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西夏風雲最新章節列表 > 第046章 明爭暗鬥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046章 明爭暗鬥

十萬火急邊報,將宋真宗和大臣們的喜悅驚得灰飛煙滅。

環州洪德寨蕃族巡檢慶香,與屬戶者龍等十八人拜見供奉官胡寧,稱夏兵入邊,諸族危迫,請供奉官出兵退敵。胡寧毫不懷疑,率軍赴援,至歸德川,伏兵四起。胡寧方知中計,率軍奮戰。無奈蕃兵太多,胡寧與將士千餘人全部戰死。

慶香率本族三百餘帳奔入西夏境內。李德明大喜,嘉獎慶香,接納眾蕃。

延州知州兼鄜延駐泊部署馬知節遣人偷入夏界,招撫眾蕃迴歸。只有二百人回到宋境,慶香等百餘帳不回。為表忠誠,慶香帶領萬人進犯渭州,攻掠平涼、方渠等州。馬知節率軍迎擊。慶香兵敗,從九井原、烏侖河逃遁。

這邊報就是馬知節火速傳到朝廷的。宋真宗下詔西夏,責問李德明接納慶香等蕃族,違反景德和約。李德明左思右想,不知如何回覆。

“稟報西平王,蕃部指揮浪密囊、麻孟桑二人投降環州。”侍臣的稟報將李德明喚醒。

李德明問:“你剛才報蕃部指揮浪密囊、麻孟桑二人投環州了?”

侍臣回稟:“稟西平王,浪密囊、麻孟桑二人帶領部族投環州了。”

“好,好,好。”李德明連說了幾個好。

侍臣聽到西平王說好,不明白部下投奔宋朝為什麼好,卻不敢啟問,呆呆地躬著身子,等候指示。

李德明傳旨,野利仁榮草書上表,遣使臣進京。

宋真宗覽表,微微一笑,“這個李德明,何其狡黠,只言別人之過,不說已之錯。”傳旨環州:昔日有熟戶逃亡曾為西界所納,可移牒追取,俟其遣還,乃以浪密囊等付之。

李德明見詔,只得作罷。

最讓李德明焦急的是宋朝的禁鹽。自景德和約簽訂至今,一直在禁止清白鹽輸入宋境。西夏本來就物資匱乏,透過清白鹽貿易,西夏可以得到所需物質。但景德合約規定,西夏必須遣子入質,方可開放鹽禁。雖然上表請解鹽禁,朝廷堅持子弟入質。禁鹽成了他的一塊心病。

李德明左思右想,覺得還得爭取。於是,派遣衙內指揮白守貴進京師,陳訴蕃漢民眾的困情,請朝廷取消鹽禁,恩准清白鹽入市。

宋真宗將西夏之請,交予群臣廷議。大臣們議論紛紛,一致認為惟子弟入質方許。如果李德明不同意子弟入質,定不開放鹽禁。

李德明見朝廷依然以子弟入質為交換的條件,豈肯將把柄交於他人。於是禁鹽如初。

西夏使臣和進奉使出使宋朝,就將所乘之馬賣掉,換取所需之物。因馬的價格比宋朝的便宜,邊境居民爭相購買。於是,使者就多帶馬匹出賣。

宋朝邊境的官員知道了這種情況,立即上表報告朝廷。宋真宗下詔,嚴厲禁止。還規定使者所乘馬匹的數量。官吏嚴格檢查,如不符合規定,則不準入境。

夏使叫苦不迭。

李德明數請開放清白鹽貿易,私置榷場不得,遂點閱兵馬,陰謀侵掠慶州兀泥族,以示報復。

慶州兀泥族大首領兀泥崖的叔父兀泥盛佶,在李繼遷時代被俘,授予白池軍主,一直在西夏貢職。他得知李德明將進兵兀泥族的資訊,密遣心腹通告侄兒兀泥崖。兀泥崖馳報朝廷,宋真宗調兵遣將,命曹瑋嚴加防守。當西夏五千騎兵進掠慶州時,途中埋伏,被宋軍擊敗。

