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古代 > 一品代嫁最新章節列表 > 119、回京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119、回京

沈雲殊接到調令的時候, 連玉翹剛剛成親,正好三日回門。

三月裡, 沈大將軍派去西北連家的人終於回來了,帶了幾件連玉翹在家時慣用的東西,以及一百兩銀子,說是連玉笙給連玉翹的嫁妝, 因路途遙遠,置辦嫁妝倒不好運送, 所以就直接給了銀票。

若是按照連大爺和連大太太生前的安排, 連家要拿出來的絕對不止這一百兩銀子,連家不過是覺得沈家不會再回西北, 天高路遠的管不到他們,所以不肯多拿出來罷了。

沈家派去的管事是個老人了, 從前也見過連玉笙,不由得在沈雲殊和許碧面前嘆息了一聲:“從前瞧著笙少爺頗是懂事的, 這幾年也不知怎麼了,一身的煩躁。老奴與他說了半天, 他只說他是兄長能做得主, 倒是表姑娘私自逃家, 不守規矩什麼的。老奴也是惱了, 狠說了幾句, 又把大將軍搬出來,他才收斂了些。就換了那位姨奶奶出來,跟老奴哭窮。末了就給了這一百兩的銀票, 那幾件東西,還是表姑娘列了單子,老奴硬是挨著樣兒地討要了出來。原該早些回來,只是這對青花梅瓶被送了縣令家裡,老奴在那邊打聽了幾日,說是給了縣令家的姨娘。幸得那姨娘有個弟弟好賭,老奴替他還了一筆賭債,叫他把這梅瓶偷了出來抵了。因辦這些事,所以拖得久了些。”

老管事對前頭連氏夫人印象甚好,嘆道:“也不知太太怎的就有這樣的侄兒——依老奴看,都是被那姨奶奶教唆壞了。親家老爺再不該留著這姨奶奶的。”反正連大老爺已經死了,老管事批評起來也就隨意了些,“那股子刻薄勁兒,倒是跟姨奶奶一脈相承。老奴聽說,因著表姑娘逃了,那縣丞的缺也沒謀到,反貼了東西進去,自是再不肯把表姑娘的嫁妝拿出來了。若不是表姑娘交待說只要這幾件東西,老奴真是忍不住要鬧一場了。”

沈雲殊冷笑了一聲,擺擺手:“罷了,這幾件東西是舅父留給表妹的,要回來也就罷了。至於連玉笙,日後有機會見著再教訓他,這會兒不必與他生氣。”

老管事還有點兒不平:“老奴去了連家,笙少爺口口聲聲管姨奶奶叫娘,老奴提起前頭大太太,他倒甚是冷淡。”

“好啊。”沈雲殊口氣譏諷,“既然他只認姨娘,那以後就只當他是姨娘的親戚好了。不必再提,別衝了表妹成親的喜氣。”

連玉翹見到那幾樣東西的時候,眼圈倒是紅了一紅。但她自打海鹽一戰之後,整個人確有些脫胎換骨之感,便是見了那張一百兩的銀票,也不過就是眼圈紅了一下而已,隨即就叫青螺收了,拉了許碧的手道:“又勞姑父和表哥,千里迢迢的還叫人走這一趟。”

“既是舅父舅母留給你的念想兒,自然得拿回來。”許碧笑道,“這對梅瓶著實不錯,還有那扇屏風,正好都放進嫁妝裡頭。那銀子給你壓箱,倒還實惠。”

一提嫁妝,連玉翹臉就紅了,小聲道:“都勞表嫂費心……”沈家給她出了五千兩,與沈雲婷待遇相同,這實在是再無可挑剔了。且許碧將這五千兩多置了田地和鋪子,擺在外頭的東西都不甚打眼。

