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龍騰股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十八章 夢迴楚都(二)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八十八章 夢迴楚都(二)

第八十八章 夢迴楚都(二)

毛公盛世派來的使者?坐在木案前品茶的張小山一時沒反應過來,看了看左右,只有兩名侍女在側,這才明白來人是在向自己稟報。

哈哈,古人真逗,把我們主席當作了開國之君,稱我共和國為毛公盛世,倒也貼切。想到這裡,張小山正襟危坐,威嚴地咳嗽了一聲,說道:“進來!”既然楚王把自己視為毛公盛世的使者,自己可不能有辱使命。

旋即,進來一位身著短打、腰佩短劍的武士,朝張小山深深一揖道:“楚王派我前來迎請特使,車馬已在外等候,請您啟程。”

乖乖!我又成了特使,看來待遇不會低。張小山高興地想著,準備起身,轉念又一想,不要慌,先搞清楚是那位楚王,去的途中也好想想應對之策。

“貴國現在的大王是誰?”張小山喝了一口茶,問道。

“我們大王尊名熊疑,人盡皆知啊!”武士有點疑惑地看著張小山,如果不是大王吩咐過禮請來客,他早就不耐煩了。

哦,熊疑,不就是楚悼王嗎?那現在的令尹應該是吳起啊。怪不得郢城看起來像新建不久,這個新國都就是在“吳起變法”時改“兩版垣”為“四版築城法”而建成的。看來,我穿越的年代應該是楚悼王執政後期,也就是戰國初期。熟讀史書幫了張小山的忙,塵封的歷史片段迅速在他大腦中閃過。

胸中已有應對之策的張小山從容地對武士說:“對不起,我一時忘了。那我們走吧。”戰國時期的武士尚武成風,他可不想惹毛來人。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武士倒也不計較,見張小山爽快答應前往,立即高興地掀起門簾,躬身請張小山先行。

出得門來,只見一輛車前有三匹馬的高大而富麗堂皇的馬車等候在門前。張小山想,楚悼王這是以大夫的禮遇接待我,夠意思!

馬車上的座位很寬敞,足以容納三人。張小山對準備上馬的武士說:“你不要騎馬了,和我一起坐車吧。”他想向武士瞭解一下郢都的建設情況。

武士受寵若驚地上了車,誠惶誠恐地和張小山並排而坐,不由對這位毛公盛世的使者大生好感。

按照張小山的要求,武士指揮車伕駕車繞城慢行,好讓使者觀賞都城全貌。

張小山一邊觀賞一邊詢問,對這座名為“郢”的楚國都城有了全面的瞭解。

都城分為大城與小城兩個城。大城為長方形,南北近9裡,東西7裡餘,是官吏、平民及商人居住的郭城。郭城又名“郢市邑”,城門有三門道,中門寬,邊門窄,人車分流,交通秩序井然。小城為正方形,南北、東西各3裡,是國君居住的宮城。正所謂: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築城以衛君,造郭以守民。小城城牆高6米,外有護城河,河寬30至50米。城四周中間有城門,四角有烽火臺。在城門上方有“郢城”二字。大城與小城相鄰,位於小城北門以西一百米處。市民和工商業者居住在郭城內,宮殿、官署都在宮城的高牆之中。

招搖過市地觀賞完全城,楚王的章華宮也到了。齊天殿內,楚王熊疑為毛公盛世的使者張小山特意準備了編鐘和歌舞表演。昨夜,楚王夢見周公告訴他,將有毛公盛世的使者前來造訪,讓他務必以最高禮儀規格予以接待。

和楚王會晤的內容有如蒙太奇,張小山沒有多少印象,編鐘和歌舞卻在他頭腦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記。

張小山後來回憶,自己坐在貴賓的席位上,大殿兩側擺放著形制宏偉的編鐘,這些編鐘以大小次序成組懸掛在鍾架上,形成楚律和奏的音節。商代的鍾為五音,周鍾為八音,而這楚鍾數量之大,可謂空前。其鍾按大小和音律高低編為八組,懸掛在三層鍾架之上,上層掛十九鍾分三組,中下五組共四十五鍾,鐘體遍飾浮蟠,突顯楚國青銅冶煉技術的高超。編鐘敲打之聲,清脆悅耳,激人心肺。

大殿中央是一個偌大的舞臺,名曰陽春臺。只見這陽春臺上七彩的絲紗幔帳隨風抖動,八音齊鳴。隨著樂聲,絲紗幔帳內一婀娜身姿偏偏起舞,幔帳慢慢向上捲起,千萬條絲帶自星宇緩緩飄下,舞臺四周豎起宮、商、角、徵、羽五紗屏,舞臺下放出一股輕薄的煙霧,舞臺中央緩緩升起如荷花開放。