李德明十分惱怒,還要報復。他見宋朝加強了防備,惱恨地放下報復的念頭。思來想去,他明白了一個道理:與宋朝鬥,不但要鬥勇還要鬥智,要陽一面陰一面,要當面一套背後一套。於是上表陳情,自責管束部下不嚴,請朝廷恕罪。

宋真宗不念舊惡,再次寬宥了李德明。

宋天禧五年(公元1021年)二月,李德明庶母去世,宋朝以屯田員外郎上官佖為吊贈兼起復官告使,閣門祗候常希古為致祭使來到西夏弔唁。

初冬日,在南郊舉行了隆重的祭祀。宋朝又加封李德明為崇仁功臣。

宋乾興元年(公元1022年),宋朝再次加封李德明為純誠功臣。派遣官員賜冬服和“儀天具注歷”。古者,帝王之治天下,以律歷為先。宋朝向西夏頒“儀天具注歷”,示夏奉宋為正統,安守臣規。

然而,李德明表面對宋朝恭敬,私下裡並不拿宋朝當回事,依然我行我素。加封“純誠功臣”的第二年,派兵攻慶州柔遠寨。慶州巡檢楊承吉率軍迎戰,夏軍敗退而逃。

宋真宗得報,深為疑惑,對臣下道:“德明一向順從朝命,近來為何頻繁侵擾,難道是邊將失於安撫嗎?”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左相王旦回奏:“党項和蕃族劫掠成性,李德明豈能詳知。可遣使曉喻李德明,並派大員赴慶州,加強防範。”

宋真宗遂命曹瑋為副都總管,環州、慶州、秦州緣邊巡檢安撫使,率軍防禦西夏,撫慰眾羌。曹瑋至慶州,骨咩、大門等蕃族爭相歸降。

李德明得報大驚,親率五千精騎侵掠慶州周圍堡寨。一時間,殺聲震野,戰火瀰漫。曹瑋領軍出擊,夏軍騎兵迅速撤退。曹瑋揮軍追擊,不敢深入,恐入埋伏,望塵大罵李德明失信。

宋乾興元年(公元1022年)春二月,宋真宗崩於延慶殿,年五十五,在位二十六年。遺詔太子趙禎繼位,尊皇后為皇太后,垂簾聽政。

趙禎在柩前即皇帝位,為宋仁宗。年齡尚幼,只有十二歲,由章獻明肅劉太后聽政。宋仁宗御崇德殿,章獻明肅皇太后於承明殿設帷幄,垂簾以見輔臣。授丁謂為司徒兼侍中、尚書左僕射;馮拯為司空兼侍中、樞密使、尚書右僕射;曹利用為尚書左僕射兼侍中;宣徽南院使曹瑋為左衛大將軍。

李德明立即上表恭賀,知新君即位,宋朝必有大典,遣使進京。宋仁宗封李德明為尚書令。

宋仁宗改元為天聖。來到玉清昭應宮,上玉皇大天尊寶冊、袞冕,謝天地於南郊,大赦天下,中外官員一併加恩進秩。正好夏州使節來到,下詔加李德明為太傅,食邑千戶,實封四百戶。

宋仁宗不是章獻明肅皇太后所生,其母為李宸妃,章獻明肅皇太后因無生養,在宋仁宗襁褓之時收為己子,甚是愛。宋仁宗不知生母,只知皇太后,即位後以章獻明肅皇太后生辰正月初八為長寧節,與群臣議定長寧節上壽。

李德明得知皇上將為皇太后上壽,立即備妥壽禮,遣使進京拜壽。

宋天聖二年(公元1024年)正月初八日,皇太后垂簾於崇政殿,百官及遼國、西夏等使臣立班庭下,宰相及眾臣使節進奉上壽,閤門使於殿上簾外立侍。百官再拜。拜畢,右相馮拯緩步上殿,在帷幄外跪倒,雙手高舉壽酒進獻。內臣跪倒,承接壽酒進入簾內敬獻。

馮拯啟奏:“長寧節,臣等不勝歡喜,謹上千萬歲壽。”

拜畢,馮拯下殿再拜:“萬歲,萬歲,萬歲。”