“多虧表少奶奶想得周到。”青螺端了茶來,快言快語,“姑爺前幾天還跟我們姑娘說呢,他那叔叔嬸嬸,好幾次上門要叫他搬回去,還與他打聽姑娘的嫁妝。”要是好東西都擺在外頭,這倆人還不跟蒼蠅叮蜜似的叮上來啊。

“只要陸姑爺自己拿得穩,別人盯也沒用。”許碧故意在“姑爺”兩個字上拉長了聲音,頓時羞得連玉翹臉似火燒,一直紅到了耳朵根兒。

陸飛的確挺能拿得穩的。隨他叔叔嬸嬸如何登門,到底沒理會。不僅如此,他因在海鹽斬了六個倭人,不但升了總旗,還有一百二十兩銀子的獎賞。他把這銀子加上自己父母留下的一點兒微薄家產,以及攢下的俸祿,加在一起買下了自己如今租住的那個小院兒,還把地契落在了連玉翹名下。

這事兒,還是連玉翹三日回門的時候,方告訴許碧的:“也是第二日給公婆的牌位敬過茶之後才給我的,說在我名下就算我的嫁妝,就是他叔叔嬸嬸再打主意也沒用。”嫁妝是女子私產,論起來的確不與夫家相干的。

許碧忍不住笑:“陸姑爺確是挺有心的。那地方其實也不錯,只是略遠了點兒。”

“我又不大出門的。”連玉翹雖換了婦人裝束,說起話來卻還跟從前一樣,有點兒害羞,“他去衛所倒是方便,那就成了。再者,離他叔叔嬸嬸家裡也遠……”省得人天天上門找麻煩。

“敬茶認親那天可還順利?”

如今連玉翹歸宿已定,青螺再沒了心事,說起話來也是一套一套的,既輕又快,彷彿是被大石壓著的泉眼,現在把石頭一搬開,泉水就咕嘟咕嘟往外冒:“表少奶奶沒看見喲,那兩位實在好笑。又想著拿一拿長輩的架子,又想著籠絡我們大爺和大奶奶,那話說的,真是一時一變,奴婢聽著都覺得好笑,難為他們怎麼轉得那麼快呢。還有他們家幾個孩子,上來就磕頭——您說這不年不節的,又是平輩,哪有行這麼大禮的?後頭拿了我們大奶奶給的見面禮,就嫌簡薄。哎喲,敢情磕這頭是來討大賞的呢!也不瞧瞧他們兩個做長輩的,給的都是什麼禮。幸得我們大爺有見地,買了個那樣遠的院子,不然我看著,天天都要來吃飯的。”

許碧既笑且嘆:“攤上這樣親戚……罷了,只面兒上過得去就行了。”這年頭講究親戚間相互扶持的,可陸飛家的親戚——還是別沾的好。

沈家正張羅著要留新姑爺吃酒,聖旨就到了。全家跪接了旨意,送走來宣旨的人,連玉翹就不捨起來:“京城是好地方,就是表哥表嫂這一去,不知幾時才能見著……”

許碧被她這麼一說,才想起來從京城到杭州真是路途遙遙,這年頭可不比後世,這麼一去千里的,沒準還真見不著了。

這才有點兒離別的傷感。不過沈雲殊進京城畢竟算是升官,指揮僉事又算是實職,並不差的,眾人也就復又高興起來。

既接了旨,就有個上任的時候。接替沈雲殊的人已經來了,沈雲殊一邊交接,一邊且要探探這後任的底兒,著實忙碌。許碧則在家裡準備行李,也折騰得不輕。以至於夫妻兩個,居然是在出發之後,在船上才得安心說說話的。

首要話題當然是繼任之人。沈雲殊一手枕在腦後,翹著腿躺在船艙裡,慢悠悠地跟許碧說話:“是盧家的人。”

“盧家,就是前太子妃的孃家?”許碧從上次進京被科普的知識裡翻出存貨,對照了起來,“不是說這幾年盧家挺安靜的麼?”

