披身。此軍在對宋的征戰中,多次擊敗宋軍。

西岸,夏軍嚴陣以待,旋風炮已裝滿石彈;神臂弓已利箭在弦;數萬鐵騎在左右兩翼待發。李德明騎著駿馬,站在陣前,兩邊是精神抖擻的護衛軍。

遼軍鐵甲連環馬以排山倒海之勢衝上岸,馬上將士呼聲震天動地。隨後,遼軍騎兵緊隨其後殺來。只見李德明撥轉馬頭,與護衛軍隱進陣中。煞那間,旋風炮發射出滾滾石彈,從天而落,擊碎鐵甲戰馬的頭顱和重甲騎兵的腦袋,神臂弓射出支支利箭,穿透鐵甲戰馬,遼軍鐵甲連環馬一排排倒下。頓時,遼軍大亂,在岸邊和河中相互踐踏。西夏鐵騎旋風般出擊,在遼國亂軍中肆意衝殺。遼軍紛紛敗退,被馬踏死者無數,將屈野河塞滿。遼聖宗大驚,在幾個親隨的拼死掩護中逃走。

遼軍敗退,李德明心中高興,但不敢放鬆警惕,他知道遼**力,下令嵬名山遇率軍嚴守邊境,以防遼國捲土重來。

遼聖宗回到上京臨潢府後病倒了。他沒想到夏軍有如此強大的戰鬥力,沒想到西夏有威力超出想象的旋風炮和神臂弓。他的鐵甲連環馬,堪稱舉世無雙的軍隊,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多次戰敗強大的宋軍。在夏軍面前,卻被旋風炮砸得頭顱迸裂,卻被神臂弓洞穿重甲。鐵甲連環馬軍一片一片地倒下,變成了一堆人馬和鎧甲堆起的廢物。都說西夏弓箭之利,武器之精,名不虛傳。他是領教了。

遼聖宗又想起了遼宋之戰。那是統和二十二年(公元1004年),他和母后親率大軍南下,深入宋境,進攻順安軍、北平寨、保州,轉攻定州,移師瀛州。宋朝那個真宗皇帝害怕了,想要聽從其臣王欽若和陳堯叟等人的建議,遷都南逃。因宰相寇準的堅持,他才勉強到澶州督戰。宋軍堅守遼軍後背城鎮,又在澶州打了勝仗,射死遼軍大將蕭撻凜。本來宋朝形勢大好,可那個宋真宗卻力主議和,擔心遼軍突破澶州,危及東京開封府,遂遣曹利用赴遼營談判,與遼締結“澶淵之盟”,每年向遼國輸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遼宋之戰遂告結束。

遼聖宗想到這,愁苦的臉舒展開來,遼宋之戰,是他的輝煌榮耀,是遼國歷史上的豐功偉績。這麼強大的遼國,卻沒有敵過偏居一隅的西夏。勝敗乃兵家之常事,兩軍征戰,必有一敗。這也不算什麼。遼聖宗安慰自己。本來大遼與西夏沒有根本利益衝突,遼國的敵人乃是宋朝。

想到這,遼聖宗糾結的心寬慰了許多。於是,給李德明下了一道聖旨,言兩國之好,捐棄前嫌,永修和睦。

李德明戰敗了遼國,不敢放鬆警惕,加強邊界防守,調集兵馬嚴陣以待,以備遼國報復。當他聽到遼聖宗的聖旨,懸著的心放下了,用不著再擔驚受怕了,熱情款待遼使,遂即遣使奉表,仍以臣事遼,年年進貢。

遼聖宗又遣金吾衛上將軍蕭孝誠,冊封李德明為尚書令,晉大夏國王。李德明感謝遼國的冊封,進獻良馬二十匹、凡馬百匹。

得到遼夏兩國開戰,宋朝君臣大喜。就在眾臣相賀之際,得報遼夏和好如初,君臣驚疑之際,又一道十萬火急邊報飛速到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