內臣秉承皇太后懿旨,大聲對眾臣宣:“得公等壽酒,與公等同喜。”

馮拯率眾臣再拜。又邁步上殿。內臣出簾外跪授空盞,馮拯跪倒,雙手接受,下殿,再拜,舞蹈,歡呼:“萬歲,萬歲,萬歲。”

內臣秉皇太后懿旨,宣群臣上殿,再拜。通事舍人高呼:“宰臣以下進奉。”眾臣及外國使節將壽禮陳列於殿上。客省使高呼:“進奉出。”

內臣奉皇太后旨,賜眾臣酒,三行而畢。

侍中曹利用向皇太后稟奏:“長寧節,禮畢。”

眾臣再拜,舞蹈。皇太后起駕回內宮。百官來到內東門拜表稱賀。次日,大宴群臣。

宋仁宗召見西夏使臣,好言安撫,賜李德明金銀器物。使臣滿載而歸。

李德明數受中國恩禮,志氣驕盈,加上宋仁宗年幼,小覷宋朝,放縱部下和蕃部,致使蕃部日益驕橫。

宥州羌族首領臘爾率兵進擾延州,搶劫熟戶門嵬族。門嵬族首領派人急馳金明寨,向監押李士彬求救。李士彬率宋軍在臘爾回軍的必經之路上設伏。臘爾領部族,帶著戰利品往回走,進入宋軍埋伏。臘爾倉促應戰,被殺,部族四散奔逃。

宋仁宗下詔延州部署司,將此事報與李德明。李德明上表請罪。

居住在宋朝環州和原州的党項部族首領撒逋渴擁眾數萬,欲叛宋歸夏,圍攻柳泉鎮、鵓鴣泉寨。環慶都監趙士隆和都指揮杜澄戰死。德洪寨主趙振率軍增援,抵達平遠,正遇撒逋渴軍。兩軍廝殺。宋軍力戰七日,破敵解圍,斬首千級。

撒逋渴之勢大衰,慌忙派人到興州,向李德明求援。李德明審時度勢,認為宋仁宗新立,應保持宋夏的穩定,沒有答應撒逋渴的請求,按兵不動。撒逋渴無力抵擋宋軍,遂請降。

宋朝大臣們對李德明十分不滿。

曹利用啟奏:“李德明陽奉陰違,反反覆覆,縱使蕃族犯境。撒逋渴反叛,定是李德明唆使。當下詔責問,遵守臣規。”

皇太后接受曹利用所議,以宋仁宗的名義遣使西夏責問。並詔示:

自今起,若兩邊有叛降入境者,不得隱匿,當悉數遣返。

李德明見朝廷責問,派遣都知兵馬使白文美出使宋朝。

覲見儀式完畢,白文美進獻方物,上表,稟奏撒逋渴叛反事實。

宋朝君臣聞言大喜。皇太后道:“李德明之舉有益宋夏。”

白文美再奏:“敝使啟稟皇上,我國東南蕃部多有叛入宋界之人,乞請朝廷賜還。”

太監將白文美之奏傳奏皇太后。皇太后與臣下商議後,以宋仁宗名義下詔:“鄜延部署司,查實後,如數遣還。”

右相丁渭啟奏:“我朝也有叛入西夏者,亦當遣還。”

皇太后對白文美道:“貴使回朝,稟明夏國主,夏入宋者,宋遣還;宋入夏者,夏亦應遣還。”

白文美回稟:“微臣遵旨,定稟明我主。”

宋朝叛入西夏的人,多數為諸蕃熟戶,因畜牧進入夏境,或與夏民進行私下貿易,有人返回宋境,也有逗留夏境。

李德明感激宋仁宗,歸還進入西夏的宋朝人戶。並奏請於幷州、代州設定市場。

使臣回到興州,向李德明稟報:“稟皇上,宋朝同意在幷州和代州開設市場,進行貿易。”

“好,太好了。”李德明大喜,多年的願望終於實現了。

“稟皇上。”侍臣急急忙忙進殿,身旁緊緊地跟著遼國使臣。

遼使雙手捧著聖旨,滿面怒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