“盧家雖安靜,家裡卻始終有子弟在仕。”當初袁太后給自己親兒子挑媳婦兒,自然是挑好的。盧家別看沒出袁翦父子這樣聲勢喧赫的人物,卻是細水長流,家裡數代都有人在朝為官,是個根基頗為堅實的大家族呢。

尤其人家是有點底蘊的,當初出了個太子妃,也沒見盧家如何張狂,後來太子妃成了前太子妃,也沒見人家喪氣失態,還是那麼不溫不火地讀書、出仕、做官。說起來,太子妃對盧家是錦上添花,沒了這朵花,盧家也還是盧家。

許碧嘀咕道:“聽起來好像還挺安分的……不過,他們家對剿匪抗倭的事兒是什麼意思啊?”可別來拉沈大將軍的後腿。

沈雲殊笑起來:“盧家原有位老太爺在朝任刑部尚書,不過太子妃歿後,盧尚書也過世,盧家子弟中再無三品以上大員,多是外官,於此事尚無在朝中爭論的機會,只是奉命當差而已。”就這禁不禁海的事兒,也不是人人都能插一嘴的。

“當然,盧家也有自己的打算。”沈雲殊晃了晃腿,伸手把許碧拉下來跟自己躺在一起,“皇上封敬郡王為親王,要給他開府。敬郡王已經八歲,再過幾年就要成親,也要出來辦差,到時候,盧家和他自能相互扶持。”當然比不了太子登基,但有個親王外甥,也是極好的了。

“這個缺,也是太后有意替盧家謀來的。”沈雲殊嘆道,“說是後宮不可干政,其實——敬親王是太后的親孫子,太后自然要替他打算。不過太后替盧家開了口,袁家就失去了機會,皇上衡量再三,覺得這樣更好些,就答應了。不管怎樣,太后既開了口,皇上不好不應的。”

皇帝吃虧就吃虧在不是太后親生的,而是太后撫養並扶持上皇位的庶子。在天下人眼裡,皇帝能得登大寶,就得感激太后一輩子。若是違逆太后的心意,親兒子倒罷了,皇帝這裡就於不孝之外還得給扣上個忘恩負義的帽子,實在是背不起啊。

“親孫子……”許碧若有所思,“所以對太后來說,敬親王的利益,自是比孃家要重要了?”

沈雲殊不假思索地道:“應該是吧。畢竟女子出嫁便歸夫家,孃家總是隔了一層了。”

許碧覺得有句話就在自己嘴邊上,只是一時捕捉不到。想了半天想不起來,只得問道:“袁家現在還有人可用嗎?”

沈雲殊點點頭:“自然還是有的。以前有袁翦父子三人在,其餘袁氏族人是被他們壓著的,如今他們父子倒了,旁人倒可伸伸頭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這是什麼道理?”許碧覺得奇怪,“為什麼反是他們壓著自己族人?”

沈雲殊唇角一翹,略帶譏諷:“越是自己人,才越看不得人好呢。何況按制,官員是不許在本籍做官的,袁家因有太后,才得了例外。可若是整個袁家都興旺起來,必招人忌諱,袁氏父親是斷不能再留在江浙的。這般一想,他們自然要壓著族裡一些了。承恩公府,不就是一直被他們壓著,只得個虛銜麼。”

說到這個,許碧便又起了疑惑:“按說承恩公府才是太后的孃家,為何太后不提攜承恩公府的子弟呢?就算沒有如袁氏父子這般出色的,多少提拔起幾個來也好,何至於只剩下個虛銜呢?”

沈雲殊不很在意地擺擺手:“承恩公府那些子弟,也實在是提不起來,若是真有個出色的,袁翦父子也壓不住。被他們壓住的,多是那些旁系子弟罷了。”

許碧沉吟道:“那如今袁氏父子倒了,袁氏一族倒可出頭了?”

