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玄幻 > 小霸王孫策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章 獻帝奮武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七章 獻帝奮武

建安十八年六月二十七日,曹軍在新野的敗績震撼中原,南陽豪傑群起響應孫策,舉旗叛亂。新野東北的汝南等地地處敵鋒,吏民惶恐不安,遭此變故竟毫無應對之策,多有吏員棄官而逃,汝南太守傅方更獻城投降,將許昌西南門戶拱手相讓。

曹操頭風之症復發,又為治下軍政亂象所苦,每日如坐針氈,寢食難安。孫策雖親統兵馬逼近許昌,沿山落寨修繕守備,卻難以籌集兵員補足各營損耗,且經過連續數月的征戰,士兵們均已疲憊不堪,以這樣的狀態即使強行襲取許昌,也只是強弩之末,難以攻破許昌堅固的城牆。

能否攻克許昌對於孫策來說意義非凡,南陽、汝南諸郡縣迫於政治攻勢和軍事打壓,叛離曹操託庇於自己原本沒什麼干礙,畢竟中原震盪人心惶惶,趨利避害乃世之常情,但是孫策經歷長江和新野的兩場慘勝,折損士卒六萬餘人,所剩兵力捉襟見肘,法正又於宛城佈置西側防線難以抽調,此時已無軍可用來安撫民眾,從容的消化此二處的郡縣,兼之若自己折戟許昌城下,這些郡縣終究還是要吐還給曹操的。

許昌是孫策藉以進取天下的跳板,亦是曹操用以安定北方的基石,但是兩敗於南軍後,曹操的後方禍亂頻生,二十年開創之業岌岌可危,此時抽調各地駐軍恐致局勢更加難以收拾。故自建安十八年六月末至八月中,對峙於許昌的孫曹雙方皆陷入後繼無力的困境之中。而此時,漢室最後的帝王之氣不甘寂寞的在洛陽城中沖天而起。

建安十八年八月十六日,洛陽皇宮正殿內燈火通明,殿外五百名御林軍持械護衛。王宮內已然戒嚴,宮女內侍各色雜役不得隨意走動,四方宮門均陳兵駐守,布有暗哨,以防走漏消息。

正殿內,獻帝身披鎧甲,提劍環顧眾臣屬道:“眾卿可願隨朕斬殺逆臣,重振大漢國祚?”獻帝略作斟酌,又道:“此時事尚未發,現在反悔,為時未晚。眾卿中哪一位不願跟隨朕冒這趟風險的,可立刻出走表明心跡,只要不去曹賊府中告變以取爵祿,朕絕不相強。”

少府耿紀跪奏道:“臣等祖輩世食漢祿,若不思報國,與禽獸何異?今陛下奮武揚威,必可殄逆除兇,復安社稷,臣等豈能惜一死而棄陛下而去!”

司直韋晃拔劍附和道:“臣等受國厚恩,當以死報。哪個貪生怕死之徒敢在此時背叛陛下,臣立刻砍了他的人頭祭旗!”

太醫令吉邈、司直金禕等人亦齊聲應道:“臣等雖無才識,願為陛下前驅,剿殺逆賊!”

獻帝感動的點了點頭,漢室雖已傾頹,但依然能以正統之名聚集如此忠貞之士,豈非上天不絕炎漢。獻帝略略平復了激動的情緒,許諾道:“既然眾卿願意跟隨朕冒這趟風險,今日事成之後,富貴共與之,無論文武,封世襲侯,千秋不絕!”

眾臣伏地山呼道:“陛下萬歲!”

獻帝肅容道:“太醫令吉邈聽令!”

吉邈排眾出列,躬身道:“臣在!”

獻帝令道:“今夜關鍵,全在出其不意。著你率三百名御林軍為朕前鋒,代朕殺敵,御林軍左右都統皆為你副將,聽你排程節制。”

吉邈沉聲道:“臣領命!”

獻帝慨嘆一聲道:“吉太醫,卿父捨身殺賊,為國靖難,朕不曾忘記。今日你能承繼父志,再為義舉,朕很是欣慰。你官居太醫令,衝鋒陷陣的差事,原不該由你來做。只是如今洛陽城內,朕孤立無援,只能託與你了。卿當萬自珍重,莫負朕一片殷切之意。”

吉邈叩頭流血道:“臣定然不負陛下重託。”

獻帝將吉邈扶起,再令道:“少府耿紀、司直韋晃、金禕聽令!”

耿紀、韋晃、金禕三人躬身應道:“臣在!”

獻帝取出三份早已寫就的詔書道:“這是授權卿等接管洛陽城防的詔諭,已加蓋了朕的印璽。卿等可攜此詔控制洛陽城內所有駐軍,軍中一幹大小事體,均由卿等商量裁度施行,不遵詔令者,可先斬後奏。”

耿紀、韋晃、金禕接招領命道:“臣等不才,斷然不負陛下所託。”

獻帝繼續令道:“其餘眾臣聽令!”

剩餘的眾臣屬當即出列應諾。

獻帝道:“著卿等各自率府中家僮隨朕攻打曹賊府邸,旁人不必多理,唯首逆曹昂、從逆曹安民不可赦。今夜一戰,既關乎大漢社稷興替宗廟氣運,亦幹連朕與卿等闔府家眷的身家性命。翌日究竟是共赴黃泉還是同享福貴,就看今夜的成敗了!”

眾臣屬一齊跪拜道:“臣等當竭盡全力,願為陛下效死命!”