婀娜身影展現,張小山似曾相識。那不是楚國名舞姬‘莫愁’嗎?只見她身著紅綠繽紛的華美楚衣,長袖廣舒。只聽得咚咚鼓響,忽而琴聲奏起楚樂《水仙操》。‘莫愁’舞動長袖,身形婆娑,婀娜多姿,柔聲歌唱:“瑞雲盤,翠侵芳額;眉柳嫩,細腰舒展。返魂誰染舞長袖,寫出郢中春色?”其間鐘鼓迎合,舞臺旋轉,長袖飄動,嬌影輕舞。舞臺之上不知何時飄起了花瓣雨,洋洋灑灑,映著滿樓的燈光,竟是閃出滿天各色光華。天頂上星光點點的二十八星宿,映照著千萬花瓣漫天飄下,似白雪飄舞。‘莫愁’有如白雪中的精靈,邊歌邊舞:“人去後,垂陽自碧;歌舞夢,欲尋無跡。心隨兩江南北,日暮石城風急。倚身雲夢裡,繞渡碧桃花;客程無暇問,陽春飛白雪。”忽而臺下水霧瀰漫,青煙繚繞,隨而結成點點凝露,晶瑩剔透,五光十色,與花瓣、五彩綠幔爭相輝映……

張小山身心沉醉於曼妙的歌舞之中,不由喃喃自吟:“翡帷翠帳,飾高堂些。紅壁沙版,玄玉梁些。仰觀刻桷,畫龍蛇些。坐堂伏檻,臨曲池些。玲瓏始發,舞與荷些。紫莖屏風,陽春白雪。”

“……陽春白雪”,張小山的唸唸有詞吵醒了妻子王蘭。此時,天已微明,王蘭以為丈夫睡醒後在背誦詩歌,推了推張小山:“別背了,你先去洗漱。我再眯一會兒。”

王蘭這一推不打緊,把張小山從二千多年前推回了現代。猛然驚醒的他始知剛才是“黃粱一夢”,由於醒來的太突然,自己夢中和楚悼王會晤的片段成了無法合攏的碎片,不由暗道可惜。

八點剛過,陳振華就駕車來到酒店,同來的還有張小山的美女同學昌琳。今天,他們將盡地主加同學之誼,帶張小山一行去探訪楚紀南古城遺址,也就是楚國郢都故址。

張小山是同學中出了名的才子,昌琳就知道他對歷史頗有研究,一見面就嚷嚷道:“詩人兼史學家來了,失迎失迎!”

此話被吳玫聽在了耳裡,一到離荊州城北約5公里的郢都故址,她就要求張小山先講一講楚國的歷史,說這樣才能對這座古代都城有一個深入的瞭解,不然,面對一片廢墟似的遺址,還真提不起大夥的興致。

張小山知道好學的吳玫是想充實她的旅遊知識庫,便按其要求講解道:“按《史記楚世家》和《國語鄭語》的說法,楚人是祝融的後裔。祝融是火神兼雷神,‘能昭顯天地之光明’,生時為高辛氏的火官之長,死為火官之神。祝融部落在夏朝時就已發展成為一個勢力較大的部落集團,號稱祝融八姓。殷商時期,祝融部落集團分佈於上商之南境,因其生長牡荊,被商人稱之為‘荊’。西周時期,荊人的首領鬻熊,審時度勢,率楚民背棄商紂王,西行投奔周文王,並受到周文王的器重。後來,周成王封鬻熊曾孫熊繹為楚君,荊楚開始躋身於諸侯之列,楚國正式誕生了。

熊繹建都於丹陽,即今襄樊市南漳縣境內。熊繹的第四代孫熊渠,是一位既有才識又有進取心的君主,他整軍習武,趁著中原動亂之機,開始了開疆拓土的程序。春秋戰國時期,楚地之主熊通,繼續了熊渠的開疆拓土歷程。熊通自稱‘楚武王’,成為天下諸侯中第一個敢於自己稱王的國君。後文王即位,遷都於‘郢’,今湖北宜城境內。楚成王時,楚國在令尹子文的治理下更顯強盛,楚國的大國聲威真正建立起來了。