沈雲殊點頭道:“過繼到袁家的那一個,就頗有些能為,已經考出了舉人的。等守完了孝,身上有了龍騎尉的銜兒,就可以謀差事了。”

不過,再怎麼有能為,單是謀差事就要再等一年多呢,更不用說這差事還得從底層做起,袁家想要再出一個如袁翦這般的人物,也是十幾二十年後的事了。

沈雲殊也不想在袁氏父子這裡再費太多口舌,便說起別的事來:“這次回京城,想來你那位嫡母不會再攔著你回孃家了。”

許碧真不稀罕回什麼孃家:“我倒想去看姨娘呢。”她還準備了好些東西要給路姨娘。雖說也有信件往來,但畢竟是太不方便了,一年裡也不過一兩封信件,說是一切都好,總歸要自己看了才能心安。

“自然是要看的。”說著姨娘,沈雲殊就不禁想到了香姨娘,繼而想到沈雲婷,不由得嘆了口氣,“我原想著帶婷兒一起,只是咱們這回去京城,也少不了有許多事情要辦,還是先安頓下來,再接她過來才好。”

說到許多事情,許碧不禁就想起了袁勝蓮來:“不知她可探查出些什麼來沒有……”

“哪有那麼容易。”沈雲殊倒是半點不急,“她不過是佑王府的侍妾,連遞牌子進宮的機會都沒有。想要進宮,只有宮裡傳召她才行。至於打探太后之事,那就更難了。”其實袁勝蓮的投誠,沈雲殊倒覺得可有可無,最大的意義在於提醒了他們要小心袁太后。至於袁太后究竟是什麼打算,沈雲殊倒真沒寄希望於袁勝蓮。

“是啊——”許碧嘆氣,“太后在宮裡呢,到底打的什麼主意,誰能猜得到。”

“不必擔心。”沈雲殊安慰妻子,“橫豎太后在宮裡,咱們在宮外,她要做什麼,總要借他人之手,無非也就是朝堂上那些把戲,有我呢。”

許碧就似笑非笑地睨了他一眼:“那好,我可就指望著大少爺了。”

沈雲殊哈哈一笑,包拍胸脯:“都包在我身上!”

夫妻兩個也難得這般清閒,一路上說說笑笑。先是坐了幾天船,到了碼頭再換車馬,又走了兩天,方到了京城。

沈家車馬到城門的時候,正是近晚時分,城門口頗有些車水馬龍的意思,出的進的,都有些趕著,不免就有些擁擠。

沈家的馬車從外頭看也不招搖,只是有五煉九煉兩個,領著幾名家下僕役前後開道,自然沒什麼,別的車馬若下人跟得少,就免不了有些擦碰起來。

許碧從車窗裡瞧了瞧,不禁道:“咱們別急,都已經到了城門了,又不怕進不了城,別跟他們推擠。”

九煉在馬車外頭笑道:“少奶奶別擔心,有小的們在,沒事的。”

京城城門可容兩輛馬車並行,沈家的馬車才過了城門,就聽後頭亂了起來,卻是有人爭吵起來揮了鞭子,沒抽著正主兒,反是旁邊一輛馬車正往前走,轅上馬的眼睛被捎了一下,登時驚了,把車伕也甩了下地,撒開蹄子就要狂奔。

城門處人最多,馬驚起來可了不得。沈雲殊正撩著簾子往外看,一見這情景立刻喊了一聲:“五煉!”

五煉應聲就躥了出去,那馬還沒跑起來,五煉就跳上了車轅,一邊勒馬一邊安撫,再有九煉上前幫忙,那馬兒沒跑出幾丈遠,就被安撫了下來。

許碧只覺好笑:“我發現了,凡九煉說沒事的,必要出事。”又覺得有些眼熟,“我記得上回來京城也遇著馬驚了,也是五煉攔下了馬車。說起來,五煉這一手馭馬的功夫,倒實在是不錯。”

九煉剛剛回到馬車邊上,聽見這話不禁想哭。他也出了力的,為什麼少奶奶誇五煉,倒把驚馬的事兒算到他頭上了?難道他知道馬車要驚的嗎?還不都怪後面那兩家子爭道的。都到了城門口了,就非得搶那一步?