眾臣正要散去準備,一人撞開宮門跌跌撞撞的拜伏在地下,氣喘不止,來人衣冠散亂,汗流滿面,像是一路狂奔過來的:“陛下不可去……不可去啊……”

“荀攸……”獻帝雙眉緊鎖,隨即譏刺道:“不知光祿大夫此刻入宮,意欲何為?”

自荀彧去世,曹操將荀攸調離中樞,遷為光祿大夫,命其於洛陽輔佐曹昂行政,其實已奪其處置軍政之權。荀攸伏地叩首道:“臣此來為死諫陛下,陛下不可去!”

獻帝揚首怒哼道:“光祿大夫為曹操首輔,高官厚祿,榮寵至極。何必在朕面前惺惺作態!這份禮遇,朕可消受不起。”

荀攸只是不停的叩首:“臣此來為死諫陛下,陛下不可去!陛下不可去!陛下不可去!”

“住口!”獻帝怒吼道,“可不可去,用不著你來教訓朕!朕勸你收起這副假仁假義的偽善面孔。你與荀彧輔佐曹賊十餘載,盡心竭力,宵衣旰食,你等皆是叛黨從逆!你有什麼說辭,只好拿出去欺騙別人,不用在朕面前賣弄!”

荀攸再叩首道:“臣與文若累世漢臣,豈無報國之心?陛下不可去,這是羊入虎口啊!”

韋晃戟指怒罵道:“荀攸,你助紂為虐,萬死難辭,今日竟敢於御前巧言令色,妄圖脫罪。臣懇請陛下斬殺此獠,以正朝綱!”

荀攸毫不理會韋晃的喝罵,只是不住的向獻帝叩首:“臣懇請陛下三思,萬萬不可如此草率,自蹈死地!”

獻帝聞言默然,其實眾臣雖然愚忠漢室,卻不解獻帝心中深意,他今日在皇宮聚兵,計劃衝擊曹操府邸,不僅出於一腔激憤,亦懷抱求死之念。此時曹操雖然遠在許昌前線,但其子曹昂奉命鎮守洛陽,此人的心性城府絲毫不亞於爾父,自己這一番大動干戈,曹昂想必已然知曉,早有準備,荀攸在這個敏感時刻叩闕告變,動機何在?

獻帝眼中突然透射出一絲徹悟之色:這是曹昂在向自己示威!

想到此處,獻帝心中的怨毒翻湧起來,他抽出腰間的佩劍,便要向荀攸斬落。既然已經撕破君臣和睦的面紗,獻帝不會介意多殺死一個荀攸。

荀攸抱住獻帝的腿,淚如雨下:“臣懇請陛下不要去……陛下不可心急……還是要咬著牙忍耐下去才是……”

獻帝聞言一怔,手中的劍竟難以揮落。良久,獻帝收劍回鞘,澀然道:“曹賊常懷篡逆,人所共知!其最奸之舉,在於不奪帝位,而擁帝權,朕既為大漢皇帝,豈能坐受此辱?今日之事,朕意已決,便死何懼!”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言罷,獻帝拔腿甩開荀攸,提劍下殿,大步直出宮門。宮門外,漢室的王旗高揚在空中,一如四百年前的鮮豔光亮。

建安十八年八月十六日夜,獻帝召集忠於自己的數百御林軍和臣子家僮,往太廟祭祖後向曹操的府邸發起衝擊,這位大漢的皇帝在其稱帝的最後一日終於以自己的死回敬了曹操一記狠狠的耳光。

建安十八年八月二十三日,獻帝駕崩的訊息傳至許昌,當夜曹操領虎衛軍和虎豹騎秘密撤離許昌。曹操完全明白獻帝的用意,但是他不能將這件事情單純的歸結於皇帝因不堪受辱而一時衝動做出的愚蠢事情,這樣會使動盪不安的政局更加混亂。所以曹操對這件事情的定性是:有奸佞小人挾持皇帝,釀成宮門慘變。

參與叛亂的一眾臣子及其老小宗族,或磔或醢,屍體皆棄於市,不許收殮。但是最為挾持皇帝的主謀,少府耿紀、太醫令吉邈、司直韋晃、金禕的分量實在不夠,曹操於是將視線轉移到所存不多的皇室宗親身上,構陷天子以爭皇位在政治上對於曹操更加有利。

這時,荀攸頭戴冠冕,身披朝服,手持笏板,經洛陽最繁華的街道平陽大街步行至曹操的府邸前,自承為挾持皇帝的主謀,當磔刑。 孔融曾褒貶潁川士人“雖嫉惡,未能有破家為國者也”。繼荀彧之後,荀攸再次用自己的生命聲名,證明了潁川荀氏不僅嫉惡,亦有對於漢室的忠誠和剛烈。

曹操並無殺荀攸之心,但在亟需平定朝局之時,逼於無奈做出了選擇。建安十八年九月初五,荀攸被鴆死於府中,當晚,曹操在自家庭院中設荀攸靈位,遙相致祭,同時將荀氏子侄遷往鄴城,全其宗族。

建安十八年九月,洛陽的政治局勢逐漸明朗,朝野間隱隱有勸曹操廢黜漢室晉位皇帝的聲音,曹操對此的回應是:“孤身為魏王,權威已極,意望已過矣。今孤言此,若為自大,欲人言盡,故無諱耳。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他的意思很明確,自己並無謀取帝位之心,於是勸進之聲漸漸平息。同月初七日,曹操聚會群臣,共擁獻帝之子濟陰王劉熙為帝,史稱漢愍帝,改元天祐。(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