楚莊王勵精圖治,武功之時,選拔孫叔敖實行文治,楚國出現了經濟繁榮,文化燦爛的鼎盛時期。共王繼位後,楚國開始走向衰弱。康王,靈王,平王,昭王之時,進一步衰落。公元前506年冬,吳,蔡,唐三國合兵攻楚,並陷落郢都,後秦楚聯軍擊敗吳軍,昭王回到破敗不堪的郢都,感傷滿懷,與臣僚商議後,遷都長江北岸的今湖北荊州,都名仍為郢。

楚悼王謀求富國強兵之道,任用吳起變法,並取得了成效,一時間,楚國兵強馬壯,橫掃中原,初露稱雄之勢。威王後期,楚國成了七雄中唯一能與秦國抗衡的大國,‘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楚國進入了最鼎盛的時期。但懷王未能把握好合縱連橫的機遇,致使楚國在戰國鬥爭中處於不利的地位,楚國開始走下坡路。公元前312年春,秦大敗楚於丹陽,並奪取了楚漢中郢。公元前278年,秦軍對楚國國都發起總攻勢,很快佔領了郢。頃襄王東逃至今河南淮陽,建立新都陳郢,後考烈王時,遷都壽郢,即今天安徽壽縣。公元前246年,秦王贏政即位,開始統一全國的程序。公元前223年,秦軍攻陷壽郢,綿延800年的楚國就此滅亡。”

眾人邊探訪古都遺蹟,邊追尋春秋戰國的烽火狼煙,只聽張小山繼續講道:“楚國幾度遷都,但中興與鼎盛期都是在荊州的紀南城,我們就重點說說這座古城。這座楚國都城當時稱為‘郢都’,因為城在紀山的南邊,也稱‘紀郢’。西晉學者杜預在《左傳》的註釋中始將郢都改稱‘紀南城’。從楚文王元年即公元前689年遷都郢(紀南城)到楚頃襄王二十一年即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克郢都,前後共411年中,楚國共有二十代國王在此建都。在此期間,楚國還先後統一了近五十個小國,勢力極大,全盛的時候,楚國的領域北至黃河,東至海濱,西至雲南,南至湖南南部,紀南城也成為楚國的政治、文化、經濟中心,是當時我國南方最大的城市和全國最大的都會之一。漢桓譚《新論》記載:‘楚之郢都,車轂擊,民肩摩,市路相排突,號為朝衣而暮敝’。就是說,當時紀郢中,車碰車,人挨人,早晨出來穿的新衣服,到晚上就擠破了。這當然有些誇張,但也說明當時紀南城是非常繁華的。

在這裡,楚國孕育了輝煌燦爛、影響深遠的荊楚文化,孕育了世界文化名人屈原和他的《楚辭》。楚文化因楚國楚人而得名,是興於周而對中華文化產生廣泛影響的一種區域文化,綿延800多年,與周朝相始終。隨著楚國一步步走向繁榮強盛,楚文化脫穎而出,進而與中原文化分庭抗禮,共同成為中華文化的兩大主流。在以後的歲月中,南北兩支華夏文化相互融合、轉變、更新,一起鑄就了古代中國的燦爛文明。楚文化是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不斷發展壯大的。按楚文化不同時期的發展特點,可以把楚文化劃分為濫觴期,勃興期,鼎盛期和轉變期四個階段。楚人建都丹陽至周平王三十一年,即公元前740年,是楚文化的濫觴期;春秋時期是楚文化的勃興期;戰國時期是楚文化的鼎盛期;秦漢之際是楚文化的轉變期。楚文化在民族精神層面的特徵是積極進取,開放融合,革新鼎故和致死不屈。在民族心理層面的特徵是崇火尚鳳,親鬼好巫,天人合一,力主浪漫,與中原文化尚土崇龍,敬鬼遠神,天人相分,力主現實形成鮮明對比。在物質方面主要表現為漆器、木器及青銅器,絲織、刺繡及工藝品,郢都、宮殿及臺榭建築,帛畫、壁畫及屈騷莊文,編鐘、琴絃及輕歌曼舞,還有祭祀膜拜等民俗。”

從楚都而至楚文化,張小山指點著由夯土築成,堅固而高聳的古城牆遺蹟;評說著雖已輝煌盡失,卻據之可窺舊貌的楚宮殘闕。數千年後的今天,人們彷彿看見,戰國故壘中,仍然遊走著多少舊時豪傑;人們依稀聽見,吹過耳際的旋風帶來的不只黃沙,還有動地的鼙鼓之聲。

昨夜夢中的情景在張小山腦海浮現,他將郢都的郭城與宮城,還有古楚文化及習俗講解得繪聲繪色,栩栩如生,讓大家真切感受到了荊楚悠久的歷史與璀璨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