沈雲殊探頭往外看,看見九煉一臉的委屈,忍不住笑。

許碧還在說呢:“上回是救了蘇家姐姐,這回,不定五煉又能英雄救美了。”

正說著,恰好那邊的馬車在五煉的安撫下終於停了下來,馬車簾子掀起,便露出兩張臉來。前面是個十七八歲的大丫鬟,一臉心有餘悸的模樣,一見五煉就感激不盡:“多謝這位大哥出手相救——”

五煉不大愛說話,悶聲道:“應該的。”看那被甩到地上的車伕一瘸一拐已經跑了上來,便自車轅上跳了下來,徑直走回了沈家的馬車邊上。

許碧也在掀著窗簾往外看呢,一見馬車裡露出的兩張臉,便小聲笑道:“還真是英雄救美呢。”那大丫鬟身後的是個十五六歲的女孩兒,雖只是匆匆一眼,卻也看得出穿戴甚是講究,顯然是哪家姑娘出門上香或是怎樣,平白地遭了這無妄之災,若不是五煉有馭馬的好手段,怕是就要吃虧了。

這會兒,後頭才有兩個僕從趕上來,手裡還抱了些零碎東西,急急湊到車邊上道:“姑娘可傷著了?是誰驚了咱家的馬?”

這會兒車簾子已經放下,裡頭不知說了些什麼,便有個僕從連忙走到沈家這邊來,恭恭敬敬地道:“多謝公子相救,不知公子尊姓大名,在京城下榻何處?還請告知一二,也好登門道謝。”

沈雲殊不過是順手做個善事。就是五煉九煉等人,在西北慣跟馬兒打交道,似這等本來性情就頗溫順的駑馬,又還不曾發力跑起來,攔下來實在算不得什麼難事兒。沈雲殊根本也沒打算做了好事還要留名,一擺手笑道:“這算什麼,不值一提的。快護著你家姑娘回去罷,看看可有傷到。”

僕役無法,眼看沈雲殊回了馬車裡,也不能攔下,只得回去覆命,便聽馬車裡有人道:“人家雖不圖後報,咱們總不能不知感恩。既然人家不肯說,你跟上去,看看他們落腳何處,明日登門道謝就是。”

僕役想想也是,便跟了上去。這等跟蹤,沒片刻就被九煉發現了,在車窗邊上道:“大少爺,那家人跟上來了。”轉頭向五煉笑道,“人家是跟著來向你道謝了。”

五煉冷著臉沒說話。沈雲殊倒有些好笑:“既然這樣,九煉你去告訴他,免得他還要跟過半個京城。”反正他們家進京也沒打算瞞著人,方才不說名姓不過是不必人登門道謝罷了,既然對方如此執著,告訴他又有何妨?

九煉笑著去了。那僕役被人發現,不免有些尷尬,隨即聽九煉自報家門,想了一想,脫口問道:“可是從杭州過來的?沈大將軍的長公子?”

九煉看那馬車也是十分普通,原當是什麼尋常人家,沒想到這僕役聽他說了,竟能還道出底細,也是有些意外,笑道:“你怎知道?”

那僕役頓時笑開一臉:“這可真是——我家老爺就姓梅呀!去年我家老爺帶著兩位少爺去杭州,小的沒能跟去伺候,不然,早就認得沈少將軍了。”

九煉大為詫異:“是梅大儒家?這可真是巧了。”

僕役連連點頭:“正是正是。我家姑娘今兒出門上香,回來路上見了有人在路邊摔了,叫我們兩個送了那人回家,是以身邊跟的人才少了,才叫人把馬車驚了。幸好是沈少將軍在,這可真是巧